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元淮
謝元淮
謝元淮(1784—1867)字鈞緒。號默卿。湖北松滋人。他參加了陶澍所主持的淮北票鹽改革,後來又主持了淮南票鹽改革.有效地解決了清代中期鹽政荒敞的局面。
謝元淮,字鈞緒,號默卿,湖北松滋人。
清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調任太湖東山巡檢,協辦海運,后奉派到兩淮主持鹽務,於1823年首創“票鹽”制。1826年升任無錫知縣,旋奉調海洲分公司總辦鹽務,每年為國庫增加稅銀數百萬兩。1836年補任淮南監掣同知,1852年因實施“票鹽”制遭官吏反對而被革職,次年冬被任命為廣西桂平、梧、郁鹽法道。歿於同治年間。他在江淮五十年,疏浚運河及吳淞口、秦淮河,賑濟江都災民,清丈江陰沙洲,鴉片戰爭期間奉命防守上海,口碑甚佳。
謝元淮工詩,其《養默山房詩稿》描述了下層官吏奮鬥到中級官吏的行藏和心理感受。另外,謝元淮分別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兩次編纂《碎金詞譜》,第一次是將清乾隆年間所編的《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所收錄的詞樂譜輯錄出來,共錄一百七十餘首;第二次是仿照《九宮大成》以詞配曲的例子,選詞八百餘首,請江蘇樂工陸啟鏜等譜上工尺,回複詞可歌的特性。除詩、詞外,謝元淮還有《養默山房散套》《養默山房詩韻》《碎金詞韻》《詩韻審音》《雲台新志》《鈔貫說》等著作,於政績、文學,都是一位值得關注的清代文人。
1803嘉慶八年二十歲滯留京師。冬,隨同鄉盧繩泗返鄉。
1806嘉慶十一年二十三歲客蘇州,志意不抒。
1807嘉慶十二年二十四歲客蘇州,有還鄉之意。
1810嘉慶十五年二十七歲二月,返蘇州,同吳 友仁、裴炳奎(月波)游。九月,辭官返松滋。
1811嘉慶十六年二十八歲山居賦閑,自謂“此
中貧亦得,十載悔風塵”。九月十二日,生子謝常生。
1812嘉慶十七年二十九歲繼續田園生活,與 同鄉鄒世章(村南)、表弟鄒承達(曉園)相唱和。
1813嘉慶十八年三十歲繼續鄉居,懷念吳地。
1814嘉慶十九年三十一歲秋,再上京師,訪佘文銓。
1815嘉慶二十年三十二歲二月初九,再次任 職蘇州。六月初八,同鄭祖經、梁顯德(濟川)、曹 鈐(頡雲)、周大淳(子誠)、蔡汝弼等聚會。與虞山 (今江蘇省常熟市)縣令黃鶴(仲郇)、廣天育(犀台)、周濟相唱和。
1818嘉慶二十三年三十五歲在家守制,為同鄉盧繩泗(墨園)詩集題詞。
1819嘉慶二十四年三十六歲閏四月,任荊溪縣(今江蘇省宜興市)典史。赴任途中,同萬有千(壽卿)登黃鶴樓。秋,抵縣衙,冷若僧舍,而處之 晏如。歲暮,韋光黼、汪錕(湘汀)、路同辰(衡北)、周應華(珍黃)先後來訪,應邀為周應華母作《貞松 操》。題儲征甲(紀堂)《畫溪春曉圖》、吳兆慶(小 亭)《邗江雪夜校書圖》。俞德淵(陶泉)任荊溪知 縣后,獄訟稀少,政績斐然,作詩祝賀。識朱裕、路應廷(質軒)、路同申(蒙山)。
1820嘉慶二十五年三十七歲春,同荊溪縣董 瑚(應彝)、吳辰(梅谷)、吳衡章(菊畦)、湯文緯(漱 泉)游南澗,題張衢(霽清)《激里集》、李重華(協 亭)《畫溪春泛圖》、潘士淳(拙民)《古香山館遺 稿》、鄭祖經《幽篁獨坐圖》。夏,同儲征甲、周應 華、吳衡章、吳兆慶、吳同午、吳同丙等游梅園。時 將補官邳州,俞德淵、黃中理(梧壓)、楊敷(蘭谷)、黃萼榮(春敷)齊聚董瑚深柳堂為其送行。八月,至蘇州,唐仲冕見《養默山房詩稿》,大為激賞,序 稱“感慨鄔欽,欣遣之端。一事一物,罔不藉五七 字發揮透露”,並以東坡不知同邑有詩人為比;石 韞玉⑨序稱“能得山川之助”;俞德淵序稱“靈思浚 發,皆能白出機杼,成一家言,卓乎人古作者 之室。”
1821道光元年三十八歲春,任邳州邳睢舊城 司巡檢,管地方輯務,從九品。是年,邳州飢荒,同知州胡晉(柴門)查賑災民。冬,河道總督張文 浩(字蓮舫)赴嶺南,於邳州境內見謝元淮題壁詩,大為讚賞。與王士鍾(性余)、顧祿(鐵卿)、熊詩 (謙禮)相唱和。
1823道光三年四十歲春,聞魏源中舉,向其父魏邦魯寄詩祝賀。邳州災荒,旦出暮歸。秉勞 賑災。仲夏,江蘇學政周系英見謝元淮詩,極 口稱讚,每每當眾褒獎,以官不襯才為惜。對學 生包世臣言“詩詞至工。吾黨所罕,而浮沉下吏,無 以自達”。繼而解部案赴蘇州,同韋光黼、吳友仁 登二何山。冬,題熊螵《蘭陔堂詩集》。
1824道光四年四十一歲春,至徐州,同知府俞穎達、吳耆德、總兵邢洛書、周系英等登城南雲 龍山。復同周系英、周詒朴(周系英子)游海州。俞穎達因守制去職,州同胡晉攝知府事,謝元淮任 府經歷,權河庫道篆。未幾去職,還邳州。十一 月,周系英卒。
1825道光五年四十二歲,挑邳州(今江蘇省 邳州市)乾溝河淤泥,孫玉庭保舉“遇缺儘先錄 用”。春,赴睢陵(今江蘇省睢寧縣)清丈閘河灘 地,修黃河決堤。秋,至徐州,知府馮椒園推薦為 如皋主簿,未成。調任蘇州府太湖廳東山司巡檢,俞穎達保請註冊先升。至蘇州,遇吳寶書、韋 光黼、朱綬、宋竹亭。時漕運道阻,江蘇巡撫陶澍 謀划海運,奉命於徐州徵募民船。冬,抵上海,查 勘米糧與船隻諸事。
1826道光六年四十三歲四月十五,妻劉氏攜子女抵蘇州探望,因役於上海,未得見。六月五日。海運成功,節省運費百萬。陳鑾稱:“遇事能任,解機權,無苟且”。陶澍保奏:不論繁簡,遇缺即升。訪朱綬於蘇州墨池園,題方景雯(仰峰) 《看劍引杯圖》、汪錕(湘汀)《退省軒詩集》、顧祿 (鐵卿)《頤素堂詩草》。十一月,至海州,與包世臣 疏浚徒陽河,歲末工竣,包世臣為《養默山房詩稿》 作序,稱“勞怨不辭,寬嚴適中”,深為默卿沉於下 僚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