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
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
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1983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系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所屬的全國二十四家古籍整理研究機構之一,1984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權列為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點和碩士點,該學科2007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首任所長是著名的國學大師姜亮夫。
浙江大學成立於1897年,前身"求是書院",是中國人最早自己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之一。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浙江大學以嚴謹的求是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創新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
浙江大學師資隊伍整體力量雄厚。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2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9名,長江特聘(講座)教授51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7名。高水平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和良好的科研實驗條件,為開展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所現有教職工15人,其中研究人員13人,辦公室、資料室各1人。研究人員中教授7人(均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5人,講師1人; 50歲以下的研究人員中有博士學位者7人(其中2人為博士后),碩士學位者1人,此外,還有博士后研究人員10人。列入國家百千萬人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人選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人選各1人,浙江省高校跨世紀學術帶頭人1人,獲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1人。
已故所長姜亮夫教授在楚辭學、敦煌學等領域成就卓著,是我國國學的一代宗師,他的《楚辭通故》榮獲國家教委首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沈文倬教授的經學研究,尤其是“三禮”學的研究在學術界頗具聲望和特色,目前是我國唯一的一位以“先秦禮制研究”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導師。崔富章教授的楚辭學與版本目錄學研究,龔延明教授的中國古代官制研究,束景南教授的朱熹與中國文化史研究,張湧泉教授的敦煌學與俗字研究,王雲路教授的中古漢語研究均在學術界有重要影響。現任所長為張湧泉博士,副所長為王雲路博士。
在校研究生48人,其中博士生39人,碩士生9人。
本所1995年以來共承當縱向科研項目20項,科研經費62.5萬元;橫向科研項目(主要為董氏基金項目)10項, 科研經費54萬元。出版學術著作24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文史》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評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4項,其中首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中國社科院青年語言學家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一項,胡繩青年學術獎一項,國家圖書獎提名獎2項。1994年,本所和中文系古文獻專業聯合申報的漢語史學科被評為浙江省重點學科;2000年3月,本所和中文系古文獻專業聯合申報的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再次被評為浙江省重點學科;2007年,中國古典文獻學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
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如下:
1.敦煌學 敦煌學是“今日世界學術之新潮流”(陳寅恪語),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點。我校以其在敦煌語言文字研究方面的傳統優勢,成為海內外學術界公認的我國敦煌學研究的三大中心之一。已故的姜亮夫、蔣禮鴻先生都是蜚聲國際學壇的敦煌學大師。目前我校的敦煌語言文字研究處於國內外研究的前列。張湧泉教授的敦煌俗字研究,張金泉教授、許建平副教授的敦煌佛經音義研究,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張湧泉曾評獲教育部第二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胡繩青年學術獎,還多次評獲中國社科院青年語言學家獎(1994,1998,2000)和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1991,1995)。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曾著文列舉了國內敦煌學研究方面成績最為突出的八位青年學者,我校佔了其中的三位。我所為主承擔的《敦煌文獻合集》課題是教育部高校古委會重大項目(第一次批給經費25萬元),是一個有著國際意義的跨世紀工程。
2.職官科舉制度 該方向致力於中國古代職官、科舉文獻的整理與研究。這個學術方向,在古籍所已形成了明顯的學科優勢。一、學科帶頭人龔延明教授,為宋史界公認的當今官制研究“成就最大的一位”,其代表作《宋代官制辭典》被推許為“二十世紀繼(北大)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正》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作品”(《歷史研究》1997年第四期評論文章)。二、學術梯隊形成。通過學術帶頭人龔延明主持國家級課題《中國歷代登科總錄》,帶出了由方建新教授、祖慧副教授組成的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隊伍。三、後勁足。學科帶頭人龔延明教授正主持著兩項職官科舉方面的國家級課題,又一部別開生面的著作《中國歷代職官別名大辭典》(250萬字),即將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集體成果《宋登科記考》(450萬字)即將完稿,古籍所將成為國內職官科舉研究重鎮,已屬無疑。
3.三禮經學研究 三禮學號稱絕學,研究難度很大。沈文倬先生是全國著名的禮學專家,也是這一領域唯一的博士生導師。他關於《儀禮》和禮制的精深研究得到國際經學界的高度評價。他的學生吳土法博士(副教授)也已在這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4.楚辭學研究 已故所長姜亮夫教授是著名的楚辭學家,他的巨著《楚辭通詁》評獲國家教委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崔富章教授也是楚辭研究的專家,他的研究從版本目錄學入手,校、注、論相結合,現正在從事國家社科九五重點項目《楚辭學研究叢書》的撰著工作。
5.中國文化史 本研究方向重點是唐宋古典文獻與文化的研究,其特色是將文獻整理與文化研究結合起來。文獻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研究以文獻整理為基礎,文獻整理上升到文化研究。在文獻整理的基礎上對唐宋儒、佛、道三大文化進行綜合研究,反映一代傳統文化的全貌。以朱子學與理學為基點,延伸到對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在朱子學與《周易》的研究上處於領先地位。束景南教授的專著《朱子大傳—多維文化視野中的朱熹》獲教育部第二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96年世界太極科學金獎,另一部專著《朱熹佚文輯考》代表了國內研究朱子學的最新水平。大型文化研究項目《中國經學文化史》(八卷,古委會項目),是對古代經學的最系統全面的研究,將填補儒學文化研究長期留存的空白。另外如《心與法:活法美學思想論述》(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也都是對中國文化思想有開拓新意義的研究課題。
6.中古漢語 中古漢語指的是東漢魏晉南北朝隋時代的文獻語言。中古漢語居於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在整個漢語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義。近十年來,中古漢語的研究有了長足的進步,得到了學界的普遍重視。本所在這一研究領域在全國居領先地位,得到學界的公認,負責人為王雲路教授。她的專著《中古漢語語詞例釋》(合著)獲1993年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中古漢語讀本》(合著)被美國、法國等大學作為漢語研究生教材;主編的《中古漢語研究》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漢魏六朝詩歌語言論稿》是系統研究中古詩歌語言的第一部專著。
本所注重以語言文字研究為基礎的傳統文化研究,把傳統文化研究和語言文字研究結合起來。如本所的敦煌學研究、楚辭學研究、古代文化史研究,都是在深厚的語言文字研究的基礎之上進行的,從而為保證研究的質量和深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