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宏彥
韓宏彥
韓宏彥,功能神經外一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醫學博士、神經外科專家,是新華網《健康解碼》欄目特邀專家。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二十餘年,專攻聯合血管搭橋手術治療煙霧病,各種類型藥物難治性癲癇的手術治療,微創手術切除顱內腦膜瘤、膠質瘤、垂體瘤、顱咽管瘤、聽神經瘤、小腦腫瘤、腦幹腫瘤等病變,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以及腦積水等神經系統疾病。
韓宏彥,功能神經外一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醫學博士、神經外科專家,是新華網《健康解碼》欄目特邀專家。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二十餘年,專攻聯合血管搭橋手術治療煙霧病,各種類型藥物難治性癲癇的手術治療,微創手術切除顱內腦膜瘤、膠質瘤、垂體瘤、顱咽管瘤、聽神經瘤、小腦腫瘤、腦幹腫瘤等病變,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以及腦積水等神經系統疾病。掌握了神經系統疾病外科治療的國際一流技術,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共參與或獨立完成顱腦手術近4000台。每年完成煙霧病手術約100餘例,效果顯著。採用微創手術切除顱內腫瘤等病變,創傷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不用輸血,這避免了因輸血帶來的各種風險如肝炎等。發表學術論文近30篇,其中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期刊5篇。多次在國內外大型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
病人贈送錦旗
患者贈送錦旗
聯合血管搭橋手術治療煙霧病,各種類型藥物難治性癲癇的手術治療,微創手術切除顱內腫瘤、椎管內腫瘤、腦血管畸形,顯微血管減壓術治以及腦積水等神經系統疾病是韓宏彥擅長的領域。從醫20餘載,他運用豐富的臨床醫學知識,實踐操作經驗和技能,在功能與微創神經外科領域默默耕耘,不求回報,為無數早已萬念俱恢的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
專業特長:新型聯合血管搭橋手術治療煙霧病,癲癇,腦瘤、脊髓腫瘤,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腦積水、顱骨修補等。
——訪北京航空總醫院功能神經外一科主任醫師韓宏彥
煙霧病是一種被日本人在20世紀60年代發現並命名為moyamoya病的腦血管病,是一種因頸內動脈末端和主要分支出現進行性狹窄甚至閉塞所引起的缺血性和出血性腦部疾病。因腦血管造影時呈現許多密集成堆的小血管影像,似吸煙時吐出的煙霧,故名煙霧病。
亞洲是該病的主要發病區域,其中,日本是目前已知的發病率最高的國家,其已查明的病患者超過了10000人。
對照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我國的煙霧病患者數量應該也不小,只是由於我國對煙霧病的知識普及不夠,絕大多數人並不了解煙霧病,甚至連醫務工作人員,知道的也寥寥無幾,因此該病常常被忽略,致使誤診、漏診現象十分嚴重,這樣一來,對該病的知識普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為此,我們採訪了腦神經外科臨床專家韓宏彥博士,請他就“煙霧病”的成因、診斷和治療方法等進行了介紹。
韓宏彥,清華大學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現為北京航空總醫院功能與微創神經外科主任。他是煙霧病方面的專家,曾去往煙霧病研究走在世界前列的日本北海道大學醫院學習煙霧病的診斷和治療新技術,並結合自身豐富的臨床經驗,總結出了一套完善有效的診斷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獲得了醫學界的一致好評。
韓宏彥認為,由於我國大學教育和教科書上少有對煙霧病的介紹,絕大多數醫生缺乏對該病的認識,這直接導致了很多煙霧病患者被誤診或者漏診,有的即使被診斷出來也無法醫治。因此,煙霧病知識的宣傳和普及顯得尤為迫切,應當讓更多的醫務人員認識煙霧病,掌握有效的治療方法,以便讓更多的病人得到及時和適當的治療,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患者的痛苦和家庭負擔。
及時了解病症對我們診斷煙霧病是很有幫助的。煙霧病發病時的癥狀包括頭暈、頭痛、一過性肢體活動障礙、發作性失語以及智力、記憶力下降等。發病高峰人群主要集中在兩個年齡段,一個是5-10歲的兒童,另一個是25-45歲之間的中青年。
