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綠青的結果 展開
- 綠青
- 含銅的碳酸鹽礦物
綠青
綠青
孔雀石集合體的藥用礦物。礦物組分或含少量藍銅礦、硅孔雀石等。又稱石綠。台灣省市售品以人工製品(鹼式碳酸銅粉末的塊狀體)代之入葯;大陸各省區民間仍用天然礦物,無市售藥品。祛痰鎮驚,解毒療瘡。治食物中毒、腸炎下痢、疳瘡、疥癬、濕疹、潰瘍、狐臭、痰迷驚癇、卒急中風等病。
【炮製】《本草圖經》:綠青,揀取上色精好者,先搗下篩,更用水飛過至細,乃再研治之。
【性味】酸;寒;無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催吐祛痰;鎮驚;斂瘡。主風痰壅塞;眩暈昏仆;痰迷驚癇;疳瘡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體弱者慎服。
【出處】出自《名醫別錄》。
1. 陶弘景:綠青,即用畫綠色者,亦出空青中相帶挾。今畫工呼為碧青,而呼空青作綠青,正反矣。
2.《唐本草》:綠青,即扁青也。畫工呼為石綠,其碧青即白青也,不入畫用。
3.《本草圖經》:綠青,今謂之石綠。《本經》空青條上云:生益州山谷,及越山有銅處,此物當是生其山之陰爾。今出韶州、信州,其色青白,即畫工用畫綠色者,極有大塊。其中青白花紋可愛,其入葯當用顆塊如乳。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來源】
藥材基源:為碳酸鹽類礦物孔雀石的礦石。
單斜晶系,晶體柱狀或針狀。通常多為鍾乳狀、腎狀、放射狀、絲狀、殼皮狀、緻密狀、土狀、粒狀等產出。如為巨大的腎狀體,則別具同心層構造。顏色有翠綠、草綠及暗綠等色。條痕為談綠色。晶面呈金剛光澤,纖維狀者則顯絹絲光澤。微透明至不透明。解理依軸面而完全。斷口呈參差狀,硬度3.4-4。比重3.9-4.1。性脆。遇鹽酸則溶解為綠色溶液,併發生氣泡。加氨后溶液呈藍色。為銅礦物的次生礦物。
資源分佈:產於青海、廣東、海南及西藏等地。
性狀鑒別 本品為針狀集合體,呈不規則塊狀。鮮綠色、深綠色;條痕淡綠色。表面不平坦,頂部凹凸瘤狀;底部粗糙溶渣狀,光澤暗淡;縱側面具細紋理。絲絹光澤。體重,質堅脆,橫斷面參差狀。氣微,味淡。以色綠、質堅、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鑒別 透射偏光鏡下:放射狀、針狀集合體結構。綠色或白色,強多色性:Ng為深綠色,Nm為黃綠色,Np為淺綠色至近於無色;極高正突起。干涉色高級白,但常受礦物自色干擾而呈綠色;斜消光,Np⊥C=21°-23°,二軸晶;負光性。光軸角43°-44°。
主要為鹼式碳酸銅[CuCO3·Cu(OH)2],常有硅酸銅或磷酸銅與之共存。此外,還夾雜著少量的氧化鉛(PbO)、氧化鐵(FeO)、氧化銅(CuO)、氧化鎂(MgO)、硅酸(H2SiO3),及砷、鉛、鋅、銅、鎳、鉻、鈷、銻、鉍、錫、鎵、銦、鈦、鍺、錳、鋯、鈹、銀、鋇、鈣、鎂、鐵、鋁、硼等元素。
(1)取本品粉末約1g,加入10ml稀鹽酸,即泡沸,產生大量氣體,將此氣體通入氫氧化鈣試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澱。(檢查碳酸鹽)(2)取上述反應后的溶液,濾過。①取濾液滴加氨試液,即生成淡藍色沉澱;再加過量的氨試液,沉澱即溶解,呈深藍色溶液。(檢查銅鹽)②取濾液,加亞鐵氰化鉀試液,即顯紅棕色。(檢查銅鹽)(3)X射線衍射分析曲線 7.50(2),6.05(>10),5.11(>10),4.73(2),3.71(>10),3.03(5),3.00(9),2.87(>10),2.79(10),2.54(>10),2.49(4),2.47(4),2.44(2),2.36(4),2.32(6),2.30(1)。
(4)差熱分析曲線 吸熱380℃(中大)及微弱失重,吸熱1090℃(中)。
①治小兒卒急中風,牙關緊閉,不省人事;石綠一兩,膽礬半兩,白礬、輕粉各一錢。上為末,麵糊丸,如雞頭大。五歲一丸,生油化下,吐涎。(《全嬰方論》碧霞丹)②治卒中急風,眩暈僵仆,痰涎壅寒,心神迷悶,牙關緊閉,目睛上視及五種癇病,涎潮搐搦:石綠(研九度,飛)十兩,附子尖、烏頭尖、蠍梢各七十個。上將后三味為末,入石綠令勻,麵糊為丸,如雞頭實大。每服急用薄荷汁半盞化下一丸,更入酒半合,溫暖服之,須臾吐出痰涎,然後隨症治之,如牙關緊閉,斡開灌之。(《局方》碧霞丹)③治鼻疳、腎疳、耳瘡、頭瘡:石綠一錢,白芷一錢,黃柏一錢。為末,先以甘草水洗瘡,拭凈敷之。(《洞天奧旨》綠白散)④治腋下胡臭:石綠三錢,輕粉一錢。濃醋調塗五次。(《集玄方》)
1.《綱目》:痰在上,宜吐之;在下,宜利之,亦須觀人之虛實強弱而察其脈,乃可投之。
2.《別錄》:主益氣,療鼽鼻,止泄利。
3.《本草圖經》:吐風痰。
4.《玉楸葯解》:清涼重墜。治風痰壅閉,急驚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