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新之
著名國畫家
目錄
1906年農曆3月13日(公曆4月6日)出生於四川新都縣唐家寺的一個舊文人家庭,父親是位私塾先生,在家排行老四,前面三個哥哥。自幼喜愛繪畫。
1909年
3歲時 父親病逝。
1911年
五歲左右因病幾乎夭折,身體受到很大傷害;因此後來比較起幾個高大的哥哥來,體形顯得太矮小。
1920年
14歲的羅新之到成都暑襪北街一家書畫店當學徒,巧的是該店名『介文社』招牌就是張大千先生的老師江西名士李瑞清所書。在此學徒三年。
1924年
經二哥羅靜之介紹到華英書局學習裝訂書籍,其間母親去世。三十年代為紀念母親,三哥羅祥止特請他的老師齊白石老人繪了一幅『憶母圖』。
1925年
經二哥羅靜之介紹到誠達印書局學習畫石印畫和木刻畫。不久又到 春熙路文化印書館,在那裡畫些書藉插圖。
1926年
20歲。經三哥羅祥止引薦拜成都有名的書畫家、金石家曾默躬先生為師,學習畫佛像。
1928年
經二哥羅靜之介紹進蜀達照相館工作,即後來的胡開文筆墨紙店,一邊畫布景,一邊兼習攝影。業餘時間全部用在繪畫上。
1930年
經過不斷努力,繪畫技巧不斷提高,畫也越畫越好,登門求購索畫者亦越來越多,於是給出潤筆,正式在成都賣畫了,此時不到二十五歲,成為職業畫家。
1933年
下半年,蜀達照相館老闆以朋友身份,有意將照相館轉讓與羅,但羅因財力有限無力承接。在老闆減少了部份要價后,與二哥羅靜之和朋友合資開始接手經營蜀達照相館。
1934年
相館生意非常好,經營了約大半年就賺了不少錢,但卻一直心繫繪畫,便突然提出退股,退出經營,令合資人非常驚訝。
1936年
帶上幾年積蓄從成都到重慶準備去上海拜師(因對張大千先生的仰慕,通過三哥羅祥止的介紹得知張大千先生在上海)。不幸的是,到重慶后所帶盤纏全部被偷,拜師之事只好暫時擱下所幸得到表姐夫徐修平(在長江航運任職、重慶公共汽車公司董事)資助,方返回成都。
30歲,齊白石到四川在成都汪家拐羅家中逗 留了幾天時間(其時齊白石弟子羅祥止及其二哥羅靜之、弟羅新之共居一宅)。
1938年
抗日戰爭爆發后張大千先生從北京回到成都,再經三哥羅祥止介紹,備了禮物、名帖,正式拜師張大千,成為大千先生入門弟子,此時年32歲。
1939年
入門后 常去大千先 生處,親受師授。大千每天作畫時間很長,常至深夜,最後有時僅有羅及張心智、張比德留在大千畫室。大千先生不僅教羅繪畫技巧,同時還關心羅的生活,時常問羅有何困難需幫助,使其深受感動。大千總是設身處地的為人著想,經常慷慨解囊,盡心資助,使人從心底深處景仰、喜愛和信賴這位大師。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春,奉大千師之召,隻身一人歷時一月零三天趕赴敦煌,但張大千及隨行已離開。在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常書鴻先生陪同下,觀錄敦煌壁畫,立即被敦煌藝術魅力所感染。在敦煌臨摹壁畫數月。在這裡結識了向達、史岩二位先生,後常書鴻先生邀請其留下,婉言謝絕後即赴蘭州與大千師會合,旋返回成都。在路徑廣元住宿時由於床位不夠,大千師說:『羅世兄跟我差不多高,今晚我倆睡一個床。』回成都后協助張大千整理和創作壁畫稿。
1944年
38歲。與同學劉君禮根據大千師在敦煌考察時所寫的筆記資料編輯了《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展覽目次》一書,該書詳細記錄了每件展品出自莫高窟(或榆林窟)的第幾窟、壁畫時代、壁畫名稱、尺寸大小、同參加臨摹者之名,以及大千先生對該畫的歷史考證、藝術分析等等。該書堪稱是國人對於敦煌藝術的第一次初步分析記錄。該書曾由謝無量、沈尹默、向楚先生相繼題詞,於1944年5月由西南印書局正式出版。同年在四川新都銘章中學擔任圖畫老師,歷二年多時間。
1945年
到重慶為大千師籌辦臨摹敦煌畫展。重慶畫展舉辦成功后與大千師一同受到徐悲鴻先生熱情舉辦個人畫展,謝無量先生第一個到場祝賀,張大千老師為多幅 作品親自題字。畫展非常成功,所有畫作被全部定完並又重訂了約二十幅。
