澮南鎮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下轄鎮
澮南鎮位於五河縣西南部,澮河南岸,故名澮南。全鎮地處平原,西高東低。東與新集鎮和大新鎮毗鄰;南與沫河口鎮相連;西與固鎮縣接壤;北臨澮河與東劉集鎮和小圩鎮隔河相望。
澮南鎮交通便捷,距縣城26公里,距南洛高速公路沫河口道口10公里,境內韓沫路、新信路、澮臨路、三王路、向陽路、軍郭路等“三橫三縱”交通網可通達全鎮20個村。
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6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5萬畝。全鎮16556戶,全鎮總人口50758人(2017)。轄20個村,有初中3所,小學及教學點12所,在校學生4768人,教職工412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8%。
澮南鎮
鎮黨委、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職能,真抓實幹,加快發展,提出了“工業強鎮,抓工促農”的發展目標。在發展思路上,堅持“工業面向外,農業重調整”。澮南鎮是糧食生產基地,主要以水稻、小麥、花生為主,兼種大豆、玉米、西瓜等優質作物。
澮南鎮
澮南鎮人民政府駐地皇墩廟,傳說該廟的墩是漢高祖劉邦追擊楚霸王項羽時築起的。距澮北漢高祖擊敗楚時築的漢王台10公里許。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垓下一戰,項羽敗績,從靈璧東渡濉河南下,劉邦追擊其後,駐軍時,掘土築墩,宿營其上。當時駐兵前營、后營、西營和馬場。后挺兵至安徽和縣墩北,距烏江20公里。項羽敗至烏江口,亭長以船待渡。項羽想起當初舉義旗時,江東八千子弟相從,如今僅存數騎,無顏再見江東父老,隨拔劍自刎。漢劉邦凱旋迴京登基后,地方士紳即籌款於墩上興建廟宇一座。因劉邦做了皇帝,就起名為皇墩廟(現澮南鎮鎮政府所在地)。為永銘漢高祖高邦的功績。建集名曰皇墩集。皇墩廟於皇墩集北頭。院中有大鐵鐘,鑄有:“皇墩廟興建於漢王即位六年夏,歲次庚子。落成於漢王即位八年三月初一日,歲次壬寅。”皇墩廟很早就傳著一首《古皇廟贊》,贊曰:“皇墩古建銘劉邦,千載留傳聲名揚,后澮前淮天險阻,相爭楚漢各稱強,項羽敗績走垓下,高墩揮軍追霸王,窮寇迫臨烏江口,報顏父老刎頸亡。
澮南鎮農業
澮南鎮農業
澮南鎮農副產品十分豐富,每至收穫季節,這可忙壞了該鎮的農民經紀人,他們每天聯繫各地的經銷商前來拉貨,組織養殖戶把泥鰍、河蟹、龍蝦、花生、大米等農副產品進行分類,按級論價。由於這些農民經紀人善於找市場,抓信息,爭做農民與市場的“紅娘”,為該鎮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該鎮還出台了鼓勵社會各界創辦民間流通組織優惠政策,廣大農民中蘊藏的搞活流通的積極性迅速迸發,活力大增,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民間農民經紀人如雨後春筍般發展。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全鎮就有近百名農民經紀人走南闖北搞起銷售。
澮南鎮農民經紀人大多從小商小販起家,在多年的市場摸爬滾打中逐漸做大,並湧現出一批“領跑人物”。他們根據不同的季節,到外地推銷不同的農產品,夏秋兩季,是泥鰍、龍蝦、河蟹等水產品大量上市的季節,由於該鎮水資源的優勢,生產出的水產品個頭大、質量高,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他們看到這裡潛在的巨大商機,勇做市場“探路人”,短短几年裡,他們四處聯繫,到上海、浙江、江蘇等發達地區考察市場,與多家大型飯店建立了穩固的供銷關係。冬季和夏季,他們又利用農閑季節,到全國各地推銷大米。同時,他們又帶回外面的信息和市場行情,使當地農民有的放矢的生產出適銷對的農產品,適應市場需求,促進了本鎮經濟的蓬勃發展。
澮南鎮是糧食生產基地,主要以水稻、小麥、花生為主。
工農業總產值從2007年的5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8.6億元,年均遞增14.6%;財政收入從2007年的307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1180萬元,年均增長約40%,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7年的3820元增加到2011年的6450元,年均增長約14%。五年中,完成招商引資入園項目6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入約5億元。產值超2000萬元的企業達到5家。
過去的五年是我鎮鎮區面貌明顯改善的五年。先後投資600多萬元對鎮區15公里主幹道進行修建、拓寬、改造,先後完成了鎮區廣濟路、銀通路、滙豐路等“五橫四縱”集鎮路網建設;投資20餘萬元在鎮區主幹道安裝路燈60餘盞;投資200餘萬元鋪設下水管道約5000米;投資4萬元綠化道路1.2公里。實現了鎮區部分亮化、美化、綠化,街道面貌明顯改善。
