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質量振興的意見

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質量振興的意見

《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質量振興的意見》是2010年4月6日由甘肅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文件。

目錄

正文


甘政發[2010]25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中央在甘各單位,省屬各企業: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我省整體質量水平,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特制定本意見。
一、重大意義和指導思想。
(一)重大意義。近年來,我省大力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積極開展質量興市(縣)活動,全面加強質量監管和技術基礎工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整體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但仍然存在著質量監管機制不夠健全、工作措施不夠落實;部分企業質量基礎工作薄弱,產品質量水平不高;知名品牌少,市場競爭能力不強;服務質量尚待改進提升,環境資源代價過大等突出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全省經濟持續穩步較快發展。在認真總結各地開展質量興市(縣)活動經驗的基礎上,省政府決定,在全省範圍內大力推進質量振興,努力提升發展質量。這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我省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是實施“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區域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全省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迫切要求;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保障。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推進質量振興的重大意義,以強烈的責任感、緊迫感和強有力措施,切實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二)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提高發展質量,促進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整體水平;強化標準化、計量等質量技術基礎工作,鼓勵引導企業自主創新,不斷提升主導產品、優勢產品、重點產品質量檔次,增強全省經濟發展的競爭能力、經濟效益和綜合實力;構建政府引導、部門協作、企業為主、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強化質量管理,夯實工作基礎。
二、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三)總體目標。到2015年,全省質量水平實現“四個顯著提升”。
一是產品質量水平顯著提升。產品質量可比性跟蹤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0%以上。關係健康安全的產品全部納入生產許可或國家強制性認證,不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重點產品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主導和優勢產品質量達到國內或國際領先水平,出口產品全部採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具有較強的國際、國內市場開拓力和競爭力。爭創5個以上在國內外市場影響大、佔有率高、經濟效益好的中國名牌產品,新增80-100個甘肅名牌產品。名牌產品對工業增加值貢獻率達到70%以上;高起點、高標準實施重點產業項目建設,達到生產高品質產品的技術條件。開發300個以上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並形成規模生產能力;建立健全大中型企業先進質量管理體系並有效運行,力爭5戶以上企業獲得國家質量獎,20戶以上企業獲得省政府質量獎,企業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顯著提升。
二是工程質量水平顯著提升。竣工工程質量和安全衛生指標全部達到國家標準或規範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設項目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100%,其他工程建設項目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90%以上。爭創國家“魯班獎”優質工程10項以上,省建築工程“飛天獎”優質工程20項以上。全省高速公路、幹線公路、農村公路竣工驗收合格率均達到100%。水利與節水改造工程質量合格率達到100%,大型工程綜合優良率達到75%以上。
三是服務質量水平顯著提升。交通、旅遊、通信、商貿、現代物流、醫療衛生以及金融、保險、房地產、信息諮詢等主要服務行業基本建立服務質量體系,實現標準化、規範化服務,重點服務業貫徹實施《質量管理體系業績改進指南》(GB/T19004)國家標準。質量誠信普遍提升,用戶和消費者滿意度指數達到全國平均以上水平。創建20個省級服務名牌企業。
