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菜

茄科植物

別名:枸杞、枸杞、枸杞尖、枸杞苗、牛吉力、狗牙子、狗奶子、地仙苗、甜菜。枸杞菜又名枸杞頭,枸芽子,甜菜頭,即枸杞的嫩梢、嫩葉。

枸杞既是傳統名貴中藥材,又是一種營養滋補品,最適於與靈芝搭配服用。在衛生部公布的63種葯食兩用的名單中,名列榜首。

作為傳統中藥,枸杞性平味甘,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潤肺的功效,與靈芝搭配可防止百病。通過化學成分分析,枸杞的果實檢測出含有豐富的天然胡蘿蔔素、維生素C、枸杞蛋白多糖、甜菜鹼、亞油酸以及鐵、磷、鈣等營養成分,有補虛安神、明目祛風、滋腎潤肺以及護肝抗腫瘤等作用。

產地


枸杞菜
枸杞菜
枸杞菜為茄科,枸杞屬落葉灌木植物寧夏枸杞的菜葉。多分枝,通常有棘刺。葉互生或2-4枚簇生,卵形、卵狀菱形、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花冠淡紫色,裂片邊緣密被緣毛,雄蕊稍短於花冠。果實成熟為紅色,即枸杞子。根乃退虛熱的中藥地骨皮。以產於中國寧夏、甘肅、河北、青海等地的質量最好。

性味


微苦、甘,涼。歸肝、腎經。
枸杞子味甘甜,性滋補,具補腎、潤肺、生精、益氣、助陽、補虛勞、強筋骨、祛風明目、抗衰老之功能。現代藥理
枸杞菜
枸杞菜
實驗證明,長期服用枸杞子可增強人體免疫力,並且抑制癌細胞生長及明顯的增血功能。李時珍本草綱目》將枸杞列為本經上品,專述:“春采葉,名天精草;夏採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現在科學家對枸杞的葉、柄、莖作了科學的分析,枸杞菜每100克含能量184千焦耳,水分87.8克,蛋白質5.6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2.9克,膳食纖維1.6克,灰分1.0克,硫胺素0.08毫克,核黃素0.32毫克,尼克酸1.3毫克,抗壞血酸58毫克,維生素E2.99毫克;鉀170毫克,鈉29.8毫克,鈣36毫克,鎂74毫克,鐵2.4毫克,錳0.37毫克,鋅0.21毫克,銅0.21毫克,磷32毫克,硒0.35微克;枸杞葉氨基酸含量(毫克/100毫克):異亮氨酸0.47,賴氨酸0.71,蛋氨酸0.16,胱氨酸0.63,精氨酸0.61,組氨酸0.24,丙氨酸0.68,天門冬氨酸1.25,谷氨酸1.39,甘氨酸0.66,絲氨酸0.53,脯氨酸0.74。除含有以上與果實相同的只是在含量方面有差異的營養成分外,還含有多酚、黃銅甙等成分,是極好的保健食品。

功效


能清虛熱,補肝腎,明目,降肺火。
枸杞菜食用從古就有,明徐光啟農政全書》:“枸杞頭,生高丘,實為藥餌出甘州,二載淮南實不收,采春采夏還採秋,飢人飽食為珍齏。救飢,村人呼為甜菜頭。”《紅樓夢》里薛寶釵喜吃“油鹽炒枸杞芽”,也是大觀園姑娘們的美容菜,作為栽培食用最多的是華南地區的廣東、台灣和廣西等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北方菜市場和餐桌上日漸增多。
寧夏林研所育成的三倍體無籽枸杞、葉大莖粗,嫩莖葉食用,涼拌、熱炒、煲湯均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常食有與枸杞子類同的保健功能,而且可以常食,無副作用。
烏蘭察布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經過幾年的試驗,易栽培,產量高,效益好。發展這一特菜產業,不僅是農民致富的良好途徑,也是我市蔬菜產業的一抹新綠。
三倍體無籽枸杞,從采子來講,與目前全國栽培的最優二倍體——枸杞寧杞一號相比,具有營養成分含量高(總糖含量提高37.59%,多糖含量提高20.00%,氨基酸總量提高9.50%,)籽少(含籽數較寧杞一號減少8.70%,飽籽數降低88.80%)、豐產(鮮果單粒重較寧杞一號提高7.33%,產量提高6.63%)等特點,而且果實色澤艷麗,晶瑩剔透,皮薄肉厚,口感甚佳。不僅可作深加工品種,而且也是特果鮮食的首選品種。

