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官能症

精神官能症

精神官能症是最徠常見的精神疾病,也是輕型精神疾病的代表。國外的研究報告顯示,精神官能症的終生盛行率約在20%〜50%之間,但是實際接受臨床醫療的個案僅占其中少數。就精神醫學的觀點而言,精神官能症並不是單一的疾病診斷,而是涵蓋了以焦慮,緊張,情緒煩躁,鬱悶,頭痛,失眠,心悸等臨床癥狀表現的許多不同種類的精神疾病之統稱。

分類


癥狀複雜多樣,有的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有的則有心悸、胸悶、恐怖感等。其特點是癥狀的出現與變化與精神因素有關。如有的胃腸神經官能症患者,每當情緒緊張時出現腹瀉。
精神官能症分類:焦慮疾患與心性障礙

焦慮疾患分類


焦慮疾患又可以分成
一焦慮症二類身體化障礙三偽病
焦慮疾患輕重程度

輕度焦慮

1.知覺能力提高
2.對相關及有意義之事物注意力增強
3.警覺性提高,可使用問題解決法處理問題
4.失眠,易怒,不安,哭泣,抽煙

中度焦慮

1.知覺範圍變小,選擇性注意某些特定細節,無法面面俱到,
十分機警。容易變的神經質,吹毛求疵,合併身體癥狀
2.聲精神官能症音抖動,音調改變,心跳增加,身體搖曳

重度焦慮

1.未能注意整個環境,把焦點放在細鎖小節上,如世界
末日一般,無法學習
2.血壓上升,心跳增加,頻尿,噁心,頭昏
3.自動性行為朝向馬上解決問題,取代解決問題
4恐慌又叫嚴重度焦慮
1.明顯之散亂,無法注意到發生什麼事
2.感覺害怕,恐懼,產生解離,幻覺增加,失去現實感
3.不能解決問題,無自制力,並且無法接受外界溝通訊息,久之人格畸形

認識


精神官能症,是一組非精神病功能性障礙。其共同特徵是:是一組心因性精神障礙,人格因素、心理社會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應激障礙,是一組機能障礙,障礙性質屬功能性非器質性;具有精神和軀體兩方面癥狀;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質基礎但非人格障礙;各亞型有其特徵性的臨床相;神經症是可逆的,外因壓力大時加重,反之癥狀減輕或消失;社會功能相對良好,自知力充分。中醫認為精神官能症是神經官能症的重度癥狀表現,是事件變化發展的客觀規律之一。外因多因長期持久有強烈精神刺激,如家庭糾紛、戀愛挫折、事業失敗或人際關係緊張,持久的腦力、體力勞動,睡眠不足,內因主要是臟腑功能失調引起,只有在臟腑功能失調的情況下在加上在外界因素長期作用下,高級神經中樞過分緊張,因而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對這一理論的認識,中醫書籍中早有記載。如《如樞》中寫道:“心術惕思慮由傷神,傷神則恐懼自失……”,“脾憂愁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意亂,四肢不舉”,“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又如《素身》中寫道:“喜傷心”,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驚傷膽”。這些描述表明中醫對精神官能症發病的精神因素的重視,而且把人的情緒變化分為怒、喜、思、悲、恐、憂、驚,稱為“七情”,同時又注重情志活動與臟腑的關係,把這些不同的情緒變化,與肝、心、脾、肺、腎、膽密切聯繫起來。肝心脾肺腎等臟器的功能變化,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精神癥狀。這說明古人已認識到精神因素不僅可以引起精神官能症,也可造成臟腑的一些變化;反過來,臟腑的變化,同樣可引發精神癥狀。如《靈樞》中寫道:“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此外,勞逸失度、久病體虛、飲食不節等都能引起陰陽失交、陽不入陰而形成精神官能症。祖國醫學博大精深,對於神經衰弱的認識是很精闢的。早在2000年前,中醫學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就對本病的主證一失眠有明確地論述,較為詳細地論述了“目不瞑”的病機,認為“衛氣不得人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人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提出了失眠等精神官能症的主證,是陰陽失調所引起的。神經衰弱失眠是首要原因,擁有了一個優質的睡眠,使緊張和疲勞得到恢復,許多患者焦慮、抑鬱等癥狀也都會隨之減弱。中醫治療精神官能症失眠,有時採用疏肝解郁的方法,如中藥馬萊眠取得了滿意的臨床調治效果。

