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獸醫學院

綜合性公立大學

1946年,在蘭州設立國立獸醫學院。這是國內首座獨立的國立獸醫高等學校。首任院長為盛彤笙

歷史沿革


1939年4月,經國民政府行政院決定在蘭州建立西北技藝專科學校。
1946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在蘭州設立國立獸醫學院。這是國內首座獨立的國立獸醫高等學校。首任院長為盛彤笙。同年甘肅畜牧獸醫研究所併入國立獸醫學院。國立獸醫學院的創建,不僅是國內首座高等獸醫學院,也結束了甘肅沒有高等農林本科學校的歷史。
1947年7月,西北技藝專科學校由國民政府及其教育部直接領導,甘肅省政府協助進行,改名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
1950年2月,撤消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畜牧科、草原科併入國立獸醫學院。
1950年12月,更名為西北獸醫學院
1951年,西北獸醫學院改名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
1952年9月30日,經政務院批准,將西北農學院畜牧獸醫系併入西北畜牧獸醫學院。
1958年,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從蘭州遷到武威縣黃羊鎮。
1958年,學校與籌建中的甘肅農學院合併成立甘肅農業大學,並遷往武威黃羊鎮辦學。
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學校遷回蘭州辦學。
國立獸醫學院的誕生
國立獸醫學院
國立獸醫學院
1946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在蘭州設立國立獸醫學院。這是國內首座獨立的國立獸醫高等學校。首任院長為盛彤笙院士。為籌建國立獸醫學院,教育部專門聘請聯合國善後總署中國分署獸醫主任史丹福(或叫斯塔夫瑟斯)、蘭州大學校長辛樹幟國防部獸醫總監崔步瀛、農林部畜牧司司長虞振鏞、台灣中央大學畜牧獸醫系教授盛彤笙主持籌建。
國立獸醫學院創始人盛彤笙教授在籌建獸醫學院時指出:“獸醫為畜牧事業之保障,直接臻進人類健康,間接禪益國民生計,故歐美各國極為重視。美國第一所獸醫學院,創立於1846年,距今恰為一世紀,現已有獸醫學校12所,德國有5所,印尼也有3所,而我國獨醫學院成立大會,宣告國立獸醫學院正式誕生,並確定10月1日為院慶日。
今甘肅農業大學
今甘肅農業大學
國立獸醫學院成立時,尚無校舍和缺少教師,在這種情況下,一面籌建,一面招生。學院暫依附於當年成立的國立蘭州大學,並作為她的一個學院來實現籌建、招生和辦學。國立獸醫學院成立后,即收購中央西北獸醫防治處小西湖牧場作為院址,佔地210畝。1947年學院進行付闕如。”1946年4月,國民政府在聯總獸醫主任史亨利氏建議下,令教育部在西北創設獸醫學院,在蘭州大學先行招生。因此,獸醫學院在蘭州大學內設置是臨 時性措施。1946年9月,開始招收新生,首屆招收本科生48名,修業4年。1946年10月,召開了國立獸基建,修建了伏羲堂(伏羲乃傳說中我國畜牧獸醫始祖,又是甘肅人,以其名命名,含有追念先賢勉勵後學之意)和家畜病院等教學和生活用房。學院建成了自己的校舍和基本教學設施,又陸續調入了一些教師和聘請了一部分有名望的兼職教授、副教授,基本上具備了獨立辦學的條件。1947年10月1日,經教育部批准,國立獸醫學院從蘭州大學遷出,開始在蘭州小西湖新院址獨立辦學。
盛彤笙院士一手創辦的這所獸醫學院,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雲集了數十位留洋博士和國內獸醫學界的權威。這所囊括了國內獸醫學權威專家的學校,不僅是當時亞洲一流學府,而且還是新中國獸醫人才的搖籃。
一、甘肅畜牧獸醫研究所的併入
為了加強獸醫研究工作,經甘肅省政府函請教育部批准。將甘肅畜牧獸醫研究所併入國立獸醫學院,並移交了獸醫研究部分設備、資金及12名教師、技術人員和工人。
自學院成立到解放前夕,國立獸醫學院在盛彤笙的領導下,在蘭州大學校長辛樹幟和各界的關懷與支持下,經過全院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艱苦建校,使學院初具規模,為學院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國立獸醫學院的解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蘭州解放前夕,蘭州地下黨通過各種方式,領導獸醫學院師生員工與國民黨進行了一場護校鬥爭。國民黨即將垮台時,西北長官公署多次命令獸醫學院遷往青海,並進行威嚇脅迫。全院師生員工採取拖延對策,抗拒長官公署強令西遷青海的命令。接著,長官公署又以學院大樓和房舍有礙作戰為由,揚言必須拆除。全院師生員工對國民黨企圖破壞學院的陰謀無比痛恨,連夜組織人力護校,將圖書、儀器等搶運到蘭州大學安全存放。蘭州很快解放,國民黨的陰謀未能得逞,護校鬥爭取得了勝利,從而使學校免遭損失和破壞,全院師生員工把學院完整地交給了人民政府。1949年8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蘭州。同年9月2日,蘭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任命辛安亭為軍事代表,負責接管國立獸醫學院,學院獲得了新生。全院師生員工熱烈歡迎軍事代表,積極協助軍事代表順利地完成了接管作。1949年9月15日開學,19日上課。1949年9月,在校學生71人。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全院師生員工集會熱烈慶祝。恰好這一天是國立獸醫學院建院3周年,國校共慶,一片歡騰。盛彤笙院長等在慶祝大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賀詞,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歌頌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
