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毒素
蘑菇毒素
毒蘑菇又稱毒蕈,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實體食用后對人或畜禽產生中毒反應的物種。我國毒蘑菇約有100多種,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餘種,分佈廣泛。我國每年都有毒蘑菇中毒事件發生,以春夏季最為多見,常致人死亡。2001年9月1日江西永修縣有1 000多人中毒,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毒蘑菇中毒事件。多數毒蘑菇的毒性較低,中毒表現輕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極高,可迅速致人死亡。一種毒蕈可能含有多種毒素,一種毒素可存在於多種毒蕈中。目前確定毒性較強的蘑菇毒素主要有鵝膏肽類毒素(毒肽、毒傘肽)、鵝膏毒蠅鹼、光蓋傘素、鹿花毒素、奧來毒素。
鵝膏毒肽又稱毒傘肽,鵝膏毒肽的LD50為0.4~0.8 mg/kg,毒性非常強,以損害肝細胞為主。鵝膏毒肽屬慢性毒素,食用后至少8 h后才出現中毒癥狀,其毒性比鬼筆毒肽強20倍。由消化道吸收進入體內后,將導致肝、腎壞死,試驗動物口服該物質2~8天後致死。它的毒作用機制是抑制細胞mRNA合成的關鍵酶——RNA聚合酶的活性,終止核糖體和蛋白質的合成,從而導致嚴重的肝損傷。同時,鵝膏蕈鹼也破壞腎小管,使腎不能有效地濾過血中的有毒物質。9~12天內死亡,死亡率高達90% 。
鬼筆毒肽又稱毒肽,基本結構為雙環狀七肽(縮七氨酸)碳架,LD為2~3 mg/kg,屬速效毒素,靜脈或腹腔注射實驗動物一般2~5 h內就死亡。人食用含鬼筆毒肽的菌類后6~24 h出現癥狀,起病後2~3天,太難內因肝臟受損引起的黃疸較常見,死亡率高達50%,死亡多在起病後5~8 d內發生。煮熟蕈類並不能破壞其中的毒素。
毒傘素是一類單環七肽,LD為2.5 mg/kg。毒傘素導致毒作用的潛伏期約30 min,有時更長,與酒同食最容易引起中毒。中毒的表現為心悸、心跳加快,精神不安,耳鳴、發冷及四肢麻木、臉色蒼白等。致死的情況較少。一般2~4 h后可恢復正常。
上述3類蘑菇毒素易溶於水,化學性質均比較穩定,耐高溫、耐乾燥和耐酸鹼,一般的烹調加工不能破壞其毒性。在我國鵝膏屬中毒占誤食野生蕈菌致死數的95%。
鵝膏毒蠅鹼毒蠅蕈是毒蘑菇中的一類,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被用做麻醉藥和致幻劑而不作為食物。人食用毒蠅蕈后能產生異常和長時間的欣快感,併產生視聽的幻覺,這使之成為世界上許多原始部落備受推崇的宗教儀式用品。食用毒蠅蕈后出現癥狀通常是在攝人l h左右,產生與酒醉相似的癥狀,出現意識模糊、狂言譫語、手舞足蹈、視物體色澤變異幻覺屢現,並伴有噁心、嘔吐。輕者數小時可恢復,重者可導致死亡。毒蠅蕈導致麻醉、致幻效果的主要成分羥色胺類化合物,如毒蠅蕈鹼(muscarine)、毒蠅母(muscim01)和鵝膏氨酸(ibotenic acid)。鵝膏毒蠅鹼是一類無色、無味的生物鹼,學名氧代雜環季鹽,毒蠅蕈鹼致麻痹的效果通常較低,其中毒癥狀在攝人30 min內出現,有多涎、流淚和多汗癥狀,緊接著嘔吐和腹瀉,脈搏降低、不規律,哮喘,少見死亡。毒蠅蕈鹼中毒的反應因為個體的敏感性而有所不同,環境和遺傳因素也起一定作用。
光蓋傘毒素光蓋傘毒素是吲哚類似物、胺類物質。光蓋傘素的學名為4-磷酸-N,N一二甲基色胺,光蓋傘辛的學名為4羥基N-二甲基色胺。純的光蓋傘素、光蓋傘辛均無色,呈晶體狀,能溶解於甲醇、稀硫酸、碳酸氫鈉,對溫度敏感。
光蓋傘毒素主要引起幻覺和精神癥狀,主要分佈在裸蓋傘屬(Psilocybe)、斑褶傘屬PanlaeoIfus)、錐蓋傘屬(Conocybe)和裸傘屬(Gymnopilus)中。
鹿花菌毒素鹿花菌素的LD為1.24 mg/kg,它在人體內會轉化為甲基聯氨,有極強的溶血作用,使紅細胞大量破壞;對小鼠的肝、胃、腸、膀胱有損害作用。含有鹿花菌素的蕈菌種類主要有褐鹿花菌、赭鹿花菌、大鹿花菌等。食入含鹿花菌素的蕈菌后,潛伏期一般6~12 h,發病後有噁心、嘔吐、頭痛、疲倦、痙攣等癥狀,在1~2 d內很快出現溶血性中毒癥狀,引起貧血、黃疸、血紅蛋白尿,肝、脾腫大,心、腎受累,重者死亡,死亡率一般為2%~4% 。
鹿花菌素為水溶性物質,在60℃以上可以分解。因此食用前只要將菌體洗凈,再煮食,毒素可以被破壞。如果烹調后棄去湯汁,更有利於去除大部分的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