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陽鎮

昭陽鎮

昭陽鎮,江蘇省興化市轄鎮,是興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位於北緯32°40′-33°13′,東經119°43′-120°16′,地處江淮之間、蘇中里下河腹部、長江三角洲沿江經濟帶。東鄰垛田鎮,南接臨城鎮、江蘇省興化經濟開發區,西與西郊鎮及高郵市甘垛鎮毗鄰,北與興東鎮相望。總面積50平方公里,人口175116人。

城鎮簡介


昭陽鎮(主城區)
昭陽鎮(主城區)
1988年3月興化撒縣建市,昭陽亦為市委、市政府的駐地。其行政轄區面積51.01平方公里,總人口16.5萬人,轄4個街道辦事處,24個社區居委會、12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遠眺昭陽鎮(主城區)
遠眺昭陽鎮(主城區)
昭陽鎮境內地勢平坦,河流眾多。河道總長約50公里,其中骨幹河道11條,主要有橫涇河、大溪河、西盪河、興東河、東平河、車路河、上官河、下官河、白塗河、泗洲河、山子河,總長35.6公里,陸地面積7.4046萬畝,水域面積2.3590萬畝,分別佔總面積的76.2%和23.8%。
昭陽鎮處於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氣候特徵。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霜期不長。年均氣溫15℃左右,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日照2305.6小時,無霜期227天。

歷史沿革


八字橋廣場
八字橋廣場
昭陽鎮,春秋戰國時期為吳楚屬地,周慎靚王時為楚將昭陽食邑,故名之。
1948年12月,興化解放后即設昭陽鎮為城區人民政府駐地。
1949年6月,划昭陽鎮為東皋、興義、昭陽、景范、興陽五個鎮,直屬興化縣政府。
1952年,城區五個鎮劃為八個鎮,即增設南滄、文峰、朝陽3個鎮。
1958年,成立昭陽人民公社。1959年複名為昭陽鎮。
1960年,昭陽鎮與城南人民公社合併為昭陽人民公社。
1961年,城鄉分開,復建昭陽鎮。
1966年,先後將昭陽鎮、昭陽人民公社更名為新興鎮、新興人民公社。
1969年,復將新興人民公社更名為新興鎮。 1980年5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新興鎮仍恢復原名昭陽鎮。
明清一條街
明清一條街
1999年8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原東潭鄉併入昭陽鎮,同時將城郊臨城鎮的葯沈村、東五里村、垛田鎮的下甸村、沙垛村、西鮑鄉的新城村、關門村、雙官村、南賀村、北郊鄉的嚴家村一併劃歸昭陽鎮管轄。
2001年,將合併后鎮轄區內的張陽村、葛家村、孫金村劃歸興化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同時將西郊鄉的陳樓村、水產村劃歸昭陽管轄。
2001年3月,將原有29個村合併調整為12個村。
2001年4月,將原有7個辦事處合併調整為4個辦事處,將原有46個行政社區和3個行政村合併調整為24個社區。
2003年8月,轄區內的向陽村劃歸興化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同月,市委、市政府建立興化城區社區工作管理委員會,並委託昭陽鎮管理。
2016年12月3日,撤銷昭陽鎮,以原昭陽鎮的水關、迎豐、長安、文峰、儒學、滄浪、文林、南滄、新陽、西霞、牌樓、新義、海池、英武、景范、五嶽16個居委會和嚴家、沙甸、五嶽、新城、城北5個村委會區域為昭陽街道行政區域。

