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趕年

土家族提前一天過年的習俗

土家族比漢族提前一天過年,即月大是臘月二十九,月小是臘月二十八,因此叫做“過趕年”。傳說明嘉靖年間,土家族人在年關時接到朝廷赴蘇淞協剿倭寇的聖旨,為不耽誤戰機,土家族人決定提前一天過年為抗倭官兵送行。由於土家族官兵及時趕到前線,戰功卓著,榮立“東南第一戰功”,後人為了紀念這個很有意義的日子,提前一天過年便成了習俗。也有的說土家族祖先家裡很窮,為逃避財主年關逼債便悄悄提前一天過年。這種說法也有一定根據。

節日簡介


過趕年
過趕年
過年,對土家族、苗族人來說,是最盛大的節日。他們比漢族人提前一天過年,所以叫做“過趕年”。如果農曆臘月大就是二十九日過年,臘月小就是二十八日過年。“春來忙田,臘來忙年”這是土家族、苗族人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老規矩。一到臘月,家家戶戶要殺年豬打糍粑、磨豆皮、煮甜酒、趕場打年貨等等。
到了過年這一天,每家每戶都要把屋內外打掃得乾乾淨淨,貼上春聯,吃團年飯放爆竹,人人洗澡后換上新衣服。晚上,一家人坐在火坑旁烤大火、守歲,小孩等長輩給壓歲錢。零點時候,各家又要燃放爆竹,稱做“出天行”。
正月初二開始,人們就要帶上糍粑、麵條、白酒臘肉或豬踢等東西去親戚家拜年。一般來說,拜年要在正月十五日之前結束。

主要內容


湘西土家族常在大年除夕前一天過年,稱過趕年。此習俗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明朝初年,倭寇(即日本浪人)大舉侵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明朝官軍已無力征剿。明憲宗皇帝御批湘西土家兵(湘西土家兵歷代以精悍善戰著稱)火速前往東南沿海抗倭。聖旨到時,恰是大年二十九日。按理,應於三十日正式開拔前線。土家族人想留子弟兵過了年再去。若此,則有違聖令,其罪不輕。土家族有威望的老年人臨時決定,提前一天過年(即過趕年),讓子弟兵過了年再去打仗。後來,土家族子弟兵在前線奮勇殺敵,明憲宗親賜“東南第一功”御匾。土家族人為了紀念自己的子弟兵的英勇戰功,從此永遠保留過趕年的習慣。上刀梯:苗族人每當重要節日,特別是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時,都要表演上刀梯的精彩節目。表演者先在平地立一高10米的樓梯,該樓梯的梯子由36把尖刀安插而成。表演者穿一條短褲用赤腳采著鋒利的刀刃而上,爬至梯頂時頭髮往刀上
一擱,即斷成兩截。登梯者還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掛金鉤、大鵬展翅、觀音坐蓮等節目以顯示高超的武動和過人的技巧。歷史上吳八月利用“刀梯會”聚眾起義。

相關傳說


漢族以及一些有關民族過大年(簡稱“過年”,即春節)都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土家族人提前一天趕著過年,故稱“過趕年”。土家族人為什麼要過趕年呢?
在湘、鄂、川、黔邊界民間流行著四種不同的說法:
一種是說為了抵禦外國的侵略。傳說明嘉靖年間倭寇(日本)入侵中國,永順土司工彭翼南奉命出征,他率領士兵三千,提前一日過了年奔赴前線,大敗倭寇,立了“東南戰功第一”。為了紀念這次征戰勝利,同時,也為表達廣大民眾對抗倭將士的深切懷念,永順縣土家族人就定在臘月二十九(或二十八)過年,這種“過趕年”的習俗已經持續了好幾百年的歷史。
另一種說法是,為了打敗異族的騷擾。緣於民族戰爭頻繁,土家族民眾常常不能安全過年。於是,本民族頭領便施巧計,出奇制勝。頭領讓民眾提前一天過年,爾後,率領將士猝然出擊,敵人過年大吃酒肉,毫無戒備,被土家族人打得落花流水,倉皇撤離。
還有一種說法,古代土家族人原住江西一帶,因不堪忍受官府、財主的掠奪、欺壓,避免被斬盡殺絕的災難,他們約定在農曆四月初八開始準備,然後悄然離開,經過洞庭湖,溯沉江而上,到達武海派點心合時令陵山區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裡有大樹可蓋吊腳樓,有清泉可醞“苞谷燒”(家制白酒),能夠安居樂業,值得歡慶一番。於是,新落居的土家族民眾就決定先過一次年:宰牛,祀神,“擺手”,唱歌。這一天是農曆六月二十五,就叫“六月年”。
另外也有說,四川西陽、秀山一帶的士家族人分別在農曆三月三、四月十七過年,是因為明代萬曆年間土家族人奉命出征,班師回朝的日期不一致,所以過年的時間也就不一樣。
從以上四種不同的說法(傳說)中,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東西,那就是:不論是外國的侵略、異族的騷擾或者地主的盤剝、掠奪,土家族人從來就是英勇無畏,同仇敵愾,並且足智多謀,以奇制勝,這是一個英勇的民族,豪爽的民族。

主要活動


“過趕年”的晚上,寨上燒起衝天大火,調年旗高高飄揚,男男女女圍著旺火擺手舞,唱調年歌,舞“茅古斯”。這種“過趕年”的爽快樸野、紅火亢奮,別有一番情調。
土家族人豪爽、痛快的民族氣質的形成與發展,與其歷史進程中曾經飽經患難、備受欺壓,幾度被迫舉族(氏族或部族)遷徙卻能泰然處之的史實分不開。因而,同其先輩楚民族(或巴人,“南蠻”)一樣,養成了念祖、懷舊、齊心、尚武的強烈民族精神,這在上家族過“六月年”和“十月年”的風俗與傳說里鮮明地體現出來。
經過幾個月的辛勤勞作,新墾的土地肥沃,五穀顆粒粗壯,六畜見風長膘,土家族人迎來了新的家園的第一個豐收的秋天。這樣,他們又在農曆十月初一再過一個“十月年”(這也與他們的祖先——楚人以十月為歲首的“十月年”自然有關)。家家蒸“苞谷燒”,寨寨殺大肥豬,人們紛紛串寨,登門拜年,相互表達美好的祝願。

風俗習慣


土家族過趕年不但在時間上有其獨特之處,而年事活動也豐富多彩,持續時間也長。主要內容有“打粑粑”、“做團饊”、“插柏梅、貼紙”、貼門神“、吃團年飯”、“守歲搶年”等。吃“團年飯”很有講究,一定要蒸甑子飯蒸肉、煮合菜。甑子下層蒸的是小米米粉子裹的坨子肉。飯一定要蒸多,要從過年那天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合菜就把肉絲、蘿絲、白菜海帶、粉絲、豬雜等煮在一起吃,並稱這菜為“賀菜”,有祝賀打勝仗之意。這說明和土家族祖先的戰爭生活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