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菌
產於落葉聚集山谷的微生物
土著菌就生活在我們周圍的自然環境中,是多種有益微生物的混合群,土著微生物按好嫌氣性分有好氣菌、嫌氣菌;按菌種分有酵母菌、麴黴菌、放線菌、乳酸菌、芽孢菌等。土著菌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樹葉枯落在地上,經土著微生物發酵分解之後變成營養豐富的食品被成千上萬的小昆蟲、蚯蚓、小動物採食,然後排出糞便再供植物生長。
有益微生物是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生態鏈不可缺少的環節。自然環境中的動物屍體和糞便、植物殘骸和葉子,經有益微生物發酵分解之後變成營養豐富的食品被成千上萬的小昆蟲、蚯蚓、小動物採食,再被高等動物利用,然後排出糞便再供植物生長。所有這些物質和營養的流通環節都離不開有益微生物。而隨著養殖密度的加大,抗生素的過度使用,使得目前自然條件下的有益微生物數量不能滿足現有水平。
本方法就是模擬自然條件下的養殖環境,通過對自然條件下有益微生物進行採集、分離提純、複壯擴培后,再行添加進養殖過程中以達到對養殖過程中的廢棄物進行分解處理。
而這些有益微生物就生活在我們周圍的自然環境中,走進闊葉樹林或竹林,在落葉且腐殖質多地方,扒開樹葉或雜草就可以看到細絲壯白色菌落,這就是微生物。只不過這些微生物是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混合體,需要進行分離。
有益微生物按好嫌氣性分有好氣菌、嫌氣菌;按菌種分有酵母菌、麴黴菌、放線菌、乳酸菌、芽孢菌等。
可以在當地山上落葉聚集較多的山谷、樹林中採集。
把做的稍微有一點硬的大米飯(1kg~1.5kg),裝入用乾淨杉木板做的小木箱(25cm×20cm×10cm)約三分之一,大米飯上面蓋上宣紙,封好口,將其埋在當地山上落葉聚集較多的山谷樹林中。為防止野生動物糟蹋,木箱最好罩上鐵絲網。夏季經三~五天,春秋經六~七天,周邊的土著微生物潛入到米飯中,在米飯上形成白色菌落(放置時間稍長時會形成各種顏色菌落,雖然也能利用,但最好還是用白色菌落)。
有條件的可以在實驗室進行
一般情況下,采來的樣品可以直接進行分離,但是如果樣品中我們所需要的菌類含量並不很多,而另一些微生物卻大量存在。此時,為了容易分離到所需要的菌種,讓無關的微生物至少是在數量上不要增加,即設法增加所要菌種的數量,以增加分離的幾率。可以通過選擇性的配製培養基(如營養成分、添加抑製劑等),選擇一定的培養條件(如培養溫度、培養基酸鹼度等)來控制。具體方法是根據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特點,可選定糖、澱粉、纖維素,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一種為唯一碳源,那麼只有利用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生長,而其他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對G一菌有選擇的培養基(如結晶紫營養培養基、紅—紫膽汁瓊脂、煌綠膽汁瓊脂等)通常含有5%~10%的天然提取物。在分離細菌時,培養基中添加濃度一般為50μg/m1的抗真菌劑(如放線菌酮和制黴素),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長。在分離放線菌時,通常於培養基中加入1~5m1天然浸出汁(植物、岩石、有機混合腐質等的浸出汁) 作為最初分離的促進因子,由此可以分離出更多不同類型的放線菌類型;放線菌還可以十分有效地利用低濃度的底物和複雜底物(如幾丁質),因此,大多數放線菌的分離培養是在貧脊或複雜底物的瓊脂平板上進行的,而不是在含豐富營養的生長培養基上分離的;在放線菌分離瓊脂中通常加入抗真菌劑制黴菌素或放線菌酮,以抑制真菌的繁殖;此外,為了對某些特殊種類的放線菌進行富集和分離,可選擇性地添加一些抗生素(如新生黴素)。在分離真菌時,利用低碳/氮比的培養基可使真菌生長菌落分散,利於計數、分離和簽定;在分離培養基中加入一定的抗生素如氯黴素、四環素、卡那黴素、青霉素、鏈黴素等即可有效地抑制細菌生長及其菌落形成;抑制細菌的另外一些方法有:在使用平皿之前,將平皿先乾燥3~4天;降低培養基的pH值或在無法降低pH時,加入1:30000玫瑰紅。這樣有利於下階段的純種分離。
通過增殖培養,樣品中的微生物還是處於混雜生長狀態。因此還必須分離,純化。在這一步,增殖培養的選擇性控制條件還應進一步應用,而且要控制得細一點,好一點。同時必須進行純種分離,常用的分離方法有稀釋分離法、劃線分離法和組織分離法。稀釋分離法的基本方法是將樣品進行適當稀釋,然後將稀釋液塗佈於培養基平板上進行培養,待長出獨立的單個菌落,進行挑選分離。劃線分離法要首先倒培養基平板,然後用接種針(接種環)挑取樣品,在平板上劃線。劃線方法可用分步劃線法或一次劃線法,無論用哪種方法,基本原則是確保培養出單個菌落。組織分離法主要用於食用菌菌種或某些植物病原菌的分離。分離時,首先用10%漂白粉或0.1%升汞液對植物或器官組織進行表面消毒,用無菌水洗滌數次后,移植到培養皿中的培養基上,於適宜溫度培養數天後,可見微生物向組織塊周圍擴展生長。經菌落特徵和細胞特徵觀察確認后,即可由菌落邊緣挑取部分菌種進行移接斜面培養。
經過分離培養,在平板上出現很多單個菌落,通過菌落形態觀察,選出所需菌落,然後取菌落的一半進行菌種鑒定,對於符合目的菌特性的菌落,可將之轉移到試管斜面純培養。這種從自然界中分離得到的純種稱為野生型菌株,它只是篩選的第一步,所得菌種是否具有生產上的實用價值,能否作為生產菌株,還必須採用與生產相近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通過三角瓶的容量進行小型發酵試驗,以求得適合於工業生產用菌種。這一步是採用與生產相近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通過三角瓶的容量進行小型發酵試驗,以求得適合於工業生產用菌種。如果此野生型菌株產量偏低,達不到工業生產的要求,可以留之作為菌種選育的出發菌株。
活性好的土著菌可以用由人工培養、擴陪成純度高的微生物菌群!
土著菌發酵床養豬技術、養雞技術是利用自然環境中的生物資源,採集土壤中的多種有益微生物進行培養擴繁,使其形成有相當活力的微生物母種,再按一定比例將微生物母種與鋸木屑等輔料和活性劑混合發酵形成有機墊料。讓豬、雞從小到大都生活在這種有機墊料上,豬、雞的排泄物被有機墊料里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不需進行人工處理,達到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