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七言古詩
這首詩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韻,每一韻又是一個自然段落。
第一段寫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寫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襯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暢想,寫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髮自然;最後一段從暢想中曳回,寫日出月落,更就"絕景良時"抒發情感,略出桃源別後,難再重遊一意。全詩景物隨時而變,情調隨景而移,有起伏跌宕之感。
這首詩表面上可以歸入遊仙詩,把中秋之夜寫得如夢如幻。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一句已經成為中秋時節人們常用的佳句。至於其他欣賞者怎麼理解,可以說百人百解。有聯繫劉禹錫仕宦失意,解釋後半部分是以仙宮比喻朝廷,盼望早日回歸;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釋為用“寒露墜”代指人生禍福無常,說這是劉禹錫對人生的感慨之作。也許這種種理解,正好體現了“詩豪”作品多彩的藝術魅力。
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謫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桃源縣就位於這裡。在這裡他不免悲涼之感,所以寫了許多詩詞以排遣愁緒。著名的《竹枝詞》《浪淘沙》都寫於這一時期。更巧的還有一首《八月十五日夜玩月》是五律,是不是寫於桃源就不可知了。
貞元九年進士及第,釋褐太子校書,遷淮南記室參軍,進入節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為相,遷監察御史。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讀王叔文為首的“二王八司馬”政治集團。唐順宗即位后,實踐“永貞革新”。革新失敗后,宦海沉浮,屢遭貶謫。