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苴鄉
雲南省大理州彌渡縣轄鄉
德苴鄉位於大理州彌渡縣東南部,北鄰祥雲縣鹿鳴鄉,東與南華縣羅武庄、紅土坡、五頂山三鄉接壤,西南、西北與本縣牛街鄉、苴力鎮山水相連,鄉政府所在地德苴村距縣城40公里。有彝族、傈僳族、回族、白族、哈尼族、傣族、佤族、納西族、布朗族10個少數民族。
德苴鄉地形狹長、山巒起伏、高低不平,地貌呈中山峽谷狀,東西最大橫距1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30公里,海拔在1400米至2100米之間。全鄉國土面積大,人均可耕地面積多,具有豐富的土地資源,24007畝耕地主要分佈在谷壩和緩坡地帶,灰岩紅壤和玄武岩紅壤是旱地土壤的主要種類。河谷水稻土多為紅壤性水稻土和沖積性水稻土。PH值為4.4-4.8,適宜於多種農作物的生長。從土地利用的現狀看,全鄉尚有30萬畝宜農、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坡資源可以開發。德苴鄉總體氣候溫和,年降雨量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1900-2300小時,年平均氣溫14.1-14.7°C,無霜期為245-280天。全鄉大致可化分為三個氣候帶,德苴、團山、塘子、岔河、李豐五個村委會年平均氣溫17.2°C,屬南亞熱帶氣候,熱資源較為豐富,尤其適宜於辣椒、柑桔的生長;小里、邑郎屬中亞熱帶氣候;多依、新和、金星、青雲、青豐、太平屬亞熱帶氣候。全鄉農業氣候資源的主要特點為:光照充足,光熱條件好,但乾旱嚴重。
德苴鄉
德苴鄉礦產資源豐富,有鉑、鈀、銅、鈷、銘、鋨、銬、金、銀、硫、石膏、煤、白雲石等礦床(點)分佈,其中鉑鈀礦和石膏礦儲量大,金寶山鉑鈀礦為特大型礦床,金寶山石膏礦儲量為2.58億噸,可開採儲量為678萬噸,具有較大的開採潛力。
烤煙產業:以煙水工程建設和十項骨幹科技措施推廣為突破口,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認真做好煙田地規劃,紮實抓好煙水工程建設,全面推廣十項骨幹科技措施,切實加強煙葉田間管理,深入細緻研究收購政策,把好收購各個環節。
2008年,全鄉種植K326一個品種,截止3月20日,合同簽訂工作已經全面完成,落實種植面積13860畝,煙農簽訂合同4082戶。辣椒產業: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優勢,依託德苴,不斷擴大德苴辣椒種植面積和種植效益。2007年,種植辣椒6255畝,椒農收入600萬元;2008年,計劃全鄉辣椒總產值達到650萬元。
蠶桑產業:從2003年開始,藉助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積極培植新產業,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連續五年的努力,蠶桑產業發展迅速,目前已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又一大產業。累計新植蠶桑6000畝,引進烘繭廠1個,建成簡易蠶房51座,養蠶7046張,為農民增收594.4萬元。
經果業:充分利用山區土地資源優勢,不斷擴大經果面積。累計發展核桃11350.5畝、柑桔2000畝、板栗12560.7畝,實現了建成萬畝經果基地的目標,部分經果已產生經濟效益,2007年,實現產值421萬元。
2007年,肉牛出欄3245頭、生豬出欄25890頭,肉類總產達3311.2噸,實現產值4965萬元,是2001年肉類總產1740噸的1.9倍。
2002~2006
六年來,全鄉共完成糧食播種面積208864畝,其中大春112824畝,小春96040畝,糧食總產量從2001年的1037.5萬公斤增長到2007年的1363.5萬公斤,增326萬公斤,年平均增加54.3萬公斤;人均佔有糧食從2001年的445公斤增長到2007年的552公斤,增107公斤。全鄉農業骨幹科技措施推廣面達100%,水稻、包穀良種推廣面達100%,發放良種補貼77.02萬元。肉類總產量由2001年的17.4萬公斤增加到2007年的331萬公斤,年平均增加52.3萬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從2001年的4979萬元增加到2007年的5788萬元,平均每年增長2.7%。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1年的866元增加到2007年的1196元,年均增加55元,年均增長6.4%。農村信用社存款餘額2007年達2088萬元,貸款餘額達2718萬元,分別比2001年的1078萬元和665萬元增長93.7%和308.7%。固定資產投資六年累計達4541.77萬元,是1998至2001年三年累計投入的1561萬元的2.9倍,成為我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最多的時期。本級財政收入從2001年的280.5萬元增加到2007年的400.9萬元,平均每年增長7.2%。
