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淘
台灣客家語歌手
陳永淘,台灣客家語歌手,以民謠風格為主。1956年出生於新竹縣關西鎮,1979年畢業於世新大學編導科,曾在野外雜誌擔任企劃,先後參加過櫻花鉤吻鮭和新店溪香魚保育工作;后從事客家語音樂創作,曲風結合民謠搖滾、藍調等形式為主,深具游唱詩歌的特色。代表作《天問》等。
陳永淘
“雖然我的工作與生態保育有關,但還是感覺台北不適合人居住,每次到鄉下就感到呼吸順暢,人到中年,也許我該找個適合自己的地方吧!”於是他在1991年,辭掉了待遇優厚的工作,告別了居住二十年的台北,到三芝成立“金屬解放工作室”,從事拾荒雕塑。對阿淘而言,生活愈是接近大自然,也就愈遠離壓力。
1996年為了安慰病重祖父,作了一首回憶童年往事的客家歌曲“頭擺的事情”(客語“頭擺”亦即“從前”),回憶童年和祖父共處的時光,逗祖父開心,從此開啟客家音樂創作生涯。
彈吉他
阿淘哥這一唱,就唱了兩年多,這中間可以說是風雨無阻,他從九七年秋天,唱到九八年,再唱到二OOO年夏天,由於心中很多計劃,有待實現,決定將北埔的演唱告一段落,重新出發。暫別北埔廟口的常態演出后,終於在半年後,以一張小朋友的作品呈現了這段時間努力的成果。(註:《阿淘和孩子一起下課啦》)
回到峨嵋,阿淘哥安家落戶,發現峨嵋湖湖水淤積嚴重,水質有氧化,幾乎毀了峨嵋湖原本的生態,阿淘於是絕唱,投入凈湖運動。至此極少有公開演出。
陳永淘,是當今最重要的客家歌手之一,他的音樂創作,是許多客家子弟戀家與鄉愁的開端。
陳永淘
• 盡量保持“語言”的韻味。
客家歌,分四縣與海陸兩種發音,在阿淘哥出來唱歌前,國內未聞有誰是用海陸腔寫歌作曲,阿淘哥可說是第一人。海陸腔唱歌,先天上有其限制,如果音沒抓准,很容易就變成四線唱法。
• 用了許多粗俗傳統的客家俚語。
這些詞句,曾引起老一輩衛道鄉親的批評,但阿淘哥認為他的歌,只是忠實的還原了五十年代客家田園的風貌。
• 以吟唱的方式呈現。
• 來自民間底層,生活經驗直接填在歌詞里。
• 蘊含著高度的人文關懷精神。
• 有俚俗、幽默、嘲諷、抒情、批判、顛覆的手法。
• 有畫面,有生動的鄉土味。
• 主題:生活上俯拾皆是的題材,都成了傳唱的題材。
陳永淘
(2).對文明慾望的質疑。
(3).對台灣少數民族的關切。
(4).對這片土地的自然與人文的關懷。
(5).對人性、愛情、社會現象的反省、質疑、批判、嘲諷。
(6)抒發人間的平實和幽。
(7).搖籃曲。
• 音樂特色
(1).音樂風格平易近人,有素人吟唱的風格。
(2).歌聲徹底顛覆鄉親的心,為傳統的客家音樂走出現代之路。
(3).從傳統客家音樂取材,再結合現代表現的新音樂,正是世界音樂的精神。
(5).以音樂呈現母語之美。創作時,母語以音樂的形式,自然而美麗的呈現,而不是語言被音樂所駕馭。
阿淘哥到目前為止總共出了三張CD。1997年夏天,陳永淘出版第一張客家專輯“頭擺的事情”,總共錄有歌謠十首,收到廣大迴響。
