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年
194年
徠公元194年,公曆平年,共365天,52周零1天;其中193年2月19日~194年2月8日為農曆癸酉年(雞年),194年2月9日~195年1月28日為農曆甲戌年(狗年),全年無農曆閏月;興平元年。
東漢:25年8月5日至220年11月25日。
公元194年,農曆甲戌年,東漢興平元年,李傕從子李利與樊稠、郭汜等大敗馬騰、韓遂。曹操因父親曹嵩之死再次進攻陶謙,曹兵所過之地,多所殘殺。田楷與劉備援救陶謙,劉備得丹陽郡兵士四千,投奔陶謙。張邈和陳宮反叛曹操,迎立呂布為兗州牧,曹操撤兵回救兗州。陶謙病死,麋竺等人迎接劉備為徐州牧。
馬騰李傕相攻
征西將軍馬騰久居涼州,於興平元年(194)三月入長安朝見獻帝,駐軍於霸橋(今陝西西安市東霸水之上,故址在今橋西北十餘里),因李傕拒絕其請求,遂與侍中馬宇、左中郎將劉范、諫議大夫種劭、中郎將杜稟等人合兵進攻李傕,二軍相持多日。與馬騰同據涼州的鎮西將軍韓遂聞知,帶兵至長安為其和解,但隨即與馬騰等全攻李傕。兩軍大戰於長安以西五十里的長平觀,李傕從子李利與樊稠、郭汜等大敗涼州軍,馬騰、韓遂逃回涼州,使漢廷以馬騰為安狄將軍。韓遂為安降將軍。
曹操進攻陶謙
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從徐州征陶謙歸來。在先,曹操的父親曹嵩,去官以後,回到譙郡。董卓之亂,又走琅邪避難,被陶謙所害。所以曹操志在復仇,乃東伐陶謙。夏,曹操使荀彧、程昱二人守鄄城,又出兵征陶謙。攻下五城,得地很多,只到東海郡(今山東郯城縣西南)。還兵過郯(今山東郯城縣),陶謙部將曹豹和劉備屯兵在郯東,攔截曹操兵。曹操擊破曹豹、劉備之兵,乃攻拔襄賁。曹兵所過之地,多所殘殺。
田楷與劉備援救陶謙
徐州牧陶謙向青州刺史田楷告急,田楷與平原國相劉備率兵去援救他。劉備擁有自己的軍隊數千人,陶謙又增撥丹陽郡兵士四千名歸他指揮,於是劉備就脫離田楷,投奔陶謙。陶謙上表推薦劉備擔任豫州刺史,駐紮在小沛。正好曹操軍糧也已告盡,率軍撤回兗州。
張邈和陳宮迎立呂布為兗州牧
興平元年(194)夏,陳留太守張邈和陳宮乘進攻徐州(今山東郯城)之機,反叛曹操,迎立呂布為兗州牧。曹操與張邈本是好友。曹操從洛陽逃出,曾託庇於張邈,曹操陳留(今屬河南)起兵,也曾得其大力幫助,並曾一度隸屬於張邈。后曹操出任兗州牧,反居張邈之上,張邈心懷不滿,二人漸起疑忌。陳宮為兗州東郡人,后依曹操,曾親自說服兗州士人迎立曹操為兗州牧,曹操在兗州的某些作為引起兗州士人的強烈不滿,陳宮心不自安,於是陳宮說張邈反叛曹操,迎立呂布。呂布為一時名將,初平三年(192)與司徒王允誅殺董卓后,遭李傕、郭汜等進攻,逃出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先後逃奔袁術、袁紹等,皆不見客,後路經陳留,被陳宮、張邈等人迎至濮陽,出任兗州牧。陳宮、張邈久在兗州,影響較大,加以曹操大軍遠在徐州,二人既反,兗州郡縣紛紛響應。曹操出征前,將兗州事務交付其司馬荀彧處置,荀彧聞訊,急令駐守東郡的大將夏侯惇回軍固守州治鄄城,又使壽張令程昱出鎮范(今山東范縣東南)、東阿(今山東陽谷東北)二縣,拒城堅守,等待曹操回軍。曹操在徐州聽說兗州生變,火速撤兵回救兗州。
曹操與呂布爭奪兗州
