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脫北者的結果 展開
- 通過非正常渠道離開朝鮮的公民
- 《21歲脫北母親的美貌》主角
脫北者
通過非正常渠道離開朝鮮的公民
脫北者又稱逃北者、朝鮮難民、北韓難民等,全稱是“北韓離脫住民”。指不適應朝鮮政治體制和生活環境,通過非正常渠道離開朝鮮到其他國家的朝鮮公民的稱呼。最開始專指從朝鮮亡命到韓國的人,後來泛指所有從朝鮮逃出來的人。
在最初期,脫北者都是因為政治理由而亡命。20世紀90年代初,朝鮮進入“苦難行軍”時代,經濟低迷、糧食短缺,大量“脫北者”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或經由中國投奔韓國。2002年5月8日,一家“脫北者”帶著兩歲孩子闖入日本駐瀋陽領事館尋求庇護時曾被外國記者現場拍到,引發全球關注。
在所有牽涉國家中,朝鮮官方認為脫北者是“叛國者” ;而韓國官方則認為脫北者屬於難民,並要求相關國家必須予以救援。而中國根本未將脫北者視為難民,而是稱其為“非法經濟移民”。受到韓國媒體的影響,“脫北者”一詞已廣為人知。
根據韓國統一部估算,在中國、俄羅斯、蒙古和東南亞地區大約有30萬“脫北者”。
冷戰結束后,東歐和蘇聯社會主義市場崩潰,朝鮮的國際經濟環境迅速惡化。美國等西方國家繼續對朝鮮進行經濟制裁,同時東歐和獨聯體國家紛紛斷絕同朝鮮的經濟往來,中國繼蘇聯之後也對朝鮮貿易實行了國際貨幣結算。由此,朝鮮在短時間內失去了石油、焦炭、棉花、橡膠等戰略物資的主要供應源,以及商品銷售的大部分國際市場。
1994年7月,朝鮮國家主席金日成突然病逝,政府隨即停止了啟動不久的經濟調整。1995-1997年,朝鮮又連年遭受歷史罕見的嚴重洪澇和乾旱。在天災人禍的雙重打擊下,朝鮮經濟急劇滑坡,能源和原材料極度短缺,糧食年產連續三年僅為常年的1/3-1/2,民用消費品生產完全停滯,居民生活遭遇嚴重困難。
從1995年末起,一些朝鮮居民來中國投親靠友,尋求救濟,刺激了一些在中國沒有親朋好友但又生活艱難的朝鮮人,選擇通過非法越境前來中國尋找生路。這些人就是最初的“脫北者”。中國邊民出於人道主義,對這些非法移民救濟糧食和生活用品,導致更多的朝鮮人從圖們江中游非法涉水越境,進入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繼而擴散到東北三省等內地謀生。
90年代出現的“脫北者”中,只有少數人取道中國“進入”韓國,大部分滯留在中國境內。2000年以後,一部分脫北者延續了20世紀90年代的“脫北”模式,但也有一些通過衝擊外國駐華外交使領館或其他國際機構,同時利用國際媒體進行有準備的輿論造勢,並最終在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幫助下獲得進入韓國和日本等第三國的機會。2000年前後開始,一些人開始先逃到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然後再進入韓國。
2002年5月8日闖日本駐瀋陽領事館的脫北者
2007年6月16日一蒙臉的脫北者到達仁川機場
2012年2月17日,韓國部分政府人士和團體因中國遣返朝鮮脫北者一事舉行示威活動。韓國國會議員朴宣映及部分脫北人權團體人士來到中國駐韓大使館前進行示威,要求中國中斷遣返,時任韓國執政黨臨時黨首朴槿惠還寫信給中國政府表示抗議。
2012年2月27日-3月23日在日內瓦舉行的第19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開幕當天的高級別專門會議上,韓國提出了朝鮮脫北者的問題。韓方在提及強制遣返脫北者的問題時使用了“所有直接有關國家(all countries directly concerned)”這個詞。很明顯,直接有關國家指的就是中國,這是韓國政府首次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上提到中國強制遣返朝鮮脫北者的問題。“韓國再次誠摯地敦促所有直接有關國家秉承不驅回的原則,從而避免使這些(‘脫北者’)處於絕望的境地,這樣的後果很嚴重。”韓國外交部副部長金奉鉉(Kim Bong-hyun音譯)在此次會議上說:“朝鮮的難民和‘脫北者’問題不是一個政治問題,而是人道主義和人權的問題。”
