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豆角

被子植物門豆科植物

梅豆角Purple Haricot又稱扁豆,北方也有地區稱之為氣豆。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小葉披針形,花白色或紫色,莢果長橢圓形,扁平,微彎。種子白色或紫黑色。嫩莢是普通蔬菜,種子可入葯。又是一種傳統小吃,又稱蜜豆角,糖餃子。

基本介紹


又稱扁豆,異名白扁豆,藊豆(《唐本草》),南扁豆(《滇南本草》),沿籬豆、蛾眉豆(《綱目》),涼衍豆(《本草乘雅半偈》),羊眼豆(《藥品化義》),膨皮豆(《廣州植物志》),茶豆(《江蘇植葯志》),南豆(《陸川本草》),小刀豆、樹豆(《四川中藥志》),藤豆(《中國葯植圖鑑》),鍘刀片〈形似鍘草刀〉。北方也有地區稱之為氣豆。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小葉披針形,花白色或紫色,莢果長橢圓形,扁平,微彎。種子白色或紫黑色。嫩莢是普通蔬菜,種子可入葯。
梅豆角
梅豆角

植物屬性


植物分類

生物 Vitae [三域系統]
梅豆角
梅豆角
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統]
植物界 Plantae [三域系統]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傳統系統]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統]
薔薇亞綱 Rosidae [Cronquist系統]
豆目 Fabales [Cronquist系統]
蝶形花科 Fabaceae [Cronquist系統]
菜豆族 Trib. Phaseoleae [Hutchinson系統的蝶形花科Fabaceae]
菜豆亞族 Subtrib. Phaseolinae [Hutchinson系統的蝶形花科Fabaceae]
扁豆屬 Lablab [Hutchinson系統的蝶形花科Fabaceae]
扁豆 Lablab purpureus [Hutchinson系統的蝶形花科Fabaceae]

植物形狀

一年生纏繞草本。小葉3,頂生小葉菱狀廣卵形,側生小葉斜菱狀廣卵形,長—10厘米,寬4.5—10.5厘米,頂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兩面沿葉脈處有白色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2—4朵叢生於花序軸的節上;尊上部2齒幾完全合生,其餘3齒近相等;花冠白色或紫紅色,旗瓣基部兩側有2附屬體;子房有絹毛,基部有腺體,花柱近頂端有白色髯毛。莢果扁,鐮刀形或半橢圓形,長5—7厘米;種子3—5顆,扁,長圓形,白色或紫黑色。花果期7—9月。

種子性狀

乾燥種子為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長約8~12毫米,寬6~9毫米,厚4~7毫米。表面黃白色,平滑而光澤,一側邊緣有半月形白色隆起的種阜,約佔周徑的1/3~1/2,剝去后可見凹陷的種臍,緊接種阜的一端有1珠孔,另端有短的種脊。質堅硬,種皮薄而脆,內有子葉2枚,肥厚,黃白色,角質。嚼之有豆腥氣。以飽滿、色白者佳。

中藥屬性


梅豆角異名白扁豆,藊豆(《唐本草》),南扁豆(《滇南本草》),沿籬豆、蛾眉豆(《綱目》),涼衍豆(《本草乘雅半偈》),羊眼豆(《藥品化義》),膨皮豆(《廣州植物志》),茶豆(《江蘇植葯志》),南豆(《陸川本草》),小刀豆、樹豆(《四川中藥志》),藤豆(《中國葯植圖鑑》),鍘刀片〈形似鍘草刀〉。北方也有地區稱之為氣豆。
英文名:Purple Haricot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蝶形花亞科
生扁豆:揀凈雜質,置沸水中稍煮,至種皮鼓起、鬆軟為度,撈出,浸入冷水中,脫去皮,曬乾。
炒扁豆:取凈扁豆仁,置鍋內微炒至黃色,略帶焦斑為度,取出放涼。
甘,平。
①《別錄》:"味甘,微溫。"
②《食療本草》:"微寒。"
③《日華子本草》:"平,無毒。"
入脾、胃經
①《綱目》:"入太陰氣分。"
②《本草經巰》:"入足太陰、陽明經氣分。"
健脾和中,消暑化濕。治暑濕吐瀉,脾虛嘔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帶下,小兒疳積
1.健脾化濕主治脾虛兼濕,食少便溏;濕濁下注,婦女帶下過多。
2.化濕消暑 用於暑濕傷中,吐瀉轉筋等症。
3.治療水腫,砒霜中毒細菌性痢疾
①《別錄》:"主和中下氣。"
②《藥性論》:"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湯服。"
③孟詵:"療霍亂吐利不止,末,和醋服之。"
④《日華子本草》:"補五臟。"
⑤《本草圖經》:"主行風氣,女子帶下,兼殺酒毒,亦解河豚毒。"
⑥《滇南本草》:"治脾胃虛弱,反胃冷吐,久瀉不止,食積痞塊,小兒疳疾。"
⑦《品彙精要》:"消暑和中。"
⑧《綱目》:"止泄瀉,消暑,暖脾胃,除濕熱,止消渴。"
⑨《會約醫鏡》:"生用清暑養胃,炒用健脾止瀉。"
內服:煎湯,15~30克;或入丸、散。

