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清肝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入門》卷八。具有疏肝解肌,涼血清熱之功效。主治小兒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耳內生瘡作癢,或出水疼痛,或發熱。
水煎,子母同服。
疏肝解肌,涼血清熱。
小兒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耳內生瘡作癢,或出水疼痛,或發熱。
山梔、牡丹皮
清肝瀉火,
涼血止血;柴胡疏肝解郁,芍藥、甘草斂陰柔旰;當歸、川芎養血和營;茯苓實脾助運;牛蒡子疏散肝結風熱。諸葯合用,共奏清肝瀉火、涼血止血之效。
名稱:梔子清肝湯
組成:牛蒡子、柴胡、川芎、
白芍、
石膏、當歸、山梔、牡丹皮各一錢,黃芩、
黃連、甘草各五分
用法:用水二鍾,煎八分,食后服
主治:少陽經虛,肝火風熱上攻,遂成發疽,痛連頸項、胸乳、
太陽等處,或
寒熱晡甚,胸滿,口苦舌干
出處:《外科正宗》卷二
名稱:梔子清肝湯
組成:山梔、
菖蒲、柴胡、當歸、黃芩、黃連、
丹皮、甘草、牛蒡子
用法:先以生豬脂、
地龍、
百草霜為末,和蔥汁,捏如
棗核大,棉包塞耳幾日,待軟挑出,后服此葯
主治:
耵耳,因風熱搏於耳中津液,結硬成塊,壅塞耳竅,氣脈不通,致疼痛不止,
耳聾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保嬰撮要》:“一小兒腫赤掀痛,此欲作膿也。用
托里消毒散,二劑膿成,針之腫痛頓減。又兩劑漸愈。卻以柴胡梔子散,加
白芷、
升麻,與母服之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