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籍牙
緬甸貢榜王朝的建立者
雍籍牙(緬甸語:အလောင်းဘုရား,英語:Alaungpaya;1714年8月24日—1760年5月11日),是緬甸貢榜王朝的建立者(1753—1760年在位),與阿奴律陀、莽應龍並稱為“緬甸三大帝”。
1752年孟族佔領東吁王朝的首都阿瓦后,曾向雍籍牙勸降。雍籍牙拒不投降,以貢榜為基地,一舉擊潰孟族大軍的進攻,從此軍威大振,各地首領紛來歸順,雍籍牙被擁戴為王。1753年攻佔阿瓦后,1756至1757年又連續攻佔卑謬、達貢(今仰光)和白古,所向無敵,統一了下緬甸。雍籍牙認識他的權利在於他能否使國家歸於統一,於是不斷北進,終於迫使撣邦各首領臣服與他,雍籍牙繼續東進,攻打暹羅首都阿瑜陀耶,但因受傷撤圍,1760年5月在軍中病逝,年僅46歲,雍籍牙死後長子莽紀覺繼位。
雍籍牙逝世時,除阿拉干外,已基本上完成了緬甸的統一。雍籍牙在位時為緬甸的復興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法治,下令編著各種緬文法典,興修水利,發展農業。
雍籍牙生於1714年,自15世紀以來,他的祖先一直是瑞冒縣木梳村的頭人,在當地很有聲望,他的父親是世襲的瑞冒長官。雍籍牙本人年輕時曾經到過阿瓦,見過緬王,頗有些見識。木梳村是個擁有數百戶居民的大村,阿瓦陷落後,雍籍牙就在木梳村招募村民聚眾練兵,並聯絡附近37村首領,共同抗拒孟族的統治。他們組織村民燒毀當地的森林,把木梳村周圍數平方公里的土地變成一片不毛之地,以便於打擊前來進犯的孟族軍隊,同時,又在村寨周圍用椰子樹和棕櫚樹榦築成堅固的木柵欄防禦工事。木梳村實際上成為牟河—親敦江流域地區反抗孟族統治的一個中心。
雍籍牙塑像
1752年11月,雍籍牙主動發起進攻,突破孟族軍隊對木梳村地區的包圍,由防禦轉入進攻。到1752年底,雍籍牙的軍隊已控制了牟河到親敦江下游的廣大地區。雍籍牙的勝利震動了整個緬甸,他的軍隊士氣更加高漲。特別是當他發布文告,號召所有的緬族人起來反抗孟族、解放自己的國家時,緬族的農奴和地方封建主,甚至潰散了的實際由農奴組成的東吁王朝的軍隊,都紛紛歸向木疏,加入了雍籍牙的隊伍。於是,雍籍牙就成了緬族的領袖,從此正式自稱雍籍牙。雍籍牙在緬文中是勝利之王的意思。木疏則成了反抗孟族統治者的中心。1753年6月,雍籍牙定都瑞冒,自稱為“阿朗帕雅”(意為即將成為佛的大王),建立起緬甸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雍籍牙王朝,亦稱“貢榜王朝”。
1754年1月,雍籍牙就已把孟族軍隊驅逐出了上緬甸。他沒有立刻追擊從上緬甸敗退的孟族軍隊,因為他知道孟族統治者還控制著有相當多的人力和物力的下緬甸地區,又有歐洲殖民者的援助。他還需要進一步準備,才能摧毀孟族建立的國家。於是,雍籍牙親自統率水陸軍沿伊洛瓦底江而上,“攻佔了八莫、孟密、孟養等地”,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增強了力量。