營養成分


每100克營養成分
能量37千卡
蛋白質2.7克
脂肪0.2克
碳水化合物8.2克
葉酸49.6微克
膳食纖維2.1克
維生素A25微克
胡蘿蔔素150微克
硫胺素0.04毫克
核黃素0.07毫克
煙酸0.9毫克
維生素C13毫克
維生素E0.24毫克
鈣38毫克
磷54毫克
鉀178毫克
鈉3.8毫克
鎂34毫克
鐵1.9毫克
鋅0.72毫克
硒0.94微克
銅0.12毫克
錳0.34毫克
以上數據參考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所著的《中國食物成分表(2002)》。以上數據僅供參考,不得用於其他的用途。

人工栽培


環境條件

梅豆角農田種植
梅豆角農田種植
種子適宜發芽溫度為22——23攝氏度。植株能耐35攝氏度左右高溫,根系發達強大、耐旱力強,對土適應性廣,在排水良好而肥沃的沙質土壤或壤土種植能顯著增產。

走架栽培

梅豆角一般直播,整地施肥等與四季豆(架刀豆)相同。畦寬133厘米,高10——15厘米,溝寬50厘米,每畦種植兩行。行距70——80厘米,株距50厘米。露地栽培4月上、中旬直播,每穴播種3——4粒,覆土3——4粒,每畝需種量約3.5——4公斤。出苗后勻苗,每穴苗2株。勻苗后,每畝追施人糞500公斤。蔓長35厘米時搭人字架,引蔓上架。結果期追肥兩次,每次人糞尿500公斤。中耕、除草與四季豆相同。

不設支架栽培

早熟品種不設支架栽培。先整地、施基肥,做成畦,塑料棚冷床育苗,苗期30天,4月中、下旬定植,行、株距各為40厘米,每穴栽苗4株。當株高50厘米時,留40厘米摘心,使其生側枝,當側枝的葉腋生出次側枝后再行摘心,連續4次。採收后,見生出嫩枝仍可繼續摘心。使植株呈叢生狀,採收期在7月上旬,畝產800——1000公斤。

病蟲害防治


梅豆角的危害主要來自病害和蟲害,下面將從最常見的兩種白絹病棉鈴蟲為代表講述。

白絹病

為害癥狀
主要為害莖基部或匍匐於土表的枝蔓,致病部變褐腐爛,產生大量白色菌絲體和棕褐色近球形的小菌核。
病原形態特徵
齊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絲體白色透明,較纖細,老菌絲粗為2~8微米,分枝不成直角,具隔膜。在PDA上菌絲體白色茂盛,呈輻射狀擴展。菌核外觀初呈乳白色,略帶黃色,後為茶褐色或棕褐色,球形至卵圓形,大小1~2毫米,表面光滑具光澤。菌核表層由三層細胞組成,外層棕褐色,表皮層下為假薄壁組織,中心部位為疏絲組織,后兩組織都無色,肉眼看去呈白色。有形態為羅氏阿太菌(Athelia rolfsii (Cruiz)Tu.& Kimbrough.),屬擔子菌亞門真菌。病菌發育適溫32~33℃,最高40℃,最低8℃,最適pH5.9。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主要以菌核或菌絲體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菌核萌發產生菌絲,從寄主莖基部或根部侵入,潛育期3~10天,出現中心病株后,地表菌絲向四周蔓延。發病適溫30℃,特別是高溫及時晴時雨利於菌核萌發。連作地、酸性土或砂性地發病重。
防治方法
(1)667㎡施用消石灰100~150kg調節土壤酸鹼度,調到中性為宜,或大量施用腐熟有機肥。
(2)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集中銷毀。
(3)發病初期施用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或5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可濕性粉劑1份,對細土100~200份,撤在病部根莖處,防效明顯。必要時也可噴灑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4)利用木黴菌防治白絹病。用培養好的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Ri)

