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褶菌
傘菌目裂褶菌科植物
裂褶菌,(拉丁學名:學名Schizophyllum commune Fr). 所屬真菌界,別稱:白參(雲南)、樹花(陝西)、白花、雞毛菌(北方)。該菌含有較強活性的纖維素酶,並能產生蘋果酸,菌絲深層發酵時可產生大量有機酸,還可產生促生素吲哚乙酸。其提取的蘑菇葡聚糖能提升巨噬細胞活性,從而增強免疫力,在醫藥和化妝品領域有廣泛應用。該屬已發現有 3 個種,其中裂褶菌廣佈於世界各地。雲南採食裂褶菌歷史悠久,其食用價值高,質嫩味美,具有特殊濃郁香味,性平,具有滋補強壯、鎮靜作用,為高檔食藥用菌。本菌在食品工業、醫藥衛生、生物化學等方面應用廣泛。
裂褶菌
裂褶菌分解木材的能力較弱,碳、氮源是其重要的能量。適宜的碳源為葡萄糖,氮源為玉米粉、麥麩。人工栽培可利用棉籽殼、玉米芯、甘蔗渣、廢棉等富含纖維素的各種農作物秸稈及木屑等作為培養料;還需添加適量麥麩或米糠等輔料以及微量礦物質元素。
2、溫度
3、濕度
裂褶菌
4、氧氣
屬於好氧性真菌,子實體生長過程釋放出一股腐臭味的二氧化碳氣體,栽培房棚要求空氣新鮮。
5、光照
菌絲生長不需光照,原基分化子實體時,需要300~500Lx光照強度。子實體有明顯的趨光性,光線過強會使菇體顏色變褐、品質差。
6、酸鹼度
該菌含纖維素酶,並能產生蘋果酸(1-malicacid.C2H2O2)。人工栽培的基質pH4.5~5.6最適。
裂褶菌是一種野生菌。富含人體所需要的多種氨基酸,並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因外形如盛開的雪蓮而得名。裂褶菌特別是對小兒盜汗、婦科疾病、神經衰弱、頭昏耳鳴等有良好的療效。裂褶菌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有降低膽固醇、調整血壓、防止癌細胞的擴散、有規律的助長肝臟、脾臟及胰臟的生命力,調整身體、消除疲勞的功效。
裂褶菌
可食用,此菌含裂褶菌多糖,對動物腫瘤有抑制作用,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為70%。對大白鼠吉田瘤和小白鼠肉瘤37的抑制率為70-100%,我國雲南民間常把此菌與雞蛋燉熟服用對治療白帶有效。雲南產裂褶菌氣香味鮮,稱之為“白參”,有滋補強身作用。目前市場裂褶菌每千克干品價格240元,出口東南亞國家及港、澳市場,頗受歡迎。
從裂褶菌中提取的多糖(SPG),能刺激單核吞噬細胞系統活性,對慢性細菌感染有顯著的防禦效能,對腫瘤有抑制作用;其菌絲深層發酵產出的有機酸,廣泛應用於食品、醫藥工業及生物化學等方面。
裂褶菌人工馴化栽培成功,始於雲南雲蕈、福建菌都、遼寧朝陽全禾菌業,於2006年商品化栽培成功,獲得了理想效果。目前裂褶菌栽培方式是以塑料袋裝入培養料作為載體,在室內外房棚搭建多層架床,春秋兩季連續生產4-6批,形成多層次立體栽培;朝陽全禾採用室外地栽,接近地栽黑木耳技術管理。其應用技術如下:
裂褶菌
2、栽培季節:該菌生產周期較短,在適宜的條件下從接種到採收僅需16~20天。最佳栽培季節為秋栽9~10月,春栽3~5月,每年安排生產4~6批。
3、培養基配製:適用的培養基配方有以下2組:(1)棉籽殼58% 玉米芯或甘蔗渣20%、麥麩18%、玉米粉2%、石膏粉1%、鈣鎂磷肥1%;(2)棉籽殼50%、雜木屑28%、玉米粉2%、麥麩18%、石膏粉1%、碳酸鈣1%。以上配方料與水比為1:1.1~1.2,含水量60%,PH自然。栽培袋規格:立式栽培的採用短袋15×26厘米,每袋裝乾料300克;長袋12×55厘米,每袋裝乾料500克。裝袋、滅菌按常規操作。
4、消毒接種:料袋滅菌后需冷卻至28℃以下時方可進行接種。為防止“病從口入”嚴格進行無菌操作。接種時,長袋的打6個接種穴,接入菌種后膠布封口。短袋的拔出袋口棉塞,接入菌種后棉塞復原。
5、室內養菌:接種后的菌袋,擺放於培養室層架上或平地壘疊養菌。發菌培養環境要求適溫、乾燥、避光、通風。溫度掌握23~26℃為好,不低於18℃,也不可超過32℃;空間相對濕度70%以下,注意防潮濕;門窗遮陽,後期給散射光;每天通風2次,更新空氣。室內養菌一般7天左右袋壁上菌絲濃白密集,手指按壓袋面有凹陷出現時,即可離室進棚。
裂褶菌
7、採收加工:裂褶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從接種至採收16~20天,當子實體葉片平展時即可採收。採收前停止噴水,避免脆斷損壞朵形。一般第一潮菇收后停止噴水2天,生息養菌,然後照常管理;7天後又產出第2潮菇。管理得當一般可長2-3潮菇,生物轉化率40~50%。長袋的單產200~250克,短袋的單產100-150克。鮮品用塑料泡膜盒和保鮮膜包裝送往超市,在4-5℃低溫下貨架期12~14天;加工干制時,可用機械脫水烘乾,鮮干品比例為4:1,干品用雙層塑料袋密封包裝防潮。
裂褶菌包括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組成,成熟后產生孢子。
裂褶菌子實體小型。菌蓋直徑0.6-4.2cm,白色至灰白色,上有絨毛或粗毛,扇形或腎形,具多數裂瓣,菌肉薄,白色,菌褶窄,從基部輻射而出,白色或灰白色,有時淡紫色,沿邊緣縱裂而反卷,柄短或無。
不同培養基對菌落徑向生長的影響:培養過程中,裂褶菌在PDA 培養基上的菌落生長速度最快,其次為CA、PA、OA 培養基上的菌落生長,速度較慢,但均在15d 長成了滿皿。從菌落性狀上看:裂褶菌在4 種培養基上生長的狀況幾乎一樣,菌落呈近圓形或不規則形,有些邊緣呈波浪狀,氣生菌絲極細,極薄,白色絨毛狀。菌落緊貼在培養皿壁生長。
