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杭羅的結果 展開

杭羅

杭羅

羅因是一種中國絲綢織造技藝。產於浙江杭州,故名杭羅。杭羅由純桑蠶絲以平紋和紗羅組織聯合構成,有橫羅和直羅兩種,具有等距規律的直條形或橫條形紗孔,孔眼清晰,穿著舒適涼快。在杭羅上刺繡的方法稱為戳紗或者挑羅。杭州的杭羅因與江蘇的雲錦、蘇緞並稱為中國的“東南三寶”而馳名中外。“杭羅織造技藝”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中的重要代表性項目,已於2009年9月30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單位為杭州福興絲綢廠。

釋義


羅 因產於浙江杭州,故名杭羅。每隔三根、五根或七根緯線的平紋后,作一次經絲扭絞,可分為三梭羅、五梭羅、七梭羅。“杭羅織造技藝”已於2009年9月30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遺產名錄

橫羅名古屋帯
橫羅名古屋帯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 “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杭羅織造技藝”是“中國蠶桑絲織技藝”中的重要代表性項目,正式加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傳承單位

經國務院文化部批准的杭羅織造技藝的唯一授牌保護單位杭州福興絲綢廠(具體請查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傳統技藝類)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技藝
序號編 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882Ⅷ-99蠶絲織技藝
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技藝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杭羅織造技藝杭州市福興絲綢廠
雙林綾絹織造技藝湖州市

相關信息


杭羅起源

孔府藏明代素羅中單
孔府藏明代素羅中單
關於“羅”, 《辭海》上有過一段文字,說是絲織物類名。用合股絲以羅組織組成,質地較薄,手感滑爽。外觀似平紋綢,具有經緯紗絞合而成的有規則的橫向或縱向排孔,花紋美觀雅緻,兼又透氣。例如,杭羅等。這裡特別提到“杭羅”以為代表,可見在“羅”的家族裡,“杭羅”是比較引人注目的佼佼者。
紅羅抹胸 紅羅對襟領
紅羅抹胸 紅羅對襟領
由於羅是一種比較透氣的絲織物,所以常被用來做內衣、蚊帳帳幕裙褲等。我們在古籍中常常見到“羅帳”、“羅裙”、“羅衫”、“羅帕”一類說法,指的就是用羅來做成的物品。
孔府舊藏繡花鳥白羅裙
孔府舊藏繡花鳥白羅裙
有的學者認為,大概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先民就已經能夠織造平紋和絞經組織的紗、絹、羅一類織物了。而在商周時期的出土文物中,羅就更為多見。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越國非常重視“農桑”,《越絕書》卷四記載,范蠡勾踐設計復國大計時,就提到了“勸農桑”。當時這裡已經能夠生產羅、縠、紗等絲織品了。《禹貢》中,提到揚州一帶有“越羅縠紗”,便是明證
唐代紹興所產絲綢品種大大增加,在貢品中列有:白編綾、交綾、輕綢、寶花羅、花紋羅、十樣綾、花紋綾、輕容紗、生谷紗、花紗等,其中特別著名者"羅" ,花色繁多,統稱"越羅"。
杭羅花鳥裙
杭羅花鳥裙
宋代,朝廷在南京、潤州(鎮江)、常州設"織羅務"機構,主管絲織生產和徵集官用絲織品。南宋杭州機坊就"多織唐絹,幅狹(唐絹以二尺為闊)而機密,畫家多用之"。南宋的地方志《嘉泰會稽志》稱這種"越羅"的新產品"紋皆隱起,而膚理尤鎣潔精緻" ,遠遠超過了唐代聞名的羅。
孔府白羅花鳥裙仿製品
孔府白羅花鳥裙仿製品
明朝初年,曾先後在四川、山西、江蘇、浙江諸省的一些地方設置織染局,但不久都停廢了,保留下來的,以蘇州、杭州、南京最為有名。永樂年間,明成祖在杭州設織造局,織造綾、羅、絹、綢、縠等。因為該局大門為紅色,民間稱為"紅門局",其地名沿呼至今未變。在萬曆年間,全國共織造御用絲織品達十五萬匹,尤以南京及蘇州、杭州、松江嘉興、湖州五府為主,可見當時生產量之多和皇室消耗量之大。《閱世編》記載明代便服以“生紗、硬紗、生羅、杭羅”為衣料。
據《杭州市志》載:元、明、清時的杭州絲綢中,“羅”一直是一種主要品種:“羅中的秋羅綺羅均為名產。”民國時引入電力機後生產出了電力羅。

