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張春霖的結果 展開
- 世界銀行東太區民營經濟發展部首席專家
- 河南省微創學會副主委
- 巴安水務原董事長、總經理
- 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教授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張春霖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張春霖,字震東,屬鑲黃旗蒙族,原姓巴依特,從他這一輩始才以漢字張為姓。1897年農曆2月21日生於 河南省開封。幼時家貧好學,他有一兄二弟,僅他一人靠國家公費上學。1914年1月到1918年12月在開封師範學校畢業。1919年任河南省嵩縣和樂高級小學校長。1920年任鞏縣縣立高級小學教員。1922年1至3月任開封縣立高級小學教員。
![張春霖—中國魚類學奠基人](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5/mb5c272071867574b7694fcd92a99ec5c.jpg)
張春霖—中國魚類學奠基人
1931年7月到1941年12月任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技師和動物標本室主任。1937年七七事變后,曾短期到開封河南大學(1937年8~12月)及湖北省華中大學教書(1938年2~7月),因子女多負擔重乃返北平仍以教書為生。1931~1940年間,曾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法大學等處兼課。1942年初到1945年3月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兼理學院長,1945年4,7月任北京大學教授兼理學院長,他的大兒子葉光(原名張宗舒)因與同學李新民參加抗日活動暴露,他讓他們逃走被發現,因此張春霖被撤職並被投入南城草籃子衚衕監獄。不久出獄,於1945年底到1946年7月改任北平臨時大學教授;1946年8月到1947年夏任中國大學教授;1947年夏到1951年底又到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授並曾兼生物系主任。
1951年與孫雲鑄等創建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兼任理事及秘書。1952年初到1963年任中國科學院動物標本工作委員會(1953年改為動物研究室,1957年改為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兼魚類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先後擔任一些學術兼職。如1950年受聘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門委員,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員會學術名詞統一委員會委員及中國科學院動物標本整理委員會委員;1951年受聘兼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委員;1956年受聘兼中國科學院動物圖譜編輯委員會委員;1963年兼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第一屆編委。
1897年2月21日(農曆)生於河南省開封縣。
1914~1918年 省立開封師範學校讀書並畢業。
1919年 任河南省嵩縣和樂高級小學校長。
1920年 任河南鞏縣縣立高級小學教員。
1922年1月至3月 任開封縣立高級小學教員。
1923~1926年 畢業於(南京)東南大學,獲農學士學位。
1926~1928年 任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助教。
1928~1930年 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研究院,獲理學博士學位。
1931~1941年 任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技師、動物標本室主任。
1942~1945年 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兼理學院長。
1945~1946年 任北平臨時大學教授。
1947~1951年 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曾兼生物系主任。
1950~1963年 任中國科學院動物標本整理委員會委員,動物研究室研究員兼魚類研究組領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兼脊椎動物區系分類室副主任。
1963年9月27日 因病逝世於北京家中。
1、張春霖。南京魚類之調查。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彙報,1928,4(4):1-42(英文).
2、張春霖。中國鯉科二新種。法國巴黎博物館雜誌,1929,(2)I(4):239-243(法文).
3、張春霖。四川鰍類一新種。法國巴黎博物館雜誌,1929,(2)I(5):307-308(法文).
4、張春霖。中國鯉科新屬種。法國動物學雜誌1930,55(1):49-52(法文).
5、張春霖。四川鯉科之新種。法國巴黎博物館雜誌,1930,(2)2(2):84-85 (法文).
6、張春霖,長江鯉科分類。解剖。生態之研究。巴黎大學博士論文,1930,ANo.209:1-171(法文).
7、張春霖。長江上游之鯉科魚類。中央自然博物館叢刊,1930,I(7):87-94 (法文).
8、張春霖(與壽振黃合作).河北省鰍科之調查。靜生生物調查所彙報,1931,2(5):65-84(英文).
9、張春霖。四川鯉科之調查。靜生生物調查所彙報,1931,2(11):225-244 (英文).
10、張春霖.浙江一新鰍。靜生生物調查所彙報,1932,3(6):83-85(英文).
11、張春霖。中國魚類三新種。靜生生物調查所彙報,1932,3(9):121-125 (英文).
12、張春霖。中國鯉類志(一).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中國動物志,1933.2(1):1-247(英文).
13、張春霖。山西鯽魚化石之記載。中國地質學會志,1933,7(4):467-468 (英文).
14、張春霖(與周漢藩合著).河北習見魚類圖說。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出版,1934.
15、張春霖。雲南(䰾)屬二新種。靜生生物調查所彙報,1935,6(2):60-65(英文).
16、張春霖。雲南一新。靜生生物調查所彙報,1936,7(2):63-65 (英文).
17、楊鍾健、張春霖。山東魚類化石之記載。中國地質學會志,1936,15(2):197-205(英文).
18、張春霖,脊椎動物分類學。北平:北洋圖書社,1936.
19、張春霖。盲鰻之重述。北平博物雜誌,1940,15(2):153.
20、張春霖。中國淡水魚類的分佈。地理學報,1954,20(3):279-285.
21、張春霖,成慶泰等。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1955.
22、張春霖。雲南西雙版納魚類名錄及一新種。動物學報,1962,14(1):95-98.
23、朱元鼎,張春霖,成慶泰等。南海魚類志。北京:科學出版社,1962.
24、朱元鼎,張春霖,成慶泰等。東海魚類志。北京:科學出版社,1963.
25、張春霖,張有為。中國棘茄魚屬的研究。動物學報,1964.16(1):155-160.