莽噠喇當然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企圖乘雍籍牙在阿瓦立足未穩的時候就收復它。1754年3月,莽噠喇命儲君和多羅般統率水陸軍五六萬人大舉北上,進行反撲。多羅般的軍隊打敗了駐守它落繆的雍籍牙的長子和三子所率領的軍隊,接著包圍了阿瓦,進而攻至接近瑞帽的叫渺。叫渺是伊洛瓦底江的一個港口,在那裡雍籍牙有強大的水軍。在這危急關頭,雍籍牙從首都瑞帽統率軍隊突然發動反攻,一舉擊敗多羅般的水陸軍,乘勝追擊,直下實階。在阿瓦,雍籍牙的次子率軍乘機突圍。包圍阿瓦的王儲的軍隊,撒圍南下至卑繆接應多羅般,雍籍牙的軍隊直追至西彪遵。孟族軍隊一直潰退,損失慘重。雍籍牙的軍隊沿著伊洛瓦底江水陸並進,又收復了整個上緬甸。儲君和多羅般的反撲完全失敗了。東吁王朝的一些舊臣想趁孟族軍隊受打擊之時,策劃讓摩訶托摩耶沙底波蒂復辟。但是陰謀敗露,廢王和幾百個緬族人被處死。這就使南方的東吁王朝舊臣和緬族封建主對勃固孟人政權不再抱有幻想,他們也不可能再對東吁王朝復辟抱有希望。他們只有把希望寄托在雍籍牙身上。
瑞冒的雍籍牙墓塔
1756年12月,雍籍牙的軍隊包圍了南方孟族的最後一個據點勃固,孟人國王莽達拉接受僧侶和一些大臣的建議,表示願意獻出他的女兒,臣服於雍籍牙,但是城內的軍官主張堅決抵抗。攻城戰打的十分艱苦,直到1757年6月,雍籍牙才佔領勃固。至此,除了阿拉乾和丹那沙簾以外的整個緬甸,再次歸於統一。雍籍牙為了鞏固在南方的統治,夷平了沙簾和勃固這兩座古城的城牆,把仰光作為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的行政和軍事中心。雍籍牙在統一緬甸的過程中,採取了團結孟族的政策,在上緬甸時,他的軍隊中就有孟族人。隨著北方緬族移民的增加,南方緬孟兩族居民在相互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當然在激烈的鬥爭中,也有不少的孟族人為了免遭殺害,而遷移到了鄰國暹羅。
從1740年下緬甸反抗東吁王朝的起義爆發到雍籍牙基本上統一緬甸,經歷了近20年的戰爭,大批壯丁死於戰場,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國內勞動力缺乏,國庫空虛。新興的雍籍牙王朝統治者希望通過戰爭手段,迅速的掠奪財富和人力。因此,雍籍牙在初步穩定了國內的統治后,就頻頻發動對外戰爭。
1758年12月,雍籍牙親率大軍進攻曼尼坡,次年1月2日,攻佔曼尼坡城,1月19日,雍籍牙下令將曼尼坡納入緬甸版圖,立碑銘記。雍籍牙還規定,曼尼坡的任何統治者都必須把他的妹妹或者女兒嫁給緬甸國王,每年向緬王進攻100緬斤黃金,100匹馬,500張弓,5000支毒箭,戰時出1000名士兵和弓箭手。
1759年,雍籍牙又發動遠征暹羅的泰緬戰爭,緬甸軍隊首先奪回丹那沙簾,然後推進到暹羅境內。在1760年4月兵臨阿瑜陀耶城下,根據泰國歷史文獻記載,雍籍牙在視察軍營時被一門大炮突然炸傷,不久死去。而根據緬甸史籍記載,雍籍牙由於患痢疾死於軍中,年僅46歲。雍籍牙死後,侵略暹羅的大軍退回緬甸。雍籍牙死後,長子莽紀覺繼位,他在位僅三年於1763年病逝,雍籍牙的次子孟駁繼位。
• 招攬流民
雍籍牙招攬流民,重建阿赫木旦組織。由於戰爭中居民四處流散,兵力不足,從1752到1753年,雍籍牙四處招攬流民和農民,將他們安置在牟河和下親敦江流域,組建成新的阿赫木旦組織。
• 釋放奴隸
