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歸
2011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圖書
《南渡北歸》是2011年1月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岳南徠。《南渡北歸》三部曲,是首部全景描述20世紀中國最後一批大師命運的史詩巨著。
《南渡北歸》為作家岳南2011年出版的最新力作,該作品自出版后便不斷加印,並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南渡北歸》三部曲,是首部全景描述20世紀中國最後一批大師命運的史詩巨著。
《南渡北歸》三部曲全景描繪了抗日戰爭時期流亡西南的知識分子與民族精英多樣的命運和學術追求,系首部全景再現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群體命運劇烈變遷的史詩巨著。
所謂“南渡北歸”,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識分子冒著抗戰的炮火由中原遷往西南之地,爾後再回歸中原的故事。
整部作品的時間跨度近一個世紀,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紀人文科學領域的大部分大師級人物,如蔡元培、王國維、梁啟超、梅貽琦、陳寅恪、傅斯年等。作品對這些知識分子群體命運作了細緻的探查與披露,對各種因緣際會和埋藏於歷史深處的人事糾葛、愛恨情仇進行了有理有據的釋解,讀來令人心胸豁然開朗的同時,又不勝唏噓,扼腕浩嘆。
南渡
內容簡介
本著是《南渡北歸》第一部,描述了抗戰爆發前後,中國知識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從敵占區流亡西南的故事。時間從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始,繼之平津淪陷,北大、清華、南開等大學南渡西遷,先長沙后昆明、蒙自辦學的歲月,同時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同濟大學、中國營造學社在抗戰烽火中艱難跋涉的歷程。突出地描寫了蔡元培、胡適、陳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濟、林徽因、金岳霖、梅貽琦、馮友蘭等大知識分子的生活、學術、精神與情操,搜羅宏富,規模宏大,意旨宏遠,堪稱中國知識分子抗戰時期的群雕。
岳南,山東諸城賈悅鎮人,1962年生,先後畢業於諸城五中、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文藝學研究生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考古文學協會副會長,現居北京。著有《復活的軍團》《日暮東陵》《天賜王國》《風雪定陵》(合著)等考古紀實文學作品十二部。另著有以自由知識分子學術精神與情感命運為主體脈絡的《陳寅恪與傅斯年》《從蔡元培到胡適》《李庄往事》《梁思成、林徽因和他們那一代文化名人》等十部,其中《風雪定陵》《西漢亡魂》《遭遇兵聖》《千古學案》《萬世法門》(合著)等十餘部作品被翻譯為英、法、德、意、日、韓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銷量已達數百萬冊。
南渡北歸
序章烽火照京都001
第一章往事再回首017
慌亂大逃亡017
別了,北總布衚衕三號022
大師雲集清華園025
梁啟超與李濟的友誼034
第二章英雄輩出的時代064
波滾浪涌的北大校園064
從北大到柏林068
狹路相逢075
第三章通往歷史隧道的深處090
四巨頭聚會090
從殷墟到龍山095
人類星光閃耀時099
胡適在搖擺中前行105
第四章流亡歲月118
戰爭催生的中央博物院118
華北淪陷121
炸彈落到梁家125
清溪閣醉別129
第五章弦誦在山城138
遙遙長路,到聯合大學138
跑警報的日子148
觀音殿、尼姑庵的學者們154
九州遍灑黎元血159
第六章又成別離178
小酒館奇遇178
胡福林神秘出走181
挺起中國人的脊樑188
滇川道上的行旅193
第七章陶孟和逼上“梁山”205
與毛澤東北大結緣205
自立山頭的甘苦209
何處覓安居214
第八章揚子江頭的來客220
廟堂之困220
梅貽琦在李庄227
一場特殊的考試235
第九章似水流年253
人生若只如初見253
林徽因與冰心成為仇敵260
老金千里走單騎268
第十章大愛無言283
狀元府走出的才子283
梁思永患病之因286
在困境中突圍292
第十一章歸去來兮306
李濟的哀傷306
吳金鼎與城子崖遺址309
考古界兩隻學術大鼎313
第十二章三隻新生代“海龜”322
一代才女曾昭燏322
倫敦大學的中國學生331
發掘彭山漢墓340
第十三章三千里地山河349
三百年來一大師349
天涯涕淚一身遙352
由長沙到蒙自359
第十四章南渡自應思往事376
對花還憶去年人376
北歸端恐待來生383
別了,蒙自393
第十五章國破花開濺淚流402
炸彈下的書生們402
雞犬飛升送逝波407
殘剩河山行旅倦417
北歸
內容摘要
