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

北魏高平宣王

徠高平宣王李順(?~442年),字德正,趙郡平棘(今河北趙縣南)人。北魏大臣,著名藏書家。

博涉經史,有才策。拓跋珪攻打後燕時,其父李系轉投北魏,封平棘令。拓跋燾在位,先後從征柔然,征伐大夏的赫連昌赫連定,出使北涼,最終進爵高平公。

李順前後出使北涼達12次,北涼沮渠蒙遜為了避免與北魏爭鋒以待時日,多次重金賄賂李順。當拓跋燾平定北燕進取涼州時,李順極陳北涼是不毛之地,諫言不必興師遠征,換得北涼稍安。直到北魏軍進入姑臧才發覺那裡水草豐美,崔浩趁機告其貪婪誤國,將其殺於城西。之後,其子李敷顯達,拓跋弘追封其為高平宣王,妻邢氏為孝妃。

太平真君三年,受到司徒崔浩誣告,坐罪賜死。憑藉兒子李敷得寵於獻文帝、李弈有寵於文明太后,獲贈侍中、鎮西大將軍、太尉公、高平王,謚號為宣。

人物關係


史籍記載


《魏書·列傳第二十四·李順 》
李順,字德正,趙郡平棘人也。父系(李系),慕容垂散騎侍郎,東武城令,治有能名。太祖(拓跋珪)定中原,以係為平棘令。年老,卒於家。贈寧朔將軍、趙郡太守、平棘男。順博涉經史,有才策,知名於世。神瑞中,中書博士,轉中書侍郎。
始光初,從征蠕蠕。以籌略之功,拜后軍將軍,仍賜爵平棘縣子,加奮威將軍。世祖拓跋燾將討赫連昌,謂崔浩曰:“朕前北征,李順獻策數事,實合經略大謀。今欲使總攝前驅之事,卿以為何如?”浩對曰:“順智足周務,實如聖旨。但臣與之婚姻,深知其行,然性果於去就,不可專委。”世祖乃止。初浩弟娶順妹,又以弟子娶順女,雖二門婚媾,而浩頗輕順,順又弗之伏也。由是潛相猜忌,故浩毀之。至統萬(統萬鎮),大破昌軍,順謀功居右,轉拜左軍將軍。后征統萬,遷前將軍,授之以兵。昌出逆戰,順督勒士眾,破其左軍。及克統萬,世祖賜諸將珍寶雜物,順固辭,唯取書數千卷。世祖善之。至京論功,以順為給事黃門侍郎,賜奴婢十五戶,帛千匹。又從擊赫連定於平涼。三秦平,遷散騎常侍,進爵為侯,加征虜將軍,遷四部尚書,甚見寵待。
沮渠蒙遜以河西內附,世祖欲精簡行人。崔浩曰:“蒙遜稱蕃,款著河右,若俾遐域流通,殊荒畢至,宜令清德重臣奉詔褒慰,尚書李順即其人也。”世祖曰:“順納言大臣,固不宜先為此使。若蒙遜身執玉帛而朝於朕,復何以加之?”浩曰:“邢貞使吳(東吳),亦魏(曹魏)之太常。苟事是宜,無嫌於重。爾日之行,豈吳王入觀也。”世祖從之,以順為太常,策拜蒙遜為太傅、涼王。使還,拜使持節、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諸軍事、寧西將軍、開府、長安鎮都大將,進爵高平公。未幾,復徵為四部尚書,加散騎常侍。
延和初,復使涼州,蒙遜遣中兵校郎楊定歸白順曰:“年衰多疹,舊患發動,腰腳不隨,不堪伏拜。比三五日,消息小差,當相見。”順曰:“王之年老,朝廷所知。以王祗執臣禮,別有詔旨,豈得自安不見上使也。”蒙遜翌日延順入,至庭中,而蒙遜箕坐隱幾,無動起之狀。順正色大言曰:“不謂此叟無禮乃至於是!今則覆亡之不恤,而敢陵侮天地。魂神逝矣,何用見之?”將握節而出。蒙遜使定歸追於庭曰:“太常既雅恕衰疾,傳雲朝廷有不拜之詔,是以敢自安耳。若太常曰:‘爾拜爾跽,而不祗命。’斯乃小臣之罪矣。”順益怒曰:“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周王賜胙,命曰:伯舅無下拜。而桓公奉遵臣節,降而拜受。今君雖功高勛厚,未若小白之勤朝廷,雖相崇重,未有不拜之詔。如便偃蹇自大,此乃速禍之道,非圖久安之計。若朝廷震怒,遂相吞滅,悔何及哉!”蒙遜曰:“太常規之以古烈,懼之以天威,敢不翹悚,敬聽休命。”遂拜伏盡禮。禮畢,蒙遜曰:“夫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朝廷頃來征伐屢克,境宇已博,但當循理此民,亦足興治。然專務討擊,恐不可常勝。”順曰:“昔太祖廓定洪基,造有區夏。太宗承統,王業惟新。自聖上臨御,志寧四海。