教育事業


江蘇省興化中學
興化中學創辦於1926年,始名“興化縣立初級中學”,校址設於原“文正書院”內。學校聘名師,育俊彥,一時“群流奔赴”,飲譽四方。抗日戰爭期間,學校往返遷於鄉村、城區,師生顛沛流離。抗戰勝利后,翌年,遷至城中“文廟”。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蘇中行政公署決定我 校增辦高中,校名為“蘇中興化中學”。1953年,改為“江蘇省興化中學”。是全省首批省屬中學。1980年,又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1994年,通過省級重點中學驗收。2004年,通過江蘇省首批四星級普通高中驗收。
江蘇省四星級高中、省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初中——興化市楚水實驗學校,背靠昭陽古城,東臨滄浪河畔,校園佔地250多畝(17萬多平方米)。學校創建於2000年,按照“高起點建校,高品位辦學,高效率管理,高質量育人”的發展思路,經過幾年的跨越式發展,成為跨高中、初中、小學三個學段的集團化辦學的現代化實驗學校,成為興化地區一個“叫得響”的教育品牌。學校現有教學班級100多個,專職教師340多名,學生7000多名。
新建的興化市第一中學,由位於城區的原昭陽中學、城北中學、魯迅中學三校高中部優化整合而成。2007年6月,經過深思熟慮,反覆論證,興化市政府、市教育局作出重大決策,將在昭陽中學原址上擴建后形成的新校區,作為整合城區三校而成的興化市第一中學的校區。學校選址於原昭陽中學、文林小學以及由此東擴北拓而成的新校區,西鄰豐收路交通便捷之道,東接儒學街人文薈萃之所。一所嶄新而又有著豐厚文化底蘊和悠久歷史傳承的學校從此展現在興化城區的中心地帶。她的出現,必將為興化的教育界開拓一片蔚藍的艷陽天!
興化市板橋中學
興化市板橋初級中學原為江蘇省興化中學初中部,創辦於1926年,1998年獨立分設,取名興化市初級中學,2000年定名為興化市板橋初級中學。
學校堅持“制度保障管理規範,文化提升管理品質;師德彰顯教師魅力,科研挖掘教師潛力;特色促使學生自強,效益成就學生自信”的辦學理念,取得了驕人的辦學業績。
板橋初級中學是興化市第一所“省級示範初中”、泰州市首屆“模範學校”、泰州市“德育先進單位”、泰州市“文明單位”、“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單位”、“教育部綜合實驗課題組實驗基地”。
2003 年興化市委、市政府為變人口大市為人力資源大市,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發展民辦教育,決定在城市新區建一所規模大、標準高的學校,市政府與北京新民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創辦.為傳承興化地區豐厚的人文傳統,學校定名為“江蘇省興化文正實驗學校”。
江蘇省興化文正實驗學校選址於興化城南新區,東依興泰公路興化大道,西倚英武南路,北臨中和路,南傍八里鋪路,征地 319.3 畝,預計建設總投入近 1.5 億元。

經濟建設


城市建設
城市建設
2009年,全鎮財政收入52003萬元,經濟總量15億元,城區建設日新月異,市政設施日臻完善,服務功能不斷增強,環境、資源、物產優勢得天獨厚,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農業

昭陽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花基地。歷年來,糧、棉、油、水產品總量一直居全國前列,年產糧食110萬噸,棉花4萬噸,油料3.7萬噸,生豬45萬頭,家禽2000多萬隻,蛋品7萬多噸。主要農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茅。近年來,注重傳統農業向新型、高效、產業化方向發展,生態農業迅速崛起,一禾蔬菜、興化青蝦等無公害農產品已經越來越受到海內外消費者的歡迎和喜愛。對外經貿充滿生機。

工業

遠眺昭陽鎮(主城區)
遠眺昭陽鎮(主城區)
昭陽工業門類較全。機械、冶金、化工、醫藥、紡織、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導行業。現有各類企業2600多家。其中大型企業 3家,中型企業16家;省級企業集團 4家。齒輪、軸瓦、鋼簾線、異植物醇、特種不鏽鋼焊絲、敏感元器件、軟軸軟管、酮酞箐、鏈輪曲柄、棉紗、牛仔布、脫水蔬菜等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中庄醉蟹、河蝦籽、金松皮蛋、板橋米酒等產品歷史悠久,享譽海內外。傳統的農業正向新型、高效、產業化方向發展。興化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基地。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年產糧食110萬噸、棉花 4萬噸、油料3.5萬噸、特種水產品10萬噸、生豬90萬頭、家禽1400萬隻。興化現有出口商品生產企業150家,出口商品15大類、200多種品種,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商品供貨額10多億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此投資合作,興辦三資企業100多家。
昭陽現已成為里下河地區工商並茂,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交通、郵電等事業欣欣向榮的新型城鎮,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江蘇百家名鎮之一。

