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梨花大鼓的結果 展開

梨花大鼓

河北南部地區獨有的鼓曲之一

梨花大鼓是河北南部地區獨有的鼓曲之一,也是中國曲壇上一支別具風采的鮮花,頗受群眾的歡迎。“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鏵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鏵片伴奏而得名),它歷史悠久,清乾隆年間己有藝人演唱,清嘉慶年間,河北邢台威縣的王奎山、臨西呂連山和李明山、清河徐靠山和臨城馮雲山,時稱梨花大鼓的"五大山",風噪冀魯兩省。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鏵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鏵片伴奏而得名。在河北省南部一帶頗為流行,是中國曲壇上一枝別具風采的鮮花,深受群眾歡迎。

歷史淵源


梨花大鼓藝人張君麗在演出
梨花大鼓藝人張君麗在演出
梨花大鼓歷史悠久。據考,梨花大鼓至少在清乾隆年間就流行於河北南部農村,清光緒年間始進入其他省市。清末民初小說家劉鄂在《老殘遊記》中所寫的黑妞白妞(即劉小玉姐妹)皆為馳名犁鏵大鼓演員。早期的梨花大鼓,因植根於民間,故多訴露民間疾苦和表現農家故事。它風格樸實,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曲調高昂,說、唱、道、白兼備,敘事抒情交融。傳統書目很多,其中尤以說為主、唱為輔的中長篇書見長。現流行的有《包公案》、《海公案》、《西廂記》等。
著名梨花大鼓藝術家孫金枝
著名梨花大鼓藝術家孫金枝
“清嘉慶年間,威縣王奎山、臨西呂連山和李明山、清河徐靠山和臨城馮雲山,時稱梨花大鼓的"五大山",風噪冀魯兩省。他們及其門人把梨花大鼓的發展推到了一個高峰,以邢台地區的威縣、新河南宮為中心,風行華北,此時的"梨花大鼓"被叫得杠杠響,"五大山"門人中的康興重、張興本、張興隆、張興立、孫春瑜、吳春華、潘春聚等人。孫春瑜之徒李利傑、韓利來、吳利祥、趙利俊、楊利忠均為著名演員,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李明山門人中的"金"字輩名藝人有孫金枝(女)、孫金蘭(女)、劉金榜、郭老彬、趙桂存(女)、等。除上述藝人外,程長會、李和春、張明斗、劉成名,張廣興等也是有名的梨花大鼓藝人。演出書目,短篇有《薦諸葛》、《古城會》、《讓成都》等"三國段",和《寶玉探病》、《下西廂》、《丁香割肉》、《雪梅弔孝》、《小黑驢》、《小黑牛》等共百餘篇,中篇書目有《李天保弔孝》、《大宋金球》、《海公案》、《五女興唐傳》、《響馬傳》、《絲絨計》等五十餘部,三十年代,流行在冀南地區的梨花大鼓著名演員有魏金鳳、穆大愛、孫金梅等。”

優美描述


劉鶚在《老殘遊記》中對梨花大鼓的描寫可謂膾炙人口。說黑妞“左手取了梨花簡,夾在指頭縫裡,便叮叮鐺鐺地敲,與那弦子聲音相應;右手持了鼓槌子,凝神聽那弦子的節奏。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又說白妞:“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服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蔘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把女高音描寫成一線直入雲天然後尚能迴旋轉折的鋼絲,擬喻奇絕,前無古人。劉鶚寫法的絕妙讓我們在百年之後還能品味到梨花大鼓那獨特唱腔的無窮韻味。可見梨花大鼓很早就傳流於世、倍享盛名。