興平元年(194)夏,兗州牧曹操進攻徐州之際兗州發生叛亂,除兗州治鄄城(今山東鄄城北)及和范(今山東范縣東南)、東阿(今山東陽谷東北)二縣外,皆叛應呂布,形勢十分緊張。曹操恐進退失據,急速趕回兗州。途中聽說呂布未能攻下兗州州治鄄城,正駐軍於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大為高興,說呂布得兗州之地,不能拒守東平(今山東東平東),切斷元父(險道,今山東濟寧縣南)、泰山之路,拒險截擊我軍,卻屯於濮陽,他不會有太大作為了。遂進軍濮陽。呂布使濮陽大姓氏行反間計,賺曹操入城,曹操既進城,命火燒城門,激勵將士有進無退。呂布伏兵大出,曹軍潰亂。曹操單騎逃跑,誤入呂布軍中,呂布士兵不識曹操,問:曹操何在?曹操詐言:前乘黃馬跑者是,以此脫險,至城門冒火而出,左臂被火燒傷。曹操初戰敗於呂布,遂治攻具,反覆進攻濮陽,達百餘日之久,終不能克。后蝗災大起,呂布、曹操軍糧不繼,暫時休戰,各引兵退去,曹操還於鄄城,呂布屯于山陽(今山東金鄉西北)。時冀州收袁紹見曹操新失兗州,軍無所食,遣使勸說曹操歸附,將家屬遷居鄴城,使其成為袁紹部屬。曹操從謀士程昱之議,斷然拒絕。興平二年(195)春,曹操再攻呂布,先敗呂佈於定陶(今屬山東)。又在二年夏天進擊駐守巨野(今山東巨野南)的呂布部將薛蘭、李封。呂布率兵來救,見薛蘭等已敗,退走。曹操遂殺薛蘭等人。呂布旋即率兵萬餘人反攻曹操,時曹操兵多出取麥,營中不足千人,曹操於營外設伏,以計大敗呂布,追到其營。呂布乘夜逃走。曹操繼續進兵,收復定陶,又分兵平定諸郡縣,張邈隨呂布逃至徐州,曹操將兗州全部收復。此年十月,漢廷正式拜曹操為兗州牧,至此,兗州又為曹操所控制。
孫策攻廬江
興平元年(194),孫策以其舅父丹楊太守吳景名義,募得數百人,遂於興平二年(195)至壽春(今安徽壽縣)找袁術討要其父孫堅舊部,袁術還給孫策千餘人。當時漢朝廷太傅馬日磾持節安撫關東,在壽春以禮徵召孫策,並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懷義校尉。不久,袁術又使孫策便攻廬江等地。然而袁術先後許以丹楊、廬江等郡太守,但皆未兌現。時漢廷以侍御史劉繇為揚州刺史,因州治為袁術所據,劉繇遂移治吳郡曲阿(今江蘇丹陽)。孫策攻破廬江,劉繇怕袁術繼而圖己,乃驅逐丹楊太守吳景和孫策堂兄丹楊都尉孫賁,進據丹楊(今安徽宣城),並以將領樊能、於糜、張英等分屯要道,防備袁術。吳景、孫賁退至歷陽(今安徽和縣)。袁術使吳景、孫賁反攻,屢戰不克。孫策乃說袁術,請助吳景攻劉繇,想伺機擺脫袁術控制,發展自己勢力。袁術於是表孫策為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命其率所部進擊劉繇。興平二年(195),孫策帶領千餘人向歷陽進發,沿途收兵,至歷陽已有眾五六千人。此後擺脫袁術控制,開始了平定江東的事業。
劉備任徐州牧
194年
賑濟饑民
興平元年(194),關中大旱,谷價騰貴,一斛至錢五十萬,寬安中人相食。七月,獻帝令侍御史侯汶出太倉貯米作粥施捨饑民,但侯汶剋扣糧米,饑民死者如故。獻帝生疑,親自於御座前量米做粥,遂知有詐。乃使侍中劉艾追查,將侯汶治罪,自此之後,饑民多得保全。
郭汜等擊破馮翊羌
興平元年(194)八月,馮翊羌人攻略馮翊屬縣。后將軍郭汜、右將軍樊稠等率兵進擊,羌人退走。
初置新平郡
興平元年(194)十二月,漢廷分右扶風(今陝西西安西北)、安定郡(今甘肅鎮原東南)置新平郡,郡治漆縣(今陝西彬縣)。
初置雍州
興平元年(194)六月,漢廷以河西金城(今甘肅永靖西北)、酒泉(今甘肅張掖西北)四郡離所屬涼州(今甘肅張家川)州治路遠,為黃河寇賊所割,乃另置雍州典治河西四郡,以邯鄲商為雍州刺史,治武威(今甘肅民勤東北)。
笮融起浮屠寺
笮融,丹陽(今安徽宣城)人。漢末戰亂時,因與徐州刺史陶謙同郡,聚眾數百往依。謙使之督廣陵(今江蘇揚州)、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彭城(今江蘇徐州)三郡糧運,任下邳相。融崇佛,信浮屠教,即以三郡賦大起浮屠寺,為重樓,堂閣深廣,可容三千餘人,佛以黃金塗像,錦採為衣。每浴佛,多設齋飯,布席於路,方四五里,前往就食觀禮者多達萬人。