四是環境質量水平顯著提升。生態環境得到恢復和有效保護,生態良好區域和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生態功能保持穩定並持續改善,森林覆蓋率持續擴大,生態退化得到遏止,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明顯減輕,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飲用水源水質符合國家標準,污染物排放總量逐年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達標,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逐年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與綠化水平明顯提升,環境質量評價環境質量監測體系進一步完善。
(四)主要任務。
1.農業。基本建成具有甘肅特色、結構合理的農產品標準化體系,主要農產品標準化覆蓋率達到70%以上,優勢特色農產品通過無公害、綠色或有機認證上市農產品達到國家質量安全強制性標準和無公害標準,出口農產品達到國際標準或進口國同類產品質量水平。新建15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總量達到40個以上並全部使用專用保護標誌。培育一批在國內市場認知度較高的特色農產品。糧油、釀酒葡萄啤酒花、啤酒大麥、種用玉米馬鈴薯油橄欖、中藥材、畜產品、果蔬等優勢特色和地理標誌產品規模化、集約化程度明顯增強,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2.食品藥品業。食品企業全部納入生產許可,食品小作坊納入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藥品、保健食品全部通過國家相關認證或審批,建立嚴密的質量監管體系和企業內部質量管理體系,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中藥材加工及製藥,提升品質,創立品牌。橄欖油澱粉熏醋茶葉、肉奶製品等特色農畜加工產品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特色中成藥、中藥材、藏葯、生物製品、生物製藥、醫療器械等產品及保健食品質量全部符合國家標準;葡萄酒產業按照國際標準提高品質,增加產能,大幅提高在全國同類產品市場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3.裝備製造業。重點研發的新型能源裝備、大型寬幅金屬板材帶材連續鍍膜裝備、油氣管線製造成套設備、大型快速鍛壓機節水灌溉設備等高新技術產品,按國際先進水平高起點組織生產,搶佔市場先機;通過技術創新大幅提高數控機床石油鑽采及煉化設備、電工電器、真空鍍膜等優勢產品的標準化、自動化、信息化、專業化水平和整機配套能力,努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鞏固優勢地位;用先進技術改造通用機械、農業機械等傳統產品,提升技術性能和質量檔次,形成亮點和特色,開拓市場空間。通過以上3個層次的創新、改造、提升,努力使我省裝備製造業整體水平邁上新台階,成為全國重要的專業裝備生產基地。
4.石油化工產業。精細化工、生物化工等化工新材料及煤化工、氟化工、氯鹼化工異氰酸酯等新產業鏈的產品質量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甲醇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化肥等主要石油化工產品質量優等品率達到95%以上。綜合能耗和污染排放優於國家控制標準。培育、創建一批名牌產品,提升企業形象。
5.冶金有色產業。重點冶金有色企業的主要產品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產品結構優化升級,鋼鐵冷軋板帶材、新型材、專用材、合金鋼及有色管棒材、板帶箔、合金、粉體等新型加工材料產能大幅提升,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鎳、鋁、銅、鉛、鋅、稀土等精鍊產品質量優等品率達到95%以上。綜合能耗和污染排放指數低於國家控制標準值。培育、創建一批名牌產品,提升企業形象。
6.輕紡產業。通過貫徹實施新技術標準、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大力推進紡織、皮革、造紙、塑料、包裝、五金、傢具、陶瓷、民族手工藝等產品質量全面提檔升級。高起點加快新產品開發,縮短產品換代周期。主要產品質量優等品率達到95%以上,主要質量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全面開展清潔生產,積極推廣循環利用工藝,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培育、創建一批名牌產品,增強整體競爭實力。
7.電子信息產業。緊緊抓住全球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機遇,針對其高融合性、高滲透性、倍增性的特徵,及時迅速捕捉、創新、應用最新信息技術成果,加快集成電路電子器件、電子專用設備、自動化控制設備、通信電纜、軍事電子設備和軍用電子器件、軟體與信息服務業的改造、提升和發展,形成高品質的電子信息產品、電子專用設備、器件生產聚集區域和基地,整體質量水平向國際標準靠攏,振興我省電子信息產業。
8.建築材料產業。通過推進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項目建設,優化資源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調整結構,推動產業升級,提升產品質量。玻璃產品質量實現向真空、安全、專用的高檔次提升。積極研發新型牆體材料,加快應用新技術、新成果,提升新型牆體材料的質量水平。重點企業全部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培育、創建一批名牌產品,提升企業形象。
9.工程建設行業。以工程質量強制性標準和施工技術規程、規範為基本依據,優化工程技術方案,強化工程質量全過程監管,積極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全面提高建築、道路及水利工程質量水平,力爭全省重點工程質量達到先進水平,事關民生的保障性住房,全部符合質量安全標準要求。爭創國家和省部級工程質量獎。
