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災害
自然災害的一種
颱風,指形成於熱帶或副熱帶26℃以上廣闊海面上的熱帶氣旋。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心持續風速在12級至13級(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的熱帶氣旋為颱風或颶風。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地區通常稱其為颱風,而北大西洋及東太平洋地區則普遍稱之為颶風。每年的夏秋季節,我國毗鄰的西北太平洋上會生成不少名為颱風的猛烈風暴,有的消散於海上,有的則登上陸地,帶來狂風暴雨,是自然災害的一種。
前三季度全國自然災害主要特點有:
一、災害階段性特徵明顯,北方省份災害損失重
前三季度,我國自然災害階段性特徵明顯。上半年,除發生雲南漾濞6.4級和青海瑪多7.4級地震、江蘇和湖北等地極端強對流天氣、東北地區較重汛情外,災情總體偏輕,因災死亡失蹤156人,直接經濟損失408.6億元,均為近十年同期最低。進入第三季度后,7月份相繼發生河南、四川、山西、河北等地嚴重暴雨洪澇和“煙花”颱風災害,其中,7月中下旬河南特大暴雨洪澇災害影響範圍廣、造成損失重;8月份湖北、陝西局地發生嚴重暴雨洪澇災害;9月份發生四川瀘縣6.0級地震和四川雅安天全縣山洪泥石流災害,造成較大損失。從重災省份分佈看,由於今年北方雨季開始偏早、強度偏強,南方雨季開始偏晚、強度偏弱,以及颱風登陸個數少等原因,北方省份災害損失明顯高於南方。
二、極端強降雨過程多,洪澇災害損失佔比高
前三季度,我國共發生39次強降雨過程,全國面降水量58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東北西部、華北東部南部、黃淮西北部等地偏多4~9成,西北北部、華南東部和西部等地偏少3~7成。黑龍江、內蒙古、河南、重慶、四川、江西等27省(區、市)共有53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洪澇災害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極端強降雨過程多、致災性強。7月份出現4次特強降雨過程,其中,7月中下旬河南遭受特大暴雨洪澇災害,影響鄭州、新鄉、鶴壁等16個市150個縣(市、區)。8月份湖北隨州、陝西西安局地出現極端強降雨,引發嚴重內澇、山洪和地質災害等。二是大江大河總體平穩,中小河流洪水頻發。全國主要江河發生10次編號洪水,大江大河洪水量級不大,總體態勢平穩。中小河流超警數量多,海河流域及長江上游區域部分中小河流重複超警,多地水庫堤防發生險情。三是秋汛形勢嚴峻。漢江發生2011年以來最大秋汛,丹江口水庫出現建庫以來最高水位,海河水系衛河上游發生近20年來首次秋季洪水,河南、四川、山西、陝西等地受災區域與前期重合疊加,加重了災害損失。洪澇災害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占前三季度各類災害損失總數的七成以上。此外,據初步統計,前三季度,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3625起,主要集中在5–9月,中南和西南地區損失較重。
三、風雹災害影響範圍廣,極端強對流天氣造成人員傷亡
前三季度,我國共出現41次區域性強對流天氣過程,數量較近5年均值偏少,但影響範圍廣、極端性顯著。從時間上看,4月中旬以前,強對流天氣一直偏少偏弱,首次大範圍強對流天氣過程出現在3月底,發生時間較常年偏晚15天。4月中旬后,強對流天氣顯著增多,主要集中在江南北部、江漢、江淮、華北、黃淮、東北等地。從強度上看,龍捲風等極端強對流現象明顯偏多。4月30日,江蘇自北向南遭遇雷暴大風、冰雹等極端強對流天氣,局地最大風力達14級;5月14日,蘇州和武漢遭受強龍捲風襲擊,局地最大風力17級,造成人員傷亡和房屋倒損,強對流極端性和破壞性為近年來罕見。從範圍上看,前三季度全國共1235個縣(市、區)遭受風雹災害影響,是影響範圍最廣的災種,造成1592萬人次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238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19.9億元。
四、華南地區高溫少雨,旱情露頭並發展
前三季度,乾旱災害階段性特徵明顯。年初,雲南、江南、華南出現較重旱情,2月中旬,旱區出現明顯降水過程,江南、華南等地氣象乾旱解除,雲南大部旱情緩和。3月中旬至4月上旬,雲南、江南南部、華南等地氣象乾旱再次發展。5月份,南方地區幾次較強降雨過程明顯改善土壤墒情,庫塘蓄水得到補充,南方大部旱情緩解。同時,華北、東北南部、黃淮等地旱情露頭並發展。7–8月份,華北、東北地區陸續出現較大範圍強降雨過程,旱情基本解除,西北地區東部發生較重旱情。9月份以來,西北地區中東部降水過程多,旱情有所緩解;華南地區高溫少雨,旱情露頭並發展。目前旱情主要分佈在內蒙古、寧夏、甘肅、廣東、福建等地。總的看,前三季度乾旱災害造成山西、陝西、甘肅、雲南、內蒙古、寧夏等23省(區、市)1733萬人次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3080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77.3億元。