交通運輸


南繞城高架
南繞城高架
昭陽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舊時的昭陽河網縱橫,出門非舟楫不行。內陸交通閉塞,建國后僅有一條陸上出縣通道郵興鹽公路。
如今高興東公路與京滬、寧靖鹽高速、沿海高速、204國道相接,寧鹽一級公路、興泰公路貫穿南北,現在昭陽至地級泰州市只需半小時,到上海、南京2個多小時。在達到鄉鄉通公路的基礎上,年內要實現村村通公路。郵電通信、有線電線遍布城鄉。正日大酒店、凱越大酒店、喜來居大酒店、鳳凰大酒店、香格里大酒店等高規格的星級賓館陸續登場,樂天馬特、蘇果、時代、大潤發的入駐,為昭陽快捷的交通、便利的通信、方便的水電、周到的服務為招商引資、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騰飛的翅膀。
水運:有客輪開往泰州市、安豐。
客運:建有客運站,有客車開上海、無錫、南京、揚州、大豐、泰州、東台等地。

歷史文化


昭陽鎮歷史悠久,據南盪出土的部分文物考證,境內的人類生存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距今約4000多年。昭陽方言屬江淮方言區。明初,因大批蘇州移民進入,昭陽方言中亦含有吳語成份。
昭陽飲食含文化屬"維揚菜系"。烹調製作方法以燉、燜、蒸、燒、炒見長。名菜名點有:清蒸桂魚、炒鯊魚片、醉蟹清燉雞、醋熘鱖魚、蟹黃包子、水鄉米餅、水晶蝦仁、松花皮蛋等,另有米餅、桂花圓宵、砂鍋等地方小吃。
鄭板橋故居
鄭板橋故居
昭陽民間至今留有盪湖船、打蓮燈、舞龍扇舞腰鼓、鼓號、綵綢、綵球等傳統文化習俗,其內涵隨著歷史變遷應時更新。尤其是勞動號子種類繁多,以秧歌、窯工、車水、耕田、打場、挑號子等內容為普遍。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民間諺語至今流傳甚廣。以鄭板橋、李魚單為代表的先賢書畫藝術,在海內外影響斐然。
昭陽鎮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悠久歷史的水鄉文化古城。戰國時為楚將昭陽食邑,其死後葬於城西陽山,故名之。五代楊吳武義二年(公元920年)設置興化縣,歷為縣治所在地。1988年3月撒縣建市,亦為市委、市政府的駐地。昭陽古鎮人文薈萃、人傑地靈,是“揚州八怪”中鄭板橋、李鱓以及“東方黑格爾”劉熙載的故鄉。