本著是《南渡北歸》第二部,著重描述了抗戰勝利前後,流亡西南的知識分子的學術追求、思想變化與不同的人生遭際,時間跨度約為抗戰中後期至1948年末,國民政府搶運國寶與“搶救學人”計劃,連同選舉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為止。突出地再現了董作賓、李約瑟、童第周、陶孟和、沈性仁、梁思永、蔣夢麟、聞一多、劉文典、羅庸、鄭天挺、吳晗等中外知識分子,在民族危亡的艱難歲月里,顛沛流離,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從不同的角度還原了西南聯大學潮與聞一多被刺案真相,對自由知識分子群體於時代大潮中的分化與演變,作了深入細緻的探究,被蓄意掩蓋的歷史隱秘得到了充分揭示。
目錄
第一章穿越歷史之門001
研究烏龜殼的人001
郭沫若賜給的教訓009
抗戰八年第一書013
第二章聞道在蜀郡019
李約瑟的李庄之行019
到野外捉青蛙的童第周025
結緣在山中028
一代名媛沈性仁033
第三章小鎮故事多047
此情可待成追憶047
由決裂到言和052
李約瑟難題的徠癥結062
第四章山下旌旗在望074
一號作戰計劃074
一寸山河一寸血083
江水無語東流去088
第五章勝利的前夜100
延安訪問100
毛澤東與傅斯年夜談往事108
梁思成:日本京都、奈良的恩人116
天降喜訊122
日月重光125
第六章北大春秋135
棄北大入內閣135
蔣夢麟辭別北大之謎146
周作人罵傅斯年“驢鳴”155
第七章血染紅土地175
“獨眼龍”被困五華山175
李宗黃入主雲南184
“一二·一”慘案190
第八章大角逐199
關司令痛毆李宗黃199
神秘人物暗中操縱學潮204
學潮洶湧中的傅斯年209
第九章大幕在黃昏中落下223
梅貽琦夾縫中突圍223
聞一多與傅斯年叫板爭勝226
聯大悲情錄231
南雁北歸春迎客236
第十章獨宿春城燭炬殘253
“國寶”劉文典253
鐵蹄下的書生骨氣258
劉文典月下講“紅樓”264
神秘的磨黑之行269
聞一多對劉文典一劍封喉274
第十一章血性男兒286
站在革命對立面的聞一多286
青島大學的“驅聞宣言”291
聞一多與“二家”297
第十二章從學者到“鬥士”319
陳夢家與吳晗319
專業不同心同仇324
十字街頭異鄉客330
第十三章聞一多之死341
“鬥士”是如何煉成的341
誰締宣和海上盟346
子彈穿過頭顱356
第十四章殘陽如血368
胡適歸國368
誰知明月照溝渠376
馬神廟旁,一片神鴉社鼓382
第十五章還都南京389
山坳里躁動的靈魂389
英辭未擬,惜此離思391
有情人終成眷屬396
衝出夔門407
81名院士出籠410
編輯絮語425
離別
內容簡介
本著是《南渡北歸》第三部,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識分子,在回歸久違的故土家園之後,因內戰爆發和各自的政治歧見,不得不忍痛離別,遙天相望,以及在海峽兩岸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政治氛圍中所遭遇的命運劇變。除述及遷往台灣的幾位大師級人物,著重描述了留在大陸的吳金鼎、曾昭掄、曾昭燏、陳夢家、穆旦、向達、葉企孫、饒毓泰、吳宓、錢鍾書等知識分子群體,不同的政治追求與愛恨情仇。令讀者感知歷史真相併扼腕浩嘆的同時,也生髮出“在史中求史識”的衝動,並從中吸取一些歷史的教訓。
圖書信息
出版時期:2011年6月
字數:600000
定價:48.00元
裝幀:平裝
ISBN:978-7-5404-4791-5
目錄
第一章山河崩裂001
國寶爭奪戰001
學人搶救計劃007
金陵王氣黯然收015
傅斯年出任台大校長021
人生長恨水長東027
第二章浮海說三千弟子036
歸骨于田橫之島036
傅斯年之死039
胡適:青山就是國家049
生命的最後機緣055
第三章短兵相接067
批胡運動悄然興起067
面對“人民的敵人”071
再掀高潮077
第四章勝利的犧牲品091
但願來生不姓胡091
萬葉千聲皆是恨095
胡思杜之死100
胡適出任院長106
第五章梅貽琦流亡海外之謎120
告別清華園120
梅貽琦出走內幕127
最後的光芒133
第六章大師遠去140
胡適、梅貽琦之死140
代院長李濟147
郭沫若斥罵董作賓151
學術巨人的消失159
第七章池南舊事不堪記169
吳金鼎之死169
花落春仍在174
林徽因之死182
陶孟和之死188
第八章高才短命人誰惜200
大時代里的曾昭200
田野考古的第一位女性209
改男造女態全新213
巷哭江南盡淚痕221
靈谷塔下付劫灰227
第九章“鐵證”下的亡靈245
《海瑞罷官》出籠245
引火燒身255
投靠胡適的“鐵證”262
吳晗之死270
第十章簡編桀犬恣雌黃278
花落春意盡278
國魂消沉史亦亡286
廟小神靈大292
第十一章百年駒隙過如馳298
中國人的原子彈之夢298
一個有志和有趣的人307
曾昭掄之死312
第十二章壯志未酬陳夢家322
今夜風靜不掀起微波322
厄運降臨327
藍的星,騰起又落下335
第十三章人間熱淚已無多346
一個民族已經起來346
胡康河上的白骨350
從芝加哥到南開校園357
詩人穆旦之死363
第十四章狂釁覆滅,豈復可言379
當年盛事久成塵379
清華一把手葉企孫387
熊大縝遇害之謎395
離奇的C.C.特務案399
梁思成與葉企孫之死406
第十五章悲迴風415
北歸殘夢終成空415
虎落平川421
康樂園之會427
陳寅恪之死441
吳宓之死444
哲人其萎448
後記466
首部全景再現20世紀中國最後一批大師命運變遷的史詩巨著
台灣時報十大年度好書《陳寅恪與傅斯年》《風雪定陵》作者岳南巔峰力作
胡適、陳寅恪弟子、百歲歷史學家何茲全,傅斯年、李濟弟子、“台灣中研院”院士李亦園聯袂推薦
CCTV中央電視台和北京大學聯合投資拍攝由本書改編成的大型電視劇
本書作者耗費8年心血,三下江南與西南邊陲實地採訪與考察,搜閱近千萬字珍貴資料,第一次全面描述了關於20世紀最後一批大師群體命運的劇烈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