不同碳源對菌落徑向生長的影響:通過不同碳源的培養試驗,結果顯示:裂褶菌對果糖的利用最好、菌落直徑最大,其次為葡萄糖、蔗糖和麥芽糖,對乳糖的利用最差。所以在培養該菌時用果糖作為培養基的碳源最好。從菌落性狀上看:5 種培養基上菌落生長相似,菌落近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呈波浪狀,氣生菌絲薄,呈白色絮狀。
不同pH值對菌落徑向生長的影響:通過不同pH 值條件9 d的培養,可見裂褶菌在pH4.0~10.0 均能生長,但pH6.0~7.0 時生長最好,為最適生長範圍,pH6.0 菌絲生長速度最快,為最適pH 值。pH>6.0 或pH<6.0 時,菌落生長勢下降,生長相對緩慢。從菌絲培養性狀上看,pH值過高過低時菌落菌絲稀疏、色淡,其它未見明顯區別。
不同溫度對菌落徑向生長的影響通過不同溫度梯度條件培養可見,裂褶菌在15~35℃範圍內均能生長,20~25℃生長較好,且生長速度較快,為最適生長溫度範圍。在溫度低於20℃和高於30℃,菌落生長緩慢(表4)。從培養性狀上看,低溫條件菌落層稍厚,高溫度條件下菌絲層薄,其它未見明顯差異。
不同光照對菌落徑向生長的影響:3 種不同光照處理,對裂褶菌的生長有一定影響。裂褶菌在全黑暗條件下,菌落直徑生長速度最快,其菌落6d就長滿培養皿。其次為漫射光,最大菌落直徑在12d為8.794cm。全光照條件生長最慢。各種光處理未見菌落特性有明顯差異。裂褶菌有23238種交配型,不同的交配型可交配。
裂褶菌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在我國分佈於我國河北、山西、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內蒙古、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甘肅、西藏、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區。
裂褶菌的蛋白質含量為 7.6 g/100 g與 Aletor(蛋白質含量為 27%)、Longvah等(蛋白質含量為16%)的結果相比差別較大,原因可能是由於食用菌中蛋白質含量受裂褶菌的種類及品種、不同的發育階段、地域以及當地土壤、水分的含氮量等多種因素影響。脂肪含量很低,只有 0.2 g/100 g,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食品。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較高,達 71.0 g/100 g;灰分的含量也較高,達 18.1 g/100 g,且明顯高於以前的文獻報道,原因可能與裂褶菌的品種和產地有關。
裂褶菌中的總黃酮含量為530 mg/100 g,黃酮類物質具有抗氧化性,能夠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用含 10%裂褶菌的飼料連續飼餵大鼠 60 d,結果表明,裂褶菌能使大鼠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 Px)、紅細胞 Na- K-ATPase和Ca- ATPase等的酶活性明顯升高,使羥脯氨酸含量明顯增加,使過氧化脂質和脂褐質含量明顯降低,具有明顯地延緩衰老的作用。其原因與裂褶菌所含豐富的黃酮類物質及其他功能性成分有關。本試驗中,β-胡蘿蔔素含量為 0.07 mg/100 g,β-胡蘿蔔素分子中存在共軛雙鍵,對過氧化自由基敏感,是羥自由基、脂質過氧化自由基以及其他自由基有效的捕捉劑,從而保護機體免受自由基及其過氧化物的傷害。裂褶菌中富含煙酸 9.80 mg/100 g,煙酸與提高乳酸脫氫酶活力、促進血乳酸轉變為丙酮酸有一定的關係。郝瑞芳用動物試驗研究表明,用含 10%裂褶菌的飼料連續餵養小鼠 60 d,裂褶菌能有效提高小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貯備能力,顯著增強小鼠血清中乳酸脫氫酶和琥珀酸脫氫酶的活力,有效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和乳酸含量,促進並增加了機體在運動過程中能量的供給,具有明顯的抗疲勞作用。該結果與裂褶菌中含有煙酸有一定的關係。
褶菌的礦物質含量很豐富,鉀的含量較高,達 781.2 mg/100 g,鈣含量為186.6 mg/100 g,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大小順序為:Fe>Zn>Mn>Pb>Cu>Se。Fe 為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裂褶菌中 Se的含量為 0.0033 mg/100 g,Se是 GSH- Px和磷脂氫過氧化物酶的必要組成部分,對體內自由基和脂質過氧化物清除起著重要作用,保護細胞和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免受損傷;Se能有效地改善各種抗氧化劑之間的協同關係,起到了抗氧化防禦系統中“緩衝劑”的作用。此外,裂褶菌還含有 Zn 4.5 mg/100 g,Cu 0.2 mg/100 g,Zn和 Cu都參與 SOD的合成,Zn是 SOD的輔基,又與酶的催化活性有關,是酶活力所必需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