在北埔沉潛兩年的日子裡,累積了大量的作品,終於推出第二張CD“離開台灣八百米”,這十五首作品仍以海陸腔客家語為主,也非常受到鄉親的歡迎。
從北埔搬到峨眉后,他發現小朋友唱他的歌時,純真的聲音更能觸動人心,宛若天籟。於是阿淘哥在2000年12月與新竹縣峨眉國小九名學生合作完成新專輯“下課啦”,總共收錄了十首歌,其中〈鮮鮮河水〉、〈天上搖籃曲〉已在第一張CD中發表過,而〈看天河〉則在第二張CD中發表過,所以截至目前為止,阿淘哥已發表的作品,共計有三十二首。
• 阿淘和孩子一起下課啦
又名: 下課啦
表演者: 陳永淘
唱片數: 1
ISRC(中國): CNE010444300
發行時間: 2000-12
版本特性: 專輯
出版者: 春水
介質: CD
簡介: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春水工作室從北埔移居峨眉,準備一系列的出版工作,平日安靜的鄉間生活里,最喧鬧的,除了幾隻天真爛漫的狗,就屬附近幾戶人家的小朋友,總是出其不意的為我們製造出一些驚奇和歡樂。
這一群孩子,當時最大的十歲,最小的三歲,總共約六、七個,在周六或周日,喜歡跑到我們三合院前面,大聲一起叫:“陳、永、淘,出、來、玩------,陳、永、淘,出、來、玩----”,接著就被我們幾隻迎賓狗追的落花四散,過一會兒再像軍隊一樣自動聚集回來。
然後,就會聽到他們再次大叫,“陳、永、淘------唱、歌、給、我、們、聽----”,看門裡沒什麼反應,他們馬上又改口,“陳、永、淘------我、們、唱、歌、給、你、聽------”,然後就聽到五音不全高高低低的“紅紅的鳳凰花,捱還記得……”飄蕩在矮牆外,這時候,我和阿淘通常都在門裡幸福的偷笑...
最後,還是等不到阿淘,他們就會小聲的數口令說“一、二、三”,然後大聲且快速地叫“陳永淘我們不愛你了”,就這麼一鬨而散。
這群孩子很喜歡到工作室來玩,其中一對雙胞胎叫做婷婷和如如,今年十歲不到。如如的樣子較理智,有一天到工作室來幫忙包CD,裝外側標和收縮模,工作的很勤奮,沒有休息片刻,也不打混,我問他平常在家裡有沒有幫忙,原來是經常幫忙做檳榔所以手很巧。當天我送了一張阿淘的歌給她當謝酬,希望他們下次可以換首歌唱唱,沒想到有一天他三歲的弟弟打著赤腳留著鼻涕走三百公尺來跟我再要一張。
妹妹婷婷,跟姊姊完全不一樣,婷婷臉上老是掛著開心且天真的笑容,有一天黃昏,她來家裡玩,一邊摸石頭(上一張專輯封面那隻狗),然後很認真而且很專心的笑嘻嘻的對著石頭說,“石頭,我要回去洗澡洗香香,等一下來跟你結婚唷,你不要走開唷”,當場讓我們笑的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天,婷婷一個人跑來玩,又是笑嘻嘻地仰著頭問阿淘:“陳永淘,你知道我最喜歡上什麼課嗎?”,阿淘胡亂猜了一通,她很開心地說,“你都猜不到,我最喜歡的課就是---下---課---!”
