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芥菜

天芥菜

天芥菜(學名:Heliotropium europaeum),為雙子葉植物綱、唇形目、紫草科、天芥菜屬的植物。它分佈於歐洲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天芥菜的花
天芥菜的花
草本或亞灌木;葉互生,很少近對生;聚傘花序頂生,穗狀或分叉,彎卷如蠍尾;花小,兩性,白色或淡藍色;尊5裂;花冠管狀或漏斗狀,裂片短,廣展;雄蕊5,內藏;子房完全或不完全的4室,有胚珠4顆;花柱頂生,頂冠以扁圓錐狀或平坦的盤狀體;果乾燥,開裂為4個單種子的或2個具雙種子的分核。

分佈範圍


原產地:歐洲。
中國分佈現狀:1.分佈於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及雲南等地。 2.分佈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的沿海地區。

生長環境


1.生長於山坡、路旁、山谷疏林中。
2.生長於山坡曠野、路邊或灌叢中。

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

適生於較濕潤而肥沃的土壤,為農田和果園的一般雜草,危害較輕。
區別於其他種類植物,生理周期穩定,其他植物一般需要陽光照射才能開花,但是天芥菜即使是在黑暗中,到時候也會開花,並因其特性而出名。

種植要點

夏天遮陰、冬季入室。香水花喜肥,每10天左右追肥1次。天芥菜根系發達,吸收強、生長快,苗期始就應進行摘芯,使株形豐滿。

採收儲藏

夏末採收,洗凈,鮮用或曬乾。

主要價值


1.地膽草全草含表無羈萜醇(epifriedelinol),羽扇豆醇(lupeol),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去氧地膽草內酯(deoxyelephantopin),地膽草內酯(elephantopin),異去氧地膽草內酯(isodeoxyelephantopin),豆甾醇(stigmas-terol),豆甾醇-3-β-吡喃葡萄糖甙(stigmasteryl-3-β-glucopyra-noside),去醯洋薊苦素(deacylcynaropicrin),葡萄糖中美菊素(glucozaluzanin)C,還陽參屬甙(crepiside)E。還含4,5-二咖啡醯奎寧酸(4,5-dicaffeoyl quinic acid),3,5-二咖啡醯奎寧酸(3,5-dicaffeoyl quinic acid),11,13-二氫去氧地膽草內酯(11-13-di-hydrodeoxyelephantopin)。
2.白花地膽草含士氣以地膽草內酯(dihydroelephantopin),白花地膽草內酯(tomenphantopin)A、B,地膽草內酯及地膽草新內酯(elephantin)。

性味歸經

【性味】苦辛,寒。
1.《綱目》:"味苦。"
2.《生草藥性備要》:"味辛,性平。"
3.《南寧市藥物志》:"苦,寒,無毒。"
4.《閩南民間草藥》:"苦,微寒,無毒。"
【歸經】
1.《泉州本草》:"入肺、肝二經。"
2.《閩東本草》:"入肺、脾、肝三經。"

功效主治

涼血,清熱,利水,解毒。治鼻衄,黃疸,淋病,腳氣,水腫,癰腫,疔瘡,蛇蟲咬傷。
1.《生草藥性備要》:"散瘡,涼血,消毒,去痰。理鼠咬、蛇傷,亦能止血。"治腸風下血。"
2.《綱目拾遺》:"葉:可貼熱毒瘡。"
3.《廣州植物志》:"治濕熱。"
4.《福建民間草藥》:"利尿消脹。"
5.《南寧市藥物志》:"葉:敷熱毒瘡,乳癰,跌打。"
6.《廣西中藥志》:"清熱解毒。治痧氣熱病,搗爛敷熱瘡,煎湯熏洗兼內服治眼睛上膜。"
7.《閩東本草》:"溫脾利水,寬中下氣。治水腫,腹脹,咳嗽,疳積,疝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入葯作用