(二)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
狠抓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州縣對我鄉重大項目的立項和資金扶持;不斷創新投融資機制,鼓勵和引導各種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不斷擴大投資規模。六年來,全鄉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41.77萬元,重點用於農田水利、交通、生態能源、扶貧工程、文教衛生和信息化建設。農田水利建設:完成了團結水庫除險加固和上游小流域治理、小坡水庫除險加固,青豐二街、苗西村、邑郎洪水井、新和大村、岔河赤可郎和岔河完小人畜飲水工程,多依管網配套工程;完成坡改梯6453畝,新建標準化烤房4674座,建成標準化育苗大棚群三個,大棚152個,建成水池水窖13412件,投資480萬元的老米郎水庫擴容及管網配套工程正在抓緊施工;交通建設:完成了苴德公路彈石路面工程,德塘公路一、二期工程和衛生院至原德苴村委會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塘子至太平公路建設,李馬毛公路建設,九街梁子防火通道建設;2007年實施的金寶山礦區公路建設、德金公路彈石路面建設、團山公路彈石路面建設、新和公路路基改造和青豐至祥雲鹿鳴公路路基改造工程,目前,正在抓緊做好掃尾工作,即將全面完工,全鄉公路通車里程累計達280多公里,通暢能力大幅提升。生態能源建設:加強林業管護,抓好護林隊伍建設,加大政策宣傳,搞好封山育林,實施退耕還林,大力發展經濟林果,抓實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累計完成退耕還林35692畝,天然林保護27.91萬畝,植樹造林10080畝,發展泡核桃11350.5畝,全鄉綠化覆蓋率由2001年的50.7%上升到2007年的71.1%;積極爭取並實施農村能源建設項目,累計建成沼氣池2094口,新建節能灶1226件,認真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受益農戶6056戶,實現了所有自然村通電的目標。扶貧工程建設:建成了德苴、團山、塘子、多依、新和、邑郎、青雲、青豐、太平、李豐10個村委會辦公樓,完成了11個扶貧重點村和新和大村、岔河赤可郎易地搬遷工程建設;完成了青雲、青豐扶貧開發千村推進項目,正在抓緊太平扶貧開發千村推進項目掃尾工作,已啟動實施金星楊家村和新和赤可地易地搬遷項目。文教衛生建設:實施了鄉文化站“兩館一站”建設;完成了德苴完小、金星完小世行貸款教學綜合樓建設,德苴中學和小里完小危改國債教學綜合樓建設,團山完小和邑郎完小明德樓建設,新和完小和青雲完小危改教學綜合樓建設,完成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設,太平完小教學綜合樓建設已爭取到項目,現已完成圖紙設計、地堪等前期工作,即將進行招投標;建成了鄉衛生院綜合樓和岔河、青豐、新和、小里4個村衛生所。信息化建設:建成13個移動通信基站,使全鄉電話通訊覆蓋面達到了99%,廣播電視網路改造力度進一步加大,新增光纜1834米,安裝數字電視100台,有線電視用戶發展到586戶,地面衛星接收轉星調整3425座,購置了一批以微機為主的信息化辦公設備,開通了網際網路,並積極做好縣政府門戶網站德苴信息的更新;同時,完成了“數字鄉村工程”,真正實現了德苴信息與網路同步,與世界接軌。同時,新建了德苴派出所辦公樓,實現了派出所整體搬遷,實施了鄉政府基層政權建設項目,改善了政府院內環境。
(三)產業培植卓有成效,農業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