五、3個颱風登陸,“煙花”影響範圍廣
前三季度,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6個颱風生成,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少2.5個,其中,有3個颱風在我國登陸。7月20日,第7號颱風“查帕卡”登陸廣東,是今年首個登陸我國的颱風,較常年初登陸時間偏晚一個多月,影響廣東、廣西和海南。7月25日、26日,第6號颱風“煙花”先後在浙江舟山和平湖登陸,風力強,雨量大,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造成浙江、上海、江蘇、安徽、山東等8省(區、市)408萬人受災,8700餘間房屋損壞,直接經濟損失129億元。8月5日,第9號颱風“盧碧”登陸廣東汕頭,隨後又登陸福建東山,給東南沿海各省帶來豐沛降水,有效緩解華南地區旱情的同時,造成福建局地旱澇急轉。總的看,前三季度颱風災害損失為近5年同期最低,共造成567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280.8億元。
六、地震活動偏強,西部多地發生強震大震
前三季度,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17次,主要集中在新疆、西藏、青海、雲南、四川等西部地區。3月19日,西藏比如縣發生6.1級地震,造成2萬餘間房屋損壞,直接經濟損失4.8億元。3月24日新疆拜城5.4級地震造成3人死亡。5月21日夜間、22日凌晨,雲南漾濞、青海瑪多相繼發生強震大震。雲南漾濞6.4級地震造成15.9萬人受災,3人死亡,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1.9萬間,交通、道路、市政、教育等設施受損。青海瑪多7.4級地震造成3.9萬人受災,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8600餘間,部分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損毀。9月16日四川瀘縣6.0級地震造成3人死亡,大量房屋受損。總的看,前三季度地震災害造成14個省(區、市)45.3萬人受災,9人死亡,6.2萬間房屋倒塌和嚴重損壞,直接經濟損失82億元。
七、低溫冷凍和雪災年初集中發生,對局地農業造成損失
前三季度,低溫冷凍和雪災主要出現在年初,1月份和4月份損失較重。1月份,影響我國冷空氣的過程低溫極端性顯著、大風持續時間長,給農業生產特別是抗凍能力較弱的經濟作物帶來較重損失,廣東、福建、江西、雲南等地農業經濟損失合計22億元。4月份,全國出現2次寒潮過程,降溫幅度較大,山西、陝西、新疆、內蒙古、河北、寧夏等多地遭受低溫冷凍災害;山西大同、晉中等地林果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7.5億元;新疆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局地經濟作物受災嚴重,直接經濟損失13億元。總的看,前三季度低溫冷凍和雪災災情較常年同期偏輕,造成282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287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56億元。
八、森林草原火災時空分佈集中,整體態勢平穩
據初步統計,前三季度全國共發生森林火災527起,受害森林面積約2628公頃,15人死亡;發生草原火災12起,受害草原面積約3388公頃,無人員傷亡。與近5年同期均值比,森林火災、草原火災起數分別下降73%和67%。森林火災時空分佈集中。從時間上看,森林火災集中發生於1–4月;從區域上看,廣東、廣西、雲南、福建、湖南、江西、湖北7省(區)是森林火災多發區域。
颱風是指發生在熱帶洋麵上具有暖中心結構的強烈氣旋性渦旋(熱帶氣旋),就是在大氣中繞著自己的中心高速旋轉,並向前移動的空氣渦旋,在北半球作逆時針旋轉,在南半球作順時針旋轉。颱風是發生在熱帶海洋麵上的、具有暖流中心結構的、風速在32.6m/s以上的強烈的熱帶氣旋。這種熱帶氣旋在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稱“颱風”,美國及大西洋地區稱“颶風”,印度及孟加拉灣地區稱“熱帶風暴”。
中國國家氣象局規定1989年元月起,使用國際熱帶氣旋名稱和等級標準。
•熱帶低壓(風速為118-153千米/小時)
•熱帶氣旋(風速為154-177千米/小時)
•熱帶風暴(風速為178-210千米/小時,中心最大風力為8-9級)
•強熱帶風暴(風速為211-249千米/小時,中心最大風力為10-11級)
•颱風或颶風(風速大於249千米/小時,中心最大風力為12級)
•超強颱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為51.0米/秒,也即16級或以上)