就在同一天,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發布公告,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一致決議,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本政府的施政方針。《共同綱領》、《文化教育政策》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教育為新民主主義的,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應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養國家建設人才,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主要任務”。這些規定既為恢復和發展高等教育事業提出了任務,又為改造和建設高等學校指明了方向,是新中國文化教育的指導方針。在這個方針的指引下,新生的國立獸醫學院進行了堅決的和有步驟的改造,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的思想,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一切為了國家建設,特別是經濟建設。發展和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教育。從而,使國立獸醫學院獲得了真正的新生。國立獸醫學院的創建,不僅是國內首座高等獸醫學院,而且結束了甘肅沒有高等農林本科學校的歷史。她對我國高等畜牧獸醫教育和甘肅高等農林教育事業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三、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的並人
1950年2月,西北軍政委員會決定,撤消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將其系科分別併入蘭州大學、西北農學院和國立獸醫學院。畜牧科、草原科併入國立獸醫學院,併入教師10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講師2人、助教2人),學生23人,中外文圖書數百餘種,儀器、藥品等設備數十箱,以及畜牧場供教學實慣用的各種品種的牲畜。
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畜牧科、草原科的併入,為國立獸醫學院建立畜牧系奠定了基礎和創造了條件。學院隨即設畜牧系,擴大成為畜牧系和獸醫系兩個系的學院。1950年8月,教育部公布《高等學校暫行規程》。內容包括總綱,入學,課程,考試,畢業,教學組織,行政組織,社團,附則。學院組織實施了暫行規程。1950年12月,經西北軍政委員會決定,國立獸醫學院改名為西北獸醫學院。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任命盛彤笙為院長,朱宣人為副院長。西北獸醫學院在西北教育部和甘肅省委的直接領導下,經過初步調整與改造,健全了領導體制,成立了院務委員會,加強和充實了院系領導班子,建立了黨支部,落實了高等學校宗旨和課程結構等,初步調整和改革了課程設置,為學院的持續穩定發展鋪平了道路。
盛彤笙先生銅像
盛彤笙先生銅像
這裡應該特別提出的是國立獸醫學院的創始人盛彤笙教授是著名的教育家、獸醫微生物學家。他早年曾留學德國,取得柏林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和獸醫學博士學位,生前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0年4月被任旨為西北軍政委員會畜牧部副部長。他懷著愛國熱情和本著為人類造福的宗旨,1946年從中央大學來 到西北蘭州,創建國立獸醫學院。他知識淵博治學嚴謹,為我國獸醫科學和高等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的業績將永遠為歷史所銘記。
為紀念他,緬懷他的業績,1993年7月17日,在甘肅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學院隆重舉行“盛彤笙畜牧獸醫科學基金會”成立大會。目的在於獎勵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才,促進學交流與合作,促進畜牧獸醫科學領域多出人才,多出成果,為祖國畜牧獸醫事業多做貢獻。任繼周任首屆理事會會長,趙有璋任副會長,理事會在甘肅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學院設辦公室。
矢志祖國畜牧獸醫科學和教育事業,堅持發展畜牧業以富民強國。他治學嚴謹,誨人不倦,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他是新中國畜牧獸醫科學的開創者,畜牧獸醫事業的繁榮發展是他永遠的豐碑!