是以戎車屢駕,親冒風霜,滅赫連於三秦,走蠕蠕於漠北。闢土開邊,隸首不紀;殭屍截馘,所在成觀。除盪暴虐,存颻黎庶,威震八荒,聲被九域。自古以來,用兵之美,未有今日之盛。是以遐方荒俗之氓,莫不翹足抗手,斂衽屈膝。天兵四臨,昭德罰罪,何雲恃力?夫聖王之用兵也,征南蠻則北狄怨,討西戎則東夷恨,天子安得己哉?”蒙遜曰:“誠如來言,則涼土之民,亦願魏帝遠至,何為復遽驛告警,不舍晝夜?意君之所言,殆為虛事。”順曰:“苗民叛帝舜而親暴君,有扈違后啟而從逆主。咸懾逼於近地,牽制於凶威,自古而然,豈獨涼民也?”順即使還,世祖問與蒙遜往複之辭,及蒙遜政教得失。順曰:“蒙遜專威河右三十許年,經涉艱難,粗識機變,又綏集荒陬,遠人頗亦畏服。雖不能貽厥孫謀,猶足以終其一世。前歲表許十月送曇無懺,及臣往迎,便乖本意。不忠不信,於是而甚。禮者身之輿,敬者行之本。未有無禮不敬而能久享福祿。以臣觀之,不復周矣。”世祖曰:“若如卿言,則效在無遠,其子必復襲世,襲世之後,早晚當滅?”順對曰:“臣略見其子,並非才俊,能保一隅。如聞敦煌太守牧犍,器性粗立,若繼蒙遜者必此人也。然比之於父,僉雲不逮。殆天所用資聖明也。”世祖曰:“朕今方事於東,末暇營西,如卿所言,三五年間不足為晚。且停前計,以為後圖。”既而蒙遜死問至,世祖謂順曰:“卿言蒙遜死,今則驗矣。又言牧犍立,何其妙哉!朕克涼州,亦當不遠。”於是賜絹千匹,廊馬一乘,進號安西將軍。寵待彌厚,政之巨細無所不參。崔浩惡之。
李順凡使涼州十有二返,世祖稱其能。而蒙遜數與順游宴,頗有悖慢之言,恐順東還泄之朝廷,尋以金寶納順懷中,故蒙遜罪釁得不聞徹。浩知之,密言於世祖,世祖未之信。太延三年,順復使涼州,及還,世祖曰:“昔與卿密圖,期之無遠。但以頃年東伐,末遑西顧,荏苒之間,遂及於此。今和龍既平,三方無事,比繕甲治兵,指營河右,掃蕩萬里,今其時也。卿往複積歲,洞鑒廢興,若朕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順對曰:“臣疇日所啟,私謂如然。但民勞既久,未獲寧息,不可頻動,以增勞悴。願待他年。”世祖從之。
五年,議征涼州,順議以涼州乏水草,不宜遠征。與崔浩庭諍。浩固執為宜征。世祖從浩議。及至姑臧,甚豐水草。世祖與恭宗(拓跋晃)書以言其事,頗銜順。后謂浩曰:“卿昔所言,今果驗矣。”浩曰:“臣之所言,虛實皆如此類。”初,蒙遜有西域沙門曇無讖,微有方術。世祖召順令蒙遜送之京邑。順受蒙遜金,聽其殺之。世祖克涼州后,聞而嫌順。涼土既平,詔順差次群臣,賜以爵位。順頗受納,品第不平。涼州人徐桀發其事。崔浩又毀之,云:“順昔受沮渠牧犍父子重賂,每言涼州無水草,不可行師。及陛下至姑臧,水草豐足。其詐如此,幾誤國事。不忠若是,反言臣讒之於陛下。”世祖大怒,太平真君三年遂刑順於城西。
李順死後數年,其從父弟孝伯(李孝伯)為世祖知重,居中用事。及浩之誅,世祖怒甚,謂孝伯曰:”卿從兄往雖誤國,朕意亦未便至此。由浩譖毀,朕忿遂盛。殺卿從兄者,浩也。”皇興初,順子李敷等貴寵,顯祖追贈順侍中、鎮西大將軍、太尉公、高平王、謚曰宣,妻邢氏曰孝妃。
李順廣泛地涉獵經史,頗有才能與謀略,知名於世。神瑞年間,李順任中書博士,轉任中書侍郎。始光初年(424年),李順跟從北魏太武帝征伐蠕蠕。以籌劃謀略之功,官拜后軍將軍,仍賜爵為平棘子,加授奮威將軍。
魏太武帝準備征討赫連昌,對崔浩說:“朕前次北征蠕蠕,李順多次出謀獻策,確實符合經略大謀,現在朕想讓他總領前鋒人馬,你以為如何?”崔浩回答說:“李順足智多謀,處事周密,實在像陛下所說的那樣。但臣與他有婚姻之親,對他的行為有較深的了解,他性情果斷不慎於進退,不能委以特別的任務。”太武帝就沒有這樣做。當初崔浩的弟弟娶李順的妹妹為妻,又讓其弟的兒子娶了李順之女,雖然兩人是親家,但崔浩頗為輕視李順,李順又不服崔浩。從此兩人私下裡相互猜忌,所以崔浩在太武帝面前詆毀他。
