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子
求子
中國的傳統觀念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使得中國社會對求子習俗頗為重視,求子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婚後不孕的夫婦為了達到懷孕的目的而進行向神祈禱、實行結印等儀式的民俗。按照中國古代中原地區求子風俗,分為三種:結印求子、風水求子、祈福求子。按照湘西巫術方法求子習俗可以分為:向神靈祈子、由旁人送子、性生殖崇拜與性行為模擬巫術三種。
求子,婦科名詞。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二。亦名求嗣。指不孕婦女要求生育或要求生育男孩。
湘西巫術求子習俗
向神靈祈子
最普遍的一種求子方式,民間虛造有主管生育的神靈、偶像,如碧霞元君、送子觀音、金花夫人、子孫娘娘、張仙等,並為之立廟建祠。由旁人送子求子。比如請當地法師做求子科儀,希望通過法師的上表 踏罡來祈求神靈賜子。求子科儀歷史悠遠,自古以來,道教仍有各大派別傳承下來,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百年古法秘術堂的黃老道師。
習俗中還有一類常見的形式是由親人或特殊人物向盼望得子的家庭及婦女本人作出象徵性的“送子”舉動。首先是送去某種事物,據說婦女吃了可以很快受孕,如貴州中秋節有偷瓜送子的風俗。其次是送去帶有多子多孫意義的某些吉祥物,常見的的有“孩兒燈”、“麒麟送子圖”、用口袋裝好的百穀、瓜果等。性生殖崇拜與性行為模仿巫術
即在某種神聖的時間、地點和場合對某種生殖象徵物加以祭拜和進行交媾行為的模仿。如我不少地方都有的投石求子的習俗,就是讓求子的婦女往深山中的石洞丟石子,傳說丟中即會受孕,把洞口看作是產生嬰兒的陰門。
潮汕民俗求子習俗
游燈求子
潮汕各地正月,特別是元宵夜都有游燈活動。“燈”在潮語中與“丁”諧音。因此,關於“燈”,人們從中不知寄託了多少願望,因為這是一家香火能否承繼的問題。潮汕俗諺“有游燈,家裡生千丁;無游燈,家裡要絕種”,說的正是這個意思。所以,每到各鄉各里“鬧熱”(老爺生)時,人們會主動在夜裡老爺出遊時,手裡提著一盞燈,跟著老爺神像一路遊行至宗祠里,待老爺落座后高高舉起燈籠,以求財丁興旺。特別是未生男孩的人家,更是熱衷於此。
向神祈子
潮汕地區重男輕女思想濃厚,如果妻子先生女孩或不生男孩,丈夫就會在鄉里新宮廟建成“老爺”入宮時,想方設法不辭勞苦地互爭抱“老爺”,以求得“老爺”的憐憫喜歡而早賜貴子。有些丈夫在村裡游神賽會時,自告奮勇報名替神明抬轎子,在神明面前獻殷勤,也期望得到神明的憐憫賜生男孩。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為媽祖生,潮汕不少地方此日鄉民都要到媽宮(天后宮)祭拜,然後抬媽祖出遊。這時,那些結了婚而未有子嗣的人最為踴躍。他們認為能為媽祖抬轎,就能得到媽祖贈福賜子。而那些無能力為媽祖抬轎效勞的,就站在路旁,等媽祖聖駕經過時,摸一摸媽祖轎,也算是沾了光。人們認為媽祖既是海神,同時又是賜子的神祇。
