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五軍

國民革命軍第45軍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製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45軍。

建國豫軍樊鍾秀部組成的第45軍、川軍鄧錫侯部組成的第45軍、南京警衛部隊一部組成的第45軍。

詳細


建國豫軍樊鍾秀部

前身是樊鍾秀所屬的陝西地方部隊。1912年2月,樊鍾秀參加了豫軍總司令李亞東組織的北伐失敗后,逃往陝西宜川縣。后樊鍾秀被擁為土匪首領,活動於洛川甘泉富縣一帶。1916年,樊鍾秀的土匪武裝被陝西總督陳樹藩收編,並參與反對袁世凱稱帝活動。1918年2月,胡景翼組建“靖國軍”發起反段(祺瑞)討陳(樹藩)之戰時,樊鍾秀離開陳樹藩投靠胡景翼的“靖國軍”,任第2路軍司令。後為直系吳佩孚收編。1923年4月,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革命,吳佩孚令樊援陳。由於樊鍾秀對孫中山久已仰慕,率部進至岳陽吉安時,樊鍾秀投奔廣州革命政府,被孫中山委任“討賊總司令”之職。
1924年1月,廣州革命政府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樊鍾秀當選為候補中央監察委員。同年4月,陳炯明再次叛亂,孫中山命樊為援東路作戰軍右路總指揮。樊軍取海豐,攻龍崗、平湖,擊敗陳軍,穩定了江東局勢。9月,孫中山進駐韶關,誓師北伐,委任樊為建國豫軍總司令,下轄閻鳳崗旅、任應歧旅和陳青雲旅,全軍3000餘人。至1925年夏,該部擴編為4路:第1路李山林,第2路趙天青,第3路李萬林,第4路趙振江。1926年7月,蔣介石曾任命樊鍾秀為國民革命軍第13軍軍長,但樊鍾秀堅持以建國豫軍的旗幟策應北伐。1927年南京政府任命樊鍾秀為第45軍軍長。原轄第1、第2、第3、第4路,依次改編為第1、第2、第3、第4師。1928年3月,乘馮玉祥與奉軍大戰之機,率師北進,與4月進佔臨汝、偃師等地,圍逼鄭州、洛陽。馮玉祥急調山東石友三、陝西宋哲元部聯合擊退樊軍。此次戰敗后,樊率殘部敗退安徽渦陽、蒙城一帶,為保存實力,樊通電下野去上海賦閑。
1930年初,閻錫山、馮玉祥合作反蔣,中原大戰即將爆發。因此,蔣介石令樊鍾秀回河南召舊部相助,並委任樊鍾秀為豫陝邊防軍總指揮。樊鍾秀回河南許昌召集舊部3個師,約4萬人。同年3月馮玉祥策反並委任樊鍾秀為第8方面軍總司令,率部駐守荊紫關。為此,蔣介石親自至許昌,以撥大洋15萬元的條件,請樊移防荊紫關,讓開許昌,以便直取鄭州馮部大本營。當樊拒絕蔣介石的收買后,蔣介石便令第5軍團何成浚徐源泉、上官雲相等3個師攻臨穎,樊軍不支,退守許昌。馮玉祥雖多次派兵增援,但仍不能扭轉戰局。6月4日,樊到南關視察戰況,回城至南門時,被蔣機炸死。該軍番號撤消,部隊潰散。

川軍鄧錫侯部

前身是鄧錫侯所屬的第28軍。1935年5月,蔣介石為加強圍追堵截紅軍長征的力量,將川軍鄧錫侯第28軍改編為第45軍。鄧錫侯任軍長,牛錫光參謀長。下轄:第125師,陳鼎勛任師長;第126師,黃隱任師長;第127師,馬毓智任師長;第128師,鄧錫侯兼任師長;第131師,陳離任師長。
1937年8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該軍隸屬第22集團軍。鄧錫侯任第22集團軍總司令兼第45軍軍長時,被整編為3個師和2個獨立旅。其中:第125師,陳鼎勛任師長;第126師,黃隱任師長;第127師,陳離任師長。同年9月初至1938年1月,先後參加了晉東阻擊日軍作戰,津浦路北阻止日軍南下作戰和藤縣保衛戰等。1938年4月,45師擴編成第45、第95軍兩個軍。其中,陳鼎勛任第45軍軍長,下轄:第125師、第127師;原轄第126師撥歸第95軍。此次整編后,在抗戰期間,轉戰山東、河南、湖北等省區,先後參加了魯南會戰、信陽戰役、羅山戰役、武漢外圍要塞保衛戰、大洪山西麓阻擊戰、鄂北會戰、棗宜會戰豫南會戰、常衡作戰、老河口保衛戰等。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結束后,國民黨軍隊進行整編時,番號被撤消,陳鼎勛改任第47軍軍長,原轄第125師、第127師改隸歸第47軍建制。

南京警衛部隊一部

前身是南京國民政府警衛部隊一部。1948年春,蔣介石為加強長江沿岸的軍事力量,將南京3個警衛團編成南京警衛部隊第45師,以青年軍第207師副師長趙霞任師長。同年6月,該師擴編為整編第45師,趙霞任師長。下轄:整編第97旅,王晏清任旅長;整編第102旅,陳陣任旅長。1948年9月,國民黨軍重新規定序列和番號,整編第45師擴編為第45軍,隸屬首都衛戍總司令部,駐守南京市區和江寧地區。趙霞任軍長,下轄:第97師,王晏清任師長;第102師,陳陣任師長;第312師(新組建),鍾遒彤任師長。1949年2月,該軍第97師師長王晏清率部在南京西郊採石附近起義,軍長趙霞因此被撤職查辦后,南京(首都)衛戍副總司令陳沛兼任軍長。同年4月,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后,該45軍第102、第312師向南逃竄。同月26日,45軍被人民解放軍殲滅在廣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