應劭,字仲遠,汝南南頓(今河南項城西)人。少篤學,博覽多聞。靈帝時舉孝廉,中平六年(188)任太山太守。漢末戰亂,不能自保,於獻帝興平元年(194)投奔袁紹。勤於著述,曾撰《風谷通義》三十卷,分子目一百三十四(今存十卷)。劭有感於事應備於義理,而流谷多謬,因作此書,以觀微察隱,辨風正俗。其書因事立論,考釋典章名物,解時俗嫌疑,對當時統治集團侈靡的風氣和迷信思想有所批判。劭又作《漢書集解》一百十五卷,為世所重,另有《十三州記》、《地理風俗記》、《漢紀注》等。
康孟詳譯佛經
興平元年(194),外國沙門康孟詳在洛陽譯《四諦經》為漢文。其先後所譯者,又有《太子本起瑞應經》、《興起行經》、《梵網經》、《舍利弗目連游四衢經》、《報福經》等多種。至建安二年(197),又與天竺(今印度)沙門竺大力合譯《修行本起經》。建安十七年,又與外國沙門曇果合作譯成《太子中本起經》。
興平元年(194),陶謙病死。陶謙(132—194),字恭祖,丹楊(今安徽當塗東北)人。少為諸生,以孝廉入仕,歷任尚書郎、舒縣令等職,後為車騎將軍張溫司馬,隨軍西討涼州邊章。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爆發,陶謙為徐州刺史鎮壓徐州黃巾,平定徐州(今山東郯城),李傕、郭汜等作亂關中(古稱函各關以西地區為關中,函各關在今河南靈寶東北東北),諸州郡不上貢奉,陶謙照常遣使來往於長安,貢奉獻帝。所據徐州,為殷富,避難流民多往依之,但為政昏暗,親信小人,殺害良善,於是徐州漸亂。興平元年,曹操進攻徐州,兵勢甚銳,陶廉憂懼不安,欲南逃丹揚。不久,曹操因事退兵。是年,陶謙病死。
劉焉(?--194年),字君郎,江夏竟陵人,東漢末年割據軍閥之一,官至益州牧。
馬日磾
孝獻皇帝丙興平元年(甲戌,公元一九四年)
春,正月,辛酉,赦天下。
甲子,帝加元服。
二月,戊寅,有司奏立長秋宮。詔曰:“皇妣宅兆未卜,何忍言後宮之選乎!”壬午,三公奏改葬皇妣王夫人,追上尊號曰靈懷皇后。
陶謙告急於田楷,楷與平原相劉備救之。備自有兵數千人,謙益以丹楊兵四千,備遂去楷歸謙,謙表為豫州刺史,屯小沛。曹操軍食亦盡,引兵還。
馬騰私有求於李傕,不獲而怒,欲舉兵相攻;帝遣使者和解之,不從。韓遂率眾來和騰、傕,即而復與騰合。諫議大夫種邵、侍中馬宇、左中郎將劉范謀使騰襲長安,己為內應,以誅傕等。壬申,騰、遂勒兵屯長平觀。邵等謀泄,出奔槐里。傕使樊稠、郭汜及兄子利擊之,騰、遂敗走,還涼州。又攻槐里,邵等皆死。庚申,詔赦騰等。夏,四月,以騰為安狄將軍,遂為安降將軍。曹操使司馬荀彧、壽張令程昱守鄄城,復往攻陶謙,遂略地至琅邪、東海,所過殘滅。還,擊破劉備於郯東。謙恐,欲走歸丹楊。會陳留太守張邈叛操迎呂布,操乃引軍還。
初,張邈少時,好遊俠,袁紹、曹操皆與之善。及紹為盟主,有驕色,邈正議責紹;紹怒,使操殺之。操不聽,曰:“孟卓,親友也,是非當容之。今天下未定,奈何自相危也!”操之前攻陶謙,志在必死,敕家曰:“我若不還,往依孟卓。”后還見邈,垂泣相對。
陳留高柔謂鄉人曰:“曹操軍雖據兗州,本有四方之圖,未得安坐守也。而張府君恃陳留之資,將乘間為變,欲與諸君避之,何如?”眾人皆以曹、張相親,柔又年少,不然其言。柔從兄干自河北呼柔,柔舉宗從之。
呂布之舍袁紹從張楊也,過邈,臨別,把手共誓。紹聞之,大恨。邈畏操終為紹殺己也,心不自安。前九江太守陳留邊讓嘗譏議操,操聞而殺之,並其妻子。讓素有才名,由是兗州士大夫皆恐懼。陳宮性剛直壯烈,內亦自疑,乃與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及邈弟超共謀叛操。宮說邈曰:“今天下分崩,雄傑並起,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受制於人,不亦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此亦縱橫之一時也。”邈從之。時操使宮將兵留屯東郡,遂以其眾潛迎布為兗州牧。布至,邈乃使其黨劉翊告荀彧曰:“呂將軍業助曹使君擊陶謙,宜亟供其軍食。”眾疑惑,彧知邈為亂,即勒兵設備,急召東郡太守夏侯惇於濮陽;惇來,布遂據濮陽。時操悉軍攻陶謙,留守兵少,而督將、大吏多與邈、宮通謀。惇至,其夜,誅謀叛者數十人,眾乃定。
