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守訓

醫藥學專家

趙守訓(1922年10月20日至2018年2月15日),男,生於1922年10月20日,山東齊東人。1945年畢業於重慶國立藥學專科學校。中國著名的天然藥物化學家、中草藥學家、藥學教育家,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8年2月15日21時15分,趙守訓在南京與世長辭,享年95周歲。

人物經歷


1922年10月20日 出生於山東省齊東縣、吳庄。
趙守訓[醫藥學專家]
趙守訓[醫藥學專家]
1934年至1937年,山東青島市崇德中學學習。
1937年至1939年,在湖南衡陽瓦子坪136後方醫院藥房工作。
1939年至1941年,在重慶國立藥學專科學校高職調劑生班學習。
1941年至1945年,在重慶國立藥學專科學校四年制本科學習。
1946年至1947年,任南京市衛生局藥品管理處技士。
1947年至1978年,任國立藥學專科學校、華東藥學院及南京藥學院助教、講師,1955-1956兼任科研科科長。
1956年至1978年,任生藥學、藥材學、中草藥學教研室副主任。
1963年至1965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進修、客座科研。
1978年,任南京藥學院、中國藥科大學教授。
1980年至1984年任中草藥化學、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
2018年2月15日21時15分,趙守訓在南京與世長辭,享年95周歲。

