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規劃
海河流域規劃
新中國成立以前,海河流域未進行過全流域的綜合規劃(及防洪規劃)工作,民國時期的“順直水利委員會”曾經進行過永定河防洪規劃工作。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對海河流域的治理一直很重視,全流域進行過三次全面綜合規劃工作。
目錄
海河流域位於中國華北地區,是中國開發較早的流域之一。
流域概況 海河流域習慣上包括海河和灤河兩水系。海河水系由漳衛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薊運河等組成,還包括徒駭河、馬頰河等平原排澇河道;灤河水系包括灤河和冀東諸河(見圖)1949年前,除灤河水系和薊運河、徒駭河、馬頰河單獨入海外,其餘各河均彙集天津流入渤海。天津以下河道稱海河,幹流長73km。海河流域範圍包括北京、天津兩市和河北省大部分,山西、山東、河南、遼寧四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流域總面積31.8萬km2(其中海河水系26.4萬km2、灤河水系5.4萬km2)。流域內山區、平原面積分別佔60%和40%。燕山、太行山由東北至西南呈弧形分佈。山脈以西、以北分佈著黃土高原;山脈以東、以南是廣闊的大平原。山地與平原間的過渡地帶短,幾乎直接交接。平原地形的總趨勢是由西南、西、北向天津附近的渤海灣傾斜。由於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入侵以及本流域各支流沖積的影響,平原區內構成緩崗與窪淀相間分佈的複雜地形。
!! 海河流域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為560mm,其中70~80%集中在汛期(6~9月),而汛期降雨又往往集中於幾次暴雨,故極易釀成洪澇災害。在農作物需水最多的季節(3~5月),流域平均降雨量僅佔全年的10%左右,幾乎年年春旱。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88億m3,年際間變化幅度大,並有連續豐枯現象。如1956、1963、1964等年徑流量均在500億m3以上,而1980~1984年平均徑流量僅143億m3。據明清兩代資料,540年間,流域內發生旱災377次,水災361次;17世紀以來,永定河洪水有5次波及北京,各河洪水有8次淹及天津;1939年淹地5000餘萬畝,受災人口800萬。海河山區盆地、下游中部和濱海平原排水條件差,土壤多呈鹼性,鹽鹼為害也很嚴重。全流域鹽鹼地面積曾達3400萬畝,約佔耕地面積的20%。流域內山區、黃土丘陵和土石質山地面積分佈廣,由於長期以來濫砍濫伐森林和陡坡開荒、過度放牧等影響,大部分地區植被覆蓋小於30%,導致土壤嚴重侵蝕。水土流失面積約佔山區面積的70%。各河多年平均輸沙量總計約1.7億t,其中永定河年輸沙量達8070萬t,年輸沙模數為1786t/km2,僅次於黃河。
海河流域1986年總人口1.08億,耕地1.70億畝,其中平原約1.14億畝,是中國重要的糧棉產地。流域內礦產資源豐富,煤、石油、鐵的蘊藏量在中國均佔有較大比重。山西省是重要的能源基地。沿海是重要的鹽產區。海河流域的工業、交通、旅遊業均較發達,有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大同等大城市及天津、秦皇島等外貿港口。
治理成就 海河流域的水利事業有悠久歷史(見海河水利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開始了有計劃的治理,1957年制定了《海河流域規劃》,1963年海河流域發生特大洪水后,又在原規劃的基礎上編製了《海河流域防洪規劃報告》。30多年來,在規劃的指導下,海河流域治理和開發取得了顯著成就。①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適當攔滯的原則,初步形成了防洪工程體系。全流域建成了岳城、崗南、黃壁庄、王快、西大洋、官廳、密雲、潘家口等大型山谷水庫29座(總庫容218億m3),1987年統計中型水庫110座(總庫容34億m3),共可控制山區面積85%。開闢了滯洪窪淀32處,滯洪總量可達191億m3。普遍培修各河堤防,新開挖了滏陽新河、子牙新河、永定新河和潮白新河,擴大了衛河、衛運河、漳衛新河、獨流減河、滹沱河等排洪河道,使洪水分流入海,改變了歷史上各河洪水彙集天津的被動局面。入海泄流能力總計達20000m3/s以上,比1949年增加8倍。在各河中,漳衛河、子牙河、大清河按防禦1963年型洪水治理;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薊運河按防禦1939年型洪水治理;灤河按防禦1962年型洪水治理,均約合20~50年一遇。②平原低洼易澇地區,先後開挖、疏浚了徒駭河、馬頰河、南大排河、滏東排河、北排河、龍鳳新河等骨幹排澇河道,完成了部分面上配套工程,基本形成了排澇系統,大部分地區排澇標準達到3~5年一遇,部分地區達到10年一遇。③水資源得到較充分地利用,地表水利用率達56%,地下水利用率達72%。魯北、豫北沿黃河地區還發展了引黃灌溉。到1985年止,全流域灌溉面積已達9630萬畝,佔耕地總面積58%,城市居民和工業用水量也有了較大增長。④山區開展了水土保持工作,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萬km2以上。
存在問題 ①在現有防洪體系中,許多水庫的防洪保壩標準偏低,河道阻水障礙增多,入海尾閭淤積嚴重,滯洪窪淀中避水安全設施普遍不足。除澇工程中,有的骨幹河道面上配套差,淤積也較嚴重。②水資源嚴重短缺,已成為工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高,潛力很少,供需矛盾已很突出。農田灌溉缺水的現象已持續多年,一些大中城市也曾發生過水荒,居民生活用水不能正常供應,部分工廠被迫停產或減產。③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平原地區,由於地下水大量超采,已形成大面積下降漏斗,有的地區接近疏干,導致地面下沉和海水入侵。由於地表水利用程度不斷提高,河道下泄流量銳減,加上城市和工業排污量增加,各河平均污徑比已高達0.12,許多河段水體污染嚴重。
規劃 根據流域內存在的問題,治理任務是:鞏固、發揮現有工程效能,完善防洪、除澇體系;開源節流,緩解水源危機;防治水體污染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
鞏固和完善防洪除澇體系 首先擴建、加固現有水庫,清除河道障礙,疏浚河道,完善和增設滯洪區的安全設施,以恢復和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為確保京、津兩市防洪安全,在永定河上續建蘆溝橋分洪工程並增建石匣里等水庫。低洼易澇地區,要做好現有骨幹排水河道的清淤和面上配套,形成通暢的排澇、排鹼系統;改善灌區灌、排系統,採取井、渠結合和農業措施,防治土地鹽鹼化。
多途徑解決缺水問題 ①全面開展節約用水,建立節水型社會。其主要措施包括:調整工農業結構、控制耗水量大的工業和農作物的發展;提高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降低耗水定額;推廣渠道防滲、管道輸水,適當發展噴灌、滴灌、提高農業用水效率。②強化管理,合理調配,挖掘現有工程潛力。③興建灤河支流青龍河的桃林口水庫,增加沿黃地區地下水開採量,進一步開發流域內水資源。④爭取修建一批跨流域引水工程。設想先建引黃入白洋淀、引黃入晉、引黃入津工程,以後再修建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把長江水引進海河流域(見南水北調工程規劃)。
保護水源 主要是:①加強工廠內部污水處理,嚴格控制污水排放量和排污標準;②修建城鎮污水處理廠,使大部分污水經過處理,成為再生水源;③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控制地下水開採量,防止地面下沉。
加強水土保持工作 堅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調整農業結構,使農、林、牧各業協調發展,以達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互結合。各河系中永定河流域上游水土流失最為嚴重,是治理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