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固寺
山西省永濟市境內寺廟
萬固寺位於山西永濟西南的中條山麓,始建於北魏正光三年,原名“繇哉寺”,曾遭兵火焚毀,隋代復修,更名為萬固寺,取“萬年永固”之意。時稱“中條第一禪林”,是一座千年的古寺,在歷史上曾被毀壞一次,不過隋朝時期又修復了。萬固寺當中的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很有參觀的價值,還記載著許多佛家的文化,另外萬固寺還有一座千年古塔。
萬固寺
萬固寺照片
萬固寺
山門萬固寺在永濟縣城東南六七公里遠的中條山麓。一出縣城,過了鐵道,立刻就可以看到對面的山腳下聳立著一座磚塔。走到近處一看,山下有一條美麗的小溪,淙淙的流水聲很遠就可以聽到。沿著山谷向上走,沒多遠就到了山門。山門附近竹藪繁茂,柿林連綿。這裡是自古就已聞名的泉石勝境。山門朝南,進門后是一座西向的前殿,以此為第—層,向山腰上面依次修建了五層佛殿,所有的建築物都是磚築的。
萬固寺
在這兩殿中間的北側,有三大士殿,座北面南。該殿已徹底坍塌,連屋頂都沒有了,主尊就裸露在風雨之中。殿前立有萬曆六年(1578)八月的《重修萬固寺記》和—個沒有撰作年月的《重修萬固寺記》(敕建大慈恩寺西域師子比丘撰文)、以及《大宋河中府中條山萬固寺重修碑銘並序》(劉琦撰)三通石碑,前壁上嵌有下列四通石刻:河中府河東西萬固寺碑記
功德主河中府節度使尚書西平王沛國朱公施、至北(記四至)XxXx天成元年(1926)二月十五住持祥長老、外護功德主河中府節度使朱公。朱公即朱友謙。大宋故萬固寺月公道者塔記開寶六年(973)三月、前隨使押衙惟節述。大宋河中府中條山萬固寺新修吉利塔記天聖三年(1025)四月、鄉貢進土田活撰。福嚴大師塔銘已至正辛已(1341)覺吉祥述。
第三層為水陸殿,入口在東側,左右配置鐘樓、鼓樓,殿內牆壁上每—區雕一尊諸天,共雕四十二尊諸天像。光緒縣誌卷一二云:“有石刻諸天像三十六,列陷壁間,像刊檀施姓氏而無畫者之名,故舊傳為吳胄曹道玄之跡,然而並非其真,唯畫法尚精好可觀。”
第四層為八角十三層寶塔。塔南側嵌有石額,額上有萬曆十四年(]586)刻“多寶佛塔”四字。這座塔建在八角形台基上,四面設有入口。塔身細長,各層均沒有假門、假窗。各層塔檐由磚砌疊澀和上面的覆瓦構成,只有第一層建有磚砌的斗拱。其建築形式完全是晚近的風格,充分體現了明末萬曆的時期的建築風格。況且還有萬曆十四年四月的《萬固重修浮圖記》(王崇文撰),可以確知該塔的現有形制完全是這一時期所建造的。前述宋天聖三年的《新修舍利塔記》,講的應是此塔的前身,最初是由道臻修肄的九層磚塔。
第五層為如來殿,也是磚築,正面三間,雙層。正中嵌有石額,上書“極樂世界”四宇,為萬曆十九年(1591)郡人王謙所題。這座殿雖然相對來說毀壞較輕,但裡面卻幾乎一無所存,荒殘至極。唯—值得一看的是每一間上山斗拱砌出的圓天井。這種建築形式就是所謂無梁殿,其斗拱的建造形式與多寶塔的塔檐相同,這正可以說明如來殿與塔是同一時期修建的。樓上名為比丘殿,左右四塊石頭上刻有萬曆二十四年(1596)福登所造《王勃釋迦成道記》。樓上視野開闊,西面可以看到遠處波光粼粼的黃河,在它的對面則可以看到淡雲輕霧中的華山。《大清一統志》卷一○一對於該寺沿革作有如下記載。唐大中年間(847—859)建寺,初名建元,后改今名。明洪武年間(1368--1398)合併白石、讚歎、竹溪、雲蓋、凈土五寺,大中建寺說雖然無法得到證實,但從經幢殘石和宋代石刻等情況來看,該寺建於唐末是基本可以肯定的。現存建築基本上都是明末的,清代改修不多。山門外立有康熙五十年(1711)的《重修萬固寺水陸大殿碑記》,可知清代好像對水陸殿做了較大改修。
萬固寺
多佛寶塔萬固寺的多寶佛塔,是中國樓塔建築中最早的一座佛塔。多寶佛塔建於北魏時期正光三年,即公元522年。
萬固寺
塔身每層有八個挑角,皆掛有鳳鐸,鳳鐸上有鑄造年月和鑄工胡澄梯的句字,鳳鐸隨風而響,如詩所云:塔上風鈴天外音。塔頂為八角攢尖式,上有八卦懸空鐵剎,鐵剎下有積土,土上長有一棵小松樹和一株石榴樹,樹上石榴年年結,不見石榴落下來,據傳,
這些石榴做為仙果均被王母娘娘摘去了。萬固寺多寶佛塔十分堅固,明嘉靖四十四年即56年1月23日的八級大地震,人稱“天塌蒲州”,寺內殿宇盡翻,唯有多寶佛塔獨存,震后三十年,因塔有傾斜,多處裂縫,匠工才開始層層拆除,重新修復。