人物生平


趙守訓[醫藥學專家]
趙守訓[醫藥學專家]
1922年10月20日生於山東省齊東縣(今鄒平縣)吳庄(興文鎮)的一個中醫 家庭。他父親趙雲峰是一位著名中醫。他就在當地一家中藥房——保生堂里成長。保生堂頗有名氣,門口掛著“岐黃事業,地道藥材,遵古炮製”的金字招牌,藥房的後院是藥材加工作坊。兒時的趙守訓在這裡親眼目睹了製藥炮製藥材的過程。人中學后,他常利用假期到藥房協助配方、包藥包、製作蜜丸、水泛丸和熬黑膏藥。在這一環境的熏陶下,他對中藥材產生了興趣,常問父親和中藥師傅一些問題,他總覺得中藥材奧妙無窮。
七七事變之後,在隆隆的炮聲中,剛中學畢業的趙守訓,毅然參加了山東周村復育醫院醫護人員組織的戰地服務團,隨團南下到武漢時,南京已失守。由於他年僅16歲,又無專業知識,被安排到新成立的136後方醫院藥房一面學習一面工作。當時的醫療設備極為簡陋,藥品不足百種。面對簡陋的工作條件和戰亂的艱苦環境,他益對醫藥知識抱有強烈的興趣。他一邊工作一邊思考,諸如為什麼配製Eusol’s消毒液必須用冷蒸餾水配製,而不能用熱的蒸餾水;為什麼配製棕色合劑時,要把甘草流浸膏先傾入甘油中攪勻,而直接和水混合再加甘油,棕色合劑就會混濁;為什麼一些酊劑散劑的原料要用洋藥材,而不用中藥材,等等。這些經歷都為他選擇藥學事業起到積極作用。1939年,他報考了國立藥學專科學校,在高職調劑生班就讀,取得全班最優成績。1941年,他又考入該校的4年制本科班。因此,他兩度學習了生藥學藥劑學,以後又學了植物化學。隨著知識的豐富和拓展,他逐漸意識到如果能將中藥材與植物化學結合起來開展研究,那定會促進中醫藥事業的更快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學校百廢待興,校領導為了改變教學沒有教材的局面,鼓勵教師自編適合國情的教材,這一重任就歷史地落在一批青、中年教師的肩上。趙守訓接受任務后,他加班加點,放棄節假日,埋頭學習,整理資料,撰寫書稿,終於在1953~1954年先後寫出了《生藥學講義》及《植物化學講義》。在此基礎上,與徐國鈞所編寫的《生藥學講義》合併作進一步整理,1958年正式出版。這本書既有生葯顯微鑒別的特色,又是中國首次以化學成分編類的《生藥學》專著,它曾作為高校教材使用十餘載,當時香港衛生出版社也曾翻印。1958年,趙守訓隨學校考察團到天津、北京、上海、杭州參觀學習,看到醫院藥房裡過去所常用的生葯製劑,如酊劑、散劑均已不見,而中藥卻備受青睞,同時也看到許多中外貿易合同里,常有中國藥材交易的項目。回校后在領導的鼓勵下,決定編寫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藥材學》大型教學參考書。為寫出這本書的特色,他就帶領了3名研究生到南京藥材公司倉庫蹲點,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學習和總結中藥老師傅的實踐經驗,整理出中藥材品種規格,中藥材鑒別、中藥材採制、貯藏、炮製,以及生產與應用等一系列新資料,並以此為基本素材,再以中藥材品種為綱目,寫出《藥材學》(上、下兩冊)教材初稿。在此基礎上,他又結合教學,先後組織300餘名學生分頭校對、審核,最後由教師審定。在編著過程中,得到資深教授葉三多的指導,徐國鈞也忍著因病切除左眼的傷痛對該書進行了審閱。1960年這部巨型專著正式出版了。這部書既反映了中藥師傅們的實踐經驗,又體現了當代醫藥新成就。它的正式出版,堪稱中藥材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前蘇聯《藥劑業雜誌》曾專文評介,美籍華裔學者把它作研究中藥的典籍,香港邵華書局和台灣啟業書局均翻印過三版。文化大革命中,全國興起中草藥高潮。1971年校領導策劃組織全校教師50餘人進行《中草藥學》的編著。趙守訓任全書化學成分組組長,負責全書中草藥化學成分、應用、相關文獻,以及該書上冊總論和各類化學成分的編寫工作。該書上、中、下三冊,至1987年先後問世,前後歷經了15年之久。當時,由於出版社的編輯人員大部下放,全書的審核、三校清樣均由主要編者自己負責,深入車間直接與排印師傅聯繫校正及補充,以保證質量,減少錯誤。這部大型中草藥學教學參考書出版之後,深受讀者歡迎,稱讚它是一部具有一定特色、內容有參考文獻切合實際應用,且代表當代前沿水平的專著。
1988年,以中國藥科大學和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為主編單位,聯合組織編寫《中藥辭海》巨型工具書。趙守訓為該書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成員,並擔任全書化學組組長,全書終審組組長,第三卷第一主編,第四、第五卷主編之一。《中藥辭海》這部巨著共約2400萬字,1993年至2001 年全書1~5卷先後出版。在長達13年的編著工作中,由於各卷主編人較多,其間,有的主編生病,有的主編不能參加具體審校,作為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全書終審的趙守訓,則責無旁貸的為集體擔負起繁重的審校任務,不辭辛苦,精益求精,反覆對全書進行審閱,修改和補充。如對土元胡、黃藤、山茱萸等的學名,各條目的文獻內容的複核及化學、藥理存在的問題,均作詳盡審改記錄,並說明改正緣由。他還採用了他的科研小組和學校其他組的科研成果,對幾百種常用中藥的化學成分及藥理進行了修改和補充。他對書中中藥品種、產地、採收時間、藥用部位與化學成分的相互關係的記述尤為關注,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如甘肅枸杞在一般書中沿引了印度學者對同一學名藥材的研究結果,記錄其含有莨菪鹼阿托品總量在1%以上,顯然把“甘肅構杞子”說成了劇毒藥物,對此他安排研究生進行實驗研究,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否定了原來的論述,並在《中藥辭海》中加以註明;又如麥冬浙麥冬(是第3年採收)、川麥冬(是第2年採收)、湖北麥冬(為山麥冬)、短葶麥冬、日本小葉麥冬、日本麥冬栽培變種,它們的產地不同,採收時間不同,品種也有差異,一般中藥著作中多在“麥冬”這一中藥的成分下籠統合一記述;蟾酥蟾皮蟾蜍的成分也是籠統的記在“蟾酥”名下;這就有失科學性,趙守訓則依據原始文獻,一一分別作記載。對有關常用中藥白頭翁的記述方式,他也是依據自己多年對正品白頭翁和其他品種白頭翁的化學成分的研究所得結果,指出原論文所用原料品種問題,並一一分開記述。經過趙守訓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大大增強了《中藥辭海》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使其對中醫臨床應用更具參考價值。

研究方向


長期致力植物化學、天然藥品化學、生藥學、藥材學、中草藥化學、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和中草藥有效成分研究,並在編寫相關教材和中草藥新著以及教學方法研究上,有開拓性成績。總結出《中國本草藥物化學發展史略》,為改寫“天然藥物化學發展史”作出了新論證;在天然藥物化學學科建設及中藥整理研究方面,為考證整理和充實祖國醫藥學寶庫,推進中藥現代化,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主要貢獻及榮譽


