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大古都
六大中國古代王朝的首都
古都並稱演變
四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
五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
六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
七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
八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
我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具有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北京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遠在69萬年前,中華民族的遠古祖先——“北京人”,曾在境內西南郊的周口店地區繁衍、生息;在距今約18000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山頂洞人”也在這裡生活。考古發現,北京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兼有中原仰韶、龍山文化和東北地區紅山文化的特徵。約在四五千年前,北京地區已有固定居民點。戰國時的燕、五代時的前燕和金、元、明、清各朝都先後定都於北京。民國初年,北京仍是首都,稱為京師。1928年改稱北平特別市。1949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重要的歷史文化古迹有:故宮、長城、頤和園、圓明園、天壇、天安門、明十三陵、周口店中國猿人遺址等。
陝西省省會。西北五省區最大的城市,又是我國六大古都中建都朝代最多、帝都歷史最長的古都。遠在五六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藍田猿人”和新石器時代的“半坡、姜寨”先人就在灃、渭、滻、灞河流域活動。藍田人遺跡和半坡村遺跡、姜寨遺跡,都分佈於此。半坡村遺址和姜寨遺址屬於距今約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存。在我國歷史上,先後有12個王朝,即西周、秦、西漢、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在西安地區建都,前後歷時一千多年,其中統一的周、秦、漢、唐諸朝,在西安城市歷史中影響最大,文化遺存最多。西安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迹有:大雁塔、秦始皇兵馬俑、大明宮遺址、豐鎬遺址、阿房宮遺址、藍田人遺址、華清池、鐘樓等。
九朝古都,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遠在六七千年前,洛陽已發展到母系氏族社會,著名的仰韶文化即首先發現於洛陽西北的仰韶村。東周、東漢、曹魏、武周、西晉、北魏、後梁、後唐、後晉先後曾定都於洛陽。九朝以洛陽為都近千年,僅次於西安。著名的文化古迹有:龍門石窟、仰韶遺址、白馬寺、漢魏洛陽城遺址、光武帝陵等。
為七朝古都,名勝古迹眾多。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將都城從安邑(今山西省內)遷往開封(時稱大梁),開封作為都城的歷史由此開始。五代時期,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均定都於此,歷經40年。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王朝時,定都開封,長達168年之久,時稱東京,開封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是開封歷史上的鼎盛時代。宋代東京人口已逾百萬,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宋徽宗時,張擇端的著名畫卷《清明上河圖》生動地描繪了當時開封的繁華景象。以後,開封曾為金的都城,改名汴京,歷時20年。開封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迹有:大雄寶殿、倉頡墓、鐵塔、相國寺、禹王台、龍亭、岳飛廟等。
南京是中國著名的四大古都及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長江不僅孕育了長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帶河,依山傍水,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山川秀美,古迹眾多。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著名文學家朱自清先生遊歷南京后,寫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這樣一段評價:“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其《建國方略》中評價南京的地理環境時說:“ 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中,誠難覓此佳境也。而又恰居長江下游兩岸之最豐富區域之中心,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
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且在中原被異族所佔領,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大明、民國二次北伐成功;東晉、蕭梁、劉宋三番北伐功敗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議以建康為都以顯匡複中原之圖,惜宋高宗無意北伐而定行在於杭州,但迫於輿論仍定金陵為行都。即使太平天國以南京為都,亦以驅除異族統治為動員基礎和合法性之一,南京是漢人一次次的反抗外族的根據地,維繫華夏文明的復興之地。所以南京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戚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