10.環境保護行業。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強制性環境保護標準,加強對重點污染源的專項整治,加強重點流域的污染防治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強省市兩級危險廢物處置項目建設,提升城市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推進廢物資源化。進一步強化森林、植被、濕地、河流等自然生態保護。努力實現全省城市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和自然生態功能的基本恢復。紮實開展污染減排,實現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均低於國家限定指標。
11.旅遊行業。旅行社、旅遊星級飯店、旅遊A級景區實行標準化、規範化經營、服務和管理;A級旅遊景區開展品牌創建活動,實現服務方式和服務質量與國際接軌;質量投訴受理渠道通暢,質量監督執法規範有力,服務質量和誠信度全面提升。
12.商業服務業。全省商業企業全面實行產品質量先行負責制,嚴格執行“三包”規定。大中型商場、超市建立從進貨驗收到售後服務的質量管理體系,基本杜絕假冒偽劣商品。商場、飯店、醫院、金融、保險、電信等行業採用先進管理方法,提升質量承諾層次和誠信水平,整體服務質量明顯改善,社會滿意度穩步提升。
三、重點工作。
(五)紮實構建產業標準化體系。以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有發展潛力、體現經濟技術發展方向的高新技術產品為重點,抓緊制定一批高新技術及其產品質量標準,構建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體系,帶動高新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在尋找差距、分析問題基礎上,對傳統產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主導產品、優勢產品現行的技術標準進行修訂和改造,大幅度提升標準水平,促進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和工藝、裝備、管理水平全面提高。鼓勵企業尤其是外向型企業積極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構建出口產品標準化體系,增強出口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以大宗和特色農產品為重點,抓緊制定和完善包括產品品質、質量安全、生產技術、環境條件等標準在內的農業地方標準,構建現代農業標準化體系,在優質、高效、安全基礎上,推進農業產業化、集約化進程。加快構建服務業標準化體系,全面規範服務行為,提升行業質量和水平。依據國家低碳經濟環境保護政策要求,結合我省實際,以高能耗、高排放產業和企業為重點,加快構建節能減排標準化體系,制定生態保護區和城市大氣環境、生態環境等地方標準。抓好循環經濟標準規劃實施,推進甘肅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建設。爭取在我省主導和優勢產業設立3-5個國家標準化專業委員會,積極承擔國家標準和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擴大我省產業在國家標準化領域的話語權。
(六)積極培育和創建名牌產品。以重點產業和產業鏈中的主導產品、優勢產品、特色產品以及市場佔有率高、發展空間大、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的產品,作為培育創立名牌的主要對象,結合區域特色優勢和比較優勢,制定名牌戰略發展規劃並紮實推進。把提高科技含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作為創立名牌的重要條件,引導和鼓勵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品牌質量性能,提高經濟效益。堅持創建名牌、重在培育的方針,引導和督促企業,著力從產品研發、標準制定、工藝設備改造、質量管理、市場開拓、產品宣傳等環節進行系統培育,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佔有率。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實現由省名牌到中國名牌的升級發展。以名牌產品為龍頭,以強勢、優勢企業為主體,加強優質產品示範區建設,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促進資源要素向強勢、優勢企業聚集,形成一批具有很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進一步規範名牌產品、著名商標的認定和管理工作,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名牌的違法行為,營造有利於名牌產品、名牌企業發展壯大的市場環境。
(七)全面增強企業質量技術基礎和創新能力。全面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國家質量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建立完善從產品設計、原材料採購、生產加工、關鍵工序控制、出廠檢驗到售後服務的全過程質量安全保證體系。納入國家生產許可、市場准入、強制性認證管理的產品生產企業,必須按規定條件和程序,通過國家生產條件及質量管理能力審查,產品獲得生產許可或強制性認證。大中型企業和建築工程企業全部建立和完善標準化體系計量體系、質量管理體系,工業產品標準覆蓋率達到100%,計量器具特別是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率達到100%,企業內部量值傳遞的計量標準器具受檢率達到100%,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周期受檢率達到95%。