焦慮症分類


焦慮症分類:1恐慌症2全身性焦慮症3恐懼症4強迫症5創傷后壓力症
欣然幽默,慷慨大方,但喜怒無常,易受環境改變
恐慌症:
全身性焦慮症:又叫泛慮症,長期性焦慮,時間超過一個月以上。恐懼症:1.有特定不安的對象,情況或處境。2.又分為懼困症,懼社交症,單純恐懼症。3.恐懼類化現象,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4.恐懼症有特定對象,但對象受類化影響,隨時改變。強迫症:1.有強迫思想衝動和行為發生,令當事者難過不安。2.強迫症是個話地自限者,故初期入院先順應其強迫行為,至末期時則採取適當限制對象。創傷后壓力症:1.又稱重大打擊后症,反應性精神病,病態式哀掉症。2.急性型-發生事故六個月內解決病況。3.遲延型-發生事故六個月後才發病。4.慢性型-發生事故六個月以上未解決病況。

障礙症分類


轉化症

1.通常女生男生的比率是二比一,好發年齡青春期到壯年初期
2.病人通常受心理挫折影響,出現轉化症

身體症

又叫心身症,好發三十歲以下,女性見多。通常與心理挫折有關。

慮病症

1.病人因為過度關心自己健康,而影響日常生活
2.慮病是一種退化作用,求救行為,自衛機轉
3.病人常常不相信醫師,所以有經常找醫師求診的習慣

心因性失憶症

1.暫時性,選擇性遺忘某些重要資料。病因常因某些創傷或挫折有關,非氣質性病變
病人常常不關心自己的毛病
2.發作時定向感混亂,意識混亂,無目的漫遊
3.潛抑,否定,隔離

心因性朦朧症

1.突然性,意外的失去自我認同與定向感。一旦恢復,對曾經發生情境卻毫不知情
2.潛抑,否定,隔離

自我感喪失

1.病人失去現實感,如手腳不是自己的,自己言行失控,自己不是原來自己,故社交和
職業功能障礙
2.潛抑,否定,隔離

偽病分類


偽病分類:1心理偽病2身體偽病

心理偽病

1.又稱精神病,病人受意識產生嚴重心理疾患
2.治療時易受暗示,常發生抗拒,使病情更嚴重

身體偽病

病人受意識支配,促使身體癥狀出現,其改變快速,期待住院。常合併物質濫用,病人對自己生病不開心,住院時有操縱行為,常違抗醫囑。

癥狀表現


主要癥狀有以下幾種:
1、與精神易興奮相聯繫的精神易疲勞表現為聯想回憶增多,腦力勞動率下降,體力衰弱,疲勞感等。
2、情緒癥狀表現為煩惱、易激惹、心情緊張等。
3、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失眠。
4、頭部不適感緊張性頭痛,頭部重壓感、緊束感等。