用工業化的思路謀划農業發展,科學規劃,增加投入,壯大基地,扶優龍頭;建立企業和農戶利益連接機制,創新農業科技人員管理機制,充分調動了企業、農戶和農科人員發展農業產業化的積極性,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六年來,緊緊圍繞“保烤煙、擴辣子、上蠶桑、增經果、興養殖”的產業發展思路,積極優化產業結構,不斷培植壯大以烤煙為支柱的五大農業產業,取得了明顯成效。六年累計新建標準化烤房4674座,建成標準化育苗大棚群三個,大棚152個,煙水窖13412件,完成烤煙種植68051畝,累計收購煙葉1127萬公斤,收購總金額11002萬元,收購量由2001年的55.6萬公斤增加到2007年的171萬公斤,均價從2001年的11.10元/公斤增長到2007年的13.14元/公斤,增2.04元/公斤,均價創了歷史新高,僅2007年,煙農收入達2056萬元,煙葉稅收達380萬元,實現了煙農收入、均價和稅收三大歷史性突破。辣椒產業:依託華瑞辣子加工廠,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優勢,不斷擴大德苴辣椒種植面積。六年累計種植辣椒31227畝,僅2007年種植辣椒6255畝,椒農收入600多萬元。經果業:充分利用山區土地資源優勢,不斷擴大經果面積。六年累計發展核桃11350.5畝、柑桔2000畝、板栗12560.7畝,實現了建成萬畝經果基地的目標,部分經果已產生經濟效益,實現產值421萬元。畜牧業:以建立科學養殖示範戶、示範村為著力點,加大生豬、肉牛科學養殖力度,切實加強疫病防控,不斷提高商品率和出欄率。六年累計完成牛凍精改良4712頭,實現肉牛出欄15349頭,生豬出欄127291頭,肉類總產達13420.9噸,僅2007年肉牛出欄3245頭、生豬出欄25890頭
(四)招商引資取得突破,礦業開發穩步推進。
一方面,加大改善投資環境,另一方面加大項目宣傳、推介力度,切實抓好招商引資工作。通過多年努力,引進了雲南雲寶鉑鈀礦業有限公司對我鄉金寶山鉑鈀礦進行開發。項目引進后,我們舉全鄉之力,積極做好鉑鈀礦開發協調工作,加大礦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妥善解決好礦區群眾生產生活與資源開發兩者關係。目前,已完成礦區公路建設,礦山生活區征地等工作,德金公路彈石路面工程、老米郎水庫擴容及管網配套工程正在抓緊施工,整個礦業開發工作穩步推進,正式鉑鈀礦開發將於2008年投產,屆時,德苴工業將實現零的突破。
(五)“科教興鄉”戰略順利實施,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三是衛生醫療服務逐步改善,防病治病能力不斷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穩步推進,參合率逐年提高,從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來,特困群眾覆蓋率達100%,參合率從2003年的70%上升到2007年93.82%,覆蓋面不斷擴大。累計參合農民鄉內就診達41345人次,門診減免40805人次,減免金額54.27萬元,住院540人次,報銷醫療費28.13萬元。四是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加強,計劃生育率達100%,“三為主”成果進一步鞏固,“三結合”進程進一步推進。兌現了33.45萬元“獎優免補”資金,458戶農業人口獨生子女從中得到實惠;抓實人口出生缺陷干預試點工作,人口素質不斷提高。五是民政優撫工作全面落實,六年累計發放救濟糧90萬公斤、救濟款19萬元、各類定額補貼104.76萬元、農村低保資金28萬元、五保金10萬元,石棉瓦7440片,衣物5萬多件套,救助貧困群眾15475人次,災民和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六是文體廣電工作得到加強,競技水平不斷提高,先後榮獲彌渡縣第四屆“豐收杯”運動會男子籃球第一名和首屆“信合杯”花燈歌舞大賽三等獎,廣場文化活動圓滿成功;廣電事業不斷發展,開通了德苴、團山有線電視,實施了德苴、團山有線電視傳輸光纜改造。七是勞務輸出工作卓有成效,六年累計完成勞務輸出6570人次。
(六)各項改革不斷深入,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
按照中央和省、州、縣的統一部署,順利完成了農村稅費改革第一、二、三次改革任務,取消了農業稅和除烤煙外的農特稅,累計減輕農民負擔201萬元;規範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實施了村帳鄉管,組帳村管。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完成確權344836.5畝,確權率達100%,到戶率達74.7%,實現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的目標。