韓宏彥指出,煙霧病其實很容易被判斷出來。煙霧病發作時會出現一過性或頻發性現象,所謂一過性是病情發生后,會很快消失,而頻發性是指病情間歇的反覆發作。由於腦部主要血管狹窄或者閉塞,導致血流不暢,大腦供血不足,因此會出現肢體一側或兩側偏癱或者力弱的現象。在一定條件下還易引起出血現象。
臨床表明,兒童發病90%以上都是因一過性腦缺血所致,一旦病情出現,會造成患者一側肢體無力或者說不出話,這種現象一般很快會恢復,重病患者恢復則稍慢。它跟癲癇不同,其表現為肢體突然無力,即胳膊舉不起來或無法行走,而癲癇病的表現是肢體不自主地抽動。因此,兒童一旦出現短暫性肢體(一側或者雙側)癱瘓或者無力,或者出現短暫不能說話的現象,並且反覆發作,就極有可能是得了煙霧病。
對於30-40歲左右的成年人而言,如果由缺血性發作引起的癥狀與兒童患者相同,也應當考慮煙霧病的可能性。當然,成年煙霧病患者有一半表現為出血性的,其特點為出血頻發,出血點多,但每次出血量少,易破入腦室內,而像高血壓動脈硬化所造成的一次大量腦出血的現象是不常見的。因此一旦成年人出現經常性的輕微頭疼,並檢查出大腦內部反覆多次的少量出血,就有可能是得了煙霧病。30-40歲的成年人發作性因高血壓、動脈硬化導致的腦出血不是沒有,但是很少見,而血管本身的病變,煙霧病這種狀況還是比較常見的。
韓宏彥告訴我們,其它腦血管病或者腦血管畸形是可以通過CT和核磁等醫療設備檢查出來的,而煙霧病則不易檢查出來。雖然有些病人也能通過磁共振平掃檢查出來,但需要醫生擁有相關的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煙霧病的血管病變是逐漸加重的,但其癥狀有自發緩解或好轉的傾向,因此多數情況下醫生和病人都忽略了對這種病的確診和治療。以前人們往往認為煙霧病發病率很低,很少見,無意去做相應的檢查,而是習慣於用治療腦出血、腦梗塞的方式去對其進行治療,其實那是因為過去對它缺乏認識,所以耽誤了病人接受準確、有效的治療,其後果是可能造成患者癱瘓和智力低下等,嚴重的甚至導致死亡。現在,隨著對煙霧病認識的增強,人們開始有意識地進行針對性的檢查,從而幫助越來越多的患者及時發現了病情。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煙霧病存在遺傳的可能性。在日本,有關機構已經建立了相應的病歷檔案,一旦煙霧病患者育有後代,這些機構就會有針對地對其新生嬰幼兒進行檢查。對嬰兒而言,由於其行動能力弱,也不會說話,因此其患病時不易被發現,一旦大人沒有及時發現嬰兒患病,則非常容易耽誤對疾病的診治。
大腦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是控制行為的中心。大腦內有豐富的神經組織和血管組織,因其複雜性和重要性,對大腦的病理研究相當複雜,而診治也相當困難。
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對於大腦出現問題的病人而言,特別是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時候,病人和家屬總是顧慮重重,擔心手術帶來不可預知的傷害,因此往往不願意進行手術,甚至放棄治療。這就要求從業醫生具有淵博的知識、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並有豐富的手術成功案例,這樣才能增強病人接受治療的信心,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礙。
煙霧病的診斷包括篩查和確診,為病人考慮,醫生通常選擇無創篩查,主要應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術(MRA)和腦血管造影術(DSA)。MRA為常規篩查手段,而腦血管造影更為有效,它不僅能夠獲得更詳細的腦血管資料,而且可以為手術提供參考數據,是診斷的金標準。考慮到檢查費用,通常病人和醫生會採用MRA進行初步診斷,為了保證更高的確診率,再建議用腦血管造影術做進一步的檢查,以免因漏診和誤診而使患者得不到及時和相應的治療,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日本之所以煙霧病例多,跟其篩查手段的完善不無關係。
韓宏彥告訴我們,目前煙霧病在西醫里是沒有藥物可以治療的,現有的藥物治療,對腦供血而言,只是起到緩解病情的作用,治標不治本。患病時間長了之後,一旦患者血管病變到一定程度,腦神經細胞功能衰退,則手術的風險會加大,手術的效果也將降低。
外科手術可以有針對性地對病變血管進行重建,形成旁路血管,是改善腦部供血的有效的方法,可減少腦卒中發病風險,改善神經細胞功能。
針對國內有的醫生“只有在腦血管堵住了才需要進行治療”的觀點,韓宏彥持有不同意見。他認為,只有充分認識煙霧病,並進行大量研究和臨床治療后,才能深刻地感受到:煙霧病一旦出現癥狀就應該及時治療,早發現早治療才能達到好的效果。就好像莊稼,出現乾旱就應該及時澆水,在長時間缺水后再澆肯定不行,不僅莊稼死了很多,即使存活的,其生長產出能力也會下降。
跟十幾年前相比,現在國內已經有了一些治療煙霧病的手術方法,包括貼敷手術(間接血管旁路)、血管搭橋(直接血管旁路),以及聯合血管旁路(貼敷+搭橋)手術。
