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中國瓷都的結果 展開

中國瓷都

廣東省潮州市

中國瓷都指的是潮州,廣東轄下地級市,位於廣東東部,東與福建省接壤。潮州是粵東地區的文化中心,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之美譽。

行政區劃


▪潮安縣▪饒平縣▪湘橋區楓溪區

基本市情


潮州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嶺東首邑”等美譽,有史以來至新中國建國前,一直是粵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府治之所在地。
潮州市文物古迹眾多,全市現有文物古迹760處,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1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5處,是廣東文物古迹薈萃之地。
韓江是潮州市的母親河,流經潮州主城區約3公里,北段江面較為寬闊,中國四大古橋之廣濟橋(俗稱:浮橋、湘子橋)橫卧於韓江中段,連接古城與東岸的交通,自古以來是閩粵兩省的交通樞紐,兩省往來陸路的必經之地。
全市總面積3600.9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山區約佔全市陸地面積的65.2%。境內群峰起伏,河流縱橫,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北部鳳凰山主峰鳥髻號稱粵東第一名山,海拔1497.8米,是中國烏龍茶之鄉和少數民族畲族的發源地。根據畲族傳說,公元前1095年周朝的時候,其先祖在今廣東潮州潮安區鳳凰山建立諸侯國。因地處閉塞山區,物產匱乏,畲族便舉族逃離,徙往更適合生存的閩浙等地,這樣才使得畲族嗣裔能繁衍至今,得免生計之困。
潮州市現代基礎設施建設也日臻完善,投資環境優良,以鐵路、高速公路、深水港口碼頭為重點的暢通便捷的交通體系開始形成,境內有汕汾高速公路、324國道廣梅汕鐵路通過,另外潮揭高速公路、廈深鐵路在建,規劃中有大埔至潮州港的高速公路。潮州港是國家對外開放一類口岸和對台直航港口。

城市榮譽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紅軍茶之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瓷都、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婚紗晚禮服名城、國家日用陶瓷特色產業基地、中國著名僑鄉、中國潮州菜之鄉、中國不鏽鋼製品之鄉、國家重點工藝美術城市、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中國工藝美術之都、中國陶瓷出口基地、中國日用陶瓷出口之鄉。

歷史沿革


潮州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材料證實,
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遠古時代,土著畲族先民便創造了口頭文學——畲歌仔。潮州的先民屬閩族和閩越族。自秦漢以後,中原漢族後裔大部分從閩南的莆田遷入潮州。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南越;設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屬南海郡,始載入版圖,但從此時到唐朝,潮州汕頭一帶漢族人稀少,從唐朝後期開始漢人數量才有較快增長。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屬南海郡揭陽縣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於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在南海郡東部析置東官郡,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分東官置義安郡。這義安便是潮州的前身。義安郡這個名稱一共使用了260年。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全國撤郡設州,義安郡屬循州之義安縣,是年,升立州,因地臨南海取“潮水往複之意”,首命名“潮州”,義安縣為州治。後人也有詩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潮州”名稱的正式出現,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以後1400多年來,基本都是沿用這個名稱,然而這個名詞的使用卻有些波折。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全國罷州復郡,潮州復改為義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第二次稱潮州。武德五年(622年),在循州設立循州總管府統領循州、潮州、韶州三州之軍戎。唐貞觀元年(627年),因山川形便,置十道用以監察。時潮州屬嶺南道。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和潮州一小部分,設置了漳州。此時,潮州的疆域還包括如今的興寧地區,可以說,東到漳州,北到江西贛州(東、北界址大致與今天的廣東省與福建省、江西省界址相同),南到大海,西到循州(今惠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全國改州為郡,潮州因此易名為潮陽郡。直到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才由再度改稱潮州。至此潮州之名完全定型。
現在,潮州話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雲霄、詔安、東山、漳浦、平和等縣市,也都有潮劇團,演出潮州戲,可見,兩地的歷史淵源,是連在一起的。由此可見,唐朝時候的潮州,原來是曾經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韓江的一個源頭,是在汀州的新羅縣(今龍岩市長汀縣),另一個源頭,是在循州的興寧縣(今紫金縣,興寧縣今屬梅州)。可以想象,韓愈那個時候的韓江,除了汀州段和循州段外,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元朝的時候,潮州稱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稱潮州府。崇幀六年是潮州府轄縣最廣之年,轄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鄉、大埔、鎮平共11縣。
二十世紀初,汕頭埠逐漸成為潮州府屬的濱海重鎮,這裡工商繁華,已崛起成為連接穗、港、滬及海外的新興港口。1904年梅縣鬆口人張煜南等看準這裡有巨大的發展潛質,便傾力組建潮汕鐵路有限公司,興建從潮州府所在地直達汕頭埠的鐵路。1906年,潮汕線鐵路築成,同時又配置“潮汕號”機車頭並通了車。由此有“潮汕”新名詞。1907年5月22日,由孫中山指派許雪秋及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等人領導發動的潮州黃岡起義爆發,因寡不敵眾,力戰6日而敗;27日下午,起義軍宣布解散,總指揮陳涌波、余既成被迫走避香港。這次武裝起義意義重大,但當時的《南洋總彙報》卻大肆指責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策動黃岡起義。“潮汕”之名由此見之報端,逐步廣為人知。“潮汕”這片土地也逐步為外界所矚目。
1921年之後,汕頭建市設立市政廳,屬廣東省政府領導,成了粵東地區繼潮州城之後的另一地域亮點。到了1949年,潮州的疆域仍然比較大,它包括了現在的汕頭市、揭陽市;從管轄上,也包括了梅州市和汕尾市。

榮譽稱號


2004年4月,中國輕工聯合會和陶瓷工業協會授予潮州“中國瓷都”稱號;國家科技部批准潮州為“國家日用陶瓷特色產業基地”。
潮州陶瓷產業和陶瓷傳統工藝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風格獨特,體系完整,是我國的古瓷都和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通過歷史的積澱和發展,潮州已成為全國最具活力和發展最快的陶瓷產區之一。潮州陶瓷積極發揮資源豐富、工藝上乘、門類齊全、風格獨特的優勢,按照市場的需求不斷創新品種,擁有工藝瓷、日用瓷、衛生潔具、仿古瓷、聖誕瓷、環保瓷、骨質瓷、電子陶瓷等系列產品。目前,潮州陶瓷的產量、品種、規模、檔次、出口量和銷售額都名列全國前茅,陶瓷業在國內同行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潮州是全國最大的陶瓷產區。2004年,潮州陶瓷工業實現產值160億元,增長37%,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1億元,增長37%;是全國最大的日用陶瓷、衛生潔具和電子陶瓷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