臨床應用


1.用於陰虛發熱,消渴口乾。可單用枸杞菜煎湯代茶飲。
2.用於肝熱而血虛所致的目赤澀痛、目生翳膜,或肝腎陰虛所致之目昏或夜盲
前者,宜與車前葉煮食;後者,宜與豬肝、枸杞子、覆盆子配伍。
3.用於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腰膝痠痛無力、勞傷。枸杞菜250克,羊腎一對切片,米60克,蔥白十餘根,共煮粥加油鹽調味服。
4.用於糖尿病。枸杞菜60克,煎濃汁,當茶飲。
5.用於急性結膜炎。枸杞菜60克,雞蛋一個,煮湯,加油鹽調味服,每天一次。
6.用於鼻竇炎。枸杞根(地骨皮)60克,甘草10克,水煎代茶飲,連服一個月。
7.用於風火牙痛。枸杞根(地骨皮)60克,水煎服。
8.用於偏痛。枸杞根(地骨皮)60克,雞、鴨蛋各一個,水煎服,吃蛋喝湯。
9.用於白帶。枸杞根(地骨皮)60克,瘦豬肉60克,煮湯加油鹽調味,吃肉喝湯。
10.用於痔瘡腫痛。枸杞莖葉適量,煎湯熏洗。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果實(中藥稱枸杞子),藥用功能與寧夏枸杞同;根皮(中藥稱地骨皮),有解熱止咳之效用。
採收加工:枸杞子:6-11月果實陸續紅熟,要分批採收,迅速將鮮果攤在蘆蔗上,厚不超過3厘米,一般以1.5厘米為宜,放陰涼處晾至皮皺,然後曝晒至果皮起硬,果肉柔軟時去果柄,再曬乾。枸杞葉:春季至初夏採摘,洗凈,多鮮用。
主要成分:枸杞子含甜菜鹼(betane),阿托品(atropine),天仙子胺(gyoscyamine)。
枸杞多糖:枸杞多糖是一種水溶性多糖,是枸杞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相對分子質量為68-200,成為國內外研究熱點。其中又以枸杞多糖的免疫調節和抗腫瘤作用的研究最多。現已有很多研究表明枸杞多糖具有促進免疫、抗衰老、抗腫瘤、清除自由基、抗疲勞、抗輻射、保肝、生殖功能保護和改善等作用。
甜菜鹼:化學名稱為1-羧基-N,N,N-三甲氨基乙內酯,在化學結構上與氨基酸相似,屬於季胺鹼類物質。甜菜鹼是枸杞果、葉、柄中主要的生物鹼之一。枸杞對脂質代謝或抗脂肪肝的作用主要是由於所含的甜菜鹼引起的,它在體內起甲基供應體的作用。關於枸杞甜菜鹼的研究僅限於國內在含量的測定、提取工藝和對枸杞植物的生理作用(增強耐鹽性)研究方面,關於枸杞甜菜鹼的藥理藥效研究很少。
枸杞色素:枸杞色素是存在於枸杞漿果中的各類呈色物質,是枸杞籽的重要生理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胡蘿蔔素、葉黃素和其他有色物質。枸杞所含有的類胡蘿蔔素則具有非常重要的藥用價值。很多研究已經證明枸杞籽色素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預防和抑制腫瘤及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胡蘿蔔素是枸杞色素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和作為維生素A的合成前體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藥理作用:對免疫功能有影響作用。
性味:枸杞子:甘,平。枸杞葉:苦、甘;性涼。
功能:枸杞子:養肝,滋腎,潤肺。枸杞葉:補虛益精,清熱明目。
功效:能清虛熱,補肝腎,明目,降肺火。
枸杞菜食用從古就有,明徐光啟《農政全書》:“枸杞頭,生高丘,實為藥餌出甘州,二載淮南實不收,采春采夏還採秋,飢人飽食為珍齏。救飢,村人呼為甜菜頭。”《紅樓夢》里薛寶釵喜吃“油鹽炒枸杞芽”,也是大觀園姑娘們的美容菜,作為栽培食用最多的是華南地區的廣東、台灣和廣西等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北方菜市場和餐桌上日漸增多。
寧夏林研所育成的三倍體無籽枸杞、葉大莖粗,嫩莖葉食用,涼拌、熱炒、煲湯均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常食有與枸杞子類同的保健功能,而且可以常食,無副作用。
烏蘭察布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經過幾年的試驗,易栽培,產量高,效益好。發展這一特菜產業,不僅是農民致富的良好途徑,也是我市蔬菜產業的一抹新綠。
枸杞菜
三倍體無籽枸杞,從采子來講,與目前全國栽培的最優二倍體——枸杞寧杞一號相比,具有營養成分含量高(總糖含量提高37.59%,多糖含量提高20.00%,氨基酸總量提高9.50%,)籽少(含籽數較寧杞一號減少8.70%,飽籽數降低88.80%)、豐產(鮮果單粒重較寧杞一號提高7.33%,產量提高6.63%)等特點,而且果實色澤艷麗,晶瑩剔透,皮薄肉厚,口感甚佳。不僅可作深加工品種,而且也是特果鮮食的首選品種。
現代藥理:實驗證明,長期服用枸杞子可增強人體免疫力,並且抑制癌細胞生長及明顯的增血功能。李時珍《本草綱目》將枸杞列為本經上品,專述:“春采葉,名天精草;夏採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
枸杞子入葯,補陰養肝明目,功同嫩苗,勝於嫩苗。
枸杞根皮名地骨皮,入葯。