我們覺得這個小孩實在太有智慧了,因此錄音完成,要為專輯取名字時,就想到婷婷這個快樂的孩子和這句快樂的名言。
自從遷居北埔,從事音樂工作,經常與阿淘往來的,除了朋友、歌迷,最讓他想要“交朋友”為伍的,就是一些孩子。比如說,他和廟坪演唱中總是自動“伴舞”的孩子古井然是“結拜”兄弟。有一次,古井然犯錯,他爸爸揮起拳頭要處罰他,他居然舉起手擋他爸爸說:“等一下,捱佬(我和)淘哥結拜唷”,當場讓他爹忍不住收拳笑了出來。
這兩三年來,阿淘前後寫了許多與小朋友有關的曲子,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做正式的發表與推動,雖然他經常表達,有興趣的老師可以利用,卻因為缺乏正式的製作出版而喪失推廣的機會。生活在客家莊,眼見孩子每天接觸的,無非是主流的商業音樂,或一些無厘頭的商品,而現下能提供給小朋友的客家音樂,可說少之又少,因此我們積極的想先推動這張作品,作為春水獻給孩子們的禮物。
在這裡面每一首歌曲,都有詳盡的背景說明,而這些唱歌的孩子的“來歷”,則要從一九九八年十二月說起。
兩年前的冬天(九八年十二月),峨眉國小適逢百周年校慶,校長姜信淇先生來到工作室邀請阿淘為學校演出,我當時提議可以將阿淘為小朋友寫的客家畢業歌“捱還記得”教給小孩子唱,並在校慶演出,以紀念這特別的日子,相信許多老校友聽到一定會很感動,因為這是一首寫出許多人共同記憶的客家畢業歌。
熱心的校長拿著阿淘以吉他伴奏清唱的卡帶,自學校里教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學唱,校慶當天,我在台下拍照,聽到小朋友熟練的唱著這首歌,心裡非常的感動,後來又聽學校圍牆外面賣檳榔的說,連他們都差點學會唱了,因為學校天天播,隔著圍牆還是很清楚。
忙了一陣子“阿淘的歌”的出版及表演活動,在今年夏天暑假,我們請校長聯繫家長,徵得同意后,在我們剛修好的三合院工作室,展開了暑期的音樂班練唱。熱心的校長,每天接送小朋友到工作室,在拋開學校的制式壓力后,孩子們在阿淘玩樂式的教學下,與我們變成了朋友。
我們的音樂教室沒有課桌椅,只有一大片木製床板,和許多奇奇怪怪的樂器,是小朋友從來沒看過的。像彩色的拉丁鼓、水果形狀的搖鈴、葫蘆與鐵釘做成的指琴、仙人掌做的沙漏……。我們除了在床板上上課,有時也在廚房,或是禾埕,總之,都是很自由的形式,除非小朋友太過不專心,否則通常是不容易因為坐姿或站姿而受到責罰的。
阿淘善於跟小孩子相處,應該說很會跟孩子玩,他們都叫他阿淘哥,在學唱“童年”那一首歌之前,他先帶小孩子玩摺紙飛機,沒想到這一代的孩子居然都不會摺了,摺完后比比看誰厲害,誰飛的高,玩得很高興。而唱“新竹風情”時,就帶他們到內灣線坐小火車,還帶他們到朋友的池塘划船;有時候唱的沒精神,就裁些卡紙畫畫圖,最後,練唱和錄音結束,我們送每個小朋友一把吉他當紀念。希望他們有一天能拿著吉他唱這些歌,或是創作自己的歌。
這些歌和這張專輯,一開始的設定就不是維也納式的兒童美聲合唱表現,鄉下的教育資源不足,孩子們沒有機會接觸正規的音樂教育,沒有機會學發聲練習,沒有機會學看五線譜,我們的資源里也缺乏這樣的教學條件,因此,秉持著這些歌曲發生的原始動機“自然”,我們希望孩子也在自然的狀況下學唱這些歌,不是被逼、被訓練,而是好玩、有感覺的,不是訓練有素的,卻是充滿感情的去學習並表達這些歌曲。
