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木槿皮的結果 展開
- 中藥材
- 錦葵科植物木槿的莖皮或根皮
木槿皮
錦葵科植物木槿的莖皮或根皮
槿皮、川槿皮、白槿皮、蘆樹皮、槿樹皮、碗蓋花皮。為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莖皮或根皮。春、夏砍伐莖枝,剝皮曬乾;秋季挖根,剝皮曬乾。
木槿皮為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莖皮或根皮。春、夏砍伐莖枝,剝皮曬乾;秋季挖根,剝皮曬乾。
木槿 落葉灌木,高3-4m。小枝密被黃色星狀絨毛。葉互生;葉柄長5-25mm,被星狀柔毛;托葉線形,長約6mm,疏被柔毛;葉片菱形至三角狀卵形,長3-10cm,寬2-4cm,具深淺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鈍,基部楔形,邊緣具不整齊齒缺,下面沿葉脈微被毛或近無毛。花單生於枝端葉腋間,花梗長4-14mm,被星狀短絨毛;小苞片6-8,線形,長6-15mm,寬1-2mm,密被星狀疏絨毛;花萼鐘形,長14-20mm,密被星狀短絨毛,裂片5,三角形;花鐘形,淡紫色,直徑5-6cm,花瓣倒卵形,長3.5-4.5cm,外面疏被纖毛和星狀長柔毛;雄蕊柱長約3cm;花柱枝無毛。蒴果卵圓形,直徑約12mm,密被黃色星狀絨毛。種子腎形,背部被黃色長柔毛。花期7-10月。
採收加工
4—5月剝取莖皮,9—10月剝取根皮,曬乾。
分佈情況
原產於我國中部各地。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台灣等地,均有栽培。主產四川,江西,江蘇,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
1.氣候土壤:對氣候的適應性較強,高山及平地均可栽種。以向陽、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較好。
2.種植:用扦插繁殖,育苗移栽。四川地區於2-3月,選取徑粗1cm以上的健壯枝條,剪成15-20cm長的插條。插前,在整好的地上,開1.3m寬的畦,作成苗床。然後在畦上開橫溝,按溝距33cm,深13-16cm,把插條斜靠溝壁,頂端稍露畦面,每溝插20根,蓋上壓緊。澆水。培育1-2年,苗高1m左右時,即可移栽。在冬季落葉后至第2年3月前,按株距1m開穴,每穴栽植1株,蓋土壓緊,再蓋土使稍高於地面,澆水。
3.田間管理:扦插成活后,除草、追肥1次。以後在6、8、10月各淺耕除草1次。在8月中除后,並須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也可使用氮素肥料。
原植物
鑒別方式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熱浸2-3h,濾過,濾波照下述方法試驗:(1)取濾液2-3ml,蒸干,加醋研1ml溶解,沿管壁加8滴濃硫酸,在兩液交界面出現猩紅色環,溶液上層漸變綠。(檢查皂甙)(2)取濾液滴於濾紙上,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顯暗藍紫色熒光。
炮製: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絲,乾燥。
藥材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的絲條紋,外表面青灰色至棕紅色。有縱向的皺紋及橫向的小突起。內表面黃白色,平滑,具有纖維狀紋理,質韌,切面顯白色。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甘,苦,性微寒。歸大腸、肝、脾經。
①《本草拾遺》:"止腸風瀉血,痢后熱渴,作次服之,令人得睡,並炒用。"
②《綱目》:"治赤白帶下,腫痛疥癬,洗目令明,潤燥活血。"
④《飲片新參》:"治黃疸。"
⑤《陝西中藥志》:"煎液可洗治痔瘡。"
5~15克;外用適量,研粉醋調或製成50%酊劑外搽患處。或水煎,熏洗患處。
1、配苦參,清熱利濕之功大增,可用治濕熱黃疸,濕熱痢疾,濕疥等。2、配大風子或雄黃,燥濕殺蟲力更強,且兩葯一寒一熱,伍用無偏寒偏熱之弊,用於治療牛皮癬,疥癬等。3、配烏賊骨,利濕止帶尢效,可用治濕熱帶下。
①治大腸脫肛:槿皮或葉煎湯熏洗,后以白礬、五倍末敷之。(《救急方》) ②治赤白帶下:槿根皮100克,切,以白酒一碗半,煎一碗,空心服之。(《纂要奇方》)
③治頭面錢癬:槿樹皮為末,醋調,重湯燉如膠,敷之。(《王仲勉經驗方》)。
⑤治牛皮癬癩:川槿皮500克,勿見火,曬燥磨末,以好燒酒十斤,加榆面四兩,浸七日為度,不時蘸酒搽擦。二、三十年者,搽一年斷根。如無川槿,土槿亦可代之。(《養生經驗合集》)
⑥治癬瘡:川槿皮煎,入肥皂浸水,頻頻擦之;或以槿皮浸汁磨雄黃(擦之)。(《簡便單方》)
木槿條治療慢性氣管炎:取鮮木槿條4兩洗凈,切斷,水煎2次,將濾液合併濃縮成100毫升。每日2次分服,連服10天為一療程。治療177例,臨床痊癒2例(1.13%),顯效2S例(14.13%),好轉72例(40.68%)。總有效率為55.94%。本品未見嚴重副作用,僅個別出現心煩,頭悶、腹部膨脹等不適,一般不需處理,可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