林業價值

由於耐乾旱,可生長在沙地,因此可作為水土保持的灌木,而且由於其耐鹽鹼,成為鹽鹼地開樹先鋒。

觀賞價值

寧夏枸杞樹形婀娜,葉翠綠,花淡紫,果實鮮紅,是很好的盆景觀賞植物,現已有部分枸杞觀賞栽培,但由於其耐寒耐旱不耐澇,所以在江南多雨多澇地區很難種植寧夏枸杞。

食用價值

嫩葉可作蔬菜,在廣東、廣西等地,枸杞芽菜已經非常流行,可在菜市場買到枸杞芽菜,但南方基本為中華枸杞,沒有寧夏枸杞。在寧夏等西北地區地區,使用枸杞嫩葉作蔬菜較少。
枸杞子被衛生部列為“葯食兩用”品種,枸杞子可以加工成各種食品、飲料、保健酒、保健品等等。在煲湯或者煮粥的時候也經常加入枸杞。
種子油可制潤滑油或食用油,還有加工成保健品,枸杞子油。
營養價值:枸杞菜含維生素C、谷氨酸、天門冬氨酸、脯氨酸、精氨酸等。
枸杞嫩苗,炒菜,略帶苦味,食之爽口。也能泡菜、煮粥、煮湯,作羹食之。善於清火明目,治療陰虛內熱、咽乾喉痛、肝火上升,頭暈目眩、功能性低熱等。骨皮提取露液名地骨皮露,有清涼消暑退熱功效,可用為夏季清涼飲料,以滋陰退虛熱為長。
用量、用法:涼拌,煮粥,煎湯等。
枸杞菜豬肝瘦肉湯
使用注意:服用枸杞菜時暫停吃牛乳和其他乳製品。
枸杞菜豬肝瘦肉湯:補血明目、清熱潤燥、健胃清腸。
枸杞肉絲
枸杞銀芽雞絲:有暑熱,調五臟,通經脈,解諸毒,利尿除濕的作用。雞脯肉、綠豆芽、枸杞子等組成此菜,有舒筋活血,強筋壯骨,清心明目,增白健美之功效。女性如面容不夠白潔,可常食此菜,久之即可見效,顯得面部白皙。
枸杞鮮蘑炒豬心:此菜補腎、養心、益血、鎮靜、除煩、安神,兼美味與保健於一體。
枸杞肉絲:滋陰補腎。適於體弱乏力、腎虛目眩、視覺模糊等症。
枸杞翡翠豆腐:有清熱解毒、散血消腫等功效。此菜為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多維生素之菜肴,具有滋陰補腎、增白皮膚、減肥健美的作用。
枸杞牛肝湯
三杯油豆腐:具有滋陰補腎,減肥健美的作用。
黃芪枸杞燉甲魚:補中益氣,滋陰生血。適用於鼻咽癌放療療法所致眩暈或白細胞減少者。
枸杞牛肝湯:牛肝能補肝明目,養血;枸杞子滋陰明目,益精填髓。此菜有滋補肝腎,明目益精的功效,對貧血等症有輔助治療作用。
枸杞菜枸杞魚丸湯
山藥枸杞粥:體弱、容易疲勞的女士多食用此道粥品,可助常保好氣色、病痛不侵。
淮山枸杞牛肉鍋:滋補營養,美味可口。
枸杞魚丸湯:具有補腎、養肝、養目,能改善心肌缺血和動脈硬化並能調節人體的免疫機能的功效。
軟炸枸杞豬肝:豬肝外酥里嫩。滋補營養,美味可口。
枸杞鰻:這是中國人從古到今,只要是冬令進補或是孕婦產後的一道葯膳食譜名菜。
枸杞魚鰾
炒紅薯玉米粒:調中和胃,利小便,降血脂。紅薯補中和胃,益氣生津,寬腸胃。
雞蓉枸杞子:枸杞子亦可作湯,比枸杞葉之作用強,具有補腎明目之功效,一年之中均可食用。
枸杞魚鰾:補腎益精,滋養筋脈。
枸杞葉涼拌蘆薈:養陰清熱,防治血熱型麻疹及更年期面潮紅。枸杞葉苦涼,便燥宜食,蘆薈滋陰潤燥,清肺熱。
局部功效:
枸杞葉是枸杞的葉子;枸杞芽是未結果的枸杞枝上的嫩芽,可做菜。它們也都可製成茶,叫枸杞葉茶枸杞芽茶。枸杞芽茶要比枸杞葉茶在價格上貴一些。枸杞和枸杞葉(芽)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枸杞的主要功效為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於虛癆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內熱肖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還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抗衰老的作用。
枸杞樹的絕大部分營養成份都囤積在嫩芽之中,枸杞葉(芽)茶集茶葉和枸杞全身好處於一身,是強身壯體、延年益壽的優良滋補品。