新中國成立后,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國立獸醫學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調整和改革,學院從此翻開了健康發展的新篇章。在院系調整中,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畜牧科、獸醫科和西北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先後併入,西北畜牧獸醫學院發展成為全國基礎較強的畜牧獸醫高等學校之一,並為甘肅農業大學的成立創建了基礎。
盛彤笙院士、國立獸醫學院院長簡介
盛彤笙,1911年6月4日出生於湖南長沙。著名獸醫學家、微生物學家和獸醫教育家,中國現代獸醫學奠基人之一。
盛彤笙於1928年考入南京大學前身中央大學,1932年7月畢業於理學院動物學系,獲學士學位。后留學德國,1936年在德國柏林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38年在德國漢諾威醫學院獲獸醫學博士學位。
1946年創建了國立獸醫學院並擔任院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畜牧部副部長及西北財政委員會委員、兼任西北獸醫學院院長,西北行政委員會委員和西北畜牧局副局長,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籌備委員會第一副主任。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微生物學會人畜共患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中獸醫研究所創始人之一,研究員。
長期從事獸醫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培養了一大批畜牧獸醫高級人才,譯著了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的《克氏細菌學》、《家畜傳染病學》、《家畜內科學》等經典著作,為我國乃至世界畜牧獸醫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盛彤笙求學留學轉投畜牧獸醫科學事業
盛彤笙原籍江西省永新縣。1911年6月4日誕生於湖南長沙。家中兄弟子侄很多,一家人僅靠當中學老師的父親之微薄工資度日,日子過得極為清苦。1922年,盛彤笙考入一所外國人開辦的教會學校雅禮中學,該校除了國文和中國歷史外,其他課程都用英文授課,教學十分嚴格。雅禮中學的這段嚴格訓練,為盛彤笙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外語功底和文化功底。
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長沙,富於正義感的盛彤笙作為學生會領導,組織發起了反對帝國主義文化侵略和奴化教育的學生運動。之後被迫轉入江西省立第二中學學習。
1928年,盛彤笙高中畢業,考入南京中央大學生物學系。在中央大學,他如饑似渴地汲吮著多種知識的營養,除了學習本系的必修課外,還選修了化學系、物理系、外語系乃至哲學系、經濟系的一些選修課程。與此同時,還閱讀了許多文藝類書籍和刊物。他最喜歡魯迅的作品,愛看常載魯迅雜文的《語絲》、《莽原》等雜誌。在後來他赴德國留學時,除了一本《德華大字典》外,魯迅的《野草》是他隨身攜帶的唯一中文書。
由於聰穎好學,盛彤笙只用3年便學完了大學4年的課程,最後一年他轉入了中央大學上海醫學院(即上海醫科大學的前身)的本科一年級。1934年夏,他的家鄉江西省招考公費留學生,其中有一個留學德國的醫學名額。他便毅然回南昌應試,並以優異成績被錄取。同年9月,他中斷在上海的學業,登上了開往德國的客輪
當時德國的大學全是國立的,學制完全相同,鼓勵學生轉學,以便開闊眼界。這樣的教育制度和學術氛圍,給了基礎紮實、才華過人的盛彤笙更加自由的發展空間。他在慕尼黑大學就讀一年後,第二學期轉學柏林大學。在柏林大學,他只用了兩年便修完課程,並完成博士論文,通過答辯,於1936年獲得柏林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因為盛彤笙認為我國人民的體魄孱弱是由於食用動物性食物不足所致,而畜牧獸醫科學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切入點。所以,他又轉到漢諾威獸醫學院完成獸醫方面的功課和博士論文,並於1938年獲得獸醫學博士學位。能在治學嚴謹的德國短時間裡拿到兩個博士學位,令人驚羨,而盛彤笙又是從醫學轉到當時不為國人所重視的獸醫學,更是出人預料,但這恰恰表明了他與眾不同的高遠志向。
