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煮雞蛋
川芎煮雞蛋
川芎煮雞蛋為民間方,將川芎、雞蛋加水同煮,雞蛋熟後去殼再煮片刻,去渣加紅糖調味即成。可以活血行氣,適用於氣血淤滯型閉經。
川芎8克 雞蛋2個 紅糖適量
將川芎、雞蛋加水同煮,雞蛋熟後去殼再煮片刻,去渣加紅糖調味即成。
每日分2次服,每月連服5~7劑。吃蛋飲湯。每於行經前3日開始食飲。
川芎煮雞蛋
2、治婦女產後惡露排出不暢或閉經:蓮藕250克,洗凈切小塊,桃仁12克,放入鋁鍋或砂鍋內(忌用鐵鍋)加適量水共煮湯,煮熟后加少量食鹽調味食用。
中藥名稱:川芎(《湯液本草》)
拼音名:Chuanxiong
英文名:RHIZOMA CHIUANⅪONG
異名:山鞠窮(《左傳》),芎藭(《本經》),香果(《吳普本草》),胡藭(《別錄》),馬銜芎藭(陶弘景),雀腦芎,京芎(《本草圖經》),貫芎((珍珠囊》),撫芎(《丹溪心法》),台芎(《本草蒙筌》),西芎(《綱目》)。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莖。
川芎
川芎煮雞蛋
分佈四川、貴州、雲南一帶,多為栽培。
本植物的苗葉(蘼蕪)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平原栽培者以小滿后4~5天收採為佳,山地栽培者多在8~9月採收。將根莖挖出,除凈莖葉及泥沙,洗凈,曬乾或烘乾,再用撞籠撞去鬚根。
根莖呈不整齊結節狀拳形團塊,長4~8厘米,直徑4~6厘米。表面深黃棕色,有明顯結節狀起伏輪節,上側有很多圓形或卵圓形的莖痕,直徑5~15毫米,作凹窪狀,下側及輪節上有眾多根痕,作小瘤狀隆起。質堅實,斷面類黃色,形成層呈明顯環狀,隨處散有黃色小油點。有特異清香氣味苦。
主產四川(灌縣、崇慶)。雲南亦產,稱作"雲芎"。
川芎:揀去雜質,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曬晾,悶潤后切片,乾燥。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黃酒噴灑均勻,稍悶,置鍋內炒至微焦為度,取出放涼(每川芎片100斤,用黃酒12斤8兩)。
⑴ 該品橫切面:木栓層為10餘列細胞。皮層狹窄,散有根跡維管束,其形成層明顯。韌皮部寬廣。形成層環波狀或不規則多角形。木質部導管多角形或類圓形,大多單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纖維束。髓部較大。薄壁組織中散有多數油室,類圓形、橢圓形或形狀不規則,淡黃棕色,靠近形成層的油室小,向外漸大;薄壁細胞中富含澱粉粒,有的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晶體,呈類圓形團塊或類簇晶狀。粉末淡黃棕色或灰棕色。澱粉粒較多,單粒橢圓形、長圓形、類圓形、卵圓形或腎形,直徑5~16μm,長約21μm,臍點點狀、長縫狀或人字狀;偶見復粒,由2~4分粒組成。草酸鈣晶體存在於薄壁細胞中,呈類圓形團塊或類簇晶狀,直徑10~25μm木栓細胞深黃棕色,常多層重疊,表面觀呈多角形,壁薄。油室多己破碎,偶可見油室碎片,分泌細胞壁薄,含有較多的油滴。導管主為螺紋導管,亦有網紋及梯紋導管,直徑14~50μm,有的螺紋導管增厚壁互相聯結,似網狀螺紋導管。
⑵ 取該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5ml ,放置10小時,時時振搖,靜置,取上清液 1ml,揮干后,殘渣加甲醇 1ml使溶解,再加 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 2~3 滴與氫氧化鉀的甲醇飽和溶液 2滴,顯紅紫色。
⑶ 取該品粉末1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加熱迴流1 小時,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醋酸乙酯2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川芎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1~ 2μl ,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性味:辛,溫。
①《本經》:"味辛,溫。"
②《吳普本草》:"黃帝、岐伯、雷公:辛,無毒,香。扁鵲:酸,無毒。李氏:生溫,熟寒。"
③《唐本草》:"味苦辛。"
④《本草正》:"味辛微甘,氣溫。"
歸經:入肝、膽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足厥陰經、少陽經。"
②《藥品化義》:"入肝、脾、三焦三經。"
行氣開郁,法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後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扑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①《本經》:"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
②《別錄》:"除腦中冷動,面上游風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諸寒冷氣,心腹堅痛,中惡,卒急腫痛,脅風痛,溫中內寒。"
③陶弘景:"齒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④《藥性論》:"治腰腳軟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內冷痛。"
⑤《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壯筋骨,調眾脈,破癥結宿血,養新血,長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瘺,腦癰發背,瘰癧癭贅,瘡疥,及排膿消瘀血。"
⑥《醫學啟源》:"補血,治血虛頭痛。"
⑦王好古:"搜肝氣,補肝血,潤肝燥,補風虛。"
⑧《綱目》:"燥濕,止瀉痢,行氣開郁。"
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陰虛火旺,上盛下虛及氣弱之人忌服。
②《品彙精要》:"久服則走散真氣。"
③《本草蒙筌》:"惡黃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黃連。反藜蘆。"
⑤《本草從新》:"氣升痰喘不宜用。"
⑥《得配本草》:"火劇中滿,脾虛食少,火郁頭痛皆禁用。"
①治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痛,鼻塞聲重,傷風壯熱,肢體煩疼,肌肉蠕動,膈熱痰盛,婦人血風攻疰,太陽穴疼,及感風氣:薄荷葉(不見火)八兩,川芎、荊芥(去梗)各四兩,香附孑(炒)八兩(別本作細辛去蘆一兩),防風(去蘆)一兩半,白芷、羌活、甘草(爁)各二兩;上藥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后茶清調下,常服頭目清。(《局方》川芎茶調散)
②治偏頭疼:京芎細銼,酒浸服之。(《斗門方》)
④治風熱頭痛:川芎一錢,茶葉二錢。水一鍾,煎五分,食前熱服。(《簡便單方》)
⑤治妊娠腹中痛(胞阻):芎勞二兩,阿膠二兩,甘草二兩,艾葉三兩,當歸三兩,芍藥四兩,乾地黃六兩。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渣,納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金匱要略》膠艾湯)
⑥治婦人妊孕五七月,因事築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惡露下,疼痛不止,口噤欲,用此葯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損立便逐下:當歸六兩(洗,去,切,焙乾,秤)、川芎四兩(洗)。上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煎令泣泣干,酒一大盞,止一沸,去渣,溫服,口噤灌之,如人行五、七里再進,不過三服便生。(《本事方》佛手歌)
⑦治產後血暈:當歸一兩,川芎五錢,荊芥穗(炒黑)二錢。水煎服。(《奇方類編》)
⑧治產後心腹痛:川芎(洗,銼)、桂心(不見火,銼)、木香(銼,懷干)、當歸(去蘆須,洗,銼,焙)、桃仁(去皮、尖並雙仁,炒黃)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如不欲飲酒,即用水一盞,葯末二錢,煎至七分,帶熱服。(《衛生家寶方》川芎散)
⑩治小兒腦熱,好閉目,太陽痛或目赤腫:川芎、薄荷、朴硝各二錢,為末,以少許吹鼻中。(《全幼心鑒》)
治療心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