杭羅面料

五梭羅的組織法草圖
五梭羅的組織法草圖
羅,是中國絲綢代表品種“綾羅綢緞”之一。杭羅根據形成絞紗孔眼的橫豎,可分橫羅和直羅兩類,通常以橫羅為主要品種,其典型品種是杭羅。橫羅每織人三梭、五梭、七梭等奇數緯平紋后,經絲扭絞一次,使織物表面形成平紋與絞孔相間的橫條。直羅常每隔若干根地經起一條對稱絞孔,在織物表面形成經向排列的直條孔眼。日本稱之為三本絽、五本絽、七本絽。
根據提花與否,羅還分為素羅花羅:素羅有二經絞羅、三經絞羅四經絞羅;提花羅有菱紋羅、平紋花羅、二經浮紋羅、三經絞花羅等,但現代花羅品種很少。花羅由於織造時無法用筘打緯,工藝比較複雜,明清以後逐漸消失。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花羅織造技藝才在蘇州恢復。杭羅中具有最高工藝水平的花羅只有都錦生獨家生產。
杭羅,與蘇緞、雲錦同列為中國東南地區的三大絲綢名產。杭羅原產杭州,故名杭羅,由純桑蠶絲以平紋和紗羅組織聯合構成,綢面具等距規律的直條紋或橫條紋菱形紗孔,孔眼清晰,質地剛柔滑爽,穿著舒適涼快,耐穿,耐洗,十分適合悶熱多蚊蟲天氣,既挺刮、透氣,又可防止蚊蟲叮咬,這也是杭羅在古代作為宮廷御用襯衣面料的原因。

歷史淵源

紺青杭羅宋式直領衫
紺青杭羅宋式直領衫
杭羅歷史悠遠,至遲在宋代方誌中已屢有記載。清代則成為杭州絲綢中頗為著名的品種之一。杭羅的織機幾經變革,然而在它的生產流程中仍然保持著大量的手工技藝,精緻縝密,要求極高,由於工藝複雜,歷來傳人不多。據有關方面反覆調查論證,迄今為止,杭州市範圍內僅存福興絲綢廠一家,尚能生產H1226杭羅。歷史上,杭羅的產地主要在杭州,尤其以艮山門外一帶最為集中,清·厲鶚東城雜記》云:“杭東城,機杼之聲比戶相聞。”可見在清雍正年間,便已形成這樣一種格局。
杭羅對襟直領衫
杭羅對襟直領衫
杭羅質地和服
杭羅質地和服
1949年以後,我國開始大規模淘汰效率低下手工織機,杭羅織機也沒能倖免。上世紀60年代,杭州艮山門閘弄口一帶會杭羅手藝的人依然多見。文化大革命時期,杭羅被認為是屬於一種舊時代的、老式的織布方式,政府提倡用西式化纖面料取而代之,不僅1968年砸毀了杭州機神廟,還宣布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只要砸自家的織布機,就能得到一定額度的、充滿誘惑力的金錢補償。邵官興家當時家庭條件不錯,並不缺這一點的金錢補償。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捨不得把自己從小看到大的織布機給砸了。於是檢查的人來了,先把織布機拆了,偷偷藏起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受化纖和人造纖維的強烈衝擊,鄉鎮企業的圍剿,再加上本身體制的束縛,人才與技術的流失,絲綢行業急劇衰退,杭羅這樣的真絲產品一落千丈。歷史上,杭州城東的艮山門外,集中了許多生產杭羅的作坊。可這門老手藝只剩下九堡的福興絲綢廠一家。
福興絲綢廠是杭州市唯一能夠生產杭羅的廠家。上世紀80年代,乘著改革開放的大潮,邵官興把自家的小作坊擴展成“福興絲綢廠”,廠里設法搜羅並保留了目僅存的八台木製傳統織機,繼續生產杭羅這個傳統產品。北京“瑞蚨祥”、蘇州“乾泰祥”這些著名老字號經銷的杭羅全是福興絲綢廠供貨的。2005年,福興絲綢廠保留下世界上最後三台純手工杭羅織機——全部由木頭和竹片製成。除了三台純手工織機,杭州福興絲綢廠還有8台半自動織機,每年能夠織造4萬米左右的杭羅。福興絲綢廠只供應北京瑞蚨祥等老字號,杭州市面上買不到真正的杭羅。。

