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
鄭州大學二級院系
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的前身是原鄭州工學院水利系,成立於1959年。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齊全。學院根據校黨委和學生處的要求,結合學院的實際和特點,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黨建為首,學風建設為中心,圍繞學校創建全國一流大學和節約、和諧、創新型校園的目標,按照現代教育教學規律,結合青年學生的特點,積極推進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等工作,使學院學生工作再上新台階。2016年,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實驗教學中心獲批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ZZU
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的前身是原鄭州大學水利工程系。成立於1959年。1963年鄭州工學院成立,更名為鄭州工學院水利工程系;1986年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招生后,更名水利與環境工程系;在1996年鄭州工學院更名為鄭州工業大學后,學院更名為水利與環境工程學院;2000年7月10日鄭州工業大學、鄭州大學、河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為新的鄭州大學后,更名為環境與水利學院;2007年11月更名為水利與環境學院至今。
學院長期堅持“人才培養是立院之本、科學研究是強院之路、學科建設是興院之策”的辦學理念,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設施建設行業,以水利學科專業為重點、學科建設為龍頭、隊伍建設為中心,堅持多學科專業相互滲透、交叉、融合,多層次人才培養并行,教學與科研相互融合,為我國水利,環境、土木、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行業培養了萬餘名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經過50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形成由學士、碩士、博士層次組成的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高質量的師資隊伍、較為完善教學與科研基礎設施,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學院下設水利工程系、環境與市政工程系、地理信息工程系、交通運輸工程系、實驗教學中心和綜合管理辦公室。2014年,學院在校本科生共1980人,研究生450人;在崗正式教職工145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4人,在崗教授35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實驗)師52人,專任教師中獲博士學位的80人,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64人。
1959年鄭州大學水利工程系成立;
1963年由鄭州大學劃歸鄭州工學院后,轉為鄭州工學院水利工程系;
1986年水利系增設環境工程本科專業並招生后,更名為水利與環境工程系;
1996年隨著鄭州工學院變更為鄭州工業大學,更名為水利與環境工程學院;
2000年院校調整,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河南醫科大學三校合併成立新鄭州大學后,更名為環境與水利學院;
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
1959年設河川樞紐及水電站水工建築專業;
1964年改設農田水利工程專業;
1972年改設水電站動力設備裝置專業;
1976年改設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專業(三年制);
1977年改設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專業(四年制);
1981年增設農田水利工程專業(1992年停止招生);
1986年增設環境工程專業;1995年增設城鎮建設工程專業(1999年停止招生);
1997年增設給水排水工程專業;
2001年增設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2007年增設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業;
2008年增設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
黨委書記:黃韜
院長:吳澤寧
黨委副書記:王秀林
副院長:周華
副院長:韓菊紅
副院長:李清富
副院長:郭進軍
學院現設有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環境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地理信息科學、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6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另設有水利水電工程和環境工程專業函授專升本專業。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為國家及河南省首批特色專業建設點,2014年,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接受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成為鄭州大學第六個接受國家專業評估或認證的專業。環境工程專業為鄭州大學名牌專業。水利與環境實驗教學中心為中央與地方共建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和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有國家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河南省精品課程2門、鄭州大學精品課程6門、鄭州大學校級視頻公開課1門、鄭州大學教學團隊2個、鄭州大學教學名師2人、寶鋼優秀教師2人。獲得河南省教學成果一、二等獎6項,河南省信息技術教育優秀成果一、二等獎20項,鄭州大學教學成果一、二等獎6項。正式出版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全國高校統編教材一批;正式簽約掛牌的實習教學基地24個。
學院現有水利工程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水利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涵蓋水工結構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利水電工程、水力學與河流動力學、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工程安全與管理、水利信息技術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水利工程和環境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3個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河南省二級重點學科;水工結構工程、環境工程、岩土工程、土壤學與環境工程4個學科設有河南省特聘教授崗位。水利工程學科在2008年全國高等學校學科評審中獲得第9名,成為鄭州大學4個進入全國高校前10名的學科之一。17個研究所(室):結構工程研究所、結構可靠性理論及應用技術研究所、水力發電工程研究所、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研究所、水資源與水利經濟研究所、市政與環境工程研究所、水工抗震研究所、環境評價研究所、新型複合材料及結構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地理信息系統工程研究中心、水科學研究中心、膜科學與技術應用研究所、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另外,學院還設有河南省石化環保科技培訓中心,消防安全工程中心(甲級)、環境工程中心(乙級)、環境評價室(乙級)、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室(乙級)、市政工程設計室(乙級)、勘察測量室(乙級)等培訓及設計單位。
學院現正式在編教職工145人,專職院士1人,雙聘院士4人,河南省特聘教授4人。校部機關學科和科研歸屬本院的領導幹部3人。正式在編教職工中:
1、專任教師109人,實驗教輔人員18人,黨政管理及思想政治教學人員15人,技術工人3人;
2、教授職稱35人(河南省特聘教授4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實驗)師52人;
3、具有博士學位人員80人,碩士學位人員38人;
4、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64人。
學院師資隊伍建設成果顯著,現有: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
國家專家1人;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人5人;
國家學位評審委員會委員1人;
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分委員會委員2人;
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者1人。