1946年
40歲。 1月23日與黎登素小姐在新都桂湖舉行了隆重的訂婚儀式。春,一個偶然機會在舊市場買到一幅大千師1926年畫的李瑞清畫像石印品,圖上有太老師曾農髯以及吳昌碩、孝臧等先生的題詞題詩,十分精美,即請大千師觀之,大千見后極為欣喜,當即在畫上題字曰:『先師李文潔公畫像。新之仁弟供養。丙戍三月,弟子張爰謹題。』題完此畫幾日後,大千師得知其學過石印,於是贈送一幅《香供仕女》木刻彩印與羅,並在圖上加題:『舊京榮寶齋木刻,題與新之賢弟。丙戍初夏,兄爰。』5月2日,與黎登素女士在成都暑襪北街璨春園舉行隆重的結婚典禮,謝無量先生作為證婚人,張大千先生及在川同學朋友皆出席並祝賀。
1948年
受友李有行先生邀請在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任教,在此時間結識了龐熏琴、雷圭元、沈福文。(后藝 術學校遷往重慶,本人未隨遷往,留成都)。,10月8日至13日,參加在上海中國畫 苑舉辦的『大風堂同門畫展』,參展作品《白描觀音》《觀音》。畫 苑舉辦的『大風堂同門畫展』,參展作品《白描觀音》《觀音》。
1949年
43歲, 12月6日 張大千乘飛機離開成都前往台北,后遷香港暫住。從此張大千開始了飄泊不定的遊子生活。張大千離開成都前特寄放幾大箱珍藏的名人書畫在羅家中,並贈送羅部份畫稿。
1950年
新中國成立初期生活十分艱難,僅靠賣畫維持家庭開支。大千師出國時曾留在家中代為保管的幾大箱珍藏名人書畫,使其受益不小,眼界大開,並臨摩了數幅。這幾箱名人書畫後由張大千侄子張比德全部取走。
1951年
開始研究、創作敦煌圖案。在家繼續國畫創作。
1952年
張大千侄子張比德及夫人來成都,在其家中居住。不久張大千兒子張心智來成都也住在羅家中。
1953年
受張大千的學生、天津著名書畫家巢章甫先生之邀,其作品在天津等地出售。同年,四川印刷界開拓者及前輩二哥羅靜之去世。
1956年
1957年
四川著名書法家、齊白石先生入室弟子余中英先生客居羅家中近三年,成為一生摯友。
1959年
參加慶祝國慶十周年活動,蜀錦圖案設計作品獲四川省二等獎。
1960年
在成都新辦的工藝美術學校教授國畫及圖案。
1961年
由於國家遭受困難時期,家中相當困難,多虧小學同學、多年好友沈再博先 生長期幫助才得以度過難關。
1963年
受大邑地主莊園陳列館館長的邀請,為地主莊園陳列館畫仕女圖、佛像、觀音,前後工作幾個月。
1966年
60歲。因『文化大革命』被下放到成都布鞋一廠,看守廠大門放棄佛像、仕女創作,在此期間李有行先生及同學朋友常來看望。
1967年
受文化大革命衝擊,因怕紅衛兵抄家,在家燒掉了許多自己的畫作及大量珍貴書畫藏品。
1968年
在家開始以山水、花卉為題材的國畫創作。
1972年
66歲。調到成都工藝美術研究所,主要從事山水畫創作。
1973年
參加成都工藝美術研究所組織的三峽寫生。
1974年
1977年
71歲。七月退休在家作畫,常有同學、朋友等來訪。 10月14日齊白石老人得意弟子、著名金石家三哥羅祥止在成都家中逝世。
1979年
1983年
77歲。 4月2日國畫大師張大千在台灣逝世。4月13日,中國美協四川分會和四川省博物館聯合舉辦《張大千畫展》。展期間,相遇多年未見同學:有何海霞、黃獨峰、劉力上、俞致貞、曹大鐵、伏文彥、慕凌飛等,同學相見甚歡併合影留念。10月24日好友余中英先生在成都逝世,恩師、摯友同年相繼仙逝,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
1984年
2月5日,夫人黎登素女士因病在成都逝世。
1989年
80歲。為紀念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逝世三周年,參加四川省舉辦的『張大千師生畫展』,見到了分別多年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和朋友,併合影留念。
1988年
1990年
8月5日凌晨,在成都家中逝世,享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