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丹
奪命丹
奪命丹是傳說中的醫藥,品種多樣,功能繁雜,舉不勝舉。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白僵蠶(炒,去絲、嘴) 寒水石(煅) 貫眾縮砂仁 紫河車 山豆根 干胭脂 馬勃各30克 白茯苓(去皮) 烏賊魚骨 磁石各15克 烏芋45克 南硼砂3克 象牙末3克 甘草30克(炙) 飛羅面90克 金星鳳尾草30克 麝香3克(別研)
【用法】上為細末,滴水為丸,每丸重2克,蛤粉為衣。每次1丸,將葯放半盞冷水內滾動,至泡沫起為止,細呷藥水,不吃藥末。
【主治】纏喉風,急喉痹,牙關緊急,口不能開;重舌、木舌,單雙乳蛾;誤吞竹,木刺、雞骨、魚刺。
【來源】《產育寶慶集》卷上。
【組成】附子15克(炮,去皮、臍) 牡丹皮30克 乾漆7.5克(搗碎,炒煙盡) 大黃末30克
【用法】上藥為末,用釅醋200毫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溫酒下5~7丸。
【功用】破血逐瘀。
【主治】產後胞衣不下,血上衝心,心痛胸悶,喘促頭汗;或胎死腹中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用法】將吳茱萸分為四份,用醋、酒、鹽湯、童便分別浸一宿,焙乾,與澤瀉共研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時用鹽湯或酒送下。
【主治】小腸疝氣,偏墜搐疼,臍下撮疼,以至悶亂,及外腎腫硬,日漸滋長,陰間濕癢,抓搔成瘡。
【來源】《醫學鋼目》卷十八引海藏方。
【主治】惡瘡癰疽發背。
【用法】上為粗末,轉作丸子1錢,用好酒1升,木炭火熬1沸,分2碗盛之,夜露1宿。早晨去滓,空心服。
【來源】《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主治】痘瘡及發之時,但見乾燥,其痘焦黑者;痘方起發,正值經期,其血大下,以致陷伏。
【功效】解發痘毒。
【用法】上為細末,酒蜜為丸,辰砂為衣。薄荷則煎湯送下。
【組成】吳茱萸半斤(分作4份,酒、醋、小便、米泔4處浸3宿,取出曬乾)。
【來源】《普濟方》卷二五○。
【主治】(疒頹)疝。
奪命丹又名退疔奪命丹(出《萬病回春》)
(專治疔瘡。)防風(八分)青皮(七分)羌活(一錢)獨活(一錢)黃連(一錢)赤芍(六分)細辛(八分)僵蠶(一錢)蟬蛻(四分)澤蘭葉(五分)金銀花(七分)甘草節(一錢)獨腳蓮(七分)紫河車(一名金線重樓,七分。)上銼五錢先服,倍金銀花一兩,澤蘭一兩少用葉、生薑十片,同內搗爛,好酒旋熱泡之,去渣熱服,不飲酒者,水煎亦可,然後用酒水各一半,煎生薑十片。熱服出汗,病退減后,再加大黃五錢同煎,熱服,以利二三次,去除毒。若有膿,加何首烏、白芷梢;在腳加檳榔、木瓜;要通利加青皮、木香、大黃、梔子、牽牛。
奪命丹又名飛龍奪命丹(出外科正宗)
本方由輕粉、冰片、麝香、血竭、膽礬、寒水石、干蟾酥、乳香、沒藥、硃砂、銅綠、雄黃、蝸牛、蜈蚣諸葯組成。用於腦疽,疔瘡,發背,痘癩疔毒,乳癰疽,附骨疽,一切無名腫毒,惡瘡;或麻木嘔吐,或昏憒咬牙者。有清熱解毒,消疔散癰之功。
“飛龍”,蜈蚣別名,亦稱飛天蜈蚣。“奪命”,即奪回生命。本方為治疔疽惡瘡的有效方劑,方中多用有毒攻邪之葯,用量應慎審。原方註明,服時須用蔥白嚼爛包藥丸,黃酒送服。服后宜避風蓋被微汗,病在上者食后服,病在下者食前服。由於方中以蜈蚣等葯以毒攻毒,服后可從病魔惡掌中奪回患者性命,故稱“飛龍奪命丹”。
奪命丹又名淵然真人奪命丹(出《急救仙方》)
蟾酥6克(干者,酒化) 血竭3克 乳香6克 沒藥6克 雄黃9克 輕粉1.5克 膽礬3克 麝香1.5克 銅綠6克 寒水石3克 硃砂6克 海羊21個(即蝸牛,連殼用) 天龍1條(即蜈蚣,酒浸,炙黃,去頭、足) 腦子1.5克(如無亦可)
上藥為細末,將海羊研作泥和前葯末為丸,如綠豆大,若丸不就,酒煮麵糊為丸。每服2丸,用蔥白10厘米,擂碎裹葯,用酒送下。以衣被蓋覆。半小時后,再用熱酒數杯,以助藥力,以發熱汗出為度。如病重汗不出者,再服2丸,汗出即效。瘡在上,食后服,在下,空腹時服。
疔瘡,發背,腦疽,乳癰,附骨疽,一切無頭腫毒、惡瘡,服之便有頭,不痛者,服之便痛,已成者,服之立愈。服藥期間,忌冷水、黃瓜、茄子、油、面、豬,羊、魚肉,一切動風發瘡等物。
古代對於外科中治疔疽惡瘡的有效方劑大多採用以毒攻毒的辦法來解決,以上三方都是為了救急而研發的,具有較好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