中原學者2人;
河南省創新人才培養對象4人;
河南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555人才工程)5人;
省級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11人;
王復明,男,1957年3月生,河南沈丘縣人,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977年考取原鄭州工學院,1987年博士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王復明教授現任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教授,重大基礎設施檢測修復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主任,水利與交通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擔任中國非開挖技術協會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水利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高科技發展計劃現代交通技術領域專家組成員。王復明立足河南,潛心研究病險工程滲漏防治和非開挖修復技術,多次帶領團隊投身於應急搶險第一線,受到國家和河南省政府表彰。先後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科技功臣、中原學者、國家專家和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吳澤寧,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學院院長,鄭州大學水資源與水利經濟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水資源優化配置與規劃管理”和“水資源技術經濟”。長期從事本科教學、研究生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專題、國家“973”項目專題、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專題、河南省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各類橫向科研項目共31項, 19項成果被鑒定為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其中,一項獲大禹水利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6項獲河南省水利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河南省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已正式發表學術論文146篇,其中,SCI、EI收錄15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共9部。正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專題和有關橫向項目的研究工作。先後獲得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鄭州大學教學名師、寶鋼優秀教師、河南省文明教師、河南省高等學校“百名師德建設先進個人”等榮譽。
左其亭,男,教授,河南省固始縣人,1967年12月出生。2000年6月獲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水文學及水資源專業博士學位,同年來鄭州大學任教。2004年11月破格晉陞為教授,2006年6月遴選為博士生導師。現為鄭州大學水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蘭州大學兼職教授、東北農業大學兼職教授。兼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水利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水文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高級會員、國際水文科學協會(IAHS)會員、國際水資源協會(IWRA)會員。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河南省優秀青年科技專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973項目專題、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河南省科技攻關以及橫向課題共32項。出版學術專著10部,發表學術論文166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
李宗坤,男,教授,河南省鄧州市人,1961年10月出生。1983年6月本科畢業於鄭州工學院水利系,並留校任教。2003年大連理工大學水工結構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並獲博士學位。2006年被聘為鄭州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水利與環境學院副院長,現任鄭州大學軟體與應用科技學院院長。
主要講授《水利水電工程概論》、《水工建築物》、《高等水工結構》等課程;指導本科生的畢業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指導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曾獲得鄭州大學教學名師、優秀教師、教學質量優秀獎、學生最滿意的教師、三育人先進個人、教學優秀一等獎、畢業設計優秀指導教師、優秀實習指導教師、河南省青年骨幹教師等稱號。
發表論文52篇,出版教材和專著7本,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廳局級科技進步獎5項,承擔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攻關、重大公益項目等10項,橫向課題和技術服務20餘項。現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
水利與環境學院教師設計的西峽石門水庫電站
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
學院本科教育堅持以水利學科專業為主幹,多學科專業相互滲透、交叉、融合的原則,面向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培養“基礎理論厚實、專業知識寬廣,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在本科人才培養中,按照現代教育教學規律,以創新意識樹立和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強調“成人、成才、成就”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實施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過程育人工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學院經50年發展,在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自1984年獲准設立“水工結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相繼於2003年獲准設立“水工結構工程”博士學位授權點、2005年獲准設立“水利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07年獲准設立“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學院現設有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工程安全與防護、水利信息技術等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設有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文學及水資源、環境工程、市政工程、岩土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工程安全與防護、水利信息技術、土地資源管理等1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另設有水利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及建築與土木工程3個專業學位授權點。
30年來,共為國家培養博士研究生100餘人,科學學位碩士研究生920餘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40餘人。
學院於2007年8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批准設立“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動站。站內主要科研基地有“水利與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安全與防護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8所省級研究中心及重點實驗室,重點開展水利工程新型材料與結構形式和性能、水利信息技術、水利與交通工程安全評價防護與檢測加固技術、水資源系統規劃與管理、水利水電工程安全運行與工程水力學、流域水土資源基礎研究及合理開發應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站內科技創新團隊有:“河南省工程安全與維護檢測技術科技創新團隊”、“教育部水利工程安全防護科技創新團隊”、“鄭州市建築結構增強加固技術科技創新團隊”。“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動站現有教授35名,副教授36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入選者2名,河南省中原學者2名,河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1人。