性格特點


1、自卑傾向: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有些人深信自己的容貌、身體上的特徵、口才、表情、學業成績、體能狀況處處不如人,由於堅信不疑以致這種觀念根深蒂固,每當跟別人在一起時這種想法就蜂湧而出,使其無法放輕鬆來跟人交談或交往,總覺得差人及我處處不如人。由於這種人過分強調自己的缺點而同時拿別人的優點來跟自己比較,因此他永遠也無法去除掉這種自卑感及不安全感。然而每個人從小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卑感,也正因為有自卑感的存在才激勵著大家想要努力,但是如果變成神經質個性的人,其思考方式常傾向極為負面,常自我挫敗,自我設限,也因為自己的錯誤信念而吃許多虧了。
2、過度關心自己,變成焦慮傾向:他們把那些用在掛慮外界事物上的精神轉向自己身上,最常表現出來的就是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這些情形跟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所共通的地方就是他衷心渴求自己身體的完全健康與舒適感,因此當他發現到自己有任何的身體癥狀時他會非常緊張而馬上採取各種醫療行為。
這類人常有些身體不舒服的癥狀,例如頭痛,頸酸、腹痛等,但因為對疾病或癌症的恐懼而致使某些人變為更神經質傾向,不斷地抽血或做儀器檢查,即使得到陰性的結果仍然是半信半疑,擔心檢驗室的技術或醫師的判斷有問題而再換另一個地方去重新檢查過。
3、完美主義傾向:過度追求十全十美的人因為要求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是完美無缺的,所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事物上,其實他想要做的未必都是有用的事,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即有很強的佔有慾、控制欲,於臨床上常稱這些人具有強迫傾向。
像這一類神經質的人同時也是個急性子的人,往往也非常富有責任感而規規矩矩、一絲不苟的做事,但是因為他們經常會對某些事情執著起來以致總是想不開。不過具有這種個性的人做起事來倒是比較中規中矩、認真而負責,但卻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的身體累垮了。
‘精神官能症’這個診斷名詞,可能令許多人感覺陌生,更有些人因為難以接受自己罹患“精神疾病”,需要精神科治療的事實,轉而尋求各式各樣的偏方或民俗醫療,其實一般人常常聽到的“腦神經衰弱”、“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症”、“腎虧”等診斷,往往是‘精神官能症’的委婉說法罷了。諱疾忌醫的結果,不但使自己平白受苦,往往也耽擱了治療的黃金時機,造成疾病慢性化,使得‘精神官能症’治療工作更加困難。
‘精神官能症’的臨床癥狀一般是以焦慮緊張為核心癥狀,常伴隨有情緒鬱悶的憂鬱癥狀,以及各式各樣身體不適的心身症癥狀來表現,其病程常常是慢性化且經常一再複發,使得患者飽嘗病痛的折磨。患者經常會因為頭痛、頭昏、失眠、胸悶、心悸、手腳發麻等身體不舒服的臨床癥狀表現,先行求助於內外科或一般民俗治療,但是身體檢查的結果,卻是正常或是不足以解釋患者的臨床病情。‘精神官能症’的病因是多樣的,其臨床癥狀表現十分容易受到生活緊張、壓力、人際關係、社會環境變動等因素影響,而使病情產生變化。
‘生理、心理、社會’的精神病理模式:
‘精神官能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單以患者人格不成熟、調適能力欠佳、或是心理不夠堅強等心理因素來解釋,包括:個人的成長背景、性格特徵、生理疾病及社會環境的壓力等因素,都可能會影響到疾病的表現。欲求完整的了解‘精神官能症’的全貌,需要同時針對“生理、心理、社會”等各個不同層面的因素,做整體性的通盤考量。
◆生理(體質)因素:
人體內的神經細胞是藉由多種不同的化學物質來傳遞訊息,例如:血清張素、乙烯膽鹼、正腎上腺素等等,當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失去平衡的時候,就會影響到整個神經系統的運作,形成各式各樣的臨床癥狀。
體內的“自主神經系統”分為“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兩大部分,掌管人體血壓、心跳、呼吸、腸胃蠕動、肌肉張力等運作的協調。“內分泌系統”包括:腎上腺、腎上腺皮質、甲狀腺、性荷爾蒙等,協調身體各部份器官功能的平衡,以及新陳代謝正常運作。當中樞神經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周邊神經的“自主神經系統”或“內分泌系統”運作失調時,就會造成個體的身心不適。
◆徠心理(個性)因素:
生理與心理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個性”與“氣質”等,都會影響到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及處世的態度。因著“樂觀”與“悲觀”的個性不同,當面對生活壓力時,就常常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從而影響到個人的情緒,造成緊張、失眠、鬱悶、頭痛或失眠等癥狀。
◆社會(環境)的因素:
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獨立的“孤島”,在茫茫“人海”中不管自己願不願意,人都需要面對各種不同的人際關係、工作、生活、社會或環境的壓力。有些壓力是屬於有形的或是可以數算的,例如:求職、失業、結婚、生子、金錢、病痛、喪偶等等;但是更多的壓力是屬於無形的,有時甚至連當事人也說不出所以然來,例如:生活的不安定感、時間的壓迫感、緊張忙碌、焦慮擔心、社會治安敗壞、環境髒亂及噪音等等。
俗稱的“腦神經衰弱”、“自主神經失調”、“失眠症”、“身心症”等疾病,就精神醫學的觀點而言,只是分別就生理學或癥狀學的某一角度來解釋“精神官能症”,難免失之偏頗。
