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飲

清肺飲

清肺飲,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方集解》。主治痰濕氣逆而咳嗽。

組成


杏仁(去皮尖)、貝母、茯苓各一錢,桔梗、甘草五味子橘紅各五分。

用法用量


上加生薑,水煎,食遠服。

主治


痰濕氣逆而咳嗽。

方義


此手太陰之葯,治肺之通劑也。杏仁解肌散寒,降氣潤燥;貝母清火散結,潤肺化痰;五味斂肺而寧嗽;茯苓除濕而理脾;橘紅行氣;甘草和中;桔梗清肺利膈,載葯上浮,而又能開壅發表也。

加減化裁


若春時傷風咳嗽,鼻流清涕,宜清解,加薄荷、防風紫蘇、炒芩;夏多火熱,宜清降,加桑皮麥冬、黃芩、知母、石膏;秋多濕熱,宜清熱利濕,加蒼朮、桑皮、防風、梔、芩;冬多風寒,宜解錶行痰,加麻黃桂枝、乾薑、生薑、半夏、防風;火嗽加青黛,栝樓、海石;食積痰加香附、山楂、枳實;濕痰除貝母,加半夏、南星;燥痰加栝樓、知母、天冬;午前嗽屬胃火,宜清胃,加石膏、黃連;午後嗽屬陰虛,宜滋陰降火,加芎、歸、芍、地、知、柏、二冬,竹瀝、薑汁傳送;黃昏嗽為火浮於肺,不可用涼葯,宜五倍、五味,訶子斂而降之。勞嗽見血,多是肺受熱邪,宜加歸、芍、阿膠、天冬、知母、款冬、紫菀之類;久嗽肺虛,加參、芪;如肺熱,去人蔘、用沙參可也。

附方


名稱:清肺飲。
組成:銀柴胡、玄參、陳皮、桔梗各一錢,白茯苓地骨皮、麥門冬、薏苡仁、人蔘、甘草、瓜蔞仁各八分。
用法:上加燈心三十莖,煎八分,食遠服。
主治:肺癰。咳吐膿痰,胸膈脹痛,上氣喘急,發熱。
出處:《玉案》卷六。
名稱:清肺飲。
組成:山梔、黃芩、薄荷、甘草、桔梗、連翹各等分。
用法:上加竹葉七片,水煎服。
主治:外感腋痛。
出處:《症因脈治》卷一。
名稱:清肺飲。
組成:桔梗、甘草、杏仁、天花粉、黃芩、山梔、薄荷、連翹各等分。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肺經咳嗽,氣急喘咳,痛引缺盆右脅下,洒淅惡寒,或右臂筋吊痛,痰咯難出,或吐白涎,口燥聲嘶,寸口脈洪數者。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名稱:清肺飲。
組成:骨皮、桔梗、甘草、黃芩、桑白皮各等分。
用法:水煎服。
主治:濕熱身腫。身熱目黃,小便赤澀,胸腹脹悶,四肢黃腫,口渴心煩。
出處:《症因脈治》卷三。

重要文獻摘要


《成方切用》:“治痰濕氣逆而咳嗽。肺受火傷,則氣逆而為咳;脾有停濕,則生痰而作嗽。病有五臟六腑之殊,而其要皆歸於肺,以肺為五臟華蓋,下通膀胱,外達皮毛,為氣之主,而出聲也。大法新嗽脈浮為表邪,宜發散;脈實為內熱,宜清利;脈濡散為肺虛,宜溫補;久嗽曾經解利,以致肺胃俱虛,飲食不進,宜溫中助胃,兼治嗽葯。《素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曰:五臟六腑,俱令人咳,非獨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有自外得者,肺主皮毛,風寒暑濕之邪,自皮毛入,內傳臟腑,而為嗽也;有自內發者,七情饑飽,內有所傷,則邪氣上逆,肺為氣出入之道,故五臟之邪,上蒸於肺而為嗽也。然風寒暑濕有不為嗽者,蓋所感者重,不留於皮毛徑傷臟腑,而成傷寒溫熱諸病。七情亦有不為嗽者,蓋病尚淺,只在本腑未傳入肺。所以傷寒以有嗽為輕,而七情饑飽之嗽,必久而後發也。杏仁(去皮尖)、貝母、茯苓一錢,桔梗、甘草、五味子、橘紅五分,加姜煎。火嗽,加青黛、栝樓、海石。食積痰,加香附、山楂、枳實。濕痰,除貝母,加半夏、南星。燥痰,加栝樓、知母、天冬。午前嗽,屬胃火,宜清胃,加石膏、黃連。午後嗽,屬陰虛,宜滋陰降火,加芎、歸、芍、地、知、柏、二冬、竹瀝、薑汁傳送。黃昏嗽,為火浮於肺,不可用涼葯,宜五倍、五味、訶子,斂中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