魏軍進至統萬城,大敗赫連昌,李順謀略之功最高,轉授為左軍將軍。后征伐統萬,遷任前將軍,並授予他兵權。赫連昌出軍迎戰,李順督領部眾,打敗其左路軍。及至攻克統萬城,太武帝賜給諸將珍寶雜物,李順堅辭不受,僅僅要了書籍數千卷。太武帝對他非常稱讚。太武帝班師回朝,論功行賞,授任李順為給事黃門侍郎,賜給奴婢十五戶,帛一千匹。李順又隨從皇帝到平涼攻擊赫連定。三秦平定之後,李順升任散騎常侍,晉爵位為侯,加授征虜將軍,遷任四部尚書,受到更大的寵信。
沮渠蒙遜河西地區歸附朝廷,太武帝想要精減派出的使者,崔浩說:“沮渠蒙遜向朝廷稱藩,其誠意著稱於黃河以西,如果要使邊遠地區與中國交通往來,遠地異域都來歸附,應當派清明有聲望的重臣捧奉皇帝詔令前往褒獎撫慰,尚書李順就是這樣的人選。”太武帝說道:“李順是納言大臣,本來就不宜首先派出他作為這一次的使者。假若沮渠蒙遜親自拿著玉帛來朝見朕,又怎麼派出官職更高的使者前去呢?”崔浩說:“昔日邢貞出使東吳,他也是任曹魏的太常之職。假如事情非常適宜,就不要怕它分量太重。昔日邢貞之行,也不是因為吳王到曹魏覲見嘛。”太武帝聽從了崔浩的意見,以李順作為太常,奉朝廷策書授任沮渠蒙遜為太傅、涼王。李順出使回來之後,被授予使持節、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諸軍事、寧西將軍、開府、長安鎮都大將等職,晉爵為高平公。沒過多久,又把他徵召回朝任四部尚書,加授散騎常侍。
延和初年(432年),李順再次出使涼州。沮渠蒙遜派中兵校郎楊定歸去告訴李順說:“我年老多病,舊病複發,腰腿不方便,不能拜伏。等過了三五天,病情稍有好轉,定當相見。”李順對楊定歸說:“涼王年老,朝廷是知道的。但涼王應恭奉藩臣之禮,現在皇帝另有詔旨,怎麼能夠自求安身而不見朝廷使臣。”
第二天,沮渠蒙遜就把李順請去,李順來到殿庭之中,而沮渠蒙遜卻倚著几案箕踞而坐,沒有要起身的樣子。李順正色厲言道:“沒想到這位老者竟然無禮到這種地步!今天全不顧恤覆亡之禍,竟敢欺凌侮慢朝廷。他的靈魂和精神早已消逝,為什麼還要見他。”說完就手握使者符節準備走出去。沮渠蒙遜連忙讓楊定歸把李順追回到庭中,說道:“太常已經原諒我的衰老有病,但傳說朝廷對我有可以不拜的詔令,所以才敢於自得安身。如果太常說:‘你又跪又拜,但就是不肯恭奉朝廷詔命。’這才是小臣的罪過哩。”
李順聽了愈發惱怒說:“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周天子賜給他祭肉,命令說:異姓諸侯不用下拜。但桓公遵奉臣子的禮節,走下來拜受。現在你雖然功高勛厚,但不如小白那樣儘力於朝廷,朝廷雖然對你十分敬崇,但並沒有不拜之詔。如果你硬是要傲慢自大,這就是招來災禍的緣由,不是謀求久安的打算。倘若朝廷因此而震怒,出兵把你們西涼吞滅,後悔也就來不及了!”沮渠蒙遜說:“太常用古代烈士來規勸我,用朝廷威勢來警告我,我怎不感到危懼,願意恭敬地聽從美善的命令。”於是就下拜以行藩臣之禮,行禮完畢,沮渠蒙遜說:“倚仗德威者昌盛,倚仗武力者滅亡。朝廷近來四處征伐,屢次獲勝,國土已經相當廣大,只要安撫本地的百姓,也就足以治理得好。然而一味進行征討,恐怕不能夠長久取勝。”
李順說:“過去太祖道武皇帝奠定宏大的基業,建造了國家。太宗明元帝繼承傳統,王業一新。自從聖上臨朝親政,志在使四海安寧。所以車駕屢次出征,親自頂風冒雪,在三秦消滅了赫連氏,在漠北趕跑了蠕蠕族。廣辟國土開發邊地,俘獲的奴隸無法記載,斬殺的屍體和首級隨處可見,簡直成為一種景觀。除盪暴虐,安撫黎民,威勢震動八荒,聲名覆蓋九域。自古以來,用兵之善,沒有像今天這樣的。所以遠方邊地的人,沒有不舉手抬足,斂衽屈膝的。天兵到了一地,表彰德行懲罰罪人,怎麼能說是倚仗武力?凡是聖王用兵,征伐南蠻,則北狄怨憤;討伐西戎,則東夷懷恨,天子豈能因此而罷手?”
沮渠蒙遜說道:“假如真像你所說的那樣,那麼西涼的民眾,也願意魏國皇帝遠道而來,但為什麼還要從驛道不分晝夜飛快地來表示警戒?我想你所說的一番話,儘是虛妄之事。”李順說道:“古時苗民反叛帝舜而奉暴君,有扈違背後啟而跟從逆主,都是因為受到相近之敵的威懾強逼,被別人的凶威所牽制。自古就是這樣,豈獨西涼的人如此。”