現代研究


枸杞菜含維生素C、穀氨酸、天門冬氨酸、脯氨酸、精氨酸等。
枸杞嫩苗,炒菜,略帶苦味,食之爽口。也能泡菜、煮粥、煮湯,作羹食之。善於清火明目,治療陰虛內熱、咽乾喉痛、肝火上升,暈目眩、功能性低熱等。
枸杞子入藥,補陰養肝明目,功同嫩苗,勝於嫩苗。
枸杞菜
枸杞菜
枸杞根皮名地骨皮,入藥。
地骨皮提取露液名地骨皮露,有清涼消暑退熱功效,可用為夏季清涼飲料,以滋陰退虛熱為長。

與枸杞的區別


很多人一定不知道枸杞菜是什麼,其實枸杞菜也是一種富含營養的食物,枸杞菜是指枸杞的葉子或者枸杞的芽,枸杞葉是枸杞的葉子,枸杞芽是未結果的枸杞枝上生長出來的嫩芽。無論是枸杞葉還是枸杞芽,它們都可當茶用,用枸杞葉所泡的茶叫做枸杞葉茶,枸杞芽所泡出的茶叫做枸杞芽茶。另外,枸杞芽茶比枸杞葉茶會相對貴一些,無論是枸杞葉茶還是枸杞茶,對我們的身體都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枸杞對我們身體的主要的功效是,枸杞可以滋補為賣點的肝腎,而且還能夠益精、明目,枸杞也可以治療虛癆、精虧、腰膝酸痛等癥狀,對於眩暈、耳鳴、目昏、不明的癥狀都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而且,枸杞還能夠提高我們機體的免疫力,能夠抗衰老。但是,相比於枸杞,其實,枸杞樹中大部分的營養成份都積蓄在枸杞的嫩芽之中,枸杞葉茶和枸杞芽茶將茶葉和枸杞的好處都聚集到一起,因而具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能夠強身壯體、延年益壽,是一種上好的優良滋補品。

包含物種


枸杞屬(Lycium Linn.)下包含的物種有:
枸杞/中華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黃果枸杞(變種)(Lycium barbarumL. var. auranticarpum K. F. Ching var. nov.)
寧夏枸杞(原變種)(Lycium barbarum L. var. barbarum.)
枸杞(原變種)(Lycium chinense Mill. var. chinense)
北方枸杞(變種)(Lycium chinense Mill. var. potaninii (Pojark.) A. M. Lu)
柱筒枸杞(Lycium cylindricum Kuang)
新疆枸杞(Lycium dasystemum Pojark.)
新疆枸杞(原變種)(Lycium dasystemum Pojark. var. dasystemum)
紅枝枸杞(變種)(Lycium dasystemum Pojark. var. rubricaulium A. M. Lu var. nov.)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murr.)
截萼枸杞(Lycium truncatum Y. C. Wang )
雲南枸杞(Lycium yunnanense Kuang)。