1.各種炎症性疾病菌痢、感冒、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胃腸炎、尿路感染、結膜炎等):地膽草30克,葉下珠地錦、兔耳風各15克,水煎服,每日l~2劑。亦可單味地膽草使用。
2.黃疽型肝炎、百日咳:地膽草全草60克,水煎服。
3.肺熱咳嗽:地膽草、肺形草各30克,水煎服。
4.乳痛、腫毒、指療、瘡癤、濕疹、蛇傷:鮮地膽草60~120克,水煎服;另用鮮地膽草適量,酒糟少許,搗爛外敷或水煎外洗。
5.急性中耳炎:鮮地膽草全草,搗汁點耳,一日~4次。
6.治鼻出血:地膽頭、豬肝各酌量。同煎服,連服三至四次。
7.治陽黃疸:地膽頭連根葉洗凈,鮮者四至六兩。煮肉食,連服四、五天。
8.治單腹殿脹:苦地膽二兩。煎水分早晚二次服,或和亦豬肉燉服。(6方以下出《嶺南草藥志》)
9.治尿閉:地膽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10.治腳氣:苦地膽全草一至二兩,豆腐二至四兩。酌加開水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11.治熱淋:鮮地膽草三兩,瘦豬肉四兩,食鹽少許。加水同煎,去渣,分四次服用。(《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12.治扁桃體炎,咽喉炎:地苦膽二錢。泡入300毫升熱開水中半小時,內服,每天一劑。亦可製成片劑含服。(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13.治腋下生腫毒,散腫止痛,膿已成者亦安,亦治一切腫毒:天芥菜以鹽醋同搗敷之。(《醫林集要》)
14.治癰腫:㈠鮮地膽草全草煎水,熏洗患處。㈡地膽草全草七錢,酒、水各半煎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15.治指疔、乳癰:鮮地膽草全草適量,酌加甜酒釀糟同搗爛,敷於患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16.治絲蟲病淋巴管炎:地膽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17.治蛇傷:天芥菜同金沸草入鹽搗敷之。(《綱目》)
18.治翼狀胬肉:苦地膽十斤,醋二十斤,銅塊一斤。先將銅燒紅,立即放入醋中,取出燒紅,再入醋,如此反覆數十次,再將新鮮苦地膽放入醋中浸泡一個月,過濾,滴眼用(有刺激感不用特殊處理,半小時后恢復正常)。(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臨床應用


1.治療急性炎症
將地膽頭製成注射液,每2毫升含生葯6克,每日肌注2~3次,每次2~4毫升。共觀察112例,其中肺炎29例,上呼吸道炎24例,淋巴腺炎18例,腸傷寒12例,肺氣腫合併感染10例,急性肝炎9例,支氣管炎8例,皮膚感染2例。結果治癒68例,好轉(癥狀好轉后合用抗菌素;或先用抗菌素無明顯療效而改用本葯治癒者)38例,無效6例。未發現明顯副作用。
2.治療口腔潰疹
地膽頭干品1兩,水煎服,每日1劑。經治22例,18例治癒,平均治癒天數3天。觀察3個月無複發。副作用:個別服后腹部不適。老年及小兒宜慎用。
【備註】同屬植物白花地膽草的全草亦可作苦地膽使用。其特徵為莖分枝極多,被毛,葉生於莖枝上,橢圓形或矩圓形,花白色。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應用地膽草注射液(水煎濃縮后酒精提取液,再加醋酸鉛去掉沉澱製成)作體外抑菌試驗(紙片法,每紙片含生藥量約30mg),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傾注法,每15ml含生葯18-24g時,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2.抗炎:煎劑10g/kg灌胃,對大鼠蛋清性關節炎有抑制作用;乙醇製劑5g/kg灌胃,對甲醛性關節炎亦有抑制作用。
3.抗腫瘤:地膽草內酯及地膽草新內酯在體內、外對KB細胞有細胞毒性活性,地膽草內酯對小鼠白血病P388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地膽草內酯、地膽草新內酯分別為50-100mg/kg,對大鼠瓦克肉瘤-256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在體外對人鼻咽癌-KB細胞半效抑制濃度為0.28-2.0μg/ml;去氧地膽草內酯對大鼠瓦克瘤-256亦有顯著抑制作用。
【毒性】小鼠腹腔注射苦地膽注射液30g生葯/kg(相當於成人用量1250倍),家兔靜脈注射7.5g生葯/kg,未引起毒性反應或死亡。家兔肌肉注射時,未發現局部肌肉充血、壞死等現象。體外作溶血試驗時,未發現溶血現象。

用藥禁忌

①《南寧市藥物志》:"體虛者忌之。"
②《廣西中藥志》:"寒症勿用。"
③《泉州本草》:"孕婦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