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野五首

秋野五首

《秋野五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這五首詩主要表達的是作者對山野生活的嚮往和退隱的心情。

作品賞析


其一
《唐詩歸》:
譚云:真道學(末句下)。
杜臆》:
“系舟蠻並”,“卜宅楚村”,則去住尚未能自決也。“棗從人打”,則人己一視”,“葵欲自鋤”,則貴賤一視;“盤餐”及“溪魚”。則物我亦隨何以有此!
讀杜心解》:
首章,上四,述所處之地,直與末章結處相照;下四,……其言平日所事,本甚無聊,卻極恬適,非襟期高曠,不能有此。
杜詩鏡銓》:
下叫句有萬物一體之意(“棗熟”四句下)。
其二
“易識浮生理……林茂鳥知歸。”夫生理有何難識?觀魚鳥則可知矣,魚不厭深,鳥不厭高,人豈厭山林乎?故云……此子美悟理之句也。杜子美作詩悟理,韓退之學文知道,精於此故爾。
瀛奎律髓》:
或問“吾老”系單字,“榮華”是雙字,亦可對否?曰:在老杜則可,若我輩且當作“衰老甘貧病”,然不如“吾老”之語健意足也。
四溟詩話》:
子美《秋野》詩:“水深魚極樂,林茂鳥知歸。”此適會物情,殊有天趣。然本於子建《離思陚》:“水重深而魚悅,林修茂而鳥喜。”二家辭同工異,則老杜之苦心可見矣。
《杜臆》:
“榮華有是非”而自甘貧病,亦見道語也。……甘貧病,則自得其得,其樂不減於魚潛淵、鳥歸叢矣。
馮班:“吾”字實是不妥……何必以其出自老杜,即以為妙而曲為之諱哉?紀昀:可則可,不可則不可,安在老杜獨可?此種純是英雄欺人。末數語卻是。紀昀:后四句亦近淺直,起二句卻似宋人。無名氏(乙):見道之言。
唐宋詩醇》:
龐公語,得委運之旨,與《遣興》篇不同。
《讀杜心解》:
首句提出正意,另作一頓,乃下半首之根。次句引入喻意,魚鳥藏身,正物性難違處,即投老“山薇”影子也。
總評
《瀛奎律髓》:
讀老杜此五詩,不見所謂景聯,亦不見所謂頷聯,何處是四虛?何處是四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景可為頷,頷可為景。大手筆混混乎無窮也。卻有一絕不可及處,五首詩五個結句,無不吃緊著力,未嘗有輕易放過也。然則真積力久,亦在乎熟之而已。
《瀛奎律髓匯評》:
無名氏(乙):五首自道平素,有安分息機意,氣清詞厚,又是公一格。
《杜臆》:
此五首皆有行藏安於所遇之意。
杜詩詳註》:
前三章,敘日間景事。第四章,則自日而晚。末一章,則自晚而夜矣:凡杜詩連敘數首,必有層次安頓。
《讀杜心解》:
久寓瀼西,俯仰無聊,而作是詩。……五詩俱見安貧適志氣象,此變風之正聲。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