在塔的北面,仍能看到日軍侵華時,炮擊的痕迹。
大雄寶殿是佛寺擴建后的主要殿堂,其中供奉有佛祖釋迦牟尼和他的十大弟子,是芸芸眾生拜佛祈福的主要場所。大雄寶殿坐落在多寶佛塔正面。主佛坐像高五丈許、約十六米有餘,端坐於寶殿之中,高大揮弘,十分壯觀。大雄寶殿毀於日軍侵華時期,從遺留的佛翕和牆壁上,人們仍能想象出當年的恢弘氣勢。
水陸寶殿是佛教法事集會時所用的殿堂之一,也叫“水陸道場”、“水陸法會”、“水陸大會”、“水陸齋儀”殿堂,也有人叫“毗廬閣”,為五楹過殿,坐落在塔前,長19餘米,進深13.9米。
萬固寺
藥師佛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經》中說:他曾經立下過十二大願,要滿足眾生一切慾望,拔除眾生一切痛苦,消災延壽。他要使凈琉璃世界的一切居民無病無災,豐衣足食,解脫困苦,身心安樂等。
東方凈琉璃世界是佛教理想中的凈土樂園。在藥師洞內,共有三尊坐佛泥像,正中是藥師佛,左脅侍是日光遍照菩薩,右脅侍是月光遍照菩薩。藥師佛像高約2米,出家男相,身著架裟,赤腳,屈漆而坐,遍體金妝。左手侍缽,內盛甘露,右手持藥丸。甘露、藥丸,給予天下苦難中的人們。
藥師佛也叫“藥師琉璃光如來”或“大醫王佛”。如來的梵文音譯為“多陀阿伽陀”,它是佛的“十號之一”即如實的意思,如實即真如,指佛所說的“絕對真理”。循此真如能達到佛的覺悟。所以在《成實記》中說:“如來者,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曰如來”。《大智變論》也說:“如實道來,故名如來”。
萬固寺
無量大殿坐落在多寶佛塔背面,大殿分上下兩層殿堂,一色青磚砌起,全是磚石結構,無一大梁,建造奇特宏偉,風格獨特,頗為壯觀,又被人稱為無梁殿。
萬固寺
大睡仙何許人?
在萬固寺重修時,出土了一尊大睡仙塑像,睡仙側仰睡姿,像以仿墨石塑成。這一睡仙何許人?
原來,這位睡仙名叫陳摶,字圖南,號扶搖子,今河南鹿邑縣人,生於五代末期北宋初年。陳摶最初隱居武當山,后又隱居華山,學識淵博,沉究易學,善工詩文,撰有“指玄篇”八十一章,“鉤潭集”萬餘字;還著有“高陽集”,作詩600餘首,傳說他活了118歲,一生愛山水,愛清靜,特愛睡大覺。故稱“大睡覺”。
陳摶老祖在華山隱居期間,把自己對《周易》的理解與體會化形為無極圈鐫刻在華山岩石上。《周易》有關無極的學說是出家人修鍊術的概括和總結,相傳呂洞賓、漢鍾離都曾得益於此而修成正果。后此圖傳於陳摶,陳摶又溶化進自己的理解與體驗。陳摶熟諳諸家學說,精通天文地理,知識淵博,才華橫溢,宋太祖宋太宗多次降下九重龍詔,宣陳摶入京輔佐朝政,陳摶就是不允。所以陳摶在華山隱居的地方叫“避詔崖”。
一日,幾人正在華山博台下棋,跑來一位落魄的乞討人,見幾位下棋人自得其樂,便過來要與陳摶對—棋。陳摶一看此人一副貴相,必不是凡人,就說;“要對棋,得有個說法,看你身無分文,下輸了咋辦?”這個乞討人原來就是趙匡胤,當時,趙匡胤正被官兵追殺,無奈逃至華山躲藏,聽了陳摶的話,就說:“這華山就是我家的祖業,我輸了,就把此山輸給你們。”
陳摶聽了,忙說:“空口無憑,立字為據。”幾人立即立下文約為證。對棋的結果,是趙匡胤輸了。陳摶老祖見目的達到,便將文約一口氣吹貼在對面三風山的崖石上,讓趙匡胤欲賴不成。幾位仙人贏了華山之後,立即跪拜趙匡胤:“謝主龍恩。”
趙匡胤感到莫明其妙,便向四位仙人討教:“何以謝我?”仙言道:“看你—副貴相,將來定有江山。”從此,趙匡胤與幾人交了朋友。如今從華山博台向南望,文約的字跡依然依稀可辨。
後來趙匡胤贏得天下,做了皇帝后,專程到華山拜訪幾位仙道,並許下諾言“免去華山稅賦”。從此,當地人說:“自古華山一條路,自古華山不納糧”。陳摶的道教思想在當時影響很大。他先被唐明宗賜號“清虛處士”,周世宗柴榮賜號“白雲先生”,又被宋太宗趙光義賜號為“希夷先生”等等。人們把他稱為陳摶老祖,其遺骨在歷代群眾中極被敬仰。據傳,他在世時,與萬固寺佛家的私交密切,曾來萬固寺傳道。他死後,人們將他的遺骨塑於仿墨石中,方成睡仙石像,被人供奉起來。
從永濟火車站乘座2路公交車到萬固寺下車即到,票價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