全鎮爭取項目資金約1.2億元用於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防滲渠6條9700米;維修新建電站35座;整修渠道60公里;完善西營萬畝大田治理改造項目,建成旱澇保收田1.5萬餘畝,新增耕地面積700餘畝;硬化道路100公里,全鎮20個村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建成沼氣池381座。這些項目的實施很好的改善了我鎮的農業生產條件。同時,鎮投資30餘萬元、爭取項目資金120萬元投入環衛建設,建成垃圾中轉站一座,成立市政大隊,確定了8名保潔員,購置了垃圾車等各種工具,鎮容鎮貌有了明顯的變化。
過去的五年是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的五年。累計完成民生工程項目45個。投資80萬元建造澮南鎮計劃生育中心服務所;爭取項目資金約2000萬元,用於新建和翻建中小學教學樓,教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農村低保戶及五保戶供養實現應保盡保,累計發放低保保障金387萬元,發放五保生活補助金365萬元,發放各類優撫金299萬元,救助貧困家庭1200戶;投資160萬元對敬老院進行建設和改造;新建村級衛生室20所、中心衛生院己投入使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以上,初步建立起養老、醫療等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重視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投資20萬元建設澮南鎮綜合文化站。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累計調解民事糾紛500餘起,安置幫教率100%,社區矯正無漏管脫管現象,治安形勢明顯好轉。2006年,澮南鎮鎮村一體化防控體系建設作為經驗在全省推廣,2007年度、2010年度分別榮獲全縣綜治考評第一、第三。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加強信訪工作,充分發揮村調委會的作用,有效化解了各類社會不穩定因素,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信訪案件呈逐年下降態勢。
過去的五年,是政府自身形象大提升的五年。我鎮獲得市級以上表彰獎勵12項,縣級表彰35項,這是我鎮圍繞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實幹型、創新型、廉潔型”政府,堅持強化自身建設的結果。班子自身建設不斷加強。認真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分工負責制,凝聚團隊整體合力,班子的戰鬥力和向心力不斷增強,政府工作效率顯著提高。
農村經濟穩步推進。達成土地流轉協議1.2萬畝,實現無公害水稻種植12萬畝,落實林業生產用地3.2萬畝。爭取現代農業開發項目資金262萬元。
澮南鎮下轄村社為:
郎湖村 | 馬廠村 | 徐橋村 | 皇廟村 | 盛橋村 | 楊集村 | 桑廟村 | 白徐村 | 黃圩村 | 肖許劉村 |
西營村 | 郭廟村 | 園集村 | 彭圩村 | 沙灣村 | 年廟村 | 李庄村 | 安子口村委 | 裴家村 | 朱袁村 |
澮南鎮不但糧食資源豐富,而且水產資源也極為豐富,可謂漁米之鄉。
澮南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資源豐富,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等基礎設施齊全,社會服務體系完備;鎮內社會穩定,民風淳樸,重禮厚德。
澮南鎮當地農民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以及盛產優質大米的特點,許多農民紛紛辦起了小型精米加工廠,但由於設施差、銷路狹窄、流動資金少,導致企業時而供不應求,時而形成產品積壓的現象,企業發展十分緩慢。為改變“各自為戰”的形式,儘快使民營企業壯大起來,該鎮黨委、政府在積極培育優質水稻種植基地的同時,申報品牌及無公害產品,將這一優質資源做大做“靚”,同時積極引導各民營企業聯合起來,共謀發展思路,共商發展“良方”。湖南客商上門投入750萬元組建安徽聖健米業有限公司,並與農民簽訂購銷合同,同時,每年也為當地農民帶來幾百萬元的收入。優化環境樹形象。該鎮深入開展了“文明信用企業”活動,同時聯合有關職能部門成立質檢小組,嚴把水稻加工產品質量關。2007年10月,由於稻穀價格上揚,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但龍頭企業“漢白玉貢”米業堅持“文明誠信”的原則,仍然按原來訂單上的價格銷售大米,給民營企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使許多合作夥伴訂單數直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