(七)“千村推進”項目順利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按照“866”要求,完成了總投資415.28萬元的青雲、青豐扶貧開發“千村推進”項目建設,並順利通過了州縣的考核驗收,基本實現了農戶“8個有”、行政村“6個有”和自然村“6個有”的建設目標;總投資381.84萬元的太平村委會扶貧開發“千村推進”項目工程建設已進入尾聲;多依、金星兩個村委會的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規劃已全面結束,部分項目已提前啟動實施。
全面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累計兌現良種補貼77.02萬元、地膜包穀補貼7.8萬元、能繁母豬補貼11.33萬元、農機具購置補貼9.18萬元、退耕還林補助754.59萬元。累計發放小額信用貸款600萬元,大大支持了農業生產,2007年圓滿完成全國第二次農業普查工作,落實農村土地政策,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補發工作,為農民增收奠定基礎。積極爭取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不斷提高土地利用率。
(八)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平安和諧德苴初步形成。
認真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公務員法》,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嚴格貫徹執行雲南省公務員八條禁令,機關工作作風得到改進,政府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和法制化軌道。切實加強村級民主政治建設,全面落實以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紮實推進村“兩委”換屆公推直選,圓滿完成2003、2007年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政務、村務公開和“一事一議”逐步走向規範,有效保障了廣大幹部群眾的民主政治權利。認真抓實“四五”、“五五”普法工作,公民法制意識進一步增強。信訪工作得到加強,矛盾糾紛調處力度不斷加大,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嚴打整治鬥爭深入開展,各種犯罪現象明顯下降。平安德苴集中創建卓有成效,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狠抓安全生產,落實了各項安全生產措施,大力開展了交通秩序專項整治等方面的工作,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工、青、婦、老年協會等群團組織積極發揮作用,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社會風氣進一步好轉,農村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廣泛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和文明單位、文明村創建活動,全鄉基本形成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良好風尚。
1、五通情況:鄉內有公路85條,累計里程344.869公里,其中,縣鄉公路1條19.5公里屬彈石路面;鄉村公路13條,累計里程80公里。13個行政村已通電。
全鄉有固定電話835部,有行動電話1220部,同時建成移動通信基站6個,實現通訊覆蓋面達100%以上;有廣播電視地面接收設施2878台,電視用戶4603戶,實現電視普及率達72%以上。
2、能源建設:全鄉建成沼氣池559口,完成“一池三改”146口,安裝太陽能34戶。
3、集貿市場:全鄉有德苴街、華興街(民稱小二街)、邑郎街、多依街、新和街等5個集貿市場,基本形成了以德苴集鎮為中心,以各街場為輻射的農村集市貿易網路,農副產品及各種日用百貨廣泛流通,但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5個市場中,除德苴街、華興街基本實現街
面硬化外,其它均為露天土面市場。4、環衛設施:鄉內有公廁29座,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9個。