工業園區


江蘇昭陽工業園是2001年11月經興化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市級工業園區--興化市私營經濟城, 2002年10月經省經貿委等部門批准為省級示範工業園區,命名為江蘇昭陽工業園。
區位優越:園區位於江蘇省興化市城區,東臨省級過境公路,距高興東公路約10分鐘行程,距京滬、寧靖鹽高速公路和新長鐵路約30分鐘行程,距上海虹橋機場和南京祿口機場約3小時行程,距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泰州港56公里,水陸交通便捷。
設施優良:園區提供具備建廠條件的土地,符合"六通一平"要求。已形成完善的道路交通網路,幹道路幅25m;華東主電網不間隔供電,有35KV、110KV、220KV變電所互通供電,為園區提供連續、穩定的工業和民用(220V、380V、35KV、110KV)電力保障;自來水水源充足,水質優良;排水管網縱橫交錯,管徑從φ60-φ30cm按主支流配備;通訊設施完備,程式控制電話容量充足;場地平整,地基承載力較高,具備建造大型工業廠房的條件。
服務優質:園區堅持"誠信、務實、優質、高效"的工作宗旨,積極倡導"投資者的需求就是工作目標、投資者的困難就是服務方向、投資者的讚譽就是最高追求"的服務理念。入園企業可享受"全托式"服務,在項目申辦、審批、建設、經營過程中,一切涉及到工商、稅務、外經、消防、環保、政策信息諮詢等相關部門的工作,全部由園區派專人負責辦理或協助辦理。
政策優惠:入園企業除享受省級開發區各項優惠政策外,按興化市人民政府[2006]83號文件享受項目申辦建設"規費減半"優惠;土地價格按照省國土資源廳對市核定的土地成本每畝13.96萬元的基礎上,採取"政策隨項目走"的辦法,根據投資和註冊基本情況,實行分級優惠。
產業配套:興化是全國著名的不鏽鋼特種合金材料及製品的產業基地,昭陽工業園經過近年的發展,已初步形成了特種鋼製品、紡織機械、船舶機械、電子元件等特色產業,具有較強的鑄造、鍛造、鈑金、金加工等生產能力,除滿足企業自身產品需求外,可為大型機械電子企業協作配套,從而有效地節省同類型企業的投資成本和零部件配套成本。

地方特產


螃蟹:年產量1684萬千克,興化河蟹具有青殼、白肚、金爪、黃毛、紅膏等特點,肌肉中含10餘種氨基酸,殼含大量鈣質,富含蟹紅素、甲殼素等,營養十分豐富,藥用價值多功能。泓膏大閘蟹獲得綠色食品標誌許可使用,泓膏、中庄、千垛、金沙溝牌大閘蟹獲國家級無公害水產品質量認定。“中庄”牌大閘蟹獲上海推介會金獎品牌和擂台賽的“金獎蟹星”品質最佳獎。泓膏大閘蟹、楚水牌醉蟹等是江蘇省名牌產品。泓膏牌大閘蟹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推薦產品”稱號。
青蝦:年產量1649萬千克,是全省青蝦產量的1/6、佔全國青蝦產量的1/10。興化青蝦個體大,品質純正,體色為青藍色並伴有棕綠色斑紋,體表光潔半透明,身體分20節,興化青蝦全身覆蓋甲殼,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灰分、鈣、鐵、維生素、硫胺素、桔黃素、尼克酸、細胞色素C和肌酸酐等,甲殼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和蛋白質,幾丁質是由醋酸醯胺葡萄糖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比較柔韌,能為水所滲透,但不溶於水、酒精、弱酸和弱鹼,保持野生青蝦的優良性狀,除鮮活供應食用,還可加工成凍青蝦、剪須蝦、凍蝦仁、蝦籽、蝦籽醬等名牌加工產品。楚水、千垛、金沙溝牌青蝦獲國家級無公害水產品質量認定,楚水牌大青蝦獲得中國綠色食品中心綠色食品標誌許可使用認證,楚水牌青蝦、凍青蝦等是江蘇省名牌產品。

