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尋越中山水

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作品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排律。此詩主要描繪了越中會稽的山水之美,表達了作者對越地山水風物以及友人才幹品格的讚美之情。全詩聲律和諧,對仗工整,表現出李白詩歌少有的整飭美,另外詩中移動鏡頭的運用,賦予作品強烈的動感,體現出很強的視覺衝擊力,極富震撼力。

作品賞析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是一首送別詩,但此詩並非重在表現送者與行者的離別之情,而是讚美了越中的山水之美和友人的詩才逸興。整首詩里表現出了李白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感受力,他善於把自己的個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筆下的山水丘壑也無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用胸中之豪氣賦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對自然偉力的謳歌,也是對高瞻遠矚、奮鬥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禮讚,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渾然一體的。
開篇頭兩句“聞道稽山去,偏宜謝客才。”作者把友人的才幹比作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毫不掩飾地對友人才幹加以讚賞。
接著三、四兩句“千岩泉灑落,萬壑樹縈迴。”描述會稽山水之美。化用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中的語句,以描述會稽山水之美。李白另一首詩《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也有類似的句子:“萬壑與千岩,崢嶸鏡湖裡。”
“東海橫秦望”至“濤白雪山來”中間四句高度概括了越中美景。作者在選景上既選擇有代表性的勝地,如“東海橫秦望,西陵繞越台”;又注重捕捉真切的山水畫面,如“湖清霜境曉,濤白雪山來”。尤其是“湖清”兩句,一方面寫小舟前行,另一方面寫大浪從對面排沓而來,相向而動,強化了大浪的動感,讓人驚為雪山傾倒,體現出很強的視覺衝擊力。
接著“八月枚乘筆,三吳張翰杯。”兩句,運用枚乘筆、張翰杯兩個典故讚美友人的文才與逸興。這兩個典故主人公都是江南籍文學家,很貼合詩意。這裡的用典不僅為江南山光水色增彩,而且使之增加了悠久文明的意韻。最後兩句“此中多逸興,早晚向天台。”點出作者對越中美景的獨特感受。
在詩中,詩人靈動飛揚,豪氣縱橫,像天上的雲氣;他神遊八極,自由馳騁,像原野上的賓士的駿馬。詩人一掃世俗的塵埃,完全恢復了他仙人的姿態:上窮碧落下黃泉。他的浪漫、癲狂、愛恨情仇,寂寞與痛苦、夢與醒,他的豪氣義氣,他的漂泊,全都達於極端。他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事件做細緻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於觸動而又易爆發的強烈情感。

創作背景


李白曾多次到達浙江,在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就有數次入越的記載,因此他對越中山水景物比較熟悉。此詩極度讚美越中的青山秀水及風物美食,《送友人尋越中山水》此詩寫作時間及所送友人均已無考。

作品評價


明代張含楊慎李杜詩選》:桂曰:太白天才飄逸,長律雖法度嚴整,而清骨不泯。
明代凌宏憲唐詩廣選》:蔣仲舒曰:李詩常清曠,而此獨刻畫。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卷十:周敬曰:得“湖清”一聯,通篇生色。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卷二十三:“湖清”二句,寫景清切。
清代盧麰、王溥《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卷四十一:陳德公曰:尋常語入其筆端,便飄飄然有凌雲之氣。評:三、四灑落縈迴,字法排縱。“濤白雪山來”,眼前佳境,筆能道出。
清代潘德輿養一齋李杜詩話》卷三十六:按沈、宋排律,人巧而已。右丞明秀,實超沈、宋之上,若氣魄閎大,體勢飛動,亦未可與太白抗行也。“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地形連海盡,天影落江虛”等句,右丞恐當避席。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卷十五:謝云:太白專學鮑明遠,亦有全用其句處,如鮑雲“千岩盛阻積,萬壑勢縈迴”是也。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漢飛將軍李廣後裔,西涼武昭王李暠之後,與李唐皇室同宗。
李白曾經在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后因得罪高力士而離開宮中。天寶十一年(752年),李白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后發現安祿山野心,登黃金台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游華山,南下回宣城,後上廬山至德元年(756年),李白被三次邀請,下山赴尋陽入永王李璘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后,李白也獲罪入獄。幸得郭子儀力保,方得免死,改為流徙夜郎(今貴州關嶺縣一帶),在途經巫山時遇赦。李白遇赦后在江南一帶漂泊,於寶應元年(762年)病逝於寓所,終年61歲,葬當塗龍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
李白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活躍於盛唐,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合稱“李杜”,被賀知章驚呼為“天上謫仙”、“李謫仙”。
李白的作品想象豐富,浪漫奔放,意境獨特,才華洋溢,在詩歌的藝術成就被認為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其詩作在全唐詩收錄於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