![魚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d/mfda99cdae8e55c9948e49c62b7422814.jpg)
魚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張春霖轉為著重開展海洋魚類的研究,這是他科研生涯的后一階段。從1951年開始,張春霖領導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魚類研究工作,鑒於中國科學院設立的水生生物研究所主要是從事中國淡水水生生物的研究,而因中國海域廣闊,對其海產魚類過去研究很少,文獻十分零散,為了能給國家提供較完整的魚類資料,給中國的海洋漁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他積極提倡、發起和組織有計劃地調查全中國海區的魚類。1951年初,他就讓他的學生李思忠調查河北省海產魚類;1951年底,他的學生成慶泰博士自法國留學回國,領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室(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前身)的魚類分類調查工作;1952年在張春霖、成慶泰二人領導下,將“中國海產魚類的調查研究”上報中國科學院,作為兩所長期合作的科研計劃。先自渤海及黃海開始魚類調查,1953年底首先完成了《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文稿,1955年底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部魚類學專著。自1954年始,又擴大聯合上海水產學院朱元鼎,開展南海魚類的調查工作,由朱元鼎承擔軟骨魚類的研究。不料1957年整風反右,張春霖領導下的一些主要科技人員被冤誣為“右派反黨集團”,隨後全部中青年科研人員下放到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臨時設立的三門峽、白洋淀及十三陵三個工作站養魚勞動,因而南海魚類調查不得不長期停止,直到1961年初才讓倉促交稿,這就是196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南海魚類志》。儘管此書包括860種魚,似乎是一部中國空前的魚類學巨著,但實際上遺漏很多。在此書內有朱元鼎寫的軟骨魚類74種,成慶泰及其學生寫鱸形目的大部259種和月魚目2種,其餘525種都是張春霖和他的學生鄭葆珊、李思忠、王文濱等承擔編寫的,絕大部分都是1957年夏以前的存稿。《東海魚類志》則僅做了年余專門調查即倉促寫出。中國海魚調查雖長期遭上述不幸,但從這三本書已可較清楚地了解中國從渤海到南海魚類的大致全貌,迄今仍是研究中國海產魚類最重要的參考書,並為編著中國動物志中的海產魚類奠定了基礎。張春霖不愧是中國海魚研究的主要奠基者。張春霖命名的魚類至今仍被魚類學家公認為有效的有秉氏墨頭魚(Garra pingi pingi Tchang,1929),異鰾鰍(Gobiobotia boulengeriTchang,1929),四川鯝(Xenocypris sechuanensis Tchang,1930),齊口裂腹魚(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1930),雲南鯉(Cyprinus yunnanensis Tchang,1933),大頭鯉(C.pellegrini Tchang,1933),花鱸鯉(Percocypris pingi regani Tchang,1935),黃氏四須䰾(Barbus huangchuchiensis Tchang,1962),中華棘茄魚(Halieutea sinica Tchang et Chang,1964)等20多種,並常被魚類家引用。
張春霖一生不僅勤懇進行科學研究,對培養人才也很重視。早在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任職時,即兼教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的脊椎動物分類學。曾編著《脊椎動物分類學》一書(1936年出版),是中國科學家較早自己編寫以中國動物為內容的一本大學教科書。1937 年七七事變后,他任專職教授教書多年,其間又編寫出脊椎動物學實驗指導的大學用書。他為人忠厚熱誠,能幫朋友解決困難,如與傅桐生、楊惟義教授等都是很親密的好朋友。他對學生非常愛護關心,他所培養的學生不少已成為動物學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對張春霖老師都很尊崇和敬重。如蜘蛛專家王鳳振、魚類學家施懷仁、成慶泰、鄭葆珊、鄭慈英、王香亭、王所安、張春生、劉成漢、王文濱、張有為、岳佐和、張玉玲,化石魚類學家劉憲亭,脊椎動物解剖學家包桂浚、馬克勤,動物生態學家孫儒泳,鳥類學家鄭光美,棘皮動物專家張鳳瀛等都是出自他的門下。王鳳振、施懷仁等與他數十年來往,親如一家人。美籍生物學家牛滿江,在北京大學上學時曾隨他研究過魚類,離別40多年回國時仍念念不忘他的張春霖老師。據李思忠:“本人有幸於1948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研究院隨他專習魚類學,1950年研究院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又長期在他領導下工作,因此能隨時聽到他的教誨。他常講,在研究工作中要專心仔細,注意專業知識積累,發現問題要養成隨時摘記的習慣,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要有耐心和毅力。他對人慈善和氣,主張光明坦直,要有吃了虧不加計較的胸懷。最使我欽佩與感激的有兩件事。一件是1953年底我們對黃渤海魚類的調查研究暫告一段落時,曾向他建議“中國海域廣大,魚類很多,少數人不易研究得很好,如能多團結些國內魚類學家參加,較易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他聽后十分同意,即通過一些途徑,聯繫國內外的魚類學家共同參加工作。1953年底他派成慶泰、鄭葆珊和我去上海水產學院代表他邀請王以康及朱元鼎教授參加。王以康以身體欠佳婉謝,朱元鼎則表示很願參加承擔軟骨魚類的研究,但現有的困難是既無經費又無助手幫助採集標本。我們向他彙報后,他當即慨允可無償地利用我們採的標本和收到的有關資料,還讓在《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中原承擔軟骨魚類研究的王文濱,改作他自己原承擔的鯡形目的研究。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張春霖胸懷的大度和無私!另一件事是當1957年整風鳴放后,我被冤誣為右派,當時處境非常艱難。他對我不僅沒有另眼看待,相反經常給我以鼓勵。勉勵我“要經得起艱難的考驗,要努力工作與學習,前途光明”。可見他對學生是多麼關心和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