臨床診斷分類:
‘精神官能症’是許多精神疾病之統稱,依據臨床癥狀特徵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下列幾大類:焦慮性疾患、精神官能性憂鬱症、身體型疾患(身心症)、解離型疾患(歇斯底里)、壓力相關性疾患。
精神官能症的臨床特徵
1焦慮性疾患Anxiety disorders:
“焦慮”是精神官能症的核心癥狀,已經罹患焦慮癥狀以“廣泛性焦慮症”為例,患者的臨床癥狀包括:感覺浮躁、不耐煩、容易疲累、睡眠障礙等癥狀;因為焦慮緊張可能影響到人際關係、工作表現、家庭生活等,進而導致情緒低落、憂鬱、死亡意念等;此外,伴隨著焦慮癥狀,經常產生許多身體不舒服的癥狀,包括:心跳加快、出汗、發抖、胸痛或胸悶、呼吸困難或窒息感、噁心、腸胃不適、頭暈、昏沈、失現實感等不舒服。
是一種以焦慮情緒為主的神經症。主要分為驚恐障礙和廣泛性焦慮兩種。焦慮症的焦慮癥狀是原發的,凡繼發於高血壓、冠心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軀體疾病的焦慮應診斷為焦慮綜合征。其他精神病理狀態如幻覺、妄想、強迫症、疑病症、抑鬱症、恐懼症等伴發的焦慮,不應診斷為焦慮症。
“焦慮症”包括以下幾類疾病:
1)恐慌症(Panic disorder)
2)特定對象畏懼症(Specific phobia)
3)社會畏懼症(Social phobia)
4)廣泛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5)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所以同樣是精神官能性“焦慮症”其臨床徵狀卻各有各的特色,甚至完全不同。整體而言,精神官能性“焦慮症”的臨床癥狀表現呈現出豐富且多樣化的面貌。
2精神憂鬱症Neurotic depression
精神“憂鬱症”以情緒低落、鬱悶、失眠或嗜睡、胃口不好或吃太多、活力低或疲累、失喜樂感、低自尊、自責、無法專心、對將來感覺沒有希望等為主要癥狀。癥狀經常是慢性化,常持續兩年以上,並造成工作表現、人際關係、家庭生活的障礙。患者除了情緒低落的核心癥狀之外,也經常合併有身體不舒服的癥狀,包括:胸悶、呼吸困難或窒息感、無力、噁心、腸胃不適、頭暈、昏沈、體重減輕或增加等。
“憂鬱症”患者通常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不舒服,包括以上的諸多癥狀,但是根據統計,懂得尋求精神醫療幫助的個案只佔少數,多數個案是默默忍受不舒服,親戚朋友也多認定患者只是個性上“愛鑽牛角尖”、“想不開”。
3身體型疾患(心身症)Somatoform disorder
“心身症”這個名詞多數人或多或少曾經聽聞過,其臨床表現是以莫名的身體疼痛、腸胃不舒服、心悸或胸悶、假性神經癥狀、倦怠無力、麻痹、吞咽困難等為主要癥狀。個案雖然身體很不舒服,但是檢查結果卻是正常,經常令人覺得十分委屈,有苦說不出,這些患者經常是一家醫院換過一家醫院,到處求診,卻仍然無法解除身心的病痛。
4壓力相關性疾患Stress-Related disorders
導因於生活或環境壓力所引發的精神異常統稱為“壓力相關性疾患”。個體在面臨壓力事件時的精神反應,依據其臨床精神癥狀的嚴重程度,由正常到嚴重病態,依序可以區分為:
1)正常壓力反應
2)適應性疾患Adjustment disorder
3)創傷后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4)反應性精神病 Reactive Psychosis
精神官能症的治療及處理:
‘精神官能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心理、生理、社會的不同層面的因素都可能誘發‘精神官能症’,必須經由精神專科醫師的審慎評估才能對症治療。現代精神醫療的主要治療模式如下:
精神藥物治療:針對“生理”因素進行治療,依據臨床癥狀及診斷的不同,適度的使用抗焦慮劑、抗憂鬱劑、其他精神治療藥物,可以有效且快速地緩解癥狀。大致而言,藥物的治療雖然快速有效,但是需經由醫師的仔細診療才能對症下藥及避免藥物不當使用所造成的副作用,某些精神疾病更需要輔以心理及行為治療才能見效。認知療法:認知療法就是幫助病人矯正扭曲的認知,或說改變各種不正確的看法,從而達到治療病人,使病人改善或消除適應不良的情緒和行為,適用於抑鬱性神經症、焦慮症、恐怖症、強迫症等。支持性心理治療:通過指導、勸解、疏導、鼓勵、安慰,以至一定的保證,讓病人知道自己不是孤立無援的,樹立起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並進而從超負荷的心理壓力下解脫出來,恢復心理的平衡,甚至最終治癒各種癥狀,這就是支持性心理治療。
治療原則:精神醫學的進展一日千里,但是許多人對精神疾病的觀念仍停留在數十年前,甚至把精神疾病當做是一種“不名譽”的疾病,不但使得患者本身平白受苦,也造成患者家屬的不必要的困擾和心理負擔。所以,要能有效的處理“精神官能症”,首先是要對“精神疾病”有正確的觀念和認知,其次是不可“諱疾忌醫”才能使精神疾病得到有效的防治。
‘精神官能症’有很高的盛行率,其臨床癥狀表現更是十分多樣化。但是,多數人在承受‘精神官能癥狀’的病痛時,卻往往不知道尋求適當的精神醫療協助,反而迷信於偏方、宗教、民俗治療等,而耽擱了病情。加強大眾對精神疾病的正確認識,才能夠真正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

如何調節


第一點:生活有規律,合理安排生活,盡量做到勞逸結合。
第二點:避免過度緊張,不宜從事持續時間過長、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
第三點:經常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如打太極拳等,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第四點:嚴重失眠者可選用安定、利眠寧、健腦合劑、谷維素、多種維生素、心得安等,或者辨症選用中成藥歸脾湯硃砂安神丸黃連阿膠湯交泰丸等,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