李順出使回朝之後,太武帝問及他與沮渠蒙遜的往來對答之辭以及沮渠蒙遜政治教化的得失。李順說道:“沮渠蒙遜專威於黃河以西已有三十多年,經歷許多艱難,現已粗知機變,又安定邊地角落之人,邊遠的民眾對他也頗為畏服,雖然不能傳留給他的子孫,還是足以終了他這一代。他前年上表答應十月送曇無讖來朝廷,到了我前往迎接的時候,就改變了原來的主意。不忠不信,在這件事上表現得十分明顯。禮如同人的車轎,敬是行為的根本。沒有人無禮不敬而能夠長久享受福祿的。依臣看來,他是不可能鞏固的。”太武帝說:“假如像你所說的這樣,那麼不久就能得到驗證,他的兒子必定會又襲承一代,換代之後,早晚就會滅亡嗎?”
李順回答道:“臣大略地觀察過他的兒子,那人並不是有才能的人,僅能守住其一隅之地。聽說敦煌太守沮渠牧犍,才器粗立,繼承沮渠蒙遜的一定是這個人。但是與他的父親相比,人們都說不及其父。這都是上天幫助聖明的陛下啊。”太武帝說:“朕現在正忙於東邊的事,沒有工夫經營西部,像你所說的情況,過三五年也不算晚。暫且停止先前的計議,把此事放在以後再來謀划。”不久沮渠蒙遜去世的消息傳來,太武帝對李順說:“你說沮渠蒙遜死,現在就驗證了,你又說中了沮渠牧犍繼位,這是多麼妙啊。朕得到涼州也一定為期不遠。”於是賜給李順絹一千匹,廄馬一匹,進封李順為安西將軍。李順受到的寵幸越發厚重,朝政的大小事情沒有不參與的。崔浩對他深為憎惡。
李順出使涼州共往返十二次,太武帝非常稱讚他的才幹。但沮渠蒙遜屢次同李順游宴,說了許多悖理侮慢的話,他害怕李順回朝以後向朝廷泄露,多次把金銀珍寶塞在李順懷中,所以沮渠蒙遜的惡行劣跡朝廷並不知道。崔浩知道這事,秘密地告訴了太武帝,但太武帝卻不相信李順會如此。
太延三年(437年),李順又一次出使涼州,等他回來以後,太武帝對他說:“過去和你密謀征伐沮渠氏,預定的時間不長。但由於近年征伐東部,沒有工夫西顧,荏苒之間,拖到了現在。如今和龍已經平定,東北南三方無事,秣馬厲兵,進軍出征黃河以西,掃蕩萬里之地,現在是時候了。你多年來往返於其間,深刻了解沮渠氏的廢興之事,如果朕今年出兵,能不能取勝?”李順回答說:“臣往日向陛下所啟奏的,也是這個意思。但百姓已經長期勞乏,未能得到安寧休息,不宜頻繁地興師動眾,以增加百姓的勞累和負擔。最好是等待來年。”太武帝同意了他的意見。
太延五年(439年),朝廷計議征伐涼州,李順提出由於涼州一帶缺乏水草,不適宜遠征。李順同崔浩就在殿前爭辯起來。崔浩堅持認為現在可以出兵征討。太武帝聽從了崔浩的建議。及至大軍到達姑臧,發現這一帶水草甚為豐茂。太武帝給恭宗寫信告知這個情況,對李順頗感怨憤。後來太武帝對崔浩說:“卿過去所說的情況,如今果然得到驗證。”崔浩說:“我所說過的話,是真是假都是這個樣。”
當初,沮渠蒙遜屬下有一個西域的僧人曇無讖,略有方術。太武帝命李順讓沮渠蒙遜將此人送到京城。李順由於接受了沮渠蒙遜的賄金,聽任他把曇無讖殺了。太武帝攻克涼州之後,得知此事而越發對李順不滿。西涼之地已經平定,皇帝令李順對西涼群臣論資排輩,賜以爵位。李順因為接受了賄賂,品第等次的安排很不公平。涼州人徐桀告發了這件事。崔浩又趁機詆毀李順,說道:“李順往日曾接受沮渠牧犍父子的重金賄賂,總是說涼州沒有水草,不可以行軍出征。等陛下到了姑臧,才知道水草非常豐足。他如此欺騙朝廷,幾乎誤了國家大事。李順像這樣不忠,反而說我在陛下面前說他的壞話。”
太武帝聽了大怒,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就將李順斬於京城之西。
李順死後數年,他的叔伯弟弟李孝伯為太武帝所器重,在朝中任事。及至崔浩獲罪被誅,太武帝極為憤怒,對李孝伯說:“你的堂兄過去雖然誤國,朕的本意也未必就要殺掉他。由於崔浩對他誣陷誹謗,朕於是就氣憤到了極點。殺死你堂兄的人,就是崔浩。”
皇興初年(467年),李順之子李敷等受到皇帝寵幸,顯祖追贈李順為侍中、鎮西大將軍、太尉公、高平王,謚號為宣王,追贈李順之妻邢氏為孝妃。然而皇興四年(471年)冬季,李敷兄弟遭李訢告發其家族成員隱匿犯下的二十多項罪行而被北魏獻文帝誅徠殺,李順被削為庶人。文明太后執政,恢復地位