傳承和發展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后,梨花大鼓逐漸衰落,許多藝人改唱河南墜子木板大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冀南地區,專唱梨花大鼓的僅有邢台威縣的孫金枝、孫金蘭姐妹二人。孫金枝(藝名大金枝)是孫金梅的小妹,堪稱梨花大鼓的後起之秀,她的功底厚、造詣深,表演風格樸實細膩,酣暢大方,運字行腔,聲情並茂。唱腔豐富多變,素有腔多字少、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哼哼之稱,為我省著名的梨花大鼓演員。她多次參加省、地文藝會演,施展技藝。一九五八年曾參加全國第一次曲藝會演,幸福地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見。粉碎“四人幫”之後,她演出的《廣場思親》又榮獲1980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曲協聯合舉辦的全國優秀曲目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威縣、廣宗縣和山東寧津縣等地均邀請孫金枝舉辦過梨花大鼓講習班,培養新人,但收效甚微,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孫金枝去世后,2008年梨花大鼓被確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北省梨花大鼓五大山一支的傳人,仍在演出的有張君麗(梨花大鼓傳承人),宋錄良,宋一月(梨花大鼓傳承人)等。
梨花大鼓傳承人宋一越在演出
梨花大鼓傳承人宋一越在演出
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
2015年2月25日,“邢台民間音樂考察團”一行三十多人,對梨花大鼓進行了考察,梨花大鼓傳承人張君麗,宋一越做了彙報演出。
2015年8月31日,梨花大鼓傳承人張君立和宋一月建立了梨花大鼓第一個微信訂閱號。
2015年12月7日,梨花大鼓傳承人宋一月的梨花大鼓專著《梨花大鼓,傳承邢襄二百年》獲邢台市第二屆文藝精品扶植獎。
2016年6月27日,河北省曲藝家協會會員,梨花大鼓傳承人張君立和宋一月在威縣文廣新體局支持下成功舉辦了梨花大鼓培訓班,培養梨花大鼓演員二十餘人。
梨花大鼓傳承人張君立和宋一月參加全國非遺曲藝周演出
梨花大鼓傳承人張君立和宋一月參加全國非遺曲藝周演出
2018年6月,梨花大鼓傳承人張君立和宋一月參加全國非遺曲藝周演出。
梨花大鼓傳承人張君立和宋一月參加全國非遺曲藝周演出
梨花大鼓傳承人張君立和宋一月參加全國非遺曲藝周演出
梨花大鼓培訓班
梨花大鼓培訓班