旅遊資源


玄武靈台
海池河畔的“玄武靈台”景區,樓台亭閣依城傍水,參天大樹遮天蓋地,景色幽雅秀麗。這是興化城內最具規模的一處人文景觀,擁有七百多年歷史。
據史籍記載,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興化知縣陳垓為防禦金兵和剛崛起的蒙古兵等北方軍隊渡淮南犯,利用改造大小垛島和河道開挖的積土,圍繞縣衙署四周築成長約3.5公里的土城和東南西北四門以及四座水關,並在縣衙以北的土城南側構築高台;根據五行方位及其對應“四象”中的玄武(神龜),將此台命名為“玄武台”。同時,在“玄武台”上建成寓意“攻佔防守”且與淮河一衣帶水的“襟淮樓”。元時知縣詹士龍於此讀書,故又名讀書樓。
1538年,知縣傅佩開闢玉帶河引水入海池,為鞏固城防重修此台,並改名拱極台,台高6米,長16米,寬15米,佔地約1300平方米。正門有石刻“拱極”兩字。東西兩側各有圈門可以出入,東面平台為昭陽書院,天井北三間為紀念屈原的屈子祠。西過月洞門為綠波亭,亭北為海光樓。
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秋,駐守揚州的抗清英雄史可法與其義子副將軍史德威赴興化督查城防,登臨“拱極台”察看地形,將“襟淮樓”改稱為“海光樓”,並即興題“海光樓”匾額懸於樓上。清代避聖祖玄燁諱,曾改名元武台,1686年《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館於此。
“玄武靈台”景區在南宋初具規模,至清末民初,特別是明清時代,修建、擴建多達10多次,先後增建了遺愛祠、景賢祠(后改屈子祠)、昭陽書院及碑堂等建築,受到歷代文人雅士及各級官員100多人的謳歌和讚頌,由此產生了大量詩文作品,其中詩歌100多首,碑記10多篇,賦3篇,詞8闕,序(跋)文8篇。同時更產生了由清同治六年(1867年)知縣俞麟年組織的文人“雅集”的《拱極台唱和集》和《興化拱極台志》詩文集,以及具有世界影響的孔尚任名劇《桃花扇》,極大地豐富了“玄武靈台”景區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使其成為與揚州平山堂、高郵文游台相媲美的蘇北、蘇中重要名勝景觀之一。
鄭板橋故居及紀念館
鄭板橋故居,位於江蘇省興化市東城外鄭家巷7-8號。坐北朝南,前後兩進,有正屋3
鄭板橋故居及紀念館
鄭板橋故居及紀念館
朝北南屋3間,另有門樓、小書齋、廚房各一間。粉牆黛瓦,蘭竹蕭蕭,庭院清幽。整個故居建築簡樸典雅,充分體現了鄭板橋生前所寫的“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故居內陳列鄭板橋生活用具及鄭板橋書畫複製品,研究鄭板橋的資料等等,堂屋條台上立有一古銅色鄭板橋全身塑像。1983年全面修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故居為粉牆灰瓦,面積雖不大,倒可暫避喧囂。院中信步,能靜聽自己的腳步聲在院子里迴響。
鄭板橋紀念館是中國歷史人物紀念館。1983年11月為紀念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而建立。位於江蘇省興化市城區。
該館藏品1181件,其中鄭板橋書畫墨跡33幅,金農、閔貞、鄭鑾、劉熙載等人的書畫348件,當代名人為紀念鄭板橋、施耐庵而作的書畫833件。
該館基本陳列為“鄭板橋生平及藝術成就”。陳列“昭陽鄭氏家譜”、板橋老人的遺物、7種版本的《鄭板橋集》、板橋墨跡的複製品和照片以及有關的研究論著、資料和劇本、金石、傳說故事等。
紀念館所轄的鄭板橋故居,為南北8間的清代民房建築。粉壁黛瓦,蘭竹蕭疏,保持“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的原貌。故居內不定期地舉辦小型書畫展覽,播揚鄭板橋的藝術成就。鄭板橋以詩書畫三絕蓋世,曾是清代“揚州八怪”的領銜人物。鄭家世代讀書,可謂書香門弟。墨竹成了鄭板橋繪畫作詩最主要的題材。在他的筆下,竹也化作了一種品格。青竹傲岸不屈,虛心勁節,可以說是板橋崇高氣質的寫照。

轄區概況


昭陽鎮現轄24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
行政村沙甸村五嶽村嚴家村新城村城北村
居委會水鄉居委會水關居委會迎豐居委會長安居委會文峰居委會王家居委會
儒學居委會健康居委會滄浪居委會聯建居委會南滄居委會南郊居委會
英武居委會堂子居委會新風居委會西霞居委會新陽居委會建新居委會
新義居委會北郊居委會楚水居委會昭陽居委會富康居委會牌樓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