家族世系


李系李順李敷李伯和李孝祖
李仲良
李式李憲李希遠李祖悛
李長鈞
李希宗李祖升
李希仁
李騫
李希禮
李長劍
李弈
李冏李祐
李太
李修基李探幽
李洪鸞李悕傑
李惲

親屬成員


父親
李系,後燕散騎侍郎、東武城令,以治理有能聞名。北魏平棘縣令,獲贈寧朔將軍、趙郡太守、追封平棘縣男。
夫人
河間邢氏,高平王妃,謚號為孝。
兄弟
李修基,陳留太守。
李惲,字善祖,小名葯囊,有高名,中書侍郎。征討涼州時,戰死。
子女
李敷,有寵於文成、獻文兩帝,參與朝政大事,官至散騎常侍、南部尚書、中書監、領內外秘書、高平公。皇興四年,被殺。
李式,散騎常侍、平東將軍、西兗州刺史、濮陽侯。皇興四年,被殺。
李弈,得文明太后寵愛,散騎常侍、宿衛監、都官尚書、安平侯。皇興四年,被殺。
李冏,光祿大夫、度支尚書,建議孝文帝遷都長安
李氏,嫁北魏司徒、東郡公崔浩侄子。
李氏,嫁給宋叔珍(廣平宋氏)。
孫子
李伯和,李敷長子,李敷事發后逃亡了一年多還是被人抓住,處死。
李仲良,李敷次子,皇興四年,被殺。
李憲,李式之子,濮陽伯、征東將軍、揚州刺史、淮南大都督。孝昌二年(526年),因被梁朝軍隊攻克壽陽而被俘,北還后卻被收赴廷尉。因女婿元鄴城起兵叛亂,而被胡太後下令處死。
李慶業,李弈子,館陶縣令。
李祐,李冏子,字長禧,歷任給事中、尚書祠部郎、相州長史、司空從事中郎、博陵太守。
李太,李祐弟,太尉行軍員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