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連武
韓連武
韓連武,名連武、字文征,號魯翁。南陽人。南陽師院圖書館研究員。1944年12 月出生於一個中醫耕讀世家。
從小就對中國傳統古文化以及琴棋書畫情有獨鍾。68 年大學中文系畢業;曾在內蒙五原縣中學、南陽第十二中學教書。79 年入南陽師專中文系講授古代漢語; 86 年入該校圖書館古籍書庫工作,與文淵閣《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相伴十八年,收穫頗豐。
韓連武曾與文淵閣《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相伴十八年,收穫頗豐。代表作有《周易系統》(周易象義真解)、《河圖洛書是古天文數字圖形》、《星圖探微》、《靈台秘苑的科學價值》、《運氣學說新解》、《論老子的思想體系》、《東方天演論》、《方圓格漢子結構控制法》等。魯翁重視經典文獻,近現代文人的著述僅供參考。他認為近現代文人受革命大潮和西方機械唯物論的影響,把國學撕成了碎片,斷章取義,對文化傳承很不利。所以他退休后又致力於國學教育普及的研究,先後撰寫了《周易啟蒙四字歌》、《老子綱目四字歌》、《論語五字歌》、《孟子五字歌》、《大學中庸五字歌》、《孫子兵法條目》、論文有《新理學論》、《華夏祖根文化之再認知》等。
韓連武 在學術領域,有不少獨特見解。譬如星象分野和占星術,學術界認為是迷信,而魯翁認為是古代天文學家或占星家們的科學結晶。天上星象區域與地上州國相對應,而且對應不整齊。當代學者認為是古代占星家胡拼亂湊的。恰恰相反,這正是占星家們長期觀察歸納的結果。某星象變化與某地區旱澇災變有對應關係,古人從來不說是因果關係,倒是現代學者認為無因果關係,所以斷定是迷信--- 殊不知這是統計規律。占星術也是如此,不少星象名稱和占星辭與氣象農業有關,這裡不必一一舉例了(詳見《靈台秘苑的科學價值》一文 --- 歷史文獻 98 年 1 期)
韓連武 曾用五年時間先後寫成《論語五字歌》、《大學五字歌》、《中庸五字歌》、《孟子五字歌》。魯翁認為:現代科學尤其是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給儒學尤其是宋代理學,提供了有力證據。所謂天理人性,就是天的信息--- 在天為理,在人為性。萬物皆有性。即接受天的信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全息”的,所以是“靈物”。魯翁認為:道是有限宇宙或光速宇宙,而自然是道的背景,即無限宇宙。天理四字:元亨利貞。天理看不見,而其表現情態是春夏秋冬。地順從天,所以有元亨利貞信息,其表現情態是生長收藏。宋代程頤程顥朱熹們也是這樣認識的。“理在氣先”,現代人批判說是“唯心主義”,實在是武斷。“理”是信息密碼,“氣”是物質。由信息密碼控制,形成形體結構。現代物理技術中的“納米”技術也是證據 --- 在一定條件下物質按照一定程序自動組合,沒有信息指令這個“理”,物質怎樣組合?魯翁認為:對於儒學,不能以古說古;以今證古古為今用才有出路,才能建立起新儒學即“新理學”。
所謂新理學,必然是傳承和創新的結合。魯翁的《四書五字歌》總序歌,最能體現這一點。此錄於下:
(一)、道者時空道,宇宙是大道
萬物皆從道,宏微都在道
宇宙存信息,聖人叫天理
心腦是載體,得到天之理
得之叫做德,天人共道德
(二)、天賦叫做命,物受叫做性
性有對立性,自私奉公性
性者是信息,內動叫做意
私意一定向,在人是慾望
公意一定向,在人是志向
慾望和志向,義理要恰當
性理很充裕,聖人叫至誠
善念很充盈,聖人叫誠意
志向不變動,聖人叫持敬
志向很堅定,聖人叫做勇
要想做到勇,浩氣配義命
(三)、天道象個圓,元亨利貞全
元是善首長,利是義榜樣
亨是群英會,貞是精寶藏
天理看不見,情態作表現
春夏秋冬轉,生長收藏看
人性在心腦,接受天之道
仁義禮智信,後天要受教
學習有成效,存入人之腦
人性看不見,情態作表現
仁性一發動,惻隱外表應
禮性一發動,辭讓外表應
義性一發動,羞惡外表應
智性一發動,是非外表應
信性一發動,實行外表應
(四)、行為心主宰,關鍵心好壞
人性本有善,常常自遮暗
從小受教育,心境常滌洗
人文素質好,再進是王道
大學和中庸,受教之啟蒙
論語和孟子,進德之啟程
韓連武對《道德經》(《老子》)的認識