2014年8月12日,據外媒稱中國邊防武警在中國和寮國邊境抓獲11名來自朝鮮的“脫北者”,大多為二三十歲的年輕女性,包括一名4歲兒童。這些脫北者意志堅決,寧死也不願回朝鮮,中國政府也罕見地網開一面,把她們全部釋放,沒有強行送回朝鮮,而是交給了韓國政府。
朝鮮脫北者在三八線附近祭拜親人靈位
概況
在韓國有30多個公開的脫北者組織,但這些組織一般不直接參與脫北者的逃離活動,而是在募集資金和製造輿論聲勢上發力。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對上影響政府對朝鮮的政策制定,對下幫助剛來到韓國的脫北者開始新的生活。
韓國最知名的“脫北者組織是脫北者同志會”。它於1999年1月26日在韓國統一部登記,同年2月26日成立。其總部在首爾,在京畿道、慶尚南道、全羅地區以及忠清地區等四個地方設有支部。另外,總部還下設“脫北女性同胞協會”。它不僅幫助已經到了韓國的“脫北者”,還在精神和物質上幫助仍困在中國的脫北者。
該組織的具體事務,包含為幫助韓國國內“脫北人士”解決生活及工作上的困難、為海外脫北人士提供入境幫助、為韓國國內脫北人士提供教育服務以及創辦名為《望鄉》的月刊,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及同情脫北人士的處境。
2016年10月,居住在海外的“脫北者”和韓國主要“脫北者”團體計劃於2017年上半年在美國成立“朝鮮流亡政府”。這些“脫北者”不選在韓國成立“流亡政府”,主要是擔心會違反韓國憲法第三條,即“大韓民國領土包括朝鮮半島及其附屬島嶼”。若韓國政府承認“朝鮮流亡政府”,就可能被認為承認朝鮮為“外國”。不過,大韓律師協會統一問題研究委員韓名燮表示:“朝鮮已加入聯合國,美國等其他國家也不會承認流亡政府的法律地位”。
參與逃離朝鮮的組織及人士
• 韓國基督教社團
• 韓國人權活動家
• 偷渡組織
過去成熟的地下網路幫助脫北者逃出朝鮮。慈善組織及韓國福音組織維護著類似於地下鐵路的網路,幫助脫北者逃出中朝邊境的繁榮小城丹東。不過後來中國政府加強了邊境管理,取締了這類組織。現在朝鮮難民只能依靠蛇頭了。
1990年以來“脫北者”人數穩定增長。韓國民主勞動黨對2003年抵達韓國的1281名朝鮮人的調查顯示,來自咸鏡北道的佔71.9%、咸鏡南道的佔11.7%、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的佔6.3%,合計共佔了89.9%。從性別上看,脫北者以女性居多。據韓國統一部數據,1996年入境韓國的脫北者中,男性為43人,女性為13人;2001年入境韓國的脫北者中,男性為294人,女性為289人。2009年,“脫北者”人數達到頂峰(2914人)后逐漸減少。特別是2011年12月金正恩執政后,來韓“脫北者”人數大幅減少,2012年和2013年僅為1500人左右。
2004年入境韓國的脫北者中,男性為626人,女性為1268人。脫北者中的女性比例不斷上升,其主要原因在於,脫北者大多知識水平較低,沒有特殊的勞動技能,加上語言不通和生活習慣的差異,女性相比於男性更容易在第三國找到工作並生存下來。
脫北者的年齡以中青年為主。據韓國統一部數據,2002年進入韓國的脫北者中,10歲以下的佔4.8%,10-19歲的佔13.5%,20-29歲的佔29.1%,30-39歲的佔32.3%,40-49歲的佔11.3%,50歲以上的佔9.7%。2004年,進入韓國的脫北者人數從2002年的1139人增至1894人,其中10歲以下和50歲以上的分別僅佔3.6%和9.5%,而20-29歲的佔26%,30-39歲的佔34%,40-49歲的佔13.9%。因此,總體上看,中青年由於體力較好,改變自身現狀的意識較強,成為脫北者中的主要力量。
關於朝鮮脫北者的去向,經調查估算,非法越境進入中國的脫北者中有10%企圖進入韓國謀生,但每年能夠“成功”達成意願進入韓國的只佔2%-3%,相當一部分非法滯留在中國。至於滯留者的數量,由於他們極力躲避調查,且許多人經常穿梭於邊境兩側,或者已經流動到了第三國,因而實際上很難準確把握。美國“朝鮮人權委員會”的調查報告顯示,滯留在延邊的1346名朝鮮人有97%不想回國。
據《美國國家地理》報道,藏於在中國的“脫北者”約有5萬人。韓國慶熙大學一份研究表明:約有1萬名脫北者居住在俄羅斯遠東地區。而生活在韓國的脫北者約有2.3萬人,此外,還有大量的“脫北者”滯留在泰國等地。