棉鈴蟲

棉鈴蟲是一種食性雜、能危害多種蔬菜的害蟲。棉鈴蟲以幼蟲為害扁豆尖,造成無頭梅豆或多頭梅豆。
棉鈴蟲的幼蟲蛀食花柱、子房花柱、子房被蛀食后,不能結梅豆。幼梅豆常被食空或蛀食而引起腐爛,造成嚴重減產。
(1)發生特點
成蟲羽化一般在夜間。它們選擇生長旺盛,開花早的梅豆,將卵產在幼嫩部位或豆莢上,初孵化的幼蟲取食葉片,轉株危害。2齡以後開始蛀食花蕾,3齡幼蟲開始蛀食豆莢
棉鈴蟲的蛹在土中越冬。長江以北地區1年發生3~4代,長江以南地區發生5~7代,翌年春天羽化。伏旱、秋旱、高溫時,棉鈴蟲發生嚴重。
(2)防治重點
第二代棉鈴蟲是防治重點;用藥護尖,第三代棉鈴蟲發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重點用藥保護蕾,噴葯打全株;第四、五代棉鈴蟲發生在8月下旬,重點用藥保護莢。
(3)防治方法
①農業防治
第一,秋耕冬灌,可以大量消滅土壤中越冬的蛹,結合整枝打杈摘除部分蟲卵及摘除部分病莢,以減少蟲源。第二,種植玉米帶誘殺。蛾子發生期,每天早上在玉米心葉腋處捕殺。第三,楊樹把誘殺:剪取帶葉楊樹枝條,每10支1把,每畝放10把,5~10天換1次,每天清晨捕殺。
②植物源農藥防治
可用鮮韭菜1千克加水0.1千克,搗爛后取汁液,每千克原液加水6千克,攪勻后噴霧防治;或用大蒜1千克搗爛加水1千克,攪拌成大蒜汁液,取大蒜汁液1千克加水25千克噴霧;或用蓖麻葉浸出液,取蓖麻葉0.5千克,加水5千克,煮沸放涼。用浸出液防治。
③以肥治蟲
可用2%過磷酸鈣浸出液或用2%尿素;1%碳酸氫銨、0.5%氨水分別進行根外追肥,7~10天1次,連用3次。
④用生物農藥及病毒防治
用BT250克噴灑或0.296阿維蟲清乳油1000~2000倍液;或在棉鈴蟲產卵盛期初孵化期開始噴施棉鈴蟲核多角體病毒,每毫升含0.01個活孢子,畝用0.5千克,3~4天噴1次。共噴2~3次;可用性誘集,人工合成的棉鈴蟲雌性誘集,平均每個誘芯誘殺成蟲200頭;還可用5%抑太保1000倍液或滅幼碌800倍液防治棉鈴蟲。
採用上述方法防治棉鈴蟲,不污染環境和梅豆,能夠達到A級綠色食品生產要求。
⑤化學藥劑防治
發蟲初期可選用低毒的40%辛硫磷500~2000倍液或8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要求一種葯在梅豆只能使用1次,採取噴霧,距採收期要間隔10天以上。
毒性及食用

注意事項


中毒醫學原理

據介紹,梅豆角中含有的皂素,對消化道有強烈刺激,可引起出血性炎症,並對紅細胞有溶解作用,只要在加熱至100℃,經一段時間方可破壞其毒性。豆粒中含血細胞凝集素,具有血細胞凝集作用。梅豆角放置過久,還可產生大量亞硝酸鹽,引起變性血紅蛋白症。因此,梅豆角中毒多因起進食炒、煮不透的梅豆角所致,其發病快,可在進食后數分鐘發病,多數為2至4小時。

中毒表現

一般在吃了沒有炒熟、煮透的梅豆角半小時至3小時,最長可達十幾個小時內發生中毒。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或胃部燒灼感,腹脹、噁心嘔吐。
中毒后注意事項
中毒后專家建議,發生食物中毒后應及時到醫院就醫,不要自行亂服藥;及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防止事態擴大;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並保存一切可疑食品,以備檢驗;在急救病人的同時要保護好現場。

正確烹調方法

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在加熱100℃,經30分鐘以上加熱可破壞毒性,所以烹調加工豆角必須煮熟、炒透。建議採取燉煮的方法,如果炒食必須先用開水充分加熱。炒時不能急火快炒,千萬不能貪圖脆嫩和節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