貼敷手術是早期採用的手術方法,就是把帶蒂組織貼敷在腦表面,讓貼敷組織和腦組織之間自發形成溝通血管,給腦供血。其優點是對手術技術要求較低,操作簡單,普及率較高。但是貼敷手術存在許多缺點:首先,手術后需要3-4個月才能形成旁路血管,這3-4個月期間仍存在發生腦卒中的風險;其次,雖然兒童病例幾乎都會形成新生血管,但約40%-50%的成年病人貼敷術后並不能形成較好的血管;第三,貼敷術后新生血管的形成範圍與手術設計密切相關,“小範圍開顱”是導致兒童病例智力下降的獨立因素,這可能是由於術后仍存在額葉腦組織供血不足的情況。
因此,後來許多醫療機構在治療煙霧病時採用了搭橋手術,即直接把頭皮血管和腦表面血管吻合。血管搭橋優點很多,最大優點是可在手術后立即改善腦部供血,但它的重要缺點就是手術難度很大,對手術技術要求非常高,因此不容易被普及。
根據以上兩種手術各自存在的優缺點,有人引入了聯合血管旁路手術的觀點,即血管搭橋和貼敷術相結合的方法。但是如果效果不能達到最大化,還是會威脅到患者的健康狀況,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甚至是生命。
韓宏彥通過引進日本的新手術技術,即新型聯合血管旁路手術,在血管搭橋的基礎上,貼敷因素更多,實現了更大範圍地改善腦表面供血,使手術效果實現了最大化,是目前治療煙霧病療效最佳的方法之一。
從採訪中我們能充分感受到韓宏彥的自信和熱心。能夠成為清華大學醫學博士,他的學習和專研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能夠做腦神經血管這樣複雜細小的搭橋手術,沒有高超的手術技術是不可想象的。韓宏彥從事神經外科手術已有20年之久,參與或獨立完成的顱腦手術約4000餘台,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他專攻各種類型藥物難治性癲癇的手術治療,血管搭尤其擅長治療煙霧病和癲癇病。他
韓宏彥能夠成為治療煙霧病的專家,與他對醫學的執著、孜孜不倦的追求分是不開的。在長期的工作中,他經常會遇到求醫的煙霧病患者。但當時對煙霧病的認識不多,治療方法也不規範,無法給患者最有效的治療。在他的博士生導師即我國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左煥琮的建議下,他開始了對煙霧病的深入研究。
韓宏彥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了解到日本是研究煙霧病最早的國家,日本已把煙霧病作為常見病加以普及,其研究水平和治療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由於治療煙霧病的方法多種多樣,他最終通過對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結果進行比較分析,以及與日本醫學界之間的多次回訪,確立了學習方向,並於2011年去到日本北海道大學向寶金教授和黑田教授學習煙霧病的先進手術方法——新型聯合血管旁路手術。
寶金教授是北海道大學校長,目前是日本血管病領域中的領軍人物,並出版了大量的有關書籍。我們知道在日本,教授是終身制的,教授的評定相當難,一定要在相關領域有很高的造詣和突出的成果才有資格,而能夠成為校長更是難上加難。因此他所建立的一套手術方法對治療煙霧病相當有效。
在為期3個月的學習中,由於學習目的明確,加之過硬的技術,韓宏彥不僅學習理論,還通過相互交流手術經驗,對日本同行手術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獲得了日本同行的一致認可,並被允許上手術台親自操作。作為訪問學習,能夠在短時間裡親自上手術台做手術,這在日本是不多見的。為了完全掌握這一手術方法,他每天在實驗室演練血管搭橋手術。由於注重理論聯繫實際,他在很短的時間裡,卻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真正掌握了全部的煙霧病治療新技術。另外他還在短暫的學習期間,翻閱了不少文獻資料,並對所學資料進行總結,在美國發表了一篇有關煙霧病存在遺傳可能性的觀點的論文。
韓宏彥引進的新型聯合血管旁路手術,為深受煙霧病痛苦和危害的患者帶來了福音,是國內目前治療煙霧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他提出的觀點“開顱的範圍越大,所產生的效果越好”。而他對新方法的改進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近1年多來,該方法為近100多例煙霧病患者進行了手術治療,90%以上的病人手術后病情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有的甚至在短時間裡就有明顯效果,使病人獲得了新生。
韓宏彥目前在中國科學院北京轉化醫學研究院成立了煙霧病研究室,目的是展開對有關煙霧病課題更深入的研究,期望能在煙霧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取得新突破,研究室力爭在不久的將來讓病人可以通過藥物、基因等途徑治療煙霧病,探索出能夠基本治癒煙霧病的方法,並將這些成果在國內推廣,使廣大的煙霧病患者受益。
讓更多的醫生給予煙霧病病人最恰當的治療建議是他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