除了向宮廟的神明祈禱外,家裡的灶神也是人們祈禱的對象。例如在揭陽市大蓮、土尾等鄉村,端午賽龍舟后,結婚而未生兒子的男青年們,便上前取下若干龍舟鬍鬚帶回家供於“司命公”(灶神)神位前,以求兒子早日問世。潮汕民間新婚夫婦床頭常貼有“麒麟到此”的紅字條,也寄寓有早生貴子之意。古人迷信麒麟為仁義之獸,是吉祥的象徵,認為積德人家,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
託夢卜子
每年九月九日重陽節,是澄海蓮花山“仙翁”的生日。此日,除澄海外,還有饒平、潮安等鄰近地方的善男信女,不辭辛勞虔誠地前往祭拜。晚上露宿于山頂,望能在夢裡得到仙翁面授天機,成全所求之事。這些善男信女當中,就有不少是婚後不孕而前往圓夢的。民間也由此而流傳一些有趣的傳說。傳說有兩個村婦,結婚多年未得子,便上山圓夢求得子。結果兩人同樣夢見仙公給她們各寫一個“無”字。其中一個識字的婦人,知今生無子,十分懊喪。而另一個不識字的婦女,不解其意,卻從字形上理解為仙公為她畫了一個秋瓜棚,棚下吊著4條秋瓜,示意她會有4個子女,非常高興。識字的婦女大笑她誤解仙意,亂加猜測。誰知後來果然各應其解,識字婦人終生無子女,不識字婦女則生了四個子女。
黑龍江民俗求子習俗
一年四季中,一般每月的初八、十八、二十八都有人到老爺店、娘娘廟上燒香磕頭,求子求孫,但參加人數最多,場面最宏大最熱鬧的,是每年的四月十八這一天。
人們認為,逛廟會以逛大廟、名廟為最好。而大廟名廟又不是到處都有。為了逛大廟名廟,有些人便帶著香火、徒步或乘車從幾十里或幾百里的地方趕往大廟名廟,以實現自己求子求孫或其他方面的願望。當然,也有人並不是為了求子求孫,而是為了湊熱鬧,圖快樂。
逛廟要先逛老爺廟,因為人世陽間有重男輕女的習俗,陰間也一定重男輕女,所以不敢倒反天干,如弄錯了拜神的順序,可能效果不會好,甚至適得其反。但人們又覺得,逛廟會求子求孫,是向娘娘求子求孫,而不是向老爺求子求孫,老爺又不會生孩子,所以在逛廟會時表面上對老爺很敬重,實際心裡頭對送子娘娘更虔誠。何以見得?因為人們雖然先到老爺廟,但到那裡好像是報個到似的,燒點香、敲下鍾、磕個頭后,就匆匆忙忙地奔娘娘廟去了。有的到老爺廟連柱香都不燒,敲下鍾、磕個頭就走。所以老爺廟前雖然人來人往,但很快就冷清了,一點也不熱鬧。
娘娘廟大會卻非常地熱鬧,門前車水馬龍,廟裡廟外被大人小孩擠得水泄不通。人們燒香的燒香,磕頭的磕頭,還願的還願,捐錢的捐錢,既虔誠又動情。人們覺得只有這樣做,娘娘才會高興,才會顯靈保佑自己,使願望得以實現。人們覺得拜神求佛,心誠則靈,所以不敢唬弄神仙。
有趣的是,幾乎所有來拜娘娘的人,拜完了娘娘,求完了子孫、或還完了願,並不馬上離廟回家,而是渾身輕鬆、精神愉快地在這裡東走西逛,閑談聊天,買東西。這樣就使娘娘廟大會的人越來越多,只增不減,熱鬧非凡。因人群擁擠,有的擠丟了小孩,弄得小孩哭、大人叫;人們三五成群,這邊說、那邊笑;廟內外賣小吃的、賣玩具的、賣紀念品的吆喝聲,與買主的討價還價聲混成一片。再加上跪拜者的祈禱聲、敲鐘聲,嘈雜哄亂,混合成了一首交響樂,飄蕩在香霧燎繞的天空中。
逛廟會不完全是宗教活動,它也是一種民俗文化活動。它提供了人們各懷熱願自發相聚的機會。所以人們覺得,逛廟會是一大盛舉,是一種解脫憂愁、滿足願望、愉快精神的文化娛樂活動,因而都樂意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