豫州剌史郭貢率眾數萬來至城下,或言與呂布同謀,眾甚懼。貢求見荀彧,彧將往,惇等曰:“君一州鎮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貢與邈等,分非素結也,今來速,計必未定,及其未定說之,縱不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將怒而成計。”貢見彧無懼意,謂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
是時,兗州郡縣皆應布,唯鄄城、范、東阿不動。布軍降者言:“陳宮欲自將兵取東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程昱本東阿人,彧謂昱曰:“今舉州皆叛,唯有此三城,宮等以重兵臨之,非有以深結其心,三城必動。君,民之望也,宜往撫之。”昱乃歸過范,說其令靳允曰:“聞呂布執君母、弟、妻子,孝子誠不可為心。今天下大亂,英雄並起,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亂者,此智者所宜詳擇也。得主者昌,失主者亡。陳宮叛迎呂布而百城皆應,似能有為;然以君觀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宮等以勢假合,不能相君也;兵雖眾,終必無成。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東阿,則田單之功可立也。孰與違忠從惡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詳慮之!”允流涕曰:“不敢有貳心。”時泛嶷已在縣,允乃見嶷,伏兵刺殺之,歸,勒兵自守。
徐眾評曰:允於曹公未成君臣;母至親也,於義應去。衛公子開方仕齊,積年不返,管仲以為不懷其親,安能愛君!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允宜先救至親。徐庶母為曹公所得,劉備遣庶歸北,欲為天下者恕人子之情也;曹公亦宜遣允。
昱又遣別騎絕倉亭津,陳宮至,不得渡。昱至東阿,東阿令潁川棗祗已率厲吏民拒城堅守,卒完三城以待操。操還,執昱手曰:“微子之力,吾無所歸矣。”表昱為東平相,屯范。呂布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陽。曹操曰:“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據東平,斷亢父、泰山之道,乘險要我,而乃屯濮陽,吾知其無能為也。”乃進攻之。
五月,以揚武將軍郭汜為後將軍,安集將軍樊稠為右將軍,並開府如三公,合為六府,皆參選舉。李傕等各欲用其所舉,若一違之,便忿憤喜怒。主者患之,乃以次第用其所舉。先從傕起,汜次之,稠次之,三公所舉,終不見用。
河西四郡以去涼州治遠,隔以河寇,上書求別置州。六月,丙子,詔以陳留邯鄲商為雍州剌史,典治之。
丁丑,京師地震;戊寅,又震。
乙酉晦,日有食之。
秋,七月,壬子,太尉朱俊免。
戊午,以太常楊彪為太尉,錄尚書事。
甲子,以鎮南將軍楊定為安西將軍,開府如三公。
自四月不雨至於是月,谷一斛直錢五十萬,長安中人相食。帝令侍御史侯汶出太倉米豆為貧人作糜,餓死者如故。帝疑稟賦不實,取米豆各五升於御前作糜,得二盆。乃杖汶五十,於是悉得全濟。
八月,馮翊羌寇屬縣,郭汜、樊稠等率眾破之。