主要特徵

茜紅染的橫羅
茜紅染的橫羅
1、在製作工藝方面的精緻細膩、巧奪天工是杭羅的主要特徵。杭羅織物對絲的要求很高,須用純桑蠶絲織造,且絲的粗細一定要均勻。以平紋和紗羅組織聯合構成,綢面具有等距規律的直條形和橫條形紗孔,孔眼清晰,質地剛柔滑爽,穿著舒適涼快。杭羅跟其他絲織物不同的地方主要有三處,一是選絲,二是絞綜,三是水織。水織,也就是著名的杭羅“水織法”,是指用作緯線的蠶絲、直到織造前一直浸泡在祖傳的秘制脫膠水中,徹底脫掉蠶膠,這樣蠶絲更加稠密、光滑、均勻。
2、在歷史傳承方面,杭羅歷史悠遠,綿延不絕,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羅的歷史則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3、時至今日,杭羅織造技藝的稀缺性也已構成了它的一大特徵。整個杭州市碩果僅存,只有“杭州福興絲綢廠”一家絲綢廠還保存著“杭羅”的傳統織造技藝。

傳統工藝

杭羅的傳統工藝流程簡介如下:
杭羅工藝
杭羅工藝
原料蠶絲:蠶絲進廠,要檢驗絲的均勻度、強度,加以篩選、分類,好的做經線,稍差的做緯線。
浸泡:將廠絲放入清水,加入適量酸性溶液,煮沸20分鐘,然後將煮過的絲撈出,放入清水缸中脫膠,約24小時。
晾乾:將絲從清水缸中撈出,掛在竹竿上晾乾,用手將絲拉伸、分離,使之恢復鬆軟。
翻絲:將晾乾的絲裝上翻絲車,將絲繞在竹竿上,呈筒狀。
纖經:將竹竿排列在沙盤上,利用纖經車將竹竿上的廠絲構成經軸。
搖紆:將另一批經過浸泡的廠絲放在搖紆車上,構成緯線,然後就可進入織造工序。
織造:在杭羅機上穿綜、穿筘、穿伽身線,形成經緯規律,織造杭羅。
精練:將已經織成的杭羅粗坯弔掛在機筒中,進行脫膠,然後將其放入清水中漂洗,成為半成品。
染色:將半成品的杭羅弔掛在機筒中,配置適當的染料,進行染色,然後放入清水漂洗、晾乾,成為成品。
服裝:用成品杭羅縫製服裝。
繡花:在服裝上繡花。
成衣:最終完成衣服成品。
在每一道工序流程中,都保存著大量的手工生產技藝。其中的水織秘方,則為祖傳,不能一一詳述。織機及織造場景、產品及其工藝流程可參見如下配圖

保護歷程

杭羅直領衫領子
杭羅直領衫領子
2005年9月,杭州福興絲綢廠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要求保護。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兩次批示,要求將保護“杭羅”列入弘揚絲綢之府的工作之中,讓群眾知道杭羅,讓杭羅傳唱世界。在浙江省委、杭州市委、江干區委等各級政府的大力幫助和支持下,杭羅織造技藝現已先後列入杭州市級、浙江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已同緙絲、雲錦等作為“中國蠶桑絲織”項目申報世界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年9月30日,“杭羅織造技藝”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中的重要代表性項目,正式加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