韓連武對《道德經》(《老子》)的認識有許多亮點。他從古文獻中發現了“道德”一詞的經典定義。“道者通物之名,德者得理之稱”。(《禮·曲禮上》注)。所以斷定:道德即宇宙法則---道是時空大道,萬物都從時空大道經過,有生有死,大道則無始無終。馮友蘭也說:宇宙者,一切事物之總名也。一部道德經的表達,也是先說“道”,后說“德”,或是“道德”渾說。譬如八十一章最後一句話:“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前一分句是說“道”即天象,后一分句是說“德”,即法則。又如“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7章)---天地之所以長久,是因為他不是為自己而存在,雖是說天地,而其大公無私的法則不言自明。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魯翁認為,一是指整體性,二是指對立性,三是指多樣性。負陰抱陽的意思是:以陰為載體,以陽為能量,以氣為調和。此說與《皇帝內經·素問》中的陰陽理論相吻合。“陽化氣,陰成形”---散則為氣,聚則為形。邵康節也說過:“形以寓氣,氣附於形。”魯翁認為,這種陰陽理論已經接近現代物理學中的熱脹冷縮理論了。牛頓也說過:“熱力平均,天地乃毀。”意思是天地的存在,就在於熱力不均勻---熱則散,散為天;冷則聚,聚為地,包括星球。
“無為”是《道德經》中的重要詞語。魯翁解釋是:不追求短暫的局部的私慾功利,減縮為“不爭私利”。八十一章最後一句是畫龍點睛之筆。“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聖人為天下整體長遠利益大作為,但不爭奪私利。聖人效法天道,天道怎樣?“天之道,利而不害”---天道利萬物,而不傷害萬物。當今對於“無為”一詞有四種誤解:(1)不作為(2)不干預(3)順其自然(4)不為物先(胡適語)。魯翁舉出不少作為的例證。“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64章)---當事物未發生之前就要處理它,當動亂未發生之前就要治理它。“為無為,事無為,味無為”。---去做無私的事情,去從事無私的事業,去品味無私的樂趣。這是多麼崇高的人生境界啊!怎能說是不作為?“天之道,其猶張弓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天道在做宏觀調控,誰能說是不作為?《道德經》中還有“有為”詞語。“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百姓難以統治,是因為在上的人爭奪私利。“無為”是不爭奪私利,“有為”是爭奪私利,二者可以互證。
韓連武總結出“道”即宇宙的十大特徵:唯一性、永恆性、空虛性、整體性、物質性、運動性、周期性、有序性、均衡性、廣泛性。《道德經》中的德即法則都是從十大特性引發出來的。“道德”又簡稱“道”,並引申為“天道”,“天之道”“天理”“道理”等詞語。漢儒董仲舒說:“天不變,道也不變。”“天”是指人類生存載體或生存環境,“道”是指人類遵循的法則或道理。今人解釋“道”,大多說是“規律”,很不確切。
韓連武還在《道德經》中找出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原始光源。“聖人不積,既已為人已愈有,既己與人已愈多。”
(81章)---聖人不積累私有財富,因為幫助了人民,自己就越加充實;給人民奉獻越多,自己就越加富有。
韓連武說《易》,深入淺出---深入方能淺出。當今有人自稱是義理派,或是象數派。魯翁說這些人什麼都不是,因為象數義理根本不能分開---象中取義,理由象出。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健是象,自強不息是義理(法則);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地勢坤是象,厚德載物是義理(法則)。北斗七星統領整個星空,圍繞北極旋轉,無始無終,不增速不減速,這就是“天行健”。人們觀察天象,悟出一條人生事業法則---“自強不息”。天有春夏秋冬,地有生長收藏順應之,人們悟出一條事業法則---“厚德載物”。乾動九“潛龍勿用”---潛龍是象,勿用是法則。當陽氣潛藏時,地表溫度低,不利於草木生存,這是象的內涵。由此悟出,當環境惡劣時,不要顯露自己,這就是勿用法則的內涵。每個人的境遇不同,而法則的指導意義具有廣泛性。所以魯翁說:誰能把“象”和“意”解析開來,算是把住《易經》的脈搏了。