形態特徵


多分枝灌木,高0.5-1米,栽培時可達2米多;枝條細弱,弓狀彎曲或俯垂,淡灰色,有縱條紋,棘刺長0.5-2厘米,生葉和花的棘刺較長,小枝頂端銳尖成棘刺狀。葉紙質或栽培者質稍厚,單葉互生或2-4枚簇生,卵形、卵狀菱形、長橢圓形、卵狀披針形,頂端急尖,基部楔形,長1.5-5厘米,寬0.5-2.5厘米,栽培者較大,可長達10厘米以上,寬達4厘米;葉柄長0.4-1厘米。花在長枝上單生或雙生於葉腋,在短枝上則同葉簇生;花梗長1-2厘米,向頂端漸增粗。花萼長3-4毫米,通常3中裂或4-5齒裂,裂片多少有緣毛;花冠漏斗狀,長9-12毫米,淡紫色,筒部向上驟然擴大,稍短於或近等於檐部裂片,5深裂,裂片卵形,頂端圓鈍,平展或稍向外反曲,邊緣有緣毛,基部耳顯著;雄蕊較花冠稍短,或因花冠裂片外展而伸出花冠,花絲在近基部處密生一圈絨毛並交織成橢圓狀的毛叢,與毛叢等高處的花冠筒內壁亦密生一環絨毛;花柱稍伸出雄蕊,上端弓彎,柱頭綠色。漿果紅色,卵狀,栽培者可成長矩圓狀或長橢圓狀,頂端尖或鈍,長7-15毫米,栽培者長可達2.2厘米,直徑5-8毫米。種子扁腎臟形,長2.5-3毫米,黃色。花果期6-11月。

生長習性


常生於山坡、荒地、丘陵地、鹽鹼地、路旁及村邊宅旁。枸杞喜冷涼氣候,耐寒力很強。

地理分佈


分佈於我國東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南部以及西南、華’中、華南和華東各省區;朝鮮,日本,歐洲有栽培或逸為野生。

栽培技術


當氣溫穩定通過7℃左右時,種子即可萌發,幼苗可抵抗-3℃低溫。春季氣溫在6℃以上時,春芽開始萌動。枸杞在-25℃越冬無凍害。枸杞根系發達,抗旱能力強,在乾旱荒漠地仍能生長。生產上為獲高產,仍需保證水分供給,特別是花果期必須有充足的水分。長期積水的低洼地對枸杞生長不利,甚至引起爛根或死亡。光照充足,枸杞枝條生長健壯,花果多,果粒大,產量高,品質好。枸杞多生長在鹼性土和砂質壤土,最適合在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上栽培。
枸杞菜整地
種植前進行深翻、曬白、碎土,配合施底肥起高畦,畦寬180厘米、溝寬50厘米、溝深50厘米,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千克。
枸杞菜扦插
5月中下旬,不再採收準備用作母枝的植株,以利培育健壯的母枝。9~10月,選擇健壯的老熟枝條,從枝條基部開始截取長8~10厘米、具4~5個芽、直徑0.5厘米以上的莖段作插條,扦插規格為25厘米×30厘米。扦插時,腋芽向上,外露的枝條留2~3個芽,每穴插1~2枝。扦插后澆透水,保持土壤濕潤,10~15天後插條開始發芽,腋芽長至5~10厘米時進行追肥。
枸杞菜田間管理
肥水管理: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使用。剪枝后,結合中耕除草開淺溝追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800~1000千克或三元複合肥25~30千克。採收葉片或嫩梢后,每畝施三元複合肥25~30千克。生長期間,可視生長情況用2%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每7~10天使用1次,直至採收前10天停止使用。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畦面忌乾燥和積水。
修剪:及時對多次採收嫩葉嫩梢的植株或對過長過密的枝條進行修剪,將準備用於採收長枝和葉片的植株剪至離地面5~10厘米,將準備用於採收嫩梢的植株剪至離地面25~30厘米。
枸杞菜採收
枝條採收:植株長至約55厘米高時,將整個枝條剪下上市,剪至離地面5~10厘米,採收間隔期45~55天。
葉片採收:植株長至約35厘米高時,可進行第一次葉片採收,每次採收保留12~15厘米嫩梢,採收間隔期為14~18天。
嫩梢採收:植株長至約30厘米高時,可進行第一次嫩梢採收,將嫩梢部分5~10厘米採下,採收間隔期為12~14天。

病蟲害防治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
(1)農業防治:提倡實行輪作;選好母枝,用健壯枝條進行繁殖,培育無病蟲壯苗;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加強生產管理,使植株生長發育良好;及時清園,將枯枝雜草集中銷毀,減少田間病蟲源。
(2)物理防治:用黃板誘殺蚜蟲;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
(3)生物防治:積極保護和利用天敵,推廣使用生物藥劑。
(4)化學防治:蚜蟲為害初期及時噴葯防治,可選用20%殺滅菊酯2000倍液、50%滅蚜凈3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