水利與環境學院擁有水利與交通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2011計劃)、重大基礎設施安全檢測修復技術與裝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教育部纖維複合建築材料與結構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岩土工程檢測與防護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工程材料與水工結構重點實驗室等9個省部級科研平台,擁有省部級創新團隊2個,鄭州市科技創新團隊1個。承擔國家973計劃、科技部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近50項,河南省重大公益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0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多項,五年來科研經費年均2500萬元,發表SCI/EI論文30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69部。主編、主持(參加、參與)編寫部級行業規範6部。學院積極開展廣泛的國內外學術交流、科研合 作,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荷蘭等國家和香港、台灣等地區,以及國內重點院校與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 密切的合作關係。
1、鄭州大學水科學研究中心
鄭州大學水科學研究中心,是鄭州大學管轄的非法人研究機構,英文名稱為:Center for Water Science Research, Zhengzhou University(簡稱ZZUWS),受鄭州大學領導,科研處為研究中心的業務主管部門。
研究中心設專職教授、兼職教授、發展指導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研究中心實行主任負責制,設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設發展指導委員會,主要由學校和相關單位領導組成。設專家委員會,主要由與水科學研究相關的專家組成。聘兼職教授若干,主要由與水科學研究相關的教授、副教授(相當職稱)或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學者組成。
研究中心的定位和任務:建成關於水的多學科交叉研究與交流平台,成為相關研究人員的俱樂部;開展水文學、水資源、水環境、水安全、水工程、水經濟、水法律、水文化、水信息、水教育等多方面的融合研究與交流;定期舉辦水科學發展論壇,研討水科學前沿問題;整合多學科優勢,聯合申報和組織開展水科學研究課題;成為與國內外合作交流的窗口,加強人才培養與交流。
研究中心涉及的相關專業 或學科有水利、環境、法律、歷史、管理、經濟、衛生、信息等,是一個跨學科、文理工醫交叉的綜合研究和交流平台。近5年,研究中心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973項目專題、國家重大工程項目課題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及橫向課題50餘項,有10餘項研究成果分別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出版專著、統編教材20多部,在各種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0餘篇。研究中心是一支以中青年為主、老中青結合、具有良好合作關係和巨大發展潛力的研究隊伍。
2、鄭州大學水資源與水利經濟研究所
鄭州大學水資源與水利經濟研究所,位於鄭州大學工學院農水樓三樓。研究所成立於1986年10月,歷經20年的不斷發展,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15人,年青博士13人,在職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7人,是一支由老中青相結合的科研、教學隊伍。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
研究所面向現代水資源與水利經濟前沿課題,面向水資源開發與水利經濟建設主戰場,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主要從事與水資源、水利經濟有關的科學和實際應用問題研究。
研究所的宗旨是,充分發揮鄭州大學在河南省高校中的領先地位,聯合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單位以及水利主管部門的合作優勢,加強科學技術創新研究、人才交流與培養,以促進水資源與水利事業的科學研究與教育事業的發展。成為鄭州大學水資源與水利經濟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研究所的中心任務是:立足河南,面向全國,爭取承擔國內外各種有關研究課題並組織實施;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活動與交流;進行高層次人才交流與培養等工作。
近年來,鄭州大學發展呈現出良好的勢頭,在全國大學排名逐年上升,作為一所新興的綜合性大學,開始逐漸步入全國一流大學的辦學道路。鄭大之所以有今天這樣良好的發展局面,很大程度上得宜於學科全面的發展。然而,與全國著名綜合性大學,如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相比,鄭州大學尚缺少一些目前面對國家、社會與生源日益增長需求的學科與專業,基於地學基礎的資源與生態環境學科正是其中之一。中部崛起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的研究內容應該很多,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在中國中部特別是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南及周邊地區,此研究領域呈現出嚴重虧缺的現狀。
21世紀面對全球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人類發展與資源與生態環境關係是否能可持續發展,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也是建立環境友好、和諧社會能否成功的重要學科支撐。除綜合性大學外,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的有關研究所,以及師範、農業院校的相關專業,也都大力度地改造原有系科與專業,相繼建立類似“資源與環境”的學院與研究所,事實證明,此舉無論是從學科發展、服務與社會與國家建設,還是為招生與就業等方面,都提供了更多機會與良好前景。
4、鄭州大學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 InstituteofNaturalResourcesandEco-environment,ZhengzhouUniversity)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學校看到目前國內外發展的態勢,積極支持,研究所於2007年4月建立。先後聚集了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院所的研究人員9人均有博士學位,其中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鄭州大學特聘教授1人,德國客座教授1人,組建“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利用、保護與評價分析”科研團隊。近年來,主持的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國家科技部項目3項,“十二五”農村領域國家科技計劃課題任務1項,中國科學院項目1項,河南省重大公益項目課題2項,另外參加其他多項合作研究課題。
作為河南唯一211大學鄭州大學的一份子,研究所全體同人相信,運用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這個平台,通過努力,希望能在科研、教學、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為當地乃至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1)水資源系統優化規劃與管理;
(2)區域水環境與水資源管理;
(3)水文水資源信息化技術;
(4)水資源經濟與水政策水法律;
(5)現代水文學理論及應用
(6)水環境與水資源保護;
(7) 3S技術在水文水資源中應用;
(8)水資源系統不確定性理論及應用。
經過研究所同仁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據統計,近5年中,共發表論文170餘篇,出版專著11本,獲得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獎勵的項目有5項,其它獎勵的項目為21項。承擔過國家973項目專題、國家科技攻關專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以及省自然基金、省科技攻關等縱向課題30餘項;廳局及地方政府各類項目50餘項以及其它橫向課題4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40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20餘部,獲得省級以上獎勵10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