盛彤笙青年時期,切身感受到歐洲畜牧獸醫業的發達及其對經濟發展和國民身體素質所起的重要作用,認識到要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必須要有發達的畜牧獸醫事業,於是由醫學轉而投身獸醫科學。
新中國成立初期,他通過對新疆、青海、陝西等省區的考察,提倡在牧區實行“划區輪牧,儲草備冬,改良畜種”,對西北地區畜牧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1957年他被錯劃為“右派”,解除一切行政職務、只保留全國政協委員資格后,盛彤笙三次在全國和地方會議上發言,對當時佔據統治地位的不論地區特點的“以糧為綱”提出質疑,力主加速發展畜牧業,從而促進我國農業早日實現現代化。他的發言引起了熱烈反響。在1980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大會發言中,他極力主張的“大畜牧業”觀念,引起了與會學者的共鳴,他的發言被《人民日報》摘登,產生了較大影響。
盛彤笙被打為“右派”后,儘管遭受了許多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仍然懷著對祖國、對事業、對歷史的忠誠,埋頭翻譯了匈牙利科學家寫的德文名著《家畜特殊病理和治療學》,分上下兩卷出版,上卷名為《家畜傳染病學》,下卷名為《家畜內科學》。“文革”期間,盛彤笙在“牛棚”中翻譯了前民主德國貝爾等著的《家畜的傳染病》一書。這是盛彤笙對我國獸醫學的又一貢獻。
盛彤笙與中國第一所獸醫學院
中國教育史上惟一一所獨立的獸醫學院,就在西北的蘭州。
盛彤笙一手創辦的這所獸醫學院,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雲集了數十位留洋博士和國內獸醫學界的權威。
從國立獸醫學院到西北獸醫學院,盛彤笙(1911~1987)福澤西北,弟子遍布全國。去年7月9日,小西湖獸醫研究所院內的伏羲堂要拆除了,人們才發現它有許多令人難忘的東西。這座看上去毫不起眼的二層樓,在今天高樓林立的蘭州算不了什麼,但在五十多前,它卻是同中山堂、致公堂三愛堂並稱的蘭州四大堂之一。
五十多年前,盛彤笙一手創辦起了我國第一所獸醫學院——國立獸醫學院。這所囊括了國內獸醫學權威專家的學校,不僅是當時亞洲一流學府,而且還是新中國獸醫人才的搖籃。
“伏羲堂”的傳說
1945年抗戰勝利后,美國科學考察團來西北地區考察。1946年考察結束后,他們向南京國民政府提議應在西部創辦一所畜牧獸醫教學機構,以適應開發草原資源,發展畜牧業的需要。當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的朱家驊委派盛彤笙籌辦學校。鑒於蘭州的地理位置,初步決定在蘭州辦學。經過反覆考慮,盛彤笙選准了西郊七里河鹼溝沿地區,將此地作為國立獸醫學校校址。
此時,盛彤笙已35歲,仍未成家。
“我們剛來的時候,荒冢累累,滿目蒼涼,狼群不時在學校周圍出沒。”原國立獸醫學院的一位學生回憶說。
盛先生和其他員工,經過初期的籌劃和不斷的努力,先後購置了200畝地,奠定了辦校基礎。後來陸續修建了教學大樓伏羲堂、家畜病院、圖書樓、教授宿舍樓、學生員工宿舍、食堂、水塔馬廄牛舍牧草試驗場,至此學院初成規模。
作為當時蘭州市三大建築的伏羲堂,是國立獸醫學院的核心部分,不論是過去還是在今天,它都有值得驕傲的地方。修建伏羲堂時,盛彤笙投入了全部的心血。
據一些老人說,伏羲堂的修建可謂費盡周折。由於是戰爭年代,經費短缺,交通閉塞,不僅鋼筋水泥從南方拉運,就連工地用水也是人挑車拉。一袋水泥的成本相當於一袋麵粉。到了後來由於經費問題,不得不修改設計,將原來的鋼筋水泥結構改為土坯灰條板內牆結構。
1947年冬天,佔地近2000平方米的伏羲堂建成了,整個建築東西長80米,呈橫寫的“亞”字型,門樓有四個直徑一米的水刷石圓柱襯托,體態大方,氣勢雄偉。門樓上方的“伏羲堂”三個字,筆力遒勁,頗有氣勢。門廳還鑲嵌了兩塊碑文。取名伏羲堂的含義是紀念我國傳說中的畜牧獸醫始祖伏羲氏
新中國成立后,根據國家經濟形勢變化,國立獸醫學院也在逐步演變,最後成了甘肅農業大學的一部分。盛先生精心創辦的獸醫學院也煙消雲散了,至今全國仍沒有獨立的獸醫學院。