鄉內有鄉級衛生院1個,村衛生所有德苴、團山、塘子、小里、多依、岔河、新和、邑郎、金星、太平、李豐、青雲、青豐13個,有鄉級醫務人員17人,有村級醫務人員44人,鄉級衛院有住院部1個,床位16個,有黑白B超機1台,X光機1台,手術床1張,產床2張,顯微境1台,心電監護儀1台。傳染病發病率0;“四苗”覆蓋率100%;已婚育齡婦女4966人,已落實節育措施4647人,節育率93.36%,全年獨生子女證辦證406戶,比上年增長5.4%。完成了青雲、青豐、岔河、小里4個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建設。目前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有小里村委會3人,新和村委會5人。2006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達19876人,參合率達88.22%,特困農民參合覆蓋率達100%。享受低保人數1002人。
鄉有中心校1所,中學1所,中學分校2所,幼兒園4所、鄉黨校、成人文化教育學校、三加一班為一體的三合一聯校1所,完小13所,村小29所,在校學生3275人,教師214人,中、小學入率達100%,鞏固率分別達96.5%、100%。二是全面減免了農村中小學生學雜費,“兩基”工作得到鞏固和提高,“兩全”進程全面推進,“一費制”收費全面落實,學校辦學環境得到較大改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2007年中學入學率達97.3%、鞏固率達96.43%,小學入學率達99.3%、鞏固率達99.7%,中考上線率達47.24%,居全縣第五,太平完小小學畢業水平測試擠入全縣前十名。
全鄉有文化站1個,村級黨員活動室10個,村文化活動室6個。有線電視覆蓋達7.5%。
全鄉有科技人員32人,其中助理農藝師4人,專業技術人員15人。
2021年7月14日,根據彌渡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德苴鄉人口數為18612人。
彝族火把節:時間為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五日,是彝族較重大的傳統節日之一,依傳統各家都要宰雞、置酒祭南天地、“田公、地母”等神靈,以求神靈保佑人、畜、莊稼。
天黑后,各家要燃起火把,用陳木沫(俗稱“沫香”)灑於火把的火焰上遊樂。火把節,各家都要將出嫁的姑娘接回娘家歡度佳節。在火把節前一日,彝族各村在山上祭“密枯”。“密枯”一般稱之為“風神”,因火把節前後,正值包穀抽穗長苞之際,在此期間,若遇風災,包穀倒伏,收成就會受到影響,所以,人們將風視作神靈進行祭祀,以祈求風調雨順。彝族打歌:彌渡彝族群眾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打歌,主要集中在正月十三至十五日,二月八、二月十五,其餘時間除特殊情況外不在組織打歌。組織打歌以各自然村為主,主要儀式大多在零晨至第二天早晨結束。領舞、揮大刀、男女對唱,中間燒一堆篝火,男女前後成對圍著篝火繞圈,邊唱邊跳,有的地區有蘆笙、三弦、笛子伴奏,隨著音樂不斷變化腳步。
傈僳族禮儀:傈僳族誠懇、熱情和講究禮貌,如果客人遠到而來,不論是萬年之交還是素昧平生,一樣受到熱情接待。主要禁忌:遊客不宜在傈僳族的房前屋后呼“哦”,被認為不祥,不宜拄拐棍進傈僳族人家,不能坐在主人家的木柜上,不能揭柜子蓋,不能把腳放在火塘的鐵三角架上,認為這種行為是對火神的不尊。
鄉內歷史古迹有:花魚洞、回龍寺、炎葬墓群、多依廠古建築、報恩寺、金寶寺、德苴關聖殿。
花魚洞
位於德苴鄉東北四公里處,主要有“母龍潭”、“公龍潭”景點。
母龍潭大且深,水流混濁,隱約可見魚游,背後是懸岩古洞,在清同治十三年建有龍祠各一殿。公龍潭窄淺魚小。傳說是因魚大嚇壞人,觀音老母用石頭將大洞堵塞,不讓大魚出來。公龍潭再沿山腳上約八十米處,又有一洞,名“叫花洞”,洞中有清泉湧出,伴有花魚出入。每年正月初八舉行花魚洞勝會,八方遊客前往集中朝勝。
回龍寺
位於德苴鄉西北約二十六公里的青雲川。原建有“魁星古寺”、“白玉仙庵”和“關聖殿”。民國九年又繼續建“青苗大閣”形成一簇古建築群。過去每三年辦一次普度會,每月初一、十五也有善男信女朝會集中。
火葬墓群
多依廠奎、陳、郭、趙、石、禹、魯七姓共同祖墳,在新村大水井後面,村北約一公里處“燒人場”開荒掘土火罐數百個。還有德苴大墳山也是罐葬墓群。
金寶寺
位於金寶山。民國二十四年開始建寺,建寺中神異神護禹佛仙口說:“小團山地下有金寶”,寺命名為“金寶寺”。寺建閣兩座,一座“玉皇閣”,二座“地母閣”。閣高魁偉,登閣瞭望,近看七村寶山全景,遠觀三縣山色風光。
德苴關聖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