恢復一部分奴隸的農奴地位。東吁王朝後期,越來越多的阿赫木旦和阿台淪為奴隸,統治力量越來越削弱,雍籍牙清楚地認識到奴隸人數的增加對封建王朝的危害性,積極地採取措施,恢復一部分奴隸的農奴地位,雍籍牙宣布恢復一部分奴隸的農奴地位,條件是必須站到他那邊,為他服務。雍籍牙明確規定,從叛逆的主子那裡逃出來的奴隸,如果為他服務,就恢復自由人的地位;債務奴隸先於主人為他服務,允許他們恢復自由人的身份;如果主子和奴隸都為他服務,奴隸還可以通過還債贖身。
• 整頓吏治
官吏貪得無厭、勒索行賄,肆行無忌的統治居民,是東吁王朝覆沒的原因之一。雍籍牙建立新王朝後,吸取東吁王朝衰落的歷史教訓,很重視吏治。他規定每個政府官員每個月都要呈交一份報告,魯道必須向他報告審理案件和官員在審理案件時收受禮物的情況。一切官員都要公正寬厚,秉公辦事;國王的親屬如果不能秉公辦事,將要和其他官員一樣接受處罰;除非是叛逆,不準將其他人投入監獄。
• 恢復生產
雍籍牙在瑞冒建立王朝之初,還只控制了上緬甸的一些地區,經濟上並沒有鞏固的基礎。因此,雍籍牙急於恢復被戰爭破壞了的經濟,特別是恢復皎克西地區的糧倉作用。他下令組織勞動力,恢復和擴建牟河流域和皎克西等地的灌溉工程,禁止宰殺耕牛。在戰爭中抓獲的奴隸,也不作奴隸,而是編入阿赫木旦,分給土地,從事耕作。這樣,在雍籍牙統治地區,社會經濟得到了很好的恢復和發展。
• 土地制度
雍籍牙時期,國王直接佔有土地,由國王分配各種各樣的阿赫木旦組織。緬甸悉檔中沒有王室服役組織總共多少王室土地的確切記載。此外,還有大量賞賜給寺院的土地。國王把土地風給寺院,實際上就是將土地的剝削權交給了寺院,土地的最終所有權,還是歸國王所有。
保護、支持和利用小乘佛教。雍籍牙是一個狂熱的佛教教徒,他每日都請僧侶到王室,殷勤供養,每月四個齋日,與大臣一起受持五日。雍籍牙在瑞冒時,就很注意發揮小乘佛教的作用,任命了宗教事務官,主要有摩訶丹蘊(僧官)、婆羅門蘊(處理婆羅門事務的官員)、武篾蘊(管理寺院財產的官員);聘請高僧阿圖拉為他的顧問。當時的緬甸佛教教派很多,新派阿項派(披袈裟只披一肩)在東吁王朝後期以來,就信徒日眾,雍籍牙表示他也支持該教派。他多次宣稱自己是“佛教的捍衛者、保護人”。他的統治所到之處,寺院、僧侶都受到保護,他的國師還派出一些僧侶,到欽山區等遠離緬甸統治中心的地區去弘揚佛法。
雍籍牙王朝建立后,採取大民族政策,殘酷鎮壓孟族。孟族人除了逃往退羅以外,還不時進行反抗。1758年到1759年,孟族在下緬甸舉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起義,一度佔領仰光、沙簾和三角洲的一些地區,迫使雍籍牙王朝的白古行政長宮莫洛拉乍退到興實塔。英國殖民者曾向起義者提供了武器和彈藥。但這次起義最終還是被鎮壓下去了。原來逃往西湯的多羅般一直匿藏在直通的僑雲地區進行游擊戰爭,受到邊區孟族人民的支持。我國史籍還曾記載:雍籍牙“令頭目播定鮮等以兵脅諸部,役屬之。”54桂撣族“不服輸,雍籍牙擊潰之。桂酋宮裡雁糾合餘眾以拒。此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事也。”
• 英法殖民者
1755年初雍籍牙向下緬甸勝利進軍。他深信自己能打敗孟族統治者和外國勢力,.打算在戰勝孟族統治者后,不讓任何外國人留在緬甸的國土上。但是他從策略上考慮,又認為如果能夠獲得歐洲的武器—主要是大炮,就能加速勝利的到來。在勃生的封建主降服后,雍籍牙派人對英國佔領恆枝島一事提出了抗議,“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就前來聯繫,請求允許他們在恆枝島上開設商館。雍籍牙因為急需從英國人方面獲得炮彈,就對他們的要求作了一個圓滿的答覆。”