1987年盛先生臨終前,還給時任甘農大校長的陳北亨寫信,要他一定把獸醫學院辦起來。
留洋博士匯聚一堂
國立獸醫學院一起步,盛彤笙就把目標定為世界最好。他一邊主持修建工作,一邊四處物色教師,通過各種關係和渠道,請來十幾位留洋博士,幾乎囊括了當時國內獸醫學界權威專家。
曾任過甘肅省副省長的朱宣人,在國立獸醫學院擔任教務長,他說這些人才有些是抗戰時期遷居甘肅的,有些是盛彤笙從國外請來的,還有些是預定的。
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的楊詩興就是被盛彤笙從國外請回來的。在小西湖獸醫研究所內,我們拜訪了年逾九旬的楊詩興老人,他精神依然矍鑠,銀髮飄飄,時斷時續的談話透露著老人活躍的思維。
1948年畢業后,楊詩興就一直在英國漢納乳牛研究所工作,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他收到盛彤笙的來信,邀請他擔任畜牧系主任。雖然英國政府給他們設置了種種障礙,甚至禁止中國留學生到香港,但楊詩興還是四處選購圖書,製作幻燈片,為回國準備。1951年8月的一天,他終於費盡周折回到祖國。
從1946年開始,一大批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來到國立獸醫院任教。病理學家朱宣人、營養學家楊詩興、畜牧學家粟顯倬、飼養學家盧德仁、中獸醫學家蔣次升、養羊學家張松蔭、獸醫微生物學家廖延雄、草原學家任繼周……再加上當時在西北獸醫防治處的羅清生鄺榮祿、謝丕帕等一大批專家,國立獸醫學院可謂是人才濟濟。
甘肅農業大學的王錫禎教授說,國立獸醫學院是全國的惟一一所獸醫學院,亞洲學術水準最高的獸醫學校。當時國內獸醫學的權威專家均在國立獸醫學院任過兼職、專職教授。
全英文講課,學生留洋
今年7月10日,記者採訪了王錫禎教授,他是1948年考入國立獸醫學院的。
“我們那時候,從課本到廁所的標誌,全是英文。當時我們學校招生時說,畢業后全部出國留洋,報名的人特別多。”
按照盛先生的設想,國立獸醫學院將建成世界最好的獸醫學院,自然要將學生送出國門深造,學校對學生要求極為嚴格。按理說,這樣一個專家薈萃的學院該是學生眾多了,但是恰恰相反,國立獸醫學院的規模一直都不大,1946年第一期面向全國招人的時候,全院師生只有80多人。
一方面是校舍不足,另一方面與盛先生的從嚴治校的觀念分不開。“兵貴精而不貴多”,第一批招生,全國有500多人報名,僅僅錄取了48名,學院施行了兩門課不及格自動淘汰,一門課不及格,給一次補考機會,補考仍不及格者即淘汰。在這樣嚴格的教學制度下,第一期學生到畢業時僅剩下8個人。當時人們都把他們稱為“八大金剛”。到1951年改為西北獸醫學院時,共有34人畢業。
留學德國的盛彤笙作風非常嚴謹,尤其是在細節上,更是容不得絲毫馬虎。陳北亨說:“盛校長要求非常嚴格,不僅實驗室里的東西不能隨意放置,而且特別講究整潔,如果誰穿著背心,趿拉者拖鞋出現在伏羲堂,被他看見非要挨罵不可。”
學術上他更是孜孜以求。1951年,當時校內刊物上發表了一教授的學術論文,這位獸醫內科學教授是湖南人,在文章中將動物耳朵耷拉下來,寫成“垂起”,盛先生在這篇文章的旁邊寫道“垂者下也,起者上也,請問垂起是什麼意思?”
1948年8月,學院舉行一次學術報告會。輪到一位助教給學生作學術報告時,盛先生也在下面聽,聽了一會兒,盛先生有些不高興了,轉身出去,回來時他抱了一摞書,然後丟在這位助教的面前,“您看看您在胡說些啥!”
福澤西北五省
1946年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設立國立獸醫學院,1950年12月,國立獸醫學院易名為西北獸醫學院1951年,盛彤笙被調到西北軍政委員會擔任畜牧部副部長,雖然還在擔任西北畜牧獸醫學院的院長,但已不再負責具體事務。經他一手創辦的國立獸醫學院卻沒有停步,彙集在蘭州的大批知名獸醫專家,使西北畜牧獸醫學院的學術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伴隨著國家經濟建設高潮的來臨,這些專家們面向西北五省辦起了一班又一班的短訓班:新疆班、西藏班、青海班、甘肅班、寧夏班等等,培養了一大批少數民族獸醫人才,抽調出一批人成立了青海畜牧獸醫學院。
從1951年開始,一些在國立獸醫學院任職的留洋博士,被抽調到全國各地負責籌建當地的農學院。
此時,國立獸醫學院已經成為新中國獸醫人才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