韓國《統一民族》指出,截至2014年4月,定居韓國的脫北者達到2.6萬人。約有70%的脫北者曾向朝鮮的家人輸送過錢財,以幫助生活困難的家人,而這些匯款資金大多經中國流入朝鮮。事實上,韓國並非全數接納每一名脫北者,至今仍有很多脫北者滯留在泰國、俄羅斯等地。至於在中國,大約有1.1—3萬名脫北者,多數在中國東北的哈爾濱和瀋陽。
北上
脫北者從朝鮮境內的逃亡路線
從集聚地出發前,組織者會帶來假的中國身份證穩定“脫北者”的心理。然後,組織者再三叮囑,就算一個人被抓住了,其他人必須繼續前進。為了不引起外界注意,他們會進行一定裝扮,比如穿上較新潮的衣服、帶上拉杆箱或雙肩背包、女性還會施上粉黛,裝作是韓國的旅遊團。一行人往往會從延吉坐火車卧鋪車廂到達哈爾濱東站,再經過火車和大巴車轉乘,來到內蒙古的牙克石市,此地距離邊境200公里。繼續往西前進,直到距離中蒙邊境20公里時,他們再開始步行穿越。
另一條路線是,從瀋陽坐火車到呼和浩特,再轉乘火車到二連浩特,下車步行越境。這期間,他們也許會遭到中國邊防部隊的逮捕,也許在一望無際的不毛之地迷失方向,又用完了水和食物。不幸者從步履蹣跚到邁不出腳步,最終仰卧在原野上,無人地帶不受污染的璀璨星空,是他們見到人世的最後一幕。
部分“脫北者”的國外逃亡線路
對於沒有錢的人來說,蒙古路線是最佳選擇。
南下
雲南路線的具體操作方式是,從瀋陽坐火車到北京,再坐火車去昆明,繼續轉火車到玉溪,換乘長途汽車經勐臘到勐滿或勐龍,然後伺機穿越邊境,進入設置在泰國的朝鮮難民營。進入泰國后,只需要向警方自首,後續就一切順利了。
廣西路線則是從瀋陽坐火車到北京,轉火車到南寧,換長途車經普洱市到憑祥市。有人會進入韓國、泰國、印尼、丹麥等國駐越南領事館,也有人繼續前行,到柬埔寨后找到韓國大使館。越南與朝鮮在政治體制上有著更親近的血脈,卻與韓國合作,是出於外交利益,讓越來越多的韓國資本進入越南。
硬闖駐華領、使館
最後一條路,也是最為高調的一條路,就是闖各國駐華領、使館。2002年5月8日爆發的“金韓美事件”,給脫北者們開了一個頭。
在中國,大多數脫北者生活在東北地區的朝鮮族群體中,一些人則隨著朝鮮族和韓國商人流動到了中國內地。他們大多從事低級體力勞動,例如務農、看護病人、餐廳服務員、擦皮鞋,甚至乞討。由於身份不合法,他們的生活空間非常有限,受到不公正待遇也難以申訴。
在韓國的脫北者被視為異邦人。一名脫北者說,“在韓國生活,總感到別人把我們看成另類”。“政界人士說盡好話,而社會上卻躲避我們。這就是現實”。在這樣的社會視線下,脫北者們很容易走上販賣毒品、性買賣等違法的道路。這樣一來,又導致社會上的人更加不待見脫北者,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在韓國,脫北者需要通過激烈的競爭獲取社會資源,之前在朝鮮學到的生活技能在韓國大打折扣,導致他們成為韓國社會裡缺乏經濟資本、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的一群人,大部分只能在3D行業工作,而且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適應韓國高強度的工作節奏。其中大多數人難以適應競爭激烈的新自由主義經濟秩序,收入較低,成為接受納稅人援助的弱勢群體。一份截至2010年8月的統計顯示,脫北者的失業率為8.8%,高出全國3.3%的失業率兩倍多。這個數字反映了這個群體在韓國的困境。在脫北者中,婦女佔到70%以上。她們把韓國當作“機會之地”,然而怎樣養活自己是擺在這些婦女面前最大的考驗,對錢的渴望使她們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賣淫就是其中之一。
朝韓社會的長期割裂使脫北者經常聽不懂韓國人的語言,他們自己也因為自卑而害怕在交談中露出朝鮮口音。韓國都市與朝鮮完全不同的物理空間給脫北者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很多朝鮮人稱不適應繁華、喧鬧、擁擠的都市環境,在公共空間里經常感到舉足無措,並因此產生了心理上的萎縮,也導致身體出現各種病痛和眩暈症。很多朝鮮人為了孩子而“脫北”,但來到韓國后,發現韓國的升學競爭異常激烈,他們難以負擔昂貴的課外補習費,孩子也很難適應正常的學校生活,最終還是回到專門為脫北者開辦的學校。因此,在韓國的社會文化結構中,脫北者仍然是被區隔的“異鄉人”。