•強颱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為41.5-50.9米/秒,也即14-15級或以上)
•颱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為32.7-41.4米/秒,也即12-13級或以上)
•強熱帶風暴(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為24.5-32.6米/秒,也即10-11級或以上)
•熱帶風暴(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為17.2-24.4米/秒,即8-9級或以上)
•熱帶低壓(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為10.8-17.1米/秒,即6-7級或以上)
在海洋麵溫度超過27℃以上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由於近洋麵氣溫高,大量空氣膨脹上升,使近洋麵氣壓降低,外圍空氣源源不斷地補充流入上升區。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流入的空氣旋轉起來。而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其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水滴時,要放出熱量,又促使低層空氣不斷上升。這樣近洋麵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最後形成了颱風。
颱風形成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濕的大氣。
(2)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射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
(3)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保存在颱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颱風暖中心結構。
(4)要有足夠的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
大風是伴隨颱風的主要天氣,也是造成颱風拔樹倒屋的主要原因,因此必定是颱風災害的重要成因之一。颱風形成后,其中心附近最大風速可達40一60m/s,甚至可達100m/s。沿海地區的大部分房屋抗風能力不強,如受熱帶風暴正面襲擊,將有大批房屋倒塌。據統計:1990一1949年共5年因颱風倒塌房屋約135萬間。倒塌房屋往往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如1990年因受颱風死亡人數870人,其中因倒房死亡684人,占死亡總人數的28%。這充分表明,颱風引起的大風是引發災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降水是與颱風伴隨的另一主要天氣,同時也是引發漬澇和山洪暴發從而形成災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必定是造成颱風災害的重要成因之一。颱風造成的降雨強度和範圍都很大,通常一次颱風過境可帶來510一303mm以上的降雨,甚至可引起41000mm以上的降雨。我國南方的主汛期發生在颱風季節,江河水位普遍較高,颱風帶來的暴雨使江河水位猛漲,常常造成洪水泛濫,淹沒農田村莊,沖毀道路橋樑,而且還可能引發泥石流、滑坡等多種次生災害,造成巨大損失。除颱風大風外,颱風降水也是引發災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風暴潮造成災害的例子眾多。如5162號颱風在浙江象山登陸,登陸時最低氣壓923hPa,最大風速65m/s,6級以上大風區直徑1000餘km,是影響我國範圍最大的颱風之一,沿海大風風速超過50m/s,杭州灣內最大風暴潮位瞰浦站5.02m、乍浦4.34m,增水位超過2m的10處,南起福建閩江口,北至渤海灣,長達幾千km範圍內的沿海都出現增水高於1.0m的風暴潮,浙江有75個縣市遭到極其慘重的損失。
加強領導、各部門密切協作
我國沿海經濟迅速發展,對防颱風保安全的要求必然越來越高,各級政府應進一步提高認識,正確處理髮展經濟與保障安全的關係,加強對防颱風各項工作的領導,切實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把防禦颱風工作提到一個新的水平,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水利、氣象、海洋、交通、電力、郵電、民政、農業、保險等部門在颱風季節要加強聯繫,密切協作,服從統一指揮,共同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各部門各單位還要切實做好本行業的防颱風工作,提高自保能務。