呂徠布有別屯在濮陽西,曹操夜襲破之,未及還。會布至,身自搏戰,自旦至日,數十合,相持甚急。操募人陷陳,司馬陳留典韋將應募者進當之,布弓弩亂髮,矢至如雨。韋不視,謂等人曰:“虜來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懼,疾言:“虜至矣!”韋持戟大呼而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布眾退。會日暮,操乃得引去。拜韋都尉,令常將親兵數百人,繞大帳左右。濮陽大姓田氏為反間,操得入城,燒其東門,示無反意。及戰,軍敗,布騎得操而不識,問曰:“曹操何在?”操曰:“乘黃馬走者是也。”布騎乃釋操而追黃馬者。操突火而出,至營,自力勞軍,令軍中促為攻具,進,復攻之,與布相守百餘日。蝗蟲起,百姓大餓,布糧食亦盡,各引去。九月,操還鄄城。布到乘氏,為其縣人李進所破,東屯山陽。
冬,十月,操至東阿。袁紹使人說操,欲使操遣家居鄴。操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程昱曰:“意者將軍殆臨事而懼,不然,何慮之不深也!夫袁紹有並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濟也;將軍自度能為之下乎?將軍以龍虎之威,可為之韓、彭邪?今兗州雖殘,尚有三城,能戰之士,不下萬人,以將軍之神武,與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業可成也,願將軍更慮之!”操乃止。
十二月,司徒淳于嘉罷,以衛尉趙溫為司徒,錄尚書事。
馬騰之攻李傕也,劉焉二子范、誕皆死。議郎河南龐羲,素與焉善,乃募將焉諸孫入蜀。會天火燒城,焉徙治成都,疽發背而卒。州大吏趙韙等貪焉子璋溫仁,共上璋為益州刺史,詔拜潁川扈瑁為刺史。璋將沈彌、婁發、甘寧反,擊璋,不勝,走入荊州;詔乃以璋為益州牧。璋以韙為征東中郎將,率眾擊劉表,屯朐?忍。
徐州牧陶謙疾篤,謂別駕東海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卒,竺率州人迎備。備未敢當,曰:“袁公路近在壽春,君可以州與之。”典農校尉下邳陳登曰:“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下可以割地守境;若使君不見聽許,登亦未敢聽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謂備曰:“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備遂領徐州。
初,太傅馬日磾與趙岐俱奉使至壽春,岐守志不橈,袁術憚之。日磾頗有求於術。術侵侮之,從日磾借節視之,因奪不還,條軍中十餘人,使促辟之。日磾從術求去,術留不遣,又欲逼為軍師。日磾病其失節,嘔血而死。
初,孫堅娶錢唐吳氏,生四男策、權、翊、匡及一女。堅從軍於外,留家壽春。策年十餘歲,已交結知名。舒人周瑜與策同年,亦英達夙成。聞策聲問,自舒來造焉,便推結分好,勸策徙居舒;策從之。瑜乃推道南大宅與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及堅死,策年十七,還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結納豪俊,有復仇之志。