所以,在一種沒有歌譜式的教唱下,我們以錄音帶和現場教唱解說,讓孩子熟悉這些歌,並且以他們最原始自然的聲音表情傳達這些歌。我和阿淘沒有辦法以正規的學院方式指導,但我們相信,用這種生活學習的方法,孩子的表現將是最自然天真的。因此,這張專輯中,我們很容易聽到孩子的音準不準,或是唱歌的時候有抖音,或是不整齊,種種缺點是在現有環境條件下,盡了最大力量去避免,而當我們聽到最後混音完成的作品,只能說這些缺點仍有待努力改進,但孩子的表現已是瑕不掩瑜了。
這次有部分曲目未能入選,是一大遺憾,像“大戲”,我一直希望能讓小朋友來表現,因為這是一首很精彩的、屬於孩子的歌曲,但是因為缺乏適當的演唱者,因此只好暫時放棄。希望有心的老師或家長,可以推動孩子學唱這首歌。
而製作過程中另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孩子的母語能力已經愈來愈薄弱,雖然這次唱歌的小朋友都會講客家語,但在發音上仍有許多地方受到國語的同化,使得教唱時花費許多時間矯正語音,這個問題應該正視。
總而言之,在很有限的條件下,我們完成了這張作品,感謝姜校長與學校老師大力支持這個計畫,感謝家長們放心的讓小朋友與我們共度不一樣的暑假,感謝編曲老師范宗沛,為我們用心編寫如此優美動聽的曲子,感謝錄音師蔡旭峰,為這張專輯加了許多分,並寬懷的忍受小朋友在錄音室里無法無天的玩耍。特別謝謝峨眉的黃炎星夫婦,慷慨提供寬闊的日式建築,做為練唱的音樂教室空間。謝謝語言學者吳中傑為我們訂正文字,以及北埔sunnyside幼稚園提供美術圖片。
這張專輯有部份收益將回饋給學校,以推動客家音樂。
最後,要送給小朋友一句拾來的話:“快樂的時候若不唱歌,快樂就少了一半”,另外還有一句是“不快樂的時候唱歌,不快樂也會少一半”。
希望我們給孩子的,永遠像“下課啦”一樣,輕鬆、自在、美好。
鮮鮮河水
細人唔好相打 大人也唔好相打(小孩子不要打架,大人也不要打架)
相打第一憨 唔系打到人 就分人打(打架最笨,不是打到人就是被人打)
阿公帶你去圓潭捉大鯉嬤(阿公帶你去圓潭捉大鯉魚)
細人愛學泅水 到大來正唔會驚水(小孩子要學游泳,長大了才不會怕水)
鮮鮮河水 阿舅帶頭學跳水(清澈的河流啊,舅舅帶頭學跳水)
泅水愛先會漞水 會漞水正唔會驚水(游泳要先會潛水,會潛水才不會怕水)
鮮鮮河水 阿公教你學漞水(清澈的河流啊,阿公教你學潛水)
一隻石牯丟到潭肚 搶等漞(他把丟一個石頭到深潭,看誰先找到)
釣柄直直釣無食 釣柄彎彎釣石斑(直直的釣竿什麼都釣不到,彎彎的釣竿釣到了石斑)
系釣無鯽魚 就淺灘咻白哥(要是沒釣到鯽魚,就到淺灘用假餌釣溪哥)
鮮鮮河水 阿婆灶下切薑絲(清澈的河流啊,阿婆已經在廚房裡切薑絲了)
阿公講佢險險捉到大鱸鰻(阿公在旁邊說他差一點點就捉到大鱸鰻)
此曲完成於1996年 三芝
這是一首對阿淘意義深遠的歌曲。也是他拿起吉他創作的第二首歌。這首歌,獻給祖父,和那個一去不復返的鮮鮮河水的年代。
祖父幾兄弟是早年在故鄉關西,很罕見的善於漁獵的農人。他們可以在溪流里閉氣很久、潛的很深,並且很容易的徒手捉到大鯉魚、大鱸鰻,可說是當年帶點傳奇性的漁人。而教阿淘幾兄弟游泳、釣魚的,也就是這位溪流里的高手。