規模以上重點企業全部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其中涉及環境保護的企業要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涉及食品安全的企業通過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醫藥和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通過藥品(保健食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認證;藥品經營企業通過藥品經營企業質量管理規範(GSP)認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通過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質量管理規範認證。鼓勵食品、農產品出口企業獲得國外衛生註冊,化工企業獲得REACH註冊。大力開展質量興企、質量改進、節能降耗以及QC小組、技能競賽等活動,重點企業積極推行卓越績效管理。不斷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增加研發投入,加強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新產品研製;按照市場引導、互利互惠的原則,強化產學研相結合,加強對重點產品的技術攻關,推進全省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對事關全省經濟增長的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組織力量攻關突破,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
(八)切實加強質量檢測技術平台和能力建設。緊緊圍繞我省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產業集聚區和基地建設,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整合資源的原則,集中資金,加快建設風電設備、節能換熱、塑料建材等國家級質量檢驗中心,充分發揮其在重點產品質量檢測、鑒定分析、評價諮詢、標準制定、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根據我省區域經濟特點和培育產業集群需要,有計劃建設一批省級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更好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檢測服務;支持縣級質量檢驗機構重點加強食品、農產品的微生物和有毒有害檢驗項目建設,提高食品安全保證能力;根據加強工程質量、環境質量監測要求,進一步提升工程和環境質量檢測機構的技術能力。充分利用大型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檢測技術資源,通過統一、規範的資質認定和評價認可,增強其社會化檢測服務功能,形成以各級法定檢驗檢測機構為骨幹、社會檢測力量為補充,技術設施先進、各具專業特長,密切協作的公共檢驗檢測平台,為推進質量振興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九)加大經濟運行中的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建立完善質量監管機制,依法加強對關係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節能減排的重點產品質量、重點工程質量、特種設備、污染物排放的監督檢查,切實保障食品、藥品、水質、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建築材料、工程建設、化學危險品及其包裝、特種設備等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重點工程的質量安全。建立完善質量問題追溯、缺陷產品召回、市場退出、責任追究等制度,對區域性、傾向性的質量安全問題,組織開展專項整治,嚴厲查處質量違法行為。建立完善風險監測、評估、預警、信息通報、突發事件處置等監管制度,切實防範和有效處置產品質量及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工程質量安全事故、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環境污染突發事故。進一步加強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防止動植物疫情疫病、有毒有害物質和存在質量安全隱患的商品進入輸出。運用生產許可、市場准入等手段,有計劃、有步驟淘汰產品質量差、工藝技術落後、能源資源消耗高、對環境有破壞作用的產業和產品,控制產能過剩行業的盲目擴張。
(十)強化質量服務和信用管理。積極發展質量公證和諮詢等中介機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消費者協會、質量協會等社會團體以及檢驗檢測、技術諮詢、審核認證等中介機構的作用,為企業提供檢驗測試、產品認證、質量體系認證、質量信用評價、工程設備監理、服務質量提升以及環境質量認證和資質評定等方面的服務。WTO/TBT諮詢機構以及具備條件的行業協會,要建立國際貿易技術壁壘標準諮詢、行業法律服務和保障機制,幫助企業應對國際貿易糾紛和知識產權糾紛。加快企業質量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健全企業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等信用記錄,實行企業質量分類管理。加強部門協作,推進信息共享,在銀行信貸、政府採購、工商管理、工程招投標、質量信用評級等領域廣泛應用企業質量信息,形成有效的市場激勵約束機制。
四、保障措施。