老奸巨猾的英國殖民者是慣於見風使舵的。1755年五月雍籍牙攻克仰光后,圍攻沙簾未下。沙簾的孟族軍隊在法國殖民者保爾諾的協助下堅守,雍籍牙的後方—上緬甸這時還有曼尼坡入侵以及桂撣族、撣族造反的問題,於是英國殖民者“就認為形勢對緬甸人不利。”恆枝島上英國殖民軍首領布洛克,暗中指使魏德喜爾指揮的阿爾科特號和其他英國船隻幫助孟族軍隊反攻仰光,增加雍籍牙釣困難,隨後又派遣貝格以大炮和炮彈作為禮物去瑞帽見雍籍牙,企圖通過又打又拉的辦法迫使雍籍牙與之簽訂有利於英國的同盟條約。
1756年初,布洛克派遣載爾和安德森持文到仰光來見雍籍牙,力圖達到與他訂立條約,至少是割讓恆枝島和勃生一個地區作為商館的目的。雍籍牙認為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馬德拉斯省督打交道,有損自己的威嚴,因而要求與英王直接通信往來,以符合國際交往中的對等原則。他交給載爾和安德森一封給英王的信,表瀝夭願意與英王友好,同意布洛克在恆枝島居住,並答應了布洛克關於給予勃生一個地區的要求。
• 雲聖(1713–1771年) 。
• 長子:孟絡(莽紀覺),貢榜王朝第二任國王,在位三年。
• 次子:孟駁,貢榜王朝第三任國王,自稱“辛驃信”(意為白象王)。
• 四子:孟雲,貢榜王朝第六任國王,即波道帕雅。
雍籍牙順應當時的歷史潮流,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採取了一些鞏固政權的措施,使緬甸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這對於緬甸後來經濟的發展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緬甸由此得以在不很長的時間內,由一個分崩離析、衰弱不堪的國家變成了東南亞的一個強國。雍籍牙竊取了農奴鬥爭的勝利果實。支持他取得政權的中小封建主分享了這些果實。他們中的一部分,主要是王的親屬與功臣,成了後來緬甸的大封建主。
雍籍牙的統一,順應了多年來上下緬甸民族融合的大趨勢,在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政治影響。對此,緬甸歷史學家評價說:“雍籍牙深謀遠慮,防患於未然。特別能正確地分析和研究出現的情況,並恰當地加以利用。”就連中國史書也提到,雍籍牙“素有謀略”。他的名字在緬文中也是“勝利之王”的意思。
• 賀聖達《緬甸史》評價說,雍籍牙因其功績與蒲甘王朝的建立者阿奴律陀和東吁王朝的統一者莽應龍並列為緬甸歷史上的“三大帝”。雍籍牙在統一緬甸的鬥爭中,採取了團結孟族的政策。在上緬甸時,他的軍隊中就有孟族人。攻佔勃固后,他優先任命一些有聲望的孟族人為政府官員。他從來沒有下過讓孟族人採用緬族人的語言和習慣的命令。而自蒲甘王朝以來,緬孟兩族在經濟和生活習慣上逐漸接近,文化上相互影響。
• 貌都在介紹雍籍牙其人時說,“雍籍牙深謀遠慮,防患於未然”。“他“文武雙全,是一位才華出眾的領袖,特別是他能正確地分析和研究出現的情況,並恰當地加以運用”,“最突出的才能是正確地和迅速地作出決斷和組織群眾。”他在“人民群眾中有一定的權威”。
• 尹梓鑒《緬句史略舟言》也說“雍籍牙素有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