面對這幾個調皮搗蛋愛鬧事的孫子,祖父經常帶著一點斥責的語氣說,“細人唔好相打”,阿淘幾兄弟就會頂嘴“大人也唔好相打”,祖父還喜歡說:“憨,相打第一憨,唔系打到人就分人打”,所以這首歌的第一段歌詞,幾乎就是祖父的名言。
在祖父的晚年,他經常述說一些年輕時與自然相處的經歷,為了安慰卧病在床的他,阿淘繼譜寫了第一首“頭擺的事情”后,首先想到要再創作的,就是這段與祖父共處的有關溪水的記憶。完成這首歌的那天晚上,阿淘唱著唱著,眼淚就掉了出來。
祖父聽了阿淘的歌,露出難得的笑容,但不久,就離開大家了。他所留下的智慧言語,和他所曾經創造的生活情境,教我們對這樣一位老人以及舊時的環境,懷念不已。
曲目:
01 . 鮮鮮河水
02 . 新竹風情
03 . 鷂婆
04 . 看天河
05 . 樹
06 . 加了蜜
07 . 禾嗶仔
08 . 童年
09 . 捱還記得
10 . 搖籃曲
• 水路
專輯介紹:
陳永淘的生命彈唱.范宗沛的美感詮釋
“水路是一條讓我們在夢裡會笑的路。水路像夢境,但絕非虛幻。這不是新的路,但它是回歸自然回歸本性、能找到快樂根源的一條長路。”~阿淘
●美、壯闊、深度都不足以形容阿淘的音樂;撫慰與療傷,則是阿淘之歌的另一種神奇能量,編曲家范宗沛的鼎力加入,更增添這張作品的美感與深度。
●每一首歌都是靈魂的低語。數百年來客家先民的“天問”、夢境與真實交錯的“水路、順風歌”、感傷飛天“糖ㄅㄅ”、神秘無言的“老井”、美濃“花樹下”、平埔噶瑪蘭語發聲之詠嘆調“高山花紅”......,組成了超乎想象的傑出詩篇。
水路是一條緩慢、溫柔的路,水路是一條救贖的路。回頭看過往,看周遭,看到的總是追求速度的天羅,看到了一條欲求、暴力無盡的地網。
或許因為小時候的家是親水的環境,河,就在家門前,屋前的清澈小溝,能滿足小孩,再長大一點,走過田間一百公尺,就銜接一條生命豐富的大河,鳳山溪。
不管是大人小孩,多麼燥熱,都可以在那裡獲得冷卻,從沒有看過在水裡面發脾氣打架你死我活的人,脫離那環境,人變燥了,戰爭就層出不窮,人,真的是離自然太遠了。
或許是,人在追求發展、或叫文明的過程中,水龍頭篡了那個叫河的母親,礦泉水、冰箱取代了那個叫大自然的媽媽,所以,我們會在乎,我們花的錢,是不是買到最好質量的礦泉水,或逆滲透過濾水,我們貪圖方便,我們被豢養成性,不知不覺忽略了那條河,我們的乳水源頭,我們的母親。
水路是一條讓我們在夢裡會笑的路。水路像夢境,但絕非虛幻。
我似乎又回到童年時,環境的美好,水的清澈,讓心靈不再混濁。人跟人之間是平和的,只有歡笑,沒有鬥爭。就算在水裡不小心受了傷,回憶起來還是有點甜美,因為肉體上的痛通常是短暫的,心靈的痛總是藥石難求。
但我一直相信水有一種奇妙難喻的療傷效果,就像多年後飄到了北埔,泡在有游魚走蝦的清澈水裡,偶而划個船在上漂,用最自然輕鬆的速度去細看這個萬物都需要被水孕育的世界,混濁的心開始透澈,進入寧靜......,眼睛亮了,小小峨眉突然也豐富起來。
水路是回歸自然回歸本性、能找到快樂根源的一條寬闊的長路。水路不是一條新的路,水路一直都在等我們,只不過是被我們遺忘了吧。 ~阿淘
專輯曲目:
01 . 天問
02 . 水路
03 . 順風歌
04 . 糖XX
05 . 老井
06 . 花樹下
07 . 月光圓圓個時節
08 . 熱火火的下書
09 . 高山花紅
10 . 白鶴
11 . 三月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