(十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甘肅省推進質量振興領導小組,負責質量振興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考核檢查、督促指導。各市州、縣市區政府要根據本意見要求,在開展質量興市(縣)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方案,充實機構,擴展內容,突出重點,完善方案。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廳、省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環保廳、省水利廳、省農牧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旅遊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相關部門,要切實抓好各自職責範圍內的質量振興工作,並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各級政府要將質量振興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分析形勢,研究問題,制定措施,深入推進。建立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政府對相關部門和重點企業推進質量振興的考核機制,實行目標管理,定期考核,嚴格獎懲。建立質量問責制度,嚴格追究因失職瀆職造成重大質量事故的單位和人員的責任。省推進質量振興領導小組每年組織對各市州政府開展推進質量振興工作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考評,對成績突出的予以表彰獎勵,對未能完成目標任務的予以批評,並限期完成。
(十二)推進法制建設。深入貫徹實施國家有關質量法律、法規,針對質量工作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制定、修訂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法規、規章。將質量法律、法規納入全民普法教育規劃,採取多種形式,在全社會普及質量法律、法規知識,分層次抓好各類人員的質量法制教育。著力增強企業的質量法律意識,嚴格依法生產、依法經營。進一步加強質量執法隊伍建設,改善執法裝備,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和水平,落實質量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質量執法監督機制,嚴格質量責任追究,保證優勝劣汰競爭機製作用的充分發揮,為推進質量振興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十三)實行激勵約束。設立甘肅省人民政府質量獎,以省政府名義對質量振興中成績卓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獲得國家級名牌和甘肅省名牌的企業,按照《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甘肅省獲得名牌產品企業表彰獎勵辦法的通知》(甘政發[2009]55號)予以表彰獎勵;支持企業建立內部質量獎勵制度。全面開展企業質量信用等級評價活動,持續深入開展優良工程、著名商標評定、“百城萬店無假貨”“誠信興商”、創建旅遊品牌、服務滿意度測評等活動。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質量工作的經費投入,省財政重點保證標準體系建設、質量監督抽查、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國家級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等必需的經費支持。各級財政要切實保障對食品等重點產品進行抽樣檢驗的費用。按照扶優扶強原則,從信貸、技改、政府採購等方面,重點扶持名優產品、高新技術產品、主導優勢產品及其產業的發展。企業也要加大對質量改進提升、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的資金投入。新聞媒體要加強開展對質量振興工作的宣傳報道,宣傳名牌產品生產企業、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和個人,對制假售假和質量失信企業進行曝光,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十四)強化宏觀調控。在省推進質量振興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定期對不同產業、不同地域、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企業實行全方位質量抽樣檢測,開展市場調查和用戶評價,採集檢測數據和質量信息,進行綜合梳理,全面、系統、準確掌握質量狀況。在此基礎上,採用科學的分析統計方法,對存在的突出問題作出準確分析判斷,提出改進提升的具體措施。各級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要及時調查分析本地區、本行業、本系統質量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建立質量監控機制,組織開展綜合治理。根據推進質量振興的階段性進展情況,結合國家有關政策和國際國內最新質量工作動態,研究制定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質量調控機制和措施,引導全省質量水平不斷提升。
(十五)提高隊伍素質。各行業、企業要根據不斷提升質量水平的需要,加強質量人才隊伍建設,在培養高層次、高技能質量專業人才的同時,有計劃、分層次開展質量新理念、新原理、新標準、新技術、新方法的繼續教育和培訓,提高職工技能水平。對負責標準制修訂、新產品研發、技術創新、質量管理等關鍵部門和崗位,調配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技術人員。省內高校要加強質量相關專業學科建設,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擴大和加強質量領域的對外合作與技術交流,大膽引進高端人才。建立質量專業技術人員職(執)業資格認定製度,逐步使全省企業從事標準化、計量、質量檢驗、質量管理的人員實行持證上崗,不斷提高全省質量隊伍的業務技術素質和綜合管理能力,為推進質量振興,提升全省整體質量水平提供人才支撐。
二○一○年四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