分支

梨花大鼓的分支有很多,梨花大鼓起源於邢台。在邢台的歷史有二百七十年,在山東的歷史不足百年。梨花大鼓傳到山東,叫做山東大鼓,傳到湖北,叫鋼鐮大鼓,傳到安徽,叫汝南大鼓,傳到北京叫犁鏵片。很多人人云亦云,是缺乏考證依據的。
威縣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鏵調,由於當時的農民在田間地頭,敲擊犁鏵唱農歌,雛形只是一種曲調和詞均不固定的藝術形式。犁鏵調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公元前600年的春秋時期,據老藝人孫金枝和孫金蘭生前講,在明清時期,犁鏵調藝人演出,是一隻手敲著犁鏵片,一隻手拍著桌子唱,所以當時的梨花大鼓藝人在北京天津一帶也被稱為“犁鏵調”或者“唱犁鏵片兒的”。犁鏵大鼓和其他鼓曲所不同的是先有的犁鏵,約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曲調和詞慢慢發展成熟,後來才有的鼓和三弦(清乾隆嘉慶年間(約1740-1790)。也就是說,梨花大鼓逐漸完善為這種表演方式的歷史,距今已經270餘年。梨花大鼓加上鼓和三弦這種曲藝形式是根據流傳在當時直隸(今河北)一帶的漁鼓道情的基礎上逐漸演變發展而來的。順治元年(1644)至乾隆九年(1744)這一百年間,國內外任何文獻,傳說,有“梨花大鼓”的任何記載,明代以前更是沒有梨花大鼓的任何記載。所以,負責任的說,梨花大鼓萌芽,成熟,發展,應該在乾隆九年以後。
“犁鏵調”這一藝術形式加上鼓和三弦后,初稱為“犁鏵大鼓”,由於“犁鏵”和“梨花”同音,古往今來,文人讚揚梨花的詩詞歌賦數不勝數,南朝梁蕭子顯燕歌行》:“洛陽梨花落如雪”,白居易的“青旗沽酒趁梨花”等。所以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犁鏵大鼓”被文人墨客改名“梨花大鼓”。同時亦取“梨花”之純潔無暇之意以自勵,這一名稱沿用,一直為梨花大鼓藝人所遵守,從來沒有用過其他稱謂。
威縣梨花大鼓傳承人張君立參加威縣梨花節演出伴奏宋一月
威縣梨花大鼓傳承人張君立參加威縣梨花節演出伴奏宋一月
清乾隆嘉慶年間(約1740-1790),河北邢台威縣(時屬直隸廣平府)的王奎山、清河(時屬直隸廣平府)徐靠山,臨西(當時屬山東東昌府臨清州直隸州,今屬河北邢台)呂連山和李明山、和臨城(時屬正定府趙州)馮雲山,他們屬梨花大鼓孫趙門,邱祖清靜派。時稱梨花大鼓的"五大山",五大山收徒眾多,比如民國時期的《老殘遊記》中為白妞彈弦的那位琴師謝其榮(梨花大鼓藝人謝大玉之父),就是臨西縣呂連山的高徒。這一支的藝人有范其鳳,李長泰,崔振海,胡振明等。梨花大鼓藝人何老鳳(藝名何鳳儀)即是威縣王奎山的第三代傳人。他們這一支的傳人有桑天佐,桑天佑,孫增福(梨花大鼓藝人孫大玉之父),王增豪,李泰祥(梨花大鼓藝人李大玉之父)等。張興本是梨花大鼓藝人徐靠山的第一代傳人,這一支的藝人有潘春聚,王利全,喬利元,喬清秀等。王橫茂是臨西李明山一支,他的傳人有劉金榜,孫金枝,孫金蘭,張君麗等。
梨花大鼓最簡單易辨認的特點,也是區別於其他鼓曲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唱的時候不打板,演唱結束三弦伴奏時才打板。這更對梨花大鼓藝人的“心板”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一形式可以從單弦梅花大鼓,河南墜子(喬派)等其他姐妹藝術中看到一些端倪。應該是當時鼓曲藝人一起互相演出,學習交流影響的成果。比如著名的河南墜子喬派表演藝術家喬清秀,就因為從小學梨花大鼓,後來學河南墜子,也養成了演唱河南墜子的時候不打板的習慣,竟然被很多同行所排擠,一時傳為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
梨花大鼓難學,市場經濟體制衝擊下,五大山後人好多就學習了其他區曲種,並不專門以梨花大鼓為業,比如著名的木板大鼓藝人陳利江,好多資料把他寫到梨花大鼓藝人里,其實是錯的。就像著名河南墜子藝人喬清秀,也是原來學的梨花大鼓,後來學的墜子。這樣的情況也有很多。
2008年,梨花大鼓被確認為邢台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梨花大鼓傳承人張君立和宋一月參加全國非遺曲藝周展演
梨花大鼓傳承人張君立和宋一月參加全國非遺曲藝周展演
隨著梨花大鼓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家,省,市,縣政府帶頭,國家省市縣宣傳部門不斷努力,傳承人耐心傳授,愛好者努力參與的情況下,梨花大鼓一改從前這一曲藝形式的青黃不接,如今已經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

雞澤縣梨花大鼓

雞澤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鏵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鏵片伴奏而得名(現用月牙銅板伴奏)。雞澤梨花大鼓風格樸實,運字行腔聲情並,唱腔豐富多變,素有腔多字少七十二哼哼之稱,曲調高亢,說、唱、道、白兼備,敘事抒情交融,以說為主,唱為輔(中長篇書較多),有慢板(哭調)、緊板、勻板,句式有十字韻、七字韻等。多訴說民間疾苦和農家故事。主要傳統書目有:《海公案》、《響馬傳》、《劉大哥勸老婆》、等。主要伴奏樂器:三弦、銅板、京鼓。2008年雞澤梨花大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一批擴展項目,同時被列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