由於韓國政府發給脫北者的錢多來源於韓國納稅人。一旦脫北者數目激增,政府為此開銷增多,“脫北者”在融入新社會時產生的問題和矛盾也很多,韓國反對的聲音逐漸多起來。
韓國媒體經常邀請脫北者參與電視節目。脫北者在電視節目中批判和調侃朝鮮以取悅觀眾,加深了韓國人對朝鮮的反感。韓國政府經常讓脫北者講述自己在朝鮮的悲慘遭遇,把他們作為意識形態對抗的工具。各種力量出於或商業或政治的目的利用脫北者,使得脫北者更加難以擺脫“另類”的標籤。他們雖然逃到了韓國,但難逃東北亞政治漩渦。
2012年後,由於生活困難和思念家人等複雜因素,韓國的脫北者回國人數增多。而據朝鮮媒體報道,在申請與朝鮮家人見面的韓國人當中,有6萬多人在未能同家人重逢的情形下就離開了人世,這一數字約佔總申請人數的一半。韓國統一部表示,以8月31日為準,在申請參加離散家屬團聚活動的近13萬人當中,有6.3萬人已經去世,佔總申請人數的46.5%。
韓國以及一些西方國家組織的介入使得“脫北者”問題變成了複雜的國際問題。一些教會等非政府團體鼓動脫北者沖闖在華的外國使領館等機構,稱脫北者是政治難民,並打起“維護人權”的旗幟,要求中國將脫北者送到韓國,這對於極力維護朝鮮半島安定的中國而言是一種巨大的外交壓力。
在韓國憲法上,所有朝鮮半島和附屬島嶼都屬於屬於韓國領土,因此朝鮮公民也被視為韓國公民。韓國官方也多次呼籲中國停止將脫北者遣返朝鮮,而是送往韓國。
脫北者雖然與其他韓國人享有同樣的權利,並且得到了韓國人的普遍同情,卻難以擺脫來自意識形態的標籤。數十年的“反共教育”使韓國人非常懼怕和排斥朝鮮,在生活中總會與脫北者保持一定距離,難以完全接納他們。
中國官方將脫北者看做是因為經濟問題非法越界的朝鮮人,反對將脫北者難民化、意識形態化。
在美韓等國的壓力下,蒙古政府在朝鮮難民問題上採取中立立場,同意朝鮮難民自由選擇前往第三國。隨著到來的人數增多,蒙古乾脆設立朝鮮難民營,“脫北者”經甄別後可獲得韓國公民身份。因此,在蒙古被逮捕實際上等於獲得一張前往首爾的免費機票,蒙古也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大轉運站,由朝鮮開出的“地下列車”經由此地開往韓國。
2016年2月3日,俄羅斯與朝鮮簽署了相互遣返非法進入對方境內移民的協議。
2012年3月5日,美國“國會與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在國會舉行了所謂的“中國遣返朝鮮難民”聽證會,討論了朝鮮脫北者問題。主持聽證會的新澤西州眾議員、“國會與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主席克里斯·史密斯說,中國遣返朝鮮脫北者違反了有關國際法。但美國國務院並未派人參加,冷清的所謂聽證會草草收場。
• 2011年,《這就是天堂!我的北韓童年》;作者:姜赫菲利普·格蘭傑羅
• 2011年,《我們最幸福:北朝鮮人民的真實生活》;作者:芭芭拉·德米克
• 2012年,《逃離地獄--朝鮮9年》;作者:金恩宣
• 2012年,《逃離14號勞改營》;作者:申東赫
• 2015年,《敬愛的領袖》;作者:張振成
上映時間 | 電影名 | 導演 | 製作國家 | 參考資料 |
2003年12月31日 | 《朝鮮男人在韓國》 | Ahn jin woo | 韓國 | |
2006年5月4日 | 《國境之南》 | 安坂石 | 韓國 | |
2007年8月15日 | 《相會的廣場》 | 金鐘鎮 | 韓國 | |
2008年6月5日 | 《北逃》 | 金泰均 | 韓國 | |
2010年2月14日 | 《豆滿江》 | 張律 | 中國 | |
2011年4月14日 | 《茂山日記》 | 朴庭凡 | 韓國 | |
2011年6月23日 | 《豐山犬》 | 全宰洪 | 韓國 | |
2011年9月8日 | 《啐啄同時》 | 金炅默 | 韓國 | |
2013年7月4日 | 《48米》 | 朴孝朱 | 韓國 | |
2013年12月24日 | 《嫌疑人》 | 元信延 | 韓國 |
• 2003年,《朝鮮來的少女-脫北者在韓國生活的10個月》
• 2004年,《漢城列車》
• 2007年,《越過天國的國境》
• 2008年,《耀道故事》
• 2012年,《14號收容所:完全控制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