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周邊葡萄膜炎的結果 展開

周邊葡萄膜炎

周邊葡萄膜炎

周邊葡萄膜炎(peripheral uveitis)又稱睫狀體平坦部炎(pars planitis),是一種肉芽腫性葡萄膜炎,常見於健康人,多雙眼病慢性過程。

治療措施


急性虹膜睫狀體炎必須診斷準確,治療及時得當方可消除失明的危機,以保存較好的視力,其治療原則如下:
1.散瞳:一旦診斷明確,立即進行散瞳,使瞳孔擴大,這是治療的首要關鍵性措施。若一拖延,必然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散瞳葯主要用阿托品類藥物,即1%阿托品眼藥水,每日3~6次,待瞳孔擴大,炎症稍解后,每日1~2次,以保持擴大瞳孔至炎症消退後半月至1月。以資鞏固。
阿托品的作用主要是睫狀機鬆弛減輕對動脈的壓力,以增強色素膜的血液循環,減低毛細血管的滲透性,使滲出減少,起到消炎作用,促使炎症吸收。此外,散大瞳孔,防止虹膜后粘連或使已形成的消除、解除或減輕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的痙攣。使眼很好休息,達到止痛目的。
滴用阿托品時,必須壓迫淚囊部,以免淚囊和鼻腔膜吸收后中毒,特別對小兒使用要慎重,對老年人尤其是前房狹窄伴有青光眼素質者也要慎之又慎。
如阿托品不能擴大瞳孔時,可加用1%可卡因和0.1%腎上腺等量混合液0.3ml,在粘連附近的結膜下注射,即所謂強力擴瞳。
2.皮質激素的應用:使用皮質類固醇可以減輕和控制炎症,起到抗炎抗過敏作用,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組織水腫和滲出,減輕纖維組織增生和膠原沉積。抑制過敏反應。在用藥2周以上者不要突然停葯。酌情減量。
給藥方法:有口服藥,滴眼劑或結膜下注射等方式:口服藥開始時要給足量,以便迅速控制炎症,最後用最小最維持到炎症活動完全消退為主。
前葡萄膜炎局部滴用0.5%的松或0.05%地塞米松,每日4~5次,或每小時點一次,恢復期減少。有時亦可球結膜下注射即可。
對全葡萄膜炎或脈絡膜炎患者,可用0.025%地塞米松0.3ml與結膜下或眼球筋膜下注射,或結合全身給葯,病重者氫化可的松200~25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靜脈滴注每日一次,這樣足量可以到達眼內組織。
3.非激素性消炎劑:水楊酸鈉保泰松及消炎痛有鎮痛及消炎作用。主要抑制葡萄膜炎時前房中前列腺素的增高,以達到抗炎或降壓的作用,常用的阿斯匹林0.5g,每日3次,消炎痛25mg,每日三次。
4.抗生素:若系化膿性前葡萄膜炎可局部或全身應用廣譜抗生素。
5.免疫治療:對嚴重的葡萄膜炎和交感性眼炎,使用激素無效時可考慮使用免疫抑製劑或免疫增強劑。以調整異常的免疫功能,常用的免疫抑製劑有:
⑴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可以單獨使用或配合類固醇治療,常用口服量50~100mg,每日二次分服,連服2周為一療程。靜脈注射將100~200mg溶於20ml的生理滷水中,每日或隔日一次。應檢查血象,防止副作用發作。
⑵乙雙嗎啉(AT-1727),每次0.4g,每日三次,連服2~3周,停葯1周,再用1~2個療程。
⑶痛可寧(chlocambucil,Leukeuan,苯丁酸氨芥):一般開始每日2mg,加重每日2~10mg,最大劑量每日不能超過20mg。
常用的免疫增強劑有左旋咪唑,用於免疫功能低下者。
6.熱敷或短波療法: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加強炎症吸收。
7.對症治療
⑴對繼發青光眼者可口服醋氨醯胺使眼壓下降。
⑵對虹膜膨隆者可行虹膜穿刺或虹膜切除。
⑶對虹膜周邊粘連引起繼發青光眼者可行虹膜周邊切除。
⑷對併發白內障者可在炎症控制下行白內障摘除術

臨床表現


根據臨床所見可分下列三型:
1.良性型:預后較好,發病數月後滲出消失,遺留視網膜萎縮和虹膜周邊前粘連。
2.血管閉塞型:開始在近鋸齒緣有滲出物,視網膜周邊血管閉塞,白鞘、病變逐漸向後發展導致視神經萎縮
3.嚴重型:眼底周邊部有大塊絮樣滲出,形成睫狀膜,玻璃體機化物並伴有新生血管,機化膜牽引可產生出血或形成裂孔最終產生視網膜脫離
一、自覺癥狀
早期眼前有黑影舞動,視力感染模糊,重者可出現中心視力及周邊視野障礙,偶有眼痛。
二、體征
1.睫狀充血,一般沒有睫狀充血,或者有輕度充血。
2.角膜透明或有羊脂狀小圓形白色KP,可見前房閃輝或浮遊炎性細胞,房角灰黃色滲出物。
3.虹膜正常很少有前後粘連。
4.眼底情況:在充分散瞳情況下,可發現前部玻璃體及基底部法埃狀或小粒狀不透明的球樣混濁多位於眼球下部,病灶多發生在睫狀體平坦部及脈絡膜中間,融合后呈黃白色棉球狀外觀,平坦部鋸齒緣,視網膜前有灰色球形或大塊樣滲出,融合成睫狀,遮蓋踞齒緣並呈堤狀故稱雪堤狀滲出物(snow bank exudate)。從睫狀體平坦部發出的機化直接插入玻璃體內,並包繞晶體後面形成睫狀膜(cyclitis membrana),亦可出現黃斑水腫,視乳頭水腫、周邊視網膜血管炎,血管出現白鞘及閉塞,而又可查出明確病因者,即為周邊葡萄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