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維遹
許維遹
許維遹(1900—1950)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古籍研究專家。號駿齋,山東威海榮成市石島鎮大魚島村人。1932年畢業於北平大學中文系,後任教於清華大學。1950年在北京病逝,卒年50歲。
目錄
許維遹其父輩兄弟四人,以打漁為生,都是當地非常有名的好艄公,兄弟四人合開一漁行,靠勤勞致富,家業逐漸做大,因不識字,便雇傭一帳房先生,沒想到年底時所有錢財被帳房先生席捲一空,於是痛下決心,一定要培養後代識文斷句。
許維遹先生天資聰慧,又刻苦好學,入私塾后,很快熟讀四書五經等各種典籍,十幾歲時,在當地已無有師者,成年後,許維遹由父母包辦,娶了一門當戶對的大戶人家的小姐王氏為妻,據大魚島村的老人講,當年送親的隊伍延綿100多米,觀者上千,轟動一時,王氏入戶許家時還有兩個陪嫁的丫鬟,但王氏目不識丁,又不擅持家理財,隨後家道逐漸衰敗。
上世紀20年代末期,許維遹到北大求學,在此期間,許維遹潛心於經史、訓詁之學,經常向楊樹達、馮友蘭、孫人和、劉叔雅等學者、碩師請疑問難,深受師長器重。在師長們的鼓勵指導下,他一面讀書,一面整理古籍,編成《呂氏春秋集釋》一書,1933年被列入台灣清華大學整理的古籍叢刊之一印行。
《呂氏春秋》是先秦時代的一部理論散文總集,是子書(古代書籍分經、史、子、集四部分)中的重要一種。它引用了古代許多遺聞舊說,給後代學者研究古代社會提供了大量寶貴資料。但因此書流傳日久,錯誤漸多,又因屢經傳抄,難於理解之處甚多。漢代著名學者為本書作注,糾正了書中的一些錯誤。到了清代,畢沅、王念孫、孫詒讓等經學大師又曾對本書作了校注考訂。而《呂氏春秋集釋》的貢獻,則在於彙集了前人80餘種校讎訓詁,為《呂氏春秋》研究奠定了一個新的高度和起點,“使后之讀此書者,得不勞而盡食以前學者整理此書之果,其利物之功宏矣。誠文信候之功臣,高誘、畢沅之畏友,而孫詒讓、王先謙諸人之勁敵也”。馮友蘭先生這一評價,不僅是對集釋的充分肯定,也是對許維遹學識的高度評價。到目前為止,集釋仍不失為研究《呂氏春秋》最好的參考書。
孫犁先生在他的《耕堂讀書記》中有一節《讀呂氏春秋》,對此書也評述甚高:“我過去有廣益書局的高誘注普通本,后又購得許維遹集釋本,線裝共六冊,民國二十四年,清華大學出版,白紙大字,註釋詳明,斷句準確,讀起來,明白暢曉,真能使人目快神飛。晚年眼力差,他書不願讀,每日拿出此書,展讀一二篇,不只涵養性靈,增加知識,亦生活中美的消遣與享受也。”
許維遹在清華生活穩定后,曾動員妻子王氏和兩個子女進京居住,但王氏堅決不從,也不讓子女跟隨,先生無奈之下只能作罷。後來許維遹又娶了一個留過學的新女性為妻,據說當時做大媒的人非常有勢力,是許維遹所敬仰的一位尊長,許維遹推脫不掉,只能答應了這門親事。隨著後來政局的動蕩,許維遹也逐漸同家人中斷了聯繫。
抗日戰爭期間為保持中華教育的國脈,奉教育部命令,國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遷到湖南長沙,長沙淪陷后,再度遷至昆明,成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當時的西南聯大名師薈萃,其中如聞一多講《詩經》,陳夢家講《論語》,許維遹講《左傳》,劉文典講《文選》,唐蘭講《史通》,羅庸講《唐詩》,浦江清講《宋詞》,魏建功講《狂人日記》,等等。老師各展所長,學生大飽耳福。聯大教授陣容之強,在古今中外大學中,堪稱絕無僅有。
許先生為人低調,一心學問,不善交際,不事張揚,但與朱自清、聞一多交往甚厚,也深得二人的推崇。當年許維遹在清華任教時,有一族弟許維平隨從做他的書童。許維平老人為人謙和,飽讀詩書,寫一手娟秀的楷書,近90高齡去世,老人在跟隨許維遹時,聞一多先生曾為其治了兩方印章,令老人愛不釋手,後來四清運動被抄家時下落不明,這是老人最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