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庶吉士的結果 展開
- 古代官員職稱
- 明朝中期大臣
庶吉士
古代官員職稱
徠庶吉士,亦稱庶常。其名稱源自《書經·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國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由通過科舉考試中進士的人當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為皇帝近臣,負責起草詔書,有為皇帝講解經籍等責,是為明內閣輔臣的重要來源之一。
永樂二年(1404年)始,專隸於翰林院,選進士之長於文學及書法者充任。由科舉進士中排名前列,有潛質者被授予庶吉士的身份,讓他們先在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各種官職。
明英宗以後慣例,科舉進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編修。另外從二甲、三甲中,選擇年輕而才華出眾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稱為“選館”。
明代的翰林為政府儲材之地。英宗後有慣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故此庶吉士號稱“儲相”,能成為庶吉士的都有機會平步青雲,例如明朝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張居正,即是庶吉士出身。清朝時漢人大臣中,亦多出於翰林庶吉士。
清雍正以後,選官更為嚴格,由皇帝主持之朝考決定。庶吉士一般為期三年,期間由翰林內經驗豐富者為教習,授以各種知識。三年後,在下次會試前進行考核,稱“散館”。成績優異者留任翰林,授編修或檢討,正式成為翰林,稱“留館”。其他則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李德章(1481年—1540年),雲南永昌人,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后被貶在京城負責保管珠寶玉器,在一次宮廷失火時,發現熔化的珠玉澆水凝固后具有晶瑩透亮的色彩。返鄉之後,他就用永昌盛產的瑪瑙、玉石、琥珀等原料燒製成了“永子”。嘉靖皇帝敕令將永子列為貢品。
楊廷和徠(1459年10月15日—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號石齋,漢族,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學家楊慎之父。歷仕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為武宗、世宗兩朝宰輔,權傾天下。
楊廷和年少成名,成化十四年進士,授檢討,弘治時侍皇太子講讀。正德七年出任首輔。嘉靖三年,因“大禮議”與世宗意不合,罷歸故里,后被削職為民,卒於鄉。隆慶初復職,追贈太保,謚號文忠。著有《楊文忠公三錄》。
張居正
梁清寬,字敷五,直隸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清初政治人物。為清順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二甲第一名進士(傳臚),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編修,官至吏部侍郎。梁清寬為明代重臣梁夢龍曾孫。他與堂弟梁清遠、梁清標皆科甲折桂,人稱“一門三進士”。
何世璂(1666年—1729年),字澹庵,又字坦園,號鐵山,山東新城縣陳庄人。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任《大清一統志》纂修官。康熙五十九年,出任山西省副主考官。后充充“聖祖實錄館”纂修官。雍正元年四月,出任江西正考官。歷任浙江學政,兩淮鹽運使、貴州巡撫、署理直隸總督。
潘紹烈(1796年一1881年),字子駿,號西村,今萊蕪市萊城區張家窪辦事處楊家鎮村人。乙酉科拔貢,戊子科舉人,己丑科聯捷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協修,敕封文林郎散館。後為元氏縣(今河北省)知縣,隨任甌寧縣(今福建省)知縣,回家丁憂三年不再復出,至本縣漢源書院任主講,善書法,對境內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
曾國藩
庶吉士[古代官員職稱]
蔡元培家學淵源,有著極其深厚的私塾功底,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秋天,他參加鄉試,一舉考中舉人,浙江省中舉者共有155人,蔡元培名列第23名。21歲的年齡就踏上了科舉制度的快車道。
鄉試的第二年舉行恩科會試,蔡元培接著在1890年春天進京趕考,又順利考中貢士。考中貢士后,要經過殿試才能成為進士。蔡元培考中貢生后,因殿試朝考的名次均以字為標準,自量寫得不好,主動要求留待下一科殿試再考,回家刻苦練習書法。
1892年春,蔡元培自我感覺可以了,赴京參加殿試,一舉獲二甲第34名,被選為庶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