丹楊太守會稽周昕與袁術相惡,術上策舅吳景領丹楊太守,攻昕,奪其郡,以策從兄賁為丹楊都尉。策以母弟托廣陵張紘,徑到壽春見袁術。涕泣言曰:“亡父昔從長沙入討董卓,與明使君會於南陽,同盟結好,不幸遇難,勛業不終。策感惟先人舊恩,欲自憑結,願明使君垂察其城!”術甚奇之,然未肯還其父兵,謂策曰:“孤用貴舅為丹楊太守,賢從伯陽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還依召募。”策遂與汝南呂范及族人孫河迎其母詣曲阿,依舅氏。因緣召募,得數百人,而為涇縣大帥祖郎所襲,幾至危殆。於是復往見術。術以堅餘兵千餘人還策,表拜懷義校尉。策騎士有罪,逃入術營,隱於內廄。策指使人就斬之,訖,詣術謝。術曰:“兵人好叛,當共疾之,何為謝也!”由是軍中益畏憚之。術初許以策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楊陳紀。后術欲攻徐州,從廬江太守陸康求米三萬斛;康不與。術大怒,遣策攻康,謂曰:“前錯用陳紀,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廬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術復用其故吏劉勛為太守;策益失望。侍御史劉繇,岱之弟也,素有盛名,詔書用為揚州刺史。州舊治壽春,術已據之,繇欲南渡江,吳景、孫賁迎置曲阿。及策攻廬江,繇聞之,以景、賁本術所置,懼為袁、孫所並,遂構嫌隙,迫逐景、賁。景、賁退屯歷陽。繇遣將樊能、於糜屯橫江,張英屯當利口以拒之。術乃自用故吏惠衢為揚州刺史,以景為督軍中郎將,與賁共將兵擊英等。
農曆甲戌(194-195)年二十四節氣時刻表
節氣 | 交節時間 | 節氣 | 交節時間 | 節氣 | 交節時間 |
---|---|---|---|---|---|
立春 | 194年02月04日11:49:57 | 雨水 | 194年02月19日12:37:44 | 驚蟄 | 194年03月06日16:46:01 |
春分 | 194年03月22日00:06:01 | 清明 | 194年04月06日10:44:41 | 穀雨 | 194年04月22日00:09:35 |
立夏 | 194年05月07日15:56:03 | 小滿 | 194年05月23日09:15:19 | 芒種 | 194年06月08日03:17:04 |
夏至 | 194年06月23日21:11:07 | 小暑 | 194年07月09日13:55:41 | 大暑 | 194年07月25日04:54:48 |
立秋 | 194年08月09日17:13:25 | 處暑 | 194年08月25日02:40:45 | 白露 | 194年09月09日08:42:16 |
秋分 | 194年09月24日11:36:15 | 寒露 | 194年10月09日11:13:50 | 霜降 | 194年10月24日08:19:07 |
立冬 | 194年11月08日03:05:35 | 小雪 | 194年11月22日20:35:13 | 大雪 | 194年12月07日13:14:39 |
冬至 | 194年12月22日06:13:20 | 小寒 | 195年01月05日23:59:56 | 大寒 | 195年01月20日19:39:54 |
農曆甲戌(194-195)年傳統節日時間表
節日 | 節日時間 | 節日 | 節日時間 | 節日 | 節日時間 |
---|---|---|---|---|---|
春節 | 194年02月09日 | 元宵節 | 194年02月23日 | 龍抬頭 | 194年03月11日 |
寒食節 | 194年04月09日 | 清明節 | 194年04月10日 | 端午節 | 194年06月11日 |
七夕節 | 194年08月11日 | 中元節 | 194年08月19日 | 中秋節 | 194年09月17日 |
重陽節 | 194年10月11日 | 寒衣節 | 194年11月01日 | 下元節 | 194年11月15日 |
臘八節 | 195年01月06日 | 小年 | 195年01月21日 | 除夕 | 195年01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