畢生致力於中醫藥研究動態中藥研究 ,學風嚴謹, 培養了幾代人才。中國地大物博,天然藥物資源十分豐富,“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亟待用科學方法研究開發,姜達衢為此獻出了畢生精力。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打破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藥品的封鎖,採用“大後方”豐富的藥學版藥物手冊西藥大全延緩衰老葯及中草藥中草藥資源,對中醫藥中藥專業中草藥彙編常山等中藥進行了系統研究,為防病治病服務,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服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中醫藥政策的貫徹執行,他視野拓寬,思路打開,堅信用代現代科學的方法發掘、篩選和研究中藥,是闡述中醫藥經典理論,探討中藥防病治病原理、創立有中國特色的中西醫葯相結合的新醫藥學版藥學的必經之路,是尋找藥學版、發現中醫藥用途,開闢防治目前尚無法防治的醫療疾病的新途徑、新領域的一個重要方面。
趙守訓治學嚴謹,平易近人。在對青年科技人員的培養方面,他要求嚴格,認真負責,甘為人梯,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常常針對研究室科技人員的具體情況,在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普遍要求,又根據各人不同的具體情況,如基礎知識、外語水平、操作能力、資歷,甚至各人已發表論文篇數等等,提出不同要求。即使在他七旬高齡時,仍在實驗室擔任課題負責人,熱心指導青年科技人員。他一生中為中國培養了幾代科技人才。理論聯繫實際 系統研究中藥一貫主張系統地對中藥進行發掘、整理和研究。這一學術思想在他的早期工作——常山抗瘧研究中就已得到體現,並取得了多項成果。在中藥系統研究的具體做法上,他認為,各單位可根據其現有條件,有重點地選擇若干項進行研究。他主張各學科之間,各單位之間,中央單位與地方單位,軍民之間,要大力協作,因地制宜,取長補短。為加強對中藥系統研究的領導,他呼籲“成立全國性辦事機構,來統管這一重要工作”。此外,他還對系統研究的途徑與方法,提出了一整套的具體意見。他的這些思想和意見,對後人有極大的啟示作用。
在研究工作中,趙守訓一貫強調理論聯繫實際,任務帶動學科,反對從文獻中來,到文獻中去。他要求年輕人,對“分析出來的結晶,只要數量夠,一定送點給藥理”。他在自己的工作中,從不以分出結晶、鑒定結構、發表文章為最終目的,只要有可能,就研究大量生產的方法,以期最終應用於生產,防病治病,造福人類。降壓靈總鹼、苦楝索等生產工藝的研究就是在他的直接領導下完成的,而且最後都得到了推廣生產,使寶貴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為防病治病增加了新的武器,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趙守訓曾任南京藥學院生藥學、藥材學、中草藥學教研室副主任,中草藥化學、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主任,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第五屆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三屆中醫學、中藥學評審組成員,國家醫藥研究開發中心兼職研究員等職。現為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該校國家重點學科——藥物化學學科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校圖書館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藥學院客座教授,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天然藥物資源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中藥雜誌》名譽編委,《長白山中醫藥研究與開發》、《時珍國醫國葯》、《基礎中藥》《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雜誌編委會顧問。1980年,他參加中國藥學教育考察團赴法國考察,1985年又參加中國醫藥科技代表團赴羅馬尼亞考察,1990年應邀參加在日本舉行的國際中草藥學術會議,並作大會學術報告,1999 年應邀赴香港科技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

主要論著


《生藥學講義》
《植物化學講義》
《藥材學》
《中草藥學》
1 趙守訓,徐任生朱任宏。中國延胡索的研究Ⅱ.江蘇元胡中生物鹼。藥學學報,1966,13(1):6-13.
2 鄭錫文,閔知大,趙守訓。蝙蝠葛中新生物鹼——蝙蝠葛蘇林鹼(Daurisoline).科學通報,1979,24(6):285-288.
3 劉潤民,趙守訓,朱任宏。中藥黃藤(Fibraurea resisa Pierre)根中黃藤內酯的鑒定。藥學學報,1981,16(6):479-480.
4 劉潤民,趙守訓,王明時等。抗胃潰瘍葯去氫延胡素甲素的半合成。南京藥學院學報,1982(1):1-3.
5 胡廷默,趙守訓。粉防已化學成分氧化防已鹼和防已菲鹼的化學結構。藥學學報,1986,21(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