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腫瘤的診斷和治療
膀胱腫瘤的診斷和治療
膀胱腫瘤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全身器官腫瘤中亦佔有重要地位。該病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但近年來也可見低齡患者,患者中男女比例為5:1。它的典型特徵是患者除了排鮮紅色的血尿外,可以全無異常。患者尿血時不伴有尿頻、尿急、尿痛,也無發熱、噁心、腰痛等其他不適,照吃照睡,體力亦無明顯下降;而且尿中帶血呈間歇性,即使不進行任何治療,尿血幾天後可全然消失。如患者選擇就醫而未確診,特別是在各種“治療”后尿血消失,常誤認為是治療有效果,給人以“治癒”的錯覺,以致延誤了時機。
許多患者和家屬在初始尿血時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結果到發現腫瘤時已是中晚期,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由於膀胱癌的起病隱蔽性強,易被患者忽略,如果延誤治療的話發展較快,故用“披著羊皮的狼”來形容膀胱癌再貼切不過。儘管是只“狼”,但如早期治療,膀胱腫瘤並不可怕,許多患者在患瘤后存活10-20年。有統計表明,在尿血剛出現就確診並治療;手術切除腫瘤,術后輔以放化療並定期複查,絕大多數患者可獲臨床治癒,有望接近正常壽命。而在血尿1月後才就醫,如腫瘤呈浸潤性生長侵蝕膀胱,3年生存率會由50%降到25%。
膀胱腫瘤的病因至今尚沒完全明確,比較公認的有:
①長期接觸芳香族類的工種,如染料、皮革、橡膠、油漆工等,可出現較高的膀胱腫瘤發生率。曾有統計在接觸苯胺的工人中,發病率較普通人群高30倍。聯苯胺、4,4二胺基雙聯苯、4-胺基雙聯苯等均被認為是較為肯定的外來化學性致癌物質。這些物質進入體內后,經肝臟代謝隨尿液排泄流入膀胱,再由葡萄糖醛酸甙酶分解成α氨基萘酸,使其具有致癌作用,可產生職業性膀胱癌。然而,致癌的潛伏時間較長,可達20年左右。
②吸煙也是一種增加膀胱腫瘤發生率的原因。近年研究顯示,吸煙者尿中致癌物質色氨酸的代謝增加50%,當吸煙停止,色氨酸水平逐漸恢復正常。同時發現,維生素C可以減少吸煙和不吸煙者色氨酸的活性。
③體內色氨酸的代謝異常。色氨酸的異常代謝可產生一些代謝產物,如3-羥-2-氨基苯乙酮,3-羥基-鄰-氨基苯甲酸,能直接影響到細胞的RNA和DNA的合成。這些代謝產物經過肝臟作用排泄入膀胱,由葡萄糖醛酸甙酶作用后,具有致癌作用。往往這些致癌物質在膀胱腫瘤病人的尿液中濃度明顯增加。
⑤近年來某些藥物也可誘發膀胱癌。
⑥寄生蟲病如發生在膀胱內,亦可誘發膀胱癌。
膀胱癌因腫瘤的發生部位、類型、大小、發展階段、有無併發症或轉移而表現各異。
1.血尿為膀胱癌最常見的首發癥狀,85%的患者可出現反覆發作的無痛性間歇性肉眼血尿。出血量可多可少,嚴重時帶有血塊。在膀胱癌發病的全過程100%或早或晚出現血尿。肉眼血尿中約68%為全程血尿,28%為終末血尿,4%為起始血尿。
2.膀胱刺激癥狀癌腫本身的浸潤,癌組織潰瘍,壞死及感染和瘀血塊等均可成為是刺激因素使膀胱肌肉收縮而產生尿意;出現尿頻(8%)、尿急(8%)、尿痛(5%)及持續性尿意感,持續腰脹痛,癌腫侵及括約肌時出現尿失禁。對缺乏感染依據的膀胱刺激症患者,應採取積極全面的檢查措施,以確保早期做出診斷。凡出現膀胱刺激癥狀者,一般為預后不良的徵兆。
3.排尿困難癌組織脫落或腫瘤本身以及血塊阻塞膀胱內口處,導致排尿困難約佔7%,甚至出現尿瀦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