各地應因地制宜,通過電視、廣播、報刊、宣傳畫冊等多種宣傳渠道,大力宣傳普及防颱風知識,做到家喻戶曉,老少皆知,不斷提高全社會防颱風減災意識和保安自救能力。如廣東省深圳市編製的防颱風知識手冊,對防禦颱風災害很有用,各地應逐步推廣。各地要制訂防颱風預案。我國沿海有防颱風任務的市縣共有426座,目前已編製防颱風預案的有179座,正在編製的有24座,還未編製的有178座。沿海各地應儘快完成防颱風預案的編製工作。
加快海堤建設,提高防禦能力
海堤是防潮防颱風的重要工程設施,是保障沿海城市、鄉村安全的重要屏障和基礎設施。我國現有海堤約1.2萬km,保護人口約4400萬人。目前海堤標準普遍偏低,防禦能力在20年一遇以上的僅310km余,約佔海堤總長的26%,其餘海堤標準一般只有3一10年一遇。各地應加大海堤建設投資力度,多方籌集資金,力爭在2000年以前全部完成一線海堤的達標建設,重要海堤防禦能力應達到50年甚至100年一遇。
加強氣象、水文監測預警通信建設
沿海地區尤其是縣至鄉一級通訊薄弱,要加快縣、鄉一級防汛無線通信網的建設把防颱風工作落實到基層。應續提高監測預警系統的現代化技術水平,而衛星雲圖具有形象直觀、監測範圍廣和實時連續監視等優點,是有效監視颱風動向,及時部署防範的必不可少的設施,沿海地區要儘快普及立衛星雲圖接收系統,並學會操作、分析、應用。
1.氣象台根據颱風可能產生的影響,在預報時採用“消息”、“警報”和“緊急警報”三種形式向社會發布;同時,按颱風可能造成的影響程度,從輕到重向社會發布藍、黃、橙、紅四色颱風預警信號。公眾應密切關注媒體有關颱風的報道,及時採取預防措施。
2.強風有可能吹倒建築物、高空設施,造成人員傷亡。居住在各類危舊住房、廠房、工棚的群眾,在颱風來臨前,要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不要在臨時建築(如圍牆等)、廣告牌、鐵塔等附近避風避雨。車輛盡量避免在強風影響區域行駛。
3.強風會吹落高空物品,要及時搬移屋頂、窗口、陽台處的花盆、懸吊物等;在颱風來臨前,最好不要出門,以防被砸、被壓、觸電等不測;檢查門窗、室外空調、保籠、太陽能熱水器的安全,並及時進行加固。
5.在做好以上防風工作的同時,要做好防暴雨工作。
7.關好門窗,檢查門窗是否堅固;取下懸掛的東西;檢查電路、爐火、煤氣等設施是否安全。
8.將養在室外的動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內,特別是要將樓頂的雜物搬進來;室外易被吹動的東西要加固。
9.不要去颱風經過的地區旅遊,更不要在颱風影響期間到海灘游泳或駕船出海。
10.住在低洼地區和危房中的人員要及時轉移到安全住所。
11.及時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暢通。
12.有關部門要做好戶外廣告牌的加固;建築工地要做好臨時用房的加固,並整理、堆放好建築器材和工具;園林部門要加固城區的行道樹。
13.遇到危險時,請撥打當地go-vern-ment的防災電話求救。
14.要及時回港、固錨,船上的人員必須上岸避風。
1.颱風期間,盡量不要外出行走,倘若不得不外出時,應彎腰將身體緊縮成一團,一定要穿上輕便防水的鞋子和顏色鮮艷、緊身合體的衣褲,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帶子紮緊,以減少受風面積,並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繫緊帽帶,或者戴上頭盔。行走時,應廠步一步地慢慢走穩,順風時絕對不能跑,否則就會停不下來,甚至有被颳走的危險;要儘可能抓住牆角、柵欄、柱子或其他穩固的固定物行走;在建築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時,要特別注意落下物或飛來物,以免砸傷;走到拐彎處,要停下來觀察一下再走,貿然行走很可能被颳起的飛來物擊傷;經過狹窄的橋或高處時,最好伏下身爬行,否則極易被颳倒或落水。如果颱風期間夾著暴雨,要注意路上水深,10歲以下兒童切不可在水中行走,應用盆或桶之類東西載著幼兒渡過水灘。萬一不慎被刮人大海,應千方百計游回岸邊,無法游回時也要儘可能尋找漂浮物,以待救援。
2.野外旅遊時,聽到氣象台發出颱風預報后,能離開颱風經過地區的要儘早離開,否則應貯足罐頭、餅乾等食物和飲用水,併購足蠟燭、手電筒簡等照明用品。由於颱風經過島嶼和海岸時破壞力最大,所以要儘可能遠離海洋;在海邊和河口低洼地區旅遊時,應儘可能到遠離海岸的堅固賓館及颱風庇護站躲避。
3.船舶在航行中遭遇颱風襲擊,應主動採取應急措施,及時與岸上有關部門聯繫,弄清船隻與颱風的相對位置。還應儘快動員船員將船隻駛入避風港,封住船艙,如是帆船,要儘早放下船帆;如果你是開車旅遊,則應將車開到地下停車場或隱蔽處;如果你住在帳篷里,則應收起帳篷,到堅固結實的房屋中避風;如果你已經在結實房屋裡,則應小心關好窗戶,在窗玻璃上用膠布貼成米字圖形,以防窗玻璃破碎。
4.強颱風過後不久,一定要在房子里或原先的藏身處呆著不動。因為颱風的“風眼”在上空掠過後,地面會風平浪靜一段時間,但絕不能以為風暴已經結束。通常,這種平靜持續不到1個小時,風就會從相反的方向以雷霆萬鈞之勢再度橫掃過來,如果你是在戶外躲避,那麼此時就要轉移到原來避風地的對側。
颱風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