檜溪鎮
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轄鎮
檜溪鎮位於永善縣城東北部,距縣城49公里,與團結、細沙、青勝等三鄉相連,東與四川省雷波縣渡口、穀米兩鄉隔江相望,是兩省五縣七鄉(鎮)結合部、永善北部片區的交通樞紐、經貿中心和有名的農特產品集散地,水陸交通便利。
檜溪鎮
明朝萬曆年間,檜溪以地形四面高、中間低得名“窩心裡”。明末清初開始趕集,因來往客商眾多,形成了輻射金沙江兩岸,滇川兩省五縣七鄉(鎮)的集市,“窩心裡”因此更名為興隆場。清朝康熙年間,由於小河兩岸盛長滿檜樹,嫌興隆場名字太俗,就以環繞小鎮的兩側長滿檜樹的小河為名,改稱檜溪。
檜溪原為土司地,阿興土奕安永長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化渝苗奕有功,授阿興土千戶之職,給印信,駐防檜溪。雍正八年(1730),安永長被吞都德昌之土舍木谷四哥等挾怨殺害,由子安天柱襲,後世襲至嘉慶七年(1802)。安土司後裔於嘉慶十六年(1811)十月十九日,在檜溪街背後其祖墳地豎立兩棵整石“望柱”擎天而立,雕刻栩栩如生,雄偉壯觀,高達13米,直徑0.7米,給古墓增添了俊美與雄奇。
檜溪鎮
檜溪鎮地勢中間低四周高,境內最高海拔2010米,最低海拔348米,最高氣溫38℃,最低氣溫2℃,年平均氣溫16.8℃,無霜期280—310天,年平均降雨量820mm,年日照1400小時,以黃紅壤、沙壤土為主,微酸性,立體氣候特徵突出,四季分明,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是典型的立體氣候農業鎮。
野生食用菌、藥材品種繁多。檜溪小河橫貫全鎮,往西注入金沙江,水利資源豐富。檜溪區位優勢明顯,是兩省五縣七鄉農特產品集散地,形成了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生產。煤礦資源蘊藏量大,是全縣煤炭基地。檜溪山川俊美,有簸箕轉轉河,望鄉台,溶洞等自然旅遊資源。
• 檜溪鎮現有獼猴桃120畝,鎮黨委政府已把發展狀大該產業列入全年工作計劃。計劃新種植獼猴桃1000畝,培養種植大戶1戶50畝。
集鎮佔地面積1.5平方公里,有老街古巷820米,寬12餘米的新街一條長582米;全鎮有耕地16975畝,人均耕地1.2畝,其中旱地13655畝,水田3320畝,有林地72580畝,森林覆蓋率達46.8%,有經濟林5240畝。主產稻穀、玉米、小麥、紅薯、豆類等糧食作物,經濟林果有桐、烏桕、核桃、臍橙、枇杷、茶葉、花椒;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魔芋、生薑、辣椒、蔬菜等。農業支柱產業為魔芋、水果、生豬、蔬菜、竹。
檜溪鎮
檜溪鎮
檜溪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容積,有永善最早的學校和書院,有文廟、川廟、關帝廟、灶王廟、財神廟、黑神廟、萬壽宮、愚王宮等許多寺廟。李雁賓、廖月江、蔣永尊等名人均出自檜溪。民國時期,有“袍歌會”、“童善社”。每逢街場,戲台上川劇更令人留念往返。鎮內人文景觀有烈女貞節牌坊、土司衙門、金沙江特大橋、五步橋;自然景觀有永勝人頭山、何家灣溶洞、簸箕轉轉河、大板廠原始森林;歷史文化有戲劇、川劇、快板、說評書、舞獅、龍燈、打鼓草民歌、民間山歌以及許多形象生動的民間故事傳說。遍布鎮內的古迹,選材精道的強勝古雕堡,臨江而立的頭道岩古驛道,險象環生的靈口古廟群,依稀可尋的古鎮風貌,特色濃郁的民俗文化,無不顯示著古鎮的風韻和魅力。
已建鎮級衛生院1個,鎮級計劃生育服務站1個,村級衛生室6個。鎮、村衛生所的建立,為檜溪群眾提供了方便、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小病在村衛生室,大病進鎮衛生院。已基本形成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為一體的衛生服務體系。
到2006年底,全鎮實施了灌溉主幹渠27.3千米,田間溝渠49.6千米,水利化程度15%;實施抗旱水池253個,蓄水量46500立方米,實施人畜飲水工程23件,覆蓋15360人。通過實施農網改造工程、無電人口通電工程,4個村用上了穩定電,通電率66%。抓住通達工程、整村推進等機遇,修通了通村公路8條,共計54千米,未通路的村民小組63個,通路率60%;沼氣池實施247口;村級小學危房改造4處,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3個,村級文化活動室2個;實施新街一條,寬12米,長582米,實施老街道改造1350米;有移動手機塔3個,聯通手機塔2個,電信大靈通塔1個,小靈通塔7個,電話覆蓋率36%;農戶自行安裝電視地面接收器3058面,電視覆蓋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