孔子說:“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意盡情偽,繫辭焉以盡意,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魯翁說:這是孔子的讀《易》心得。“立象盡意”四字是解《易》的一把鑰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是抽象符合,卦辭爻辭是形象解釋,變通是應用(聯類比象)。象辭是個獨立系統,是象意結合。
韓連武說:“六爻 剛柔 表示主觀條件,即氣質的剛健或柔順,才器的優秀或低劣---不是性別符號。六 爻 比應表示客觀條件,即天時、地利、人脈關係等,這是卦象的本質或核心。卦辭 爻 辭中的物象及形象描寫,既是象意結合,又是藝術表達方式,或曰文學手法。”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當今人說成是群龍沒有首領。魯翁說:“無首的意思是不要為首,即不要把自己放在亢盛極端的位置。因為用剛的道理,按照天的法則,是不可亢盛極端的(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周文王告誡後人說:“亢龍有悔。”
“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坤卦)。後人的解說或串譯文字,或含糊其辭,或避而不談。魯翁認為是天象。斗柄指西南,是夏至后,太陽從北向南回歸。是陽入於陰的開始,陰以陽為朋,所以說“得朋”。斗柄指東北,是冬至后,太陽從南向北回歸,是陽出於陰的開始,所以說“喪朋”。出入往複是古人常用術語。往是“姤”卦,“姤者遇也,陰遇陽也。”復是“復”卦,“一陽來複。”老子說:“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陰陽魚太極圖中的陰陽交接點(冬至夏至點),即是陽的往複出入之門。《道德經》中的玄牝、天根,也是指冬至陽復點。(”穀神不死,是為玄牝,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 ---6 章)
六 爻 表示事物過程。繫辭傳對中四 爻 的吉凶得失判斷有四句話:五多功,三多凶,二多譽,四多俱。但對於初爻和上爻的說明很含糊。魯翁說“初爻可進可止,上爻可留可去”。意思是:事物之始,有利,可以進,不利,可以止;事物之終,有利,可以留,不利,可以去。此說很切實際,令人耳目一新。
韓連武 把卦辭爻辭象義編成四字歌訣,命名曰“人生事業寶典”(周易象義指要)。其前言融匯古今,很精彩。此節錄於下:
《周易》繫辭說:“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這三句話已經透露出《周易》一書是一部指導開創事業,發展事業,持守事業的寶典。周文王的大業是仁政治天下,所以稱富有;今天企業家的產品佔領世界市場,就是“富有”。天道周期是春夏秋冬,晨昏晝夜;每一周期都有新的追求新的收穫,這就是“日新”;周文王感悟出新的道理或實施新的仁政方案,這就是“日新”;企業家不斷研究出新技術新產品,或給舊產品注入新的科技含量,這就是“日新”。“日新”才能恆久,所以稱“盛德”。每一周期的開端是一個“生”,晨是一日之“生”,春是一年之“生”,生而又生,連續不斷,這就是“永生”,也就是“易道”。“周易”是無所不包括的“改變”法則。無論大人物或小人物,都有自己的人生事業,都需要易理法則的指導。
乾坤是一部易書的綱領。乾坤是天地的運動狀態或功能。古人觀察到,北斗七星統領整個星空圍繞北極旋轉,運動速度不增不減,不知其始不知其終,所以稱“乾”(剛健不息);還觀察到,大地承載著萬物順從著天--- 天有春夏秋冬,地就有生長收藏,所以稱“坤”(柔順服命)。天地似乎在完成一項偉大工程 --- “保合太和乃利貞”(保持天地萬物整體大和諧,才利於每一物種的保存和延續);似乎也希望人類作出表率 --- “首出 庶 物,萬國咸寧”(人類是萬物之首,聖王是萬國之首)。周文王似乎在奉天之命實施一項偉大的工程--- 王道社會,所以他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孔子也說“一貫三為王”(三是指天地人)。周文王知道,實現這一大業不是一代二代甚至三代四代所能完成的,所以他把自己的思想寄存在《周易